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二軍成立經過及戰鬥歷程

———選自《福建中央蘇區縱橫———永定卷,肖勁光原著》

1930年12月,肖勁光和李卓然同志一起乘船離開上海。臨行前,軍委負責人周恩來同志用密寫藥水在一條手帕上為他倆寫介紹信,由卓然同志帶在身上。由於國民黨反動派十分猖狂,黨在白區的組織不少遭到破壞,地下黨員的一舉一動必須十分謹慎。經過數十個小時的海上生活,來到香港。

過了幾天,黨的交通員送他倆從香港到了汕頭,沿黨的地下祕密交通線,經大埔進入閩西蘇區。

閩西根據地是1928年張鼎丞、鄧子恢、郭滴人等同志領導閩西人民進行武裝暴動後創立的。1929年,毛澤東、朱德同志領導的紅四軍進入閩西,打土豪、分田地,深入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贛南、閩西兩大根據地有了很大發展。到了1930年6月,以這兩個根據地為基礎的中央根據地基本形成,但兩塊根據地還未連成一片。

1930年底,中央派鄧發同志來閩西,在坑口省委所在地召開黨代表會議,傳達中央六屆三中全會的決議。會後即成立閩粵贛省委和閩粵贛軍事委員會,鄧發同志為軍事委員會主席,肖勁光同志任參謀長。接著,對部隊進行整編,將紅二十一軍改編為新十二軍,賀沈洋同志任軍長、施簡同志任政委、政治部主任是李力一同志,轄三個團2600餘人。省委及軍事委員會機關遂轉移至永定虎崗。

1931年8月間,紅軍新十二軍、紅軍虎崗警衛營和閩西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的指戰員,在肖勁光、伍修權同志的指揮下,接連取得了蘆豐、藍家渡、豐稔三次戰鬥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汀屬武裝“救鄉團”鍾紹葵部,收復了上杭縣的大片紅色區域。

革命前輩的功績彪炳千秋。開國大將肖勁光同志是兩次赴蘇聯軍事學校學習的軍事家,在虎崗還兼任閩西彭楊軍事政冶學校的校長,參加了中央蘇區許多戰役、戰鬥和第四、第五次反“圍剿”。特別是1931年,率領新十二軍轉戰永定半年多,為永定蘇區的鞏固和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閩西紅軍新十二軍的駐地———虎崗坑源賴屋下的“燕詒堂”,也因紅軍新十二軍接連取得蘆豐、藍家渡、豐稔三次戰鬥的勝利,而留下了紅軍蒼勁有力的大幅標語———“慶祝三次革命戰爭全部勝利”及漫畫等,至今仍清晰的存留在外牆牆壁上。

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小故事

從大埔青溪—永定桃坑—永定堂堡—永定虎崗的紅色交通線

坑源風光好,伍老情意深

———選自《福建中央蘇區縱橫———永定卷,伍修權原著》

1931年6月,伍修權同志從蘇聯回國後,中央批准了他的要求,分配他去蘇區做軍事工作。確定出發日期後,上級安排一位叫做鄭重的同志陪他同行。按照路線,他們先買了從上海到香港的船票,兩人一起到了香港。那裡的地下黨派了一位廣東籍的交通員領他倆從香港乘船到汕頭,改乘潮汕鐵路的火車,到達它的終點站大埔,這裡是由閩西進入中央蘇區的必經之路。在大埔下車後,伍修權同志靠著“沉著”二字應付了國民黨警察的反覆檢查,這一關也就順利通過了。

交通員領他們出了大埔站,上了一條小船行了幾個小時,黃昏時分到達閩粵兩省交界的青溪。到那裡的祕密交通站後,當地安排他倆當晚向蘇區進發,連續跋涉了十幾個小時,路過一個深山中的小村,向老鄉買了些粗糙的點心和茶水,繼續趕路。小憩幾次,到紅日西斜時,他們翻上了一座山頭,交通員頭一個跑上,敞開衣襟邊揮手邊興奮地喊道:“到了,同志們,到家啦!”

家,就是蘇區,就是我們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就是萬里奔波的最終目的地。三個月前,伍修權同志由蘇聯遠東伯力開始,從東到西,又從西到東地兩次橫貫蘇聯,接著又由我國最北方的邊疆到達最南方的省份,闖過了一道又一道有形和無形的關卡,通過內部、外部的各種關係,終於邁進了蘇區的大門。交通員指著山腳下的一個村鎮說:“那就是閩粵贛省委及軍區領導所在地虎崗。”虎崗原來地處永杭邊的高山盆地上,可攻可守,是一個戰略要地。閩西蘇區的指揮中心就設在這裡。1930年12月,龍巖失守後,中共閩粵贛邊特委和閩西蘇維埃政府等數十個機關單位遷入虎崗,一時間沉寂的山鄉變得人聲鼎沸。

伍修權同志站在山頂舉目望去,只見蘇區山林田野沐浴在一片紅色的落日餘暉中。他深深地吸了幾口蘇區的空氣,只覺得它是那麼清新、那麼香甜。又看到山下的平地上有許多兒童團員在做操,隊列整齊,精神抖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蘇區的勃勃生機給伍修權帶來了莫大的鼓勵,連日的緊張、勞累和飢渴一掃而光,他們歡樂而輕快地直奔虎崗而去。

他下山找到閩粵贛省委,把用手帕密寫的介紹信交給了省委祕書長肖向榮同志。休息幾天後,肖向榮同志通知他,省委分配他在閩粵贛軍區工作。當天他就到軍區報到,肖勁光同志是軍區參謀長,讓他留在司令部工作。

伍修權同志到達虎崗入口處,站在山頂,看到山下平地上許多兒童團員在做操的情景,是在“紅小鬼”賴大超的家門口———虎崗虎西坑源賴屋下“燕詒堂”大門口禾坪上發生的情景。當時,年僅13歲的賴大超被批准加入共青團後,即被送至少共閩西特委青年幹部訓練班接受訓練。受訓兩個月,使他對黨及其綱領、蘇維埃政府、共青團、少先隊、兒童團等組織的性質、作用和工作有了清楚的認識,奠定了堅實的理想信念,併為之奮鬥終身,從而受到黨和人民的深切懷念。

“燕詒堂”革命舊址,因其歷史與中央蘇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目前受到普遍關注。該舊址處於中央紅色交通線堂堡朱羅坑進入虎崗坑源的伯公坳山腰平地上。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王稼祥、任弼時、肖勁光、伍修權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經過屋旁右邊的鄉村石砌古道,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偉大的革命實踐;閩西紅軍新十二軍官兵曾駐紮在這座古建築樓堂內;1930年12月15日,閩西蘇維埃政府等數十個機關單位遷往虎崗,於是,虎崗變成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由於白色恐怖,堂堡區肅反委員會及朱羅、三堡、堂堡、溪口、太南五鄉的蘇維埃政府也遷到坑源辦公,部分機關入住“燕詒堂”辦公,時間達一年多。這座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住所,被授予區級的《黨史教育基地》,伍修權情意深長的記述,留下了永恆的紅色記憶。

葉劍英元帥的革命初心

———選自《福建中央蘇區縱橫———永定卷》

1930年12月,一大批中央領導,經中央紅色交通線來到虎崗。葉劍英同志與蔡樹藩、陳友梅,由盧偉良護送,從香港到虎崗指導革命鬥爭,擔任福建省軍區司令員。

虎崗濃厚的革命氛圍和良好的群眾基礎,為中央蘇區的鞏固和發展取到了特殊作用。

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虎崗人民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閩西蘇維埃政府遷來虎崗時,鄉里民眾個個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在鄉黨支部、蘇維埃政府的動員下,立即騰出房屋三十多座,六百餘間,全部打掃乾淨,供黨、政、軍機關辦公和工作人員、紅軍戰士住宿。

1930年12月15日,閩西蘇維埃政府人員及紅軍進入虎崗時,紅旗招展、鑼鼓喧天,男女老少倒茶送水,夾道歡迎,幫拿行李,一直送到各個駐地。閩西蘇維埃政府遷來虎崗後,虎崗人民在政治上得到了徹底的翻身解放,真正當家做了主人。尤其是婦女,砸碎了封建鎖鏈,得到男女平等及婚姻自由。因此,虎崗兒女革命熱忱空前高漲,紛紛加入革命隊伍,積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青壯年鬥志昂揚,參加黨、政機關和紅軍、赤衛隊;年紀較大的更不甘落後,參加運輸隊、擔架隊;婦女則參加救護隊、洗衣隊;學校教師和有知識的青年男女則組織起宣傳隊,運用當地的民歌編寫宣傳材料,並創作戲劇,出版黑板報等,向廣大群眾開展宣傳黨的宗旨和路線方針政策,使黨的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少年兒童參加少先隊、兒童團,組織進行操練、站崗放哨、檢查來往的可疑人。廣大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收入不交田租,不繳苛捐雜稅,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儘量多打糧、多產蔬菜、多養家禽家畜,支援政府和紅軍。葉劍英同志在回憶錄中說道:“永定虎崗住有上千戶人家,看到三四百人的赤衛隊,手持土製槍支、梭標、大刀,精神飽滿、步伐整齊地在進行軍事訓練;少年兒童正在村口放哨、查路條;農民群眾鬥地主分得了土地,正在田裡忙碌著。牆上到處刷著擁護紅軍參加革命的大標語。”

這是葉帥第一次接觸到實實在在的中國紅色蘇區。他說:“熱火朝天的革命氣氛一直感染著他,想到馬上就要投入這革命的洪流中,他不禁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和說不出的高興。”

虎崗在閩西革命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人民將永遠記住!葉劍英元帥對虎崗人民的熱情禮讚,更激勵著虎崗兒女繼往開來、再創新高!

(簡曉紅 整理)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