「節氣貼士之小暑」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今天是7月7日,

我們迎來了夏季第五個節氣,

也是季夏時節正式開始的標誌性節氣——小暑。

小暑有哪些物候特點?

我們又能get哪些養生祕方?

快來和小寶一起看看吧!

節氣簡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但小暑還沒到最熱,農諺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

氣候特點

小暑時節,中國的南方地區在平均氣溫一般為33℃左右;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此時,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會呈現“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受季風影響,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各地雷暴增多,常出現大風、暴雨天氣,有時還有冰雹;但華南東部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

農事

小暑前後,我國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其他地區已經開始忙田間管理了。大部分棉區的棉花開始開花結鈴,生長旺盛。但盛夏高溫也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溫床,適時防治病蟲也是此時田間管理的重要環節。

小暑開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多高溫少雨天氣,應及早蓄水防旱。而在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降水明顯增加,農諺說“伏天的雨,鍋裡的米”,此時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多雨天氣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地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響,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儘量減輕危害。

民俗

小暑的到來,也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也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好飯後,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人人吃嘗新酒,民間還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今年小暑的第二天就是“六月六”。這一天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家家戶戶多會在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櫃裡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溼、防黴防蛀。

養生

小暑時節多酷熱,人們容易中暑,外出要注意防晒,帶好遮陽傘、戴上帽子,避免長時間日晒,中午前後儘量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對於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人員來說,這一時期空氣溼度大,汗液蒸發困難,可多飲涼白開或綠豆湯,及時補充水分。

俗語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在這一節氣中,高溫溼熱使得消化道疾病更易發作。所以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衛生、節制,不可暴飲暴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少食油膩、辛辣的食物,禁食寒涼之品。

悶熱的天氣給心腦血管病人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危險。有此類疾病史的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室內通風,悶熱時可採取物理降溫,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家中最好常備氧氣袋,胸悶氣短時可吸氧來緩解,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

視頻來源: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部分內容編輯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氣象局、《生命時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