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綜合:中國消防、中國青年報、科普中國、四川日報、川報觀察、東南網、長城網

4月1日晚,應急管理部等三部門聯合發佈今年首個高森林火險紅色預警,將多地火險維持在“極度危險”級別,這也是官方時隔三年再次啟動該級別預警,與此同時,多部門也密集部署森林消防安全。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消防員

和平時代最危險的工作之一

他們矢志堅守,逆向而行

用生命守護生命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上面這張照片中除打碼的兩人,其他消防員都犧牲了。

3月30日,涼山州木裡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30名撲火人員失聯。

4月1日晚,經全力搜救,30名失聯撲火人員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犧牲。

4月2日凌晨,西昌,載有涼山木裡森林火災失聯人員遺體的車隊抵達,當地群眾自發守候在街頭,送別英雄。

沒說出口的喜歡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山東少年張成朋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0歲。

今年大年初二,他又一次在山裡過完自己的生日。男生之間的情誼來得糙也真摯,在又一次的任務結束後,十幾個森林消防員頂著被山火燻黑的臉龐,圍坐一起,拿著補給裡的火腿和餅乾,祝福這位個性內向的兄弟,往後歲月,健康平安,開心順遂。

從沃野千里的家鄉,到涼山的原始密林,這是張成朋離開家鄉的第三年。在山東的小城裡,他是家中獨子,和大多數有著英雄夢想的男生一樣,他喜歡上網打遊戲,也向往著綠色軍營的集體生活。

17歲那年,和發小大劉(化名)一起,張成朋離開家鄉,來到四川。從最初的新兵連到進入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西昌大隊,大劉覺得,三年下來,他們被淬鍊成自己最嚮往的模樣。

“想要為這個世界多做點什麼。”

大劉記得,兩人第一次出任務,揹著器具爬山滅火,膽怯和豪情兩種情緒同時湧動在心頭,“說不害怕都是假的,但是又覺得幹成了一件大事。”

向而彌堅,一次次往返於漫天火光和人間平靜,張成朋的個性越來越沉穩,他像個大人一樣,開始想要為家裡多做點事。

在新兵連,他一個月850元的津貼,進入西昌大隊後,收入有所增加。但是,頭幾個月後,他就給家裡一口氣匯了5000元錢。

“5000呀,這意味著,那幾個月,他每個月都只用了幾百塊。”大劉感嘆。

不過,成熟的是個性,少年心底依舊有著自己祕而不宣的欣喜。在家鄉,有個張成朋喜歡的姑娘,三年了,他將女孩燦爛的笑容收藏在心裡。

“最後一次聊天,我還在勸他表白算了,但是他說,兩個人隔得太遠,不能照顧到人家。”頓了頓,大劉掩面,“現在,再也說不出口了。”

“來,賭命”

31號晚上,接到涼山木裡森林火災任務時,中隊長張浩在小隊的討論組裡玩笑道,“剛出任務回來,(又要走),別再給我打電話了,打了我也不接。”

一邊說著,這個老消防員,還是熟練帶好裝備,上山了。

這是他結婚的第一年,儘管他的朋友圈裡分享最多的都是工作、任務、軍裝,但是妻子理解他的工作,每次到隊裡看他時,都會提著大包小包的食物,那是給其他消防員“打牙祭”的。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王佛軍生前朋友圈照片。

同一時刻,在王佛軍的朋友圈裡,黑暗中,山火在身後,向前奔跑的他,匆匆回頭,照片的鏡頭有點糊,“來,賭命”。

——這是這位“00”後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王佛軍生前與戰友的對話。

王佛軍一直為自己的工作自豪。3月30日,他還在用抑制不住的自豪語氣告訴已經離開的戰友,“任務完成了,非常漂亮了。”

面對昔日夥伴,個性向來灑脫的他說,“沒事,留著回憶就好,多年以後,還能一起打打電話,吹牛逼。”

兩天後,曾經的夥伴再次發來消息, “兄弟,想你了。”

只是微信那頭,再也不會有應答。

老班長和小同志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高繼凱生前照片

這是陝西人高繼凱成為森林消防的第7年,今年剛剛把親姐姐送出嫁的他,也會告訴夥伴,關於自己和女友的一些打算,“是要有個家了。”

在隊伍裡,大家都稱呼他為,“我們班長。”

遇難後,一段高繼凱7秒的口琴演奏在網上流傳。“我們班長什麼都會。”事實上,這位老班長,會架子鼓、笛子。聽說剛到的新隊員喜歡出去上網打遊戲,他不聲不響拿出一把吉他,迅速把“猴孩子”都吸引到身邊。誰的頭髮長了,遮住眼睛了,他還會拿出剃刀順手給剪個頭髮。

不過,老班長嚴厲起來也“招恨”,自己的身體素質在隊裡頂尖,他還會給新隊員加練,有時候到凌晨。讓其他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讓新隊員做平板支撐,每個人撐了兩個多小時。

“那時候招恨,可是到了一線,才知道,他是在救我們的命。”面對著嗆人的煙塵和密林,每一次嚴格的訓練,都是一分全身而退的保障。

19歲的徐鵬龍是這次遇難隊員中,兩個00後之一,個性比張成朋還要內向,習慣把事藏在心裡,可越是這樣,隊裡的“哥哥們”,就越是悄悄關照著他。訓練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出任務的時候……

這一次,他和哥哥們一起,被迎接回家。

是英雄 是父親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楊達瓦生前照片

學林業出身的木里人,大多都回了家鄉,守護森林。

45歲的楊達瓦,這一次沒有回來。這位涼山州木裡縣林業局局長,1米8的身高,身材健壯,長期暴露在木裡山區強烈的紫外線下,皮膚晒得黝黑黝黑。

技校畢業後,楊達瓦回到木裡,在鄉鎮工作。他是藏族人,木裡是他的家鄉,那裡藍天白雲,牛羊成群,風景優美,被稱為“香巴拉”,當然,這裡還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全縣森林面積佔全國百分之一左右。

三年前,楊達瓦調入縣林業局,擔任局長,這是他的專業。

在林業部門,護林防火是重頭工作。每年春節前開始,乾燥的風從雅礱江河谷中刮過,帶走森林中的水份,一個小火星就能引發一場大火。

3月30日,又一場火災襲來。原計劃去西昌開會的楊達瓦,推掉會議,上山滅火,這次,他倒在山林中,沒能再回來。

下屬印象中,楊達瓦每次都親自帶隊趕赴火場,"他總是衝在火場第一線,是英雄。”可是,在老同學們的印象中,“他才45歲,兒子正在讀大學,他也是一位父親。”

“我知道,你在家照顧好自己!”

在涼山森林大火救援過程中犧牲的30名人員中,有一名湖北籍勇士,他叫汪耀峰,今年26歲,老家在孝昌縣花園鎮。

汪耀峰是家中老二,家裡還有一個姐姐和弟弟。汪耀峰從孝昌二中高中畢業後到四川涼山的武警部隊當兵。

在部隊,汪耀峰是班長,去年武警森林部隊轉制改革後,他脫下軍裝,依然選擇留下,汪耀峰的母親說,“他要轉到地方上,接著幹消防救援工作。”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他當兵6年,過年沒回來過,只在每年夏天回家待一二十天。”汪母說,3月30日森林大火發生後,兒子沒跟她說過救火的事,只跟他弟弟簡單說起過。

31日,汪耀峰與姐姐簡單聊天,他發來幾張救火照片,還告訴姐姐:“我在打火(滅火的意思)。”姐姐讓他注意安全,他回消息叮囑姐姐:“我知道。你在家照顧好自己!”

這句話,成了最後的永訣……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4月1日晚上我們知道了消息,都不相信這是真的,我還想說就當做是一個愚人節的大玩笑。今天早上接到地方政府通知,才知道弟弟永遠走了。”汪耀峰的姐姐說。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姐姐發來了汪耀峰最後的微信朋友圈截圖。記者看到,這條朋友圈停留在了3月29日。照片上是此前參與救援後一張黑黢黢的手,配文略詼諧:“指紋解鎖又失效了,看來得搞面部解鎖。”

“他不怎麼說他在部隊那些經歷,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做的事這麼危險!”姐姐說。

火線照片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代晉愷(右一)與戰友合影

“木裡縣著火了,我現在出發去現場,一有情況就和您聯繫。”3月31日凌晨近2時,涼山森林消防支隊新聞通訊員代晉愷給四川日報記者從微信發來信息。當天上午約9時,他又給記者發來幾張現場圖。

沒想到,這是這名優秀的年輕通訊員最後一次與記者聯繫。記者4月1日晚從該支隊獲悉,代晉愷已於這次森林火災中犧牲。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3月31日,代晉愷最後與記者的微信記錄

直到他離開,大家才發現,很難在他的朋友圈找到一張他自己的照片,這位喜歡攝影、寫作的年輕人,更多時候,他拿著相機,記錄下的是消防員,這群他眼中最可愛的人 。而他留下最多的,都是他熬夜寫的稿子、剪的視頻。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代晉愷的朋友圈,基本都是森林火災撲救內容

3月4日,他發了一條在火災一線的視頻,那時,火已經燒到眼前,他說,那是第一次體會到煙把自己包圍的感覺。

他喜歡拍照,喜歡拿著相機往前衝的感覺。在他的鏡頭下,不少戰友和同事留下了救援滅火的身影。

在此前西昌黃水鄉的一次火災現場中,他和四川日報記者一起採訪,並給記者提供了不少素材。看著年輕且疲憊的面孔,卻有著十分堅定而自信的表情。

4月1日上午,記者多次和代晉愷聯繫,但電話關機,微信也沒有迴應。當晚,噩耗傳來……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一直以來,代晉愷說得最多的就是森林火災,在他傳的稿件、照片和視頻中,多是在陡峭山崖和密林中,那群身著橘紅色衣服,與大火奮戰的森林消防隊員。他們臉上、身上、鼻子裡全是黑灰,一場火撲滅,也會累癱,席地而睡。

“你們負責衝鋒陷陣,我負責還原現場。”這是代晉愷對自己工作的最好概括,他熱愛這份工作,只是,來自他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人們紛紛向英雄致敬,希望英雄們一路走好。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森林爆燃火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爆燃火是一種火災在蔓延過程中,遇到複雜地形,豐富的可燃物或大風充分供氧的條件下,就可能出現類似爆炸式的燃燒現象。

森林爆燃火是瞬間爆發,威力極大,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爆燃火溫度能達到1000℃以上,火焰達到30米以上。如果地面有撲火人員身處其中,就會受到高溫灼熱、煙霧薰嗆,加上衝擊波,撲火人員難以脫身,所以往往就可能造成大的傷亡。

四川山高坡比較陡,小氣候多變,再加上最近的這種乾旱,植被大部分都很易燃,所以火勢異常凶猛。

火災為何春季高發

今年春季,全國多地火災頻發,造成林地林區林木受損,甚至嚴重人員傷亡。4月1日下午,陝西商洛市商州區陳塬街道辦發生山火,截至今天凌晨1點半還未被撲滅。3月30日12時23分,北京市密雲區東邵渠鎮太保莊地區發生森林火災,總過火面積約640畝,未造成人員傷亡。3月29 日下午 1 時 10 分許,山西沁源縣王陶鄉郭家坪村附近發生森林火災,火災撲救未造成人員傷亡和房屋燒燬。

春季春天風乾物燥,再加上人為吸菸、焚燒秸杆等,極易發生山林火災。

而今年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發、大風天氣多,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比往年偏高,氣象條件對森林防火極為不利。

尤其是近期以來,北京北部、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四川南部等地無有效降水,部分地區出現重度氣象乾旱、局地達到特旱,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加之大風天氣增多,所以要切實加強防範森林火災的發生。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英雄走好,今後,防火從我做起

他們披星戴月奮戰在森林火場,在大火面前義無反顧,勇鬥火魔。他們以血肉之軀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以無悔的青春彰顯了最美擔當,以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捨生忘死、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他們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尊重的英雄。

▷ 王鳴鏑 東南網

他們是青年人學習的榜樣。這些消防英雄在國家和集體利益面前,置生死於不顧,用自己火熱的青春和年輕的生命守護高山林海。他們的壯舉為這一代人的責任與擔當正了名,讓那些有偏見的人對他們有了重新的認識,也為廣大青年人豎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英雄豐碑。

他們是擔當精神的忠實踐行者。他們沒有因為置身危險而退卻,也沒有在火魔面前首先考慮個人利益與得失,面對大火危及生命敢於迎難而上,面對死亡敢於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犧牲換回了更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寧。而這些恰恰說明了在他們心中有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有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有敢挑時代使命與重任的擔當,有追求人生價值意義的作為。我們常常在思考什麼是擔當,而他們的壯舉為我們詮釋了擔當精神的要義所在。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 蘆靜 長城網

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一絲懈怠,事後處罰再嚴也無法挽回造成的損失。清明將至,各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面臨很大壓力,如何樹起民眾心中的“防火牆”,考驗著各地的應對能力。

其實,燒紙錢等習俗的弊端顯而易見,更與新時代的文明相悖。在清明時節,尤其是防火形勢十分嚴峻的今天,選擇“植樹祭祀、鮮花祭祀、清掃祭祀、網上祭奠”等文明祭祀方式,才是清明節的本義。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情感以現代文明方式表達,也是新時代移風易俗的要求所在。

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傳統祭祀習俗由來已久,移風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當前,受輿論影響,陋習可能暫時被遏制,但“風頭”一過,可能又會故態重演。因此,解決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把文明祭祀和當地民情風俗緊密結合,常檢查、常糾偏,從而形成廣泛的行動自覺。

火災中我們如何自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自身不要無意識地製造火源以外,也要多留意自然發生的火災破壞現象,及時發現及時報警,把火苗扼殺在搖籃裡。

1、及時避險,迅速離開危險區域,附近的河流、湖泊或植被稀少的地方相對安全。

2、逃跑時注意觀察風向,選擇側風向路線逃生,千萬不要順風跑,不要往山頂方向逃生。

3、把身上的易燃衣服脫掉,用溼衣服捂住口鼻,山洞無法擋住濃煙,千萬不要試圖躲在山洞裡。

4、如果不幸引火燒身,要馬上脫掉衣服,把火拍滅或踩滅。如果來不及脫衣服,立刻就地臥倒翻滾。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致敬!他們的火線照片,再也不會有了……

把時間交給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