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金庸先生的著作《俠客行》,想必很多人都看過。

相對於金庸先生的其他幾部武俠作品,《俠客行》可以說是相當具有“玄幻”氣息的一部了,而全書最具亮點的部分,莫過於神祕莫測的俠客島了。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這座島上居住的木二兩位島主,師承不明,卻有絕世的武功,就連他們的兩位僕人(也是徒弟)都是絕頂的高手。而從中原前往俠客島的諸多武林名宿,無論是善是惡,都是一去不返,這又讓俠客島成為了武林中人談之色變的“絕地”,也為神祕莫測的俠客島披上了一行恐怖的面紗。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而造就了這一切的,便是刻在俠客島石窟中的絕世武學《太玄經》了。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俠客島中的《太玄經》自然是金庸先生虛構出來的,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究竟有沒有一部名為《太玄經》的書籍存在呢?

答案當然是有了(不然我寫這篇專欄干嘛)。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這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太玄經》,在中國古代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還有著非常大的名氣,和相當高的學術地位,可以說是和《俠客島》裡的《太玄經》有異曲同工之妙。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太玄經》又名《楊子太玄經》、《玄經》、《太玄》,是西漢末年楊雄所著。

此書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人世間萬物規律的最高範疇,並以“玄”為中心思想,對宇宙的生成圖式、事物的發展規律加以構築和探索,是漢代以來道家學說發展的大成之作。

楊雄作為漢代的儒學大家,上承荀孟,下啟歐(歐陽詢)韓(韓愈),可以說,在整個兩漢魏晉時期,在儒學一道上,罕有能望其項背之人。只是因為楊雄後來出仕王莽,為後人不齒,所以尊崇其學術地位的人相對而言比較少。

但這並不影響《太玄經》此書卓著的學術價值。楊雄在精研《周易》的“陰、陽”二進制體系之後,創造性地演繹出包覆“天、地、人”這中華古代哲學中最基本三要素的三進制體系,是世界中最早的三進制體系著作。

就像在二進制體系的基礎上發明出的計算機科學一樣,三進制的理論體系,同樣對人類認識世界起到了極為重大的貢獻。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但是《太玄經》這本書有一個小小的問題。

楊雄所處的時代,正值政治頃頹、天下不穩的西漢末年,當時的官員士子們親眼目睹當時極度惡化的政治局勢與社會態勢,開始對自武帝、昭帝、宣帝以來西漢的執政理念與學術思想,產生了深切的懷疑。但受到時代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一時之間想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沒有可供參考的“前事”(畢竟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維持時間超過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只得將視線投向自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聖賢之言”上。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那個時代的官員士子們,對先秦經典的崇拜程度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而王莽執政時期的一系列“復古改制”行為,也都是建立在當時的這種學術思潮上的。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而楊雄寫的這本《太玄經》,所模仿的對象,正是《易經》。

這就有個問題了。

《易經》是西周時期的作品,書中的遣詞習慣、思維方式,都與楊雄所處時代學者政客們大有不同,楊雄對《易經》的刻意模仿,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讓《太玄經》的文字看起來過於古奧晦澀,書中的深意難以向讀者所傳達。

這一點,無疑是與書籍創作的初衷相違背的。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李白在《俠客行》中寫了這麼一句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意指楊雄為了寫出《太玄經》這本書,皓首窮經,耗費了無數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不能不承認,《太玄經》此書是楊雄一生學術思想的大成之作,但我們也不能不懷疑,在他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中,他為了模仿《易經》的遣詞造句、寓意幽深,又平白費去了多少不必要的光陰……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俠客行》中,《太玄經神功》的武學真意不在表象的文字中,而在打破文字認識之後的圖像中。

留在俠客島上的那些武學名宿,研究這些詞不達意的文字研究得走火入魔、霜飛鬢髮,卻因為看不透這層文字的枷鎖,而至死也參悟不透《太玄經神功》的真意。

到頭來,卻是目不識丁的石破天,因為沒有受到那些文字的干擾,最終練就了這一套神功。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金庸小說中的《太玄經》如此,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太玄經》難道就不是如此嗎?

若是楊雄不刻意追求“易經式”的文辭,他是不是能夠在漢代儒學大興、道學復興的基礎上,創作出一篇屬於自己、也能為當代人所理解的“聖賢之言”來呢?

再將這一認識放大到家國天下的層面上來講,如果西漢末年的學者們不過度崇拜先秦經典中的微言大義,西漢末年的政局,代漢而立的新莽,又會不會走上另一條與歷史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呢?


《俠客行》裡《太玄經》是神功,歷史上真的《太玄經》又是什麼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