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祺元先生筆下的新民衚衕

小吃 鄧等等 經濟 言菊朋 相聲 衚衕長春 2018-11-29

《百年大馬路》一書中,有於祺元先生的文章《大馬路沉浮》,其中有一段描述新民衚衕的文字,讀來生動親切,如臨其境,現摘錄如下。

於祺元先生筆下的新民衚衕

百年大馬路書影

1918年,道尹兼商埠督辦陶彬為繁榮經濟,在西四馬路與西五馬路之間又開闢一商埠新市場,並由開埠局設市場事務所負責管理。由開埠局派員收地皮捐錢,凡擺地攤者日納捐吉錢5吊。設新市場後, 將原“王氏衚衕"改為新市場衚衕,解放後才改為新民衚衕。開闢新市場時,將原有的鴻升燒鍋(現一商店原址)及菜園地(現新民衚衕區)全部買下,作新市場的開發區,以發展商業、服務業。開始,新市場較小,範圍僅限於回寶珍餃子館後身,方圓不過百米,商業、服務業較少,是一條不太顯眼的街巷。主要有榮家粥鋪、賈家粥鋪,楊家館子、丁家館子和一部分攤床、雜貨、乾鮮果地攤。隨著四周商業的發展和集中,就像一塊磁鐵,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各行各業開始向這裡集聚。房閥趙股臣(趙虎臣或趙段宸,綽號趙谷癟子)看準了這塊寶地,在這裡大興土木,搭棚建房,連租帶賣,從中盤剝,但也給商業、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新民衚衕四周蓋了一圈青磚瓦平房,中間形成一個泥土地的大院,當地人稱為“院內”。這個大院是練場的地兒,有變戲法的、說大鼓書的、拉洋片的、耍雜耍的、撂地攤說相聲的、真刀真槍耍把式賣藝的、賣王麻子膏藥的、算卦的、代寫書信的、遊醫拔牙的、賭博押寶的等等。

1918年夏季,新市場正式開業。街兩側商號、店鋪鱗次櫛比,主要行業有酒館、茶館、食品店、浴池、理髮店、鞋鋪,藥店。尤其長春著名的小吃多集中於此,這裡又是貧苦市民用餐之地,人們習慣把這裡的一些小吃店統稱為“六國飯店”(注:北京的北京飯店原稱“六國飯店”)。這也是勞動人民用幽默語言而“自嘲”的一種表達方式。

於祺元先生筆下的新民衚衕

於祺元先生

1920年,房主趙段宸在新民衚衕路北,回寶珍餃子館對面又建起了“愛國茶園",又演戲又賣茶座。1921年租給侯景軒,陳廣義等人,更名為新民戲院。 因其票價低,演出劇種多,深受群眾喜愛,成為市內風靡一時的戲院。 著名京劇演員言菊朋、童芷苓、周信芳、裘盛戌, 評劇演員愛蓮君、筱桂,河北梆子演員雲笑天、金剛鑽等名角都先後在這裡演出過。 新民戲院佔地1200平方米,二層樓,磚木結構,有700多個座位。

後來,新市場又相繼出現了 “四海茶社”,“百花茶社”,“三江茶社”和“富海茶社”等茶館,每個茶館都聘有專業說書人,以吸引顧客,各茶館還各有固定的票友,自娛自樂,也給茶館增加不少收入。 同時還建有東北“蹦蹦戲”(二人轉原稱)劇場。 慶長鬍同以西30多家妓院,還開設有專治性病的翠華醫院。 這就使新民衚衕又由一般的商業區變成了一個鬧市。 網點規模也有了相應的發展,形成了慶長鬍同以東,大馬路以西、西四馬路以北,西五馬路以南這樣一個範圍的商業區域。到上世紀20年代以後,在新市場的慶長鬍同又新增設了“長月旅社”(解放後為會賓旅社)、德慶鈺藥房和1926年由劉子羽經營的新民浴池,飲食業網點增加到280個,各種網點,地攤多達500多個。

於祺元先生筆下的新民衚衕

商埠大馬路新民衚衕口附近

2012年11月18日《東亞經貿新聞》張莉莉撰文介紹長春名士於祺元,文中這樣寫道:於祺元,1932年6月生,中共黨員,1951年參加工作,1984年調入長春市地方史志編委會辦公室工作,先後擔任《長春史志》編輯部主任、資料出版處處長。1992年退休後,被聘為《長春市志》各專業志副主審和《長春市志•總志》副主編,2006年參與長春市第一輪修志收尾工作,為第一輪志書驗收小組成員,2009年擔任長春電視臺《發現長春》欄目顧問。2010年被評為長春市文教工作先進個人。現任《長春市志》主編。於祺元在從事地方誌編撰工作期間,除負責地方誌資料出版工作及志書設計工作外,還主編了42期《長春史志》(雙月刊);編輯出版《偽滿人物》等14部地方誌叢書;編輯《長春黨史資料》4輯;參與編寫《長春市志•總志》;主審各類專業志45部;在各種刊物上發表文章11.5萬字;編著《東北淪陷區的國民黨》、《往事存真》、《長春解放前夜》等文史專著;參與拍攝歷史專題片5輯。

皚皚白雪,一室暖意。聽一位80多歲的學者講訴過往經歷,於短短兩個小時中穿梭於不同的時代,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他說得平淡,好似所有悲歡都早已遠去,但當年的故事和人依舊如潮水般湧來,讓聽者有說不盡的唏噓感嘆,又慢慢平復在他淡泊的微笑中。

2016年12月11日傍晚,城市歷史文化守護者、偽滿洲國末代見證人、東北近代史專家於祺元先生,在長春因病逝世,享年84歲。

於祺元先生為長春文史做出了巨大貢獻,懷念於老。

和平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