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象棋 中醫 經濟 武術 文化 誇誇棋談 2018-11-30

文人下棋海事半多功倍——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有人對舊中國的象棋人口作過估計,認為城市的男性人口中有半數會弈象棋,農村的男性人口約四成會下象棋,再減去 1~18歲的童齡和少年,中國的象棋人口有五千萬到一萬萬。如果這個估計有據,那麼,象棋人口定然是僅次於電視人口的第二大“文體”人口了。

不過,象棋人口雖多,但因大多在農村,文化高的不多,就像中國的武術人口,絕大多數是初中文化,高中以上的算是象棋人口中的知識分子了。為此象棋人口中的少數教授、醫師等知識分子,往往在象棋理論方面有所創造,屠景明即其中之一。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亦棋亦醫相輔相成

屠景明,原籍吳興(今湖州市),上海市人。祖上因避戰亂遷來上海,屠於1922年7月22日出生於中醫世家。身高約 1.70米,體形較寬,嗓音洪亮,辦事爽利,待人接物熱情而誠摯。

屠的父親屠鍾書,為上海較有名氣的中醫師,早先在上海大東門外懸壺行醫,業餘愛好弈棋。少年時,屠景明曾就讀於上海民立中學。受家庭的影響,屠景明在隨父學習醫業時,讀過《湯頭歌訣》、《醫藥三字經》《傷寒精匱》等書,一邊也學習象棋。隨著年歲的增長,屠在醫學、藥理和弈象棋方面,都有迅速的提高,到16歲時,已初步具有獨立的行醫能力。

1936年,屠父病故,青年屠景明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經濟生活擔子,於1938年遷居於黃陂南路新業路口,走上掛牌行醫之路,取醫名為“屠中書”,含有繼承父志、濟世救人的意思。由於年歲尚小,由師兄何曉峰幫助坐鎮,以利業務的開展。1939年,屠加入了上海中醫協會,成為名實相符的中醫師,時年僅18虛歲。由於有了中醫執照,屠即遷往廣西北路的嚴乾升中藥店坐堂應診。該藥店經理葛榮桂,愛好弈象棋,且有一定的水平。兩人常抽空對弈,既增長了棋藝,又培育了感情。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三十年代後期起,無賭茶樓是上海的養棋中心點之一,本地和外地的名手如周德裕、竇國柱、李武尚、羅天陽等常在此活動,棋藝交流十分頻繁。由於葛榮桂常去茶樓,帶回一些棋訊棋事,這就鼓起屠景明去茶樓棋場的興趣,於是,屠也常抽 空去天贈茶樓看看熱鬧,進而也入座奕棋,使棋藝水平進一步提高。

舊社會時,弈棋場分二類:一類是盈利性的茶館,那裡人員較雜,三教九流,本地外地的弈棋人都有,但比較熱鬧,由於是整天開放,著名的棋手大都在這裡活動。另一類是公益性的弈棋場所,如官方辦的民眾教育館,社會團體辦的青年會、華聯同樂會的棋室。這裡人員比較單一,大都為本地人,對於衣貌禮儀也有一定的要求,且以業餘為主,為此,到此弈棋的人比較正軌。屠景明在投入弈棋生涯時,基本屬於後一種人,為此,他早先參加華聯同樂會的益友棋社,後又主持青年會的滬青棋社。

屠景明的棋藝水平的不斷提高,並進而進入全國名棋手的 行列,既和他注意打譜、熟讀“兵書”有關,又賴於他的醫生 職業及他的住處離“天蟾茶樓”較近。屠是醫生,文化素質較高,在愛上象棋,企求提高棋藝時,常以《橘中祕》《梅花譜》等棋藝經典為師,打譜學習一遍又一遍,從學習到研究,從研究到得出新的見解,從而在佈局、中局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又由於在“天蟾”時,認識了周德裕等名棋手,且因為茶館上午棋客較少,周德裕常到屠景明處走走。一來二往,彼此就熟悉起來,當屠景明坐堂閒暇時,就擺上棋盤,弈上幾局。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由於周是大名手,屠又較謙遜,為此,兩人對弈時,屠總要求讓長先。一段時間內兩人友誼有所增進,屠的棋藝也得到磨鍊和提高。後來周認為:總是長先,不利於棋藝的全面磨鍊,提出“先相先”的弈法,即以三局為一個單元,二局由屠先行,一局由周先走。這是四十年代初期的事,此時,屠的棋名在上海已逐漸響亮了。四十年代稍後,屠的棋更加精進,和何順安、朱劍秋等齊名。

試用棋規、人人稱便

屠景明對於象棋事業的貢獻,還反映在他第一個試用“象棋規則”方面。

舊中國時,象棋難登大雅之堂,弈棋除了講求勝負、名氣、功利外,幾乎沒有什麼規則可言,即使有極少的一些規 矩,但是否科學合理、各地是否統一等等,都缺乏依據,為此,既不利於棋藝的促進,也不利於棋界的團結。如素有“棋壇總司令”之譽的謝俠遜訪問南洋諸國時。和當地的華僑名手陳粵樵對弈,就曾出現過不愉快。如陳、謝弈賽的第八局,陳已處於不利,就用一將一殺之法求和,按當時當地的習慣,屬允許著法;但按國內的規矩,大多屬必須變著之列,雙方各執一詞,乃至在報上公開對簿。又如,當時弈賽,基本沒有限時的規定,這就使有些已呈輸棋的一方,擺著棋子不走,而造成爭論及不團結。當然,這裡有棋品棋德問題,但沒有統一的棋藝規程,卻是根本。這些問題,常使一些有文化的弈棋人思考,屠即其中之一。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1949年冬,有一百多名業餘高手參加的滬青棋社在八仙橋成立,參加者大多為上海棋界的業餘高手,屠景明被聘為顧問,後又任社長。由於棋社常邀請名手錶演及舉辦社員棋賽,為制訂棋規創造了條件。1950年,《亦報》社和滬青棋社會辦全市象棋比賽,報名參賽者有三百多人。屠以《亦報》象棋專欄和滬育社長、顧問雙重身份主持大賽。如何避免在棋賽中出現糾紛、糾纏呢?屠景明就根據平時積累的一些棋例,諸如“捉一不捉二”、“一將一殺作負”等,以及弈棋應有時限等問題,提出一個初步的規定,並廣泛徵求有關人員的意見,反覆進行修改,初步定名為《象棋比賽規程》在這次比賽中試行。它的主要內容有三方面:

一、明確了裁判工作的職責範圍和賽員必須遵循的準則。其中有裁判必須公正執規,不遲到、不早退、不偏袒、不馬虎,兢兢業業,自始至終地搞好工作,比賽完畢必須記錄勝負,重要比賽必須記錄著法等。

二、明確了一些棋規,分允許著法和不允許著法兩類。如明確了“捉一不捉二”、長跟、長攔等是允許著法;一將一捉。一將一針等具有連續脅迫對手的,為不允許著法,必須變著,如不變作負。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三、對時間也作了規定。雖不能規定一局棋必須多少時間弈完,但限兩分鐘弈一步棋,對於疑難的棋勢,有三步每步可 延長至五分鐘;何著延長,由弈者自定。

實戰證明,有棋規比無棋規要好得多,還使棋手們懂得了 遵循棋規,是棋品高的一種體現。如棋規規定,每著眼二分鐘,就保證了比賽按時序的進行。儘管個別著,感到時間緊迫,但近200場棋,沒有一場糾紛,總的是提高了弈棋的質量。這項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原始的《象棋規程》,還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後上海乃至全國各地的象棋比賽,也大都開始使用“棋規”,為1956年的全國象棋比賽的“規則”起了奠基的作用。

編寫詞典造福棋界

從1956年冬,象棋納入體育競賽項目後,有關象棋技藝 的各種資料,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但尚處於分散、零星的狀態。1962年,上海辭書出版社決定編出大型工具書《辭海》,但在象棋方面的人才既缺乏,資料也很少。於是,屠景明被邀請編寫條目。這是一件對棋界做功德的事,屠景明勇敢挑起了擔子。他根據平時掌握的知識,共寫出100多條象棋詞目,送去出版社。雖然由於《辭海》的全方位功能,不可能收入很多,但讓象棋藝術登上了《辭海》的大雅之堂,是象棋界的眾望所歸,也是屠景明的心願所在,為象棋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到了1982年的“撥亂反正”之後,辭書出版社決定編一本《體育詞典》以適應改革開放後的新形勢需要,展示中國體育的新風采。關於象棋方面的詞條,也委託屠是明編寫。屠接受任務後,一方面研究了過去給《辭海》的條目,為什麼有些未採錄的原因,另方面,補充增添了近二十年蒐集到的新鮮詞條,進行再編寫。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到 1984年底,終於寫出新的條目200多條,又由於《體育詞典》篇幅所限,收錄約三分之一。從此使體育界的專業詞典,有了象棋的內容。

稍後,上海辭書出版社決定出一部象棋專業辭典,任務再 一次落到屠景明頭上。經過多年的努力,共寫出 1129個條目,分名詞術語、開局、實用殘局、基本知識四個門類,內容包括人物、組織、著作、報刊等類,是一部專講象棋的工具書。這部書的編成和出版,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將象棋作為一門獨 立的學科藝術來對待,有了它的歷史地位。二是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象棋的歷史面貌,使全國乃至世界同仁得以瞭解象棋的歷 史、風情、人物、場景等方面。

屠景明還應邀和楊明忠等合編過《中國象棋譜大全》。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征戰業績光輝燦爛

屠景明的棋藝,初成於四十年代。如文前提到的,起初他和周德裕由長先進至“先相先”,再進至分先,就已進入名手行列。四十年代在和上海的其他名手如竇國柱、何順安、朱劍秋等交手中,亦互有勝負。

屠的主要棋戰業績在五十年代,其時,屠的棋藝漸趨高峰。1952年,北京象棋名家謝小然訪滬,和楊官璘四戰弈平,和董文淵二戰亦平,對屠景明的一場比賽在青年會舉行,結果也不分勝負。

1955年3月至5月,屠景明和何順安組成上海聯隊,弈訪廣州、武漢、北京,行程萬里,歷時兩個月,與羊城棋壇雙雄楊官璘、陳鬆順,湖北李義庭、羅天揚,北京張德魁、侯玉山等作了二十多場公開賽,總成績是十勝六負十五和,充分顯示出屠景明的棋藝功力。為此當時北京棋壇有“三雄會京師” 的說法,三雄者,楊官璘、何順安和屠景明也(當時楊官璘訪北京)。

華東五虎之一屠景明

屠景明在棋壇的征戰業績還有很多,包括許多表演賽、邀請賽,這裡不一 一贅述了。

作為一個象棋名家,屠景明十分致力於象棋著作的撰寫。如他在學習研究《梅花譜》時,一方面積極吸收,再方面潛力研究並注意變著上的創新,他將這些研究和創新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然後編成《梅花譜新編評註》一書,於1957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他還將弈棋的心得記錄下來,寫成《橡棋實用殘局》《棋海拾貝》等書,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為棋藝資料增加了一份財富。

屠景明先生因病於2008年7月4日逝世,享年86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