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才走上了徹底的反抗之路。他並沒有苟安現狀,而是成長了,成長為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武松成了“行者”之後,雖然不是真的行者,但已經有一半的心思死了,心已成灰,不願意再接近功名利祿之人,和他們稱兄道弟,也不願意再去參與世俗的家長裡短,而是一心一意當土匪,全心全意做強盜。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才走上了徹底的反抗之路。他並沒有苟安現狀,而是成長了,成長為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武松成了“行者”之後,雖然不是真的行者,但已經有一半的心思死了,心已成灰,不願意再接近功名利祿之人,和他們稱兄道弟,也不願意再去參與世俗的家長裡短,而是一心一意當土匪,全心全意做強盜。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他不信任官府,相信自己的武力能解決問題,果然他都解決了問題,卻成就了一個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他不想當一個禍國殃民的狗官,也不想當什麼都頭或者武將什麼的,只想一輩子和兄弟們在一起,快活度日。他的願望不算很高遠,真的就能實現,可惜宋江把他帶到招安的路線上,讓他出生入死,為宋江等人賣命。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才走上了徹底的反抗之路。他並沒有苟安現狀,而是成長了,成長為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武松成了“行者”之後,雖然不是真的行者,但已經有一半的心思死了,心已成灰,不願意再接近功名利祿之人,和他們稱兄道弟,也不願意再去參與世俗的家長裡短,而是一心一意當土匪,全心全意做強盜。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他不信任官府,相信自己的武力能解決問題,果然他都解決了問題,卻成就了一個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他不想當一個禍國殃民的狗官,也不想當什麼都頭或者武將什麼的,只想一輩子和兄弟們在一起,快活度日。他的願望不算很高遠,真的就能實現,可惜宋江把他帶到招安的路線上,讓他出生入死,為宋江等人賣命。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招安的時候,武松和李逵等人鬧了不是一次兩次。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時候,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踢得粉碎。宋江大怒,要斬李逵,酒醒之後才作罷。宋江對於武松的幾次疑問回答是:“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武松沒有作答,魯智深替他做出了回答:“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當時梁山興旺發達,數次打敗官軍,不管是武松、李逵還是魯智深都不希望接受朝廷招安,被當做棋子擺來擺去,受那鳥氣。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才走上了徹底的反抗之路。他並沒有苟安現狀,而是成長了,成長為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武松成了“行者”之後,雖然不是真的行者,但已經有一半的心思死了,心已成灰,不願意再接近功名利祿之人,和他們稱兄道弟,也不願意再去參與世俗的家長裡短,而是一心一意當土匪,全心全意做強盜。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他不信任官府,相信自己的武力能解決問題,果然他都解決了問題,卻成就了一個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他不想當一個禍國殃民的狗官,也不想當什麼都頭或者武將什麼的,只想一輩子和兄弟們在一起,快活度日。他的願望不算很高遠,真的就能實現,可惜宋江把他帶到招安的路線上,讓他出生入死,為宋江等人賣命。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招安的時候,武松和李逵等人鬧了不是一次兩次。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時候,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踢得粉碎。宋江大怒,要斬李逵,酒醒之後才作罷。宋江對於武松的幾次疑問回答是:“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武松沒有作答,魯智深替他做出了回答:“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當時梁山興旺發達,數次打敗官軍,不管是武松、李逵還是魯智深都不希望接受朝廷招安,被當做棋子擺來擺去,受那鳥氣。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魯智深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書中數次提到他殺人放火,最後卻成就正果,他才是書中關鍵人物,而武松作為魯智深的好兄弟,接受魯智深的思想,也變成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武松左右不了形勢,只能跟隨宋江順應形勢。當武松看到宋江帶著梁山泊的弟兄們破遼兵徒勞無功,徵田虎、王慶空耗精神,徵方臘損兵折將的時候,武松對宋江的路線已經大失所望。他跟隨宋江出生入死,屢立戰功。破遼過程中,他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將其擊殺;徵田虎時,他一刀砍死沈安;與喬道清戰鬥中,武松被擒,寧死不跪,後來金鼎、黃鉞投降,武松才得救;徵方臘時,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打杭州時,武松砍死貝應夔;尤其是他捨命死戰時,被包道乙的玄天混元劍暗算,砍下左臂,被魯智深救了,算是撿回了一條性命。可以說,魯智深和武松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又是結拜的弟兄,魯智深的圓寂對於武松觸動很大。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才走上了徹底的反抗之路。他並沒有苟安現狀,而是成長了,成長為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武松成了“行者”之後,雖然不是真的行者,但已經有一半的心思死了,心已成灰,不願意再接近功名利祿之人,和他們稱兄道弟,也不願意再去參與世俗的家長裡短,而是一心一意當土匪,全心全意做強盜。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他不信任官府,相信自己的武力能解決問題,果然他都解決了問題,卻成就了一個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他不想當一個禍國殃民的狗官,也不想當什麼都頭或者武將什麼的,只想一輩子和兄弟們在一起,快活度日。他的願望不算很高遠,真的就能實現,可惜宋江把他帶到招安的路線上,讓他出生入死,為宋江等人賣命。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招安的時候,武松和李逵等人鬧了不是一次兩次。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時候,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踢得粉碎。宋江大怒,要斬李逵,酒醒之後才作罷。宋江對於武松的幾次疑問回答是:“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武松沒有作答,魯智深替他做出了回答:“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當時梁山興旺發達,數次打敗官軍,不管是武松、李逵還是魯智深都不希望接受朝廷招安,被當做棋子擺來擺去,受那鳥氣。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魯智深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書中數次提到他殺人放火,最後卻成就正果,他才是書中關鍵人物,而武松作為魯智深的好兄弟,接受魯智深的思想,也變成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武松左右不了形勢,只能跟隨宋江順應形勢。當武松看到宋江帶著梁山泊的弟兄們破遼兵徒勞無功,徵田虎、王慶空耗精神,徵方臘損兵折將的時候,武松對宋江的路線已經大失所望。他跟隨宋江出生入死,屢立戰功。破遼過程中,他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將其擊殺;徵田虎時,他一刀砍死沈安;與喬道清戰鬥中,武松被擒,寧死不跪,後來金鼎、黃鉞投降,武松才得救;徵方臘時,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打杭州時,武松砍死貝應夔;尤其是他捨命死戰時,被包道乙的玄天混元劍暗算,砍下左臂,被魯智深救了,算是撿回了一條性命。可以說,魯智深和武松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又是結拜的弟兄,魯智深的圓寂對於武松觸動很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魯智深應了智真長老的預言“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他就是圓寂了也不入朝為官,可見其反抗的徹底性。武松沒有什麼佛教的師父,但魯智深可以算作他的引路人。他跟隨宋江征戰,雖然沒有死掉,但掉了一隻胳膊,已經成了廢人,自認為對朝廷沒什麼用處。魯智深坐化之後,他更是萬念俱灰,於是出家六合寺。他已經沒有兄弟姐妹和妻兒老小,更不用說什麼封妻廕子的好結局了,他看破紅塵,不願意入朝為官,不願和那些人一起同流合汙,更不願意仰人鼻息,受那些奸臣和皇帝的氣,就把隨身資財獻給六合寺,出家當一名清閒道士。

"

徵方臘回來之後,武松應該跟著宋江入朝為官,但武松沒有做官,而是選擇在六合寺出家,把身邊的金銀賞賜都獻給六合寺,做一個清閒道人。按理說,征戰結束了,武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應該做官享清福,為什麼武松不去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曾經當過陽谷縣都頭,還替知縣到東京送金銀,為知縣謀求升遷。武松辦事很好,沒有像楊志一樣丟失生辰綱,也沒有丟失一分一釐的錢財,於是深得知縣信任。但他哥哥武大郎被害死之後,他到官府打官司,卻看到官府腐敗的一面,對於大財主西門慶,官府竟然不追究罪責,對於潘金蓮和王婆,知府也是不予追究,一句話“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藉口證據不全,就沒事了。武松知道官府的辦事程序,也知道西門慶暗地裡使了錢,就自己辦事。武松把證人找齊,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得出真相之後,殺了潘金蓮,鬥殺西門慶,提著兩顆人頭到縣衙告狀。證人都到了,物證也在,王婆被判死刑,武松被省院官判為:王婆和潘金蓮合謀毒死武大郎,不容武松祭祀,武松才殺傷人命,前來自首。脊杖四十,刺配兩千裡之外。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從武松為哥哥報仇的那一刻起,他就不想做官,就是一個步軍都頭也不想做,因為做官就不能報仇,報仇就不能做官。他知道官府的腐敗底細,也知道綠林的規矩,他決心做一個綠林好漢,徹底和官府斷絕關係,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選擇了報仇不做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到十字坡,武松識破孫二孃的蒙汗藥,知道江湖險惡;到了牢城營,認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是典型的黑吃黑;大鬧飛雲浦,殺死押解公人,徹底和官府反叛;血濺鴛鴦樓,殺死張督監一家老小,還有蔣門神,還在牆壁上寫下幾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由此,武松成了江洋大盜,殺人悍匪,他已經和官府徹底決裂,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在武松投奔二龍山之前,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當一輩子土匪,而是想著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他曾經對宋江說:“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武松當時正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落草也是權宜之計,一句“招安”,提醒了宋江,讓宋江日後一心一意想著招安。可以說,在招安這件事情上,武松給了宋江提醒,宋江才決定走招安路線。但為什麼後來武松卻強烈地反對招安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關鍵人物是魯智深。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後,和魯智深走得很近。魯智深是和尚,他是行者,二人都是佛門弟子,魯智深已經對朝廷失去信心,又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武松也是一個無牽無掛之人,身上揹負很多人命,魯智深拒不接受招安,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武松,才使得武松和朝廷背道而馳,具有了革命的徹底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才走上了徹底的反抗之路。他並沒有苟安現狀,而是成長了,成長為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說,武松成了“行者”之後,雖然不是真的行者,但已經有一半的心思死了,心已成灰,不願意再接近功名利祿之人,和他們稱兄道弟,也不願意再去參與世俗的家長裡短,而是一心一意當土匪,全心全意做強盜。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他不信任官府,相信自己的武力能解決問題,果然他都解決了問題,卻成就了一個江湖上的英雄好漢。他不想當一個禍國殃民的狗官,也不想當什麼都頭或者武將什麼的,只想一輩子和兄弟們在一起,快活度日。他的願望不算很高遠,真的就能實現,可惜宋江把他帶到招安的路線上,讓他出生入死,為宋江等人賣命。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招安的時候,武松和李逵等人鬧了不是一次兩次。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時候,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踢得粉碎。宋江大怒,要斬李逵,酒醒之後才作罷。宋江對於武松的幾次疑問回答是:“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武松沒有作答,魯智深替他做出了回答:“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當時梁山興旺發達,數次打敗官軍,不管是武松、李逵還是魯智深都不希望接受朝廷招安,被當做棋子擺來擺去,受那鳥氣。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魯智深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書中數次提到他殺人放火,最後卻成就正果,他才是書中關鍵人物,而武松作為魯智深的好兄弟,接受魯智深的思想,也變成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

武松左右不了形勢,只能跟隨宋江順應形勢。當武松看到宋江帶著梁山泊的弟兄們破遼兵徒勞無功,徵田虎、王慶空耗精神,徵方臘損兵折將的時候,武松對宋江的路線已經大失所望。他跟隨宋江出生入死,屢立戰功。破遼過程中,他一刀砍斷耶律得重的馬頭,將其擊殺;徵田虎時,他一刀砍死沈安;與喬道清戰鬥中,武松被擒,寧死不跪,後來金鼎、黃鉞投降,武松才得救;徵方臘時,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打杭州時,武松砍死貝應夔;尤其是他捨命死戰時,被包道乙的玄天混元劍暗算,砍下左臂,被魯智深救了,算是撿回了一條性命。可以說,魯智深和武松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又是結拜的弟兄,魯智深的圓寂對於武松觸動很大。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魯智深應了智真長老的預言“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他就是圓寂了也不入朝為官,可見其反抗的徹底性。武松沒有什麼佛教的師父,但魯智深可以算作他的引路人。他跟隨宋江征戰,雖然沒有死掉,但掉了一隻胳膊,已經成了廢人,自認為對朝廷沒什麼用處。魯智深坐化之後,他更是萬念俱灰,於是出家六合寺。他已經沒有兄弟姐妹和妻兒老小,更不用說什麼封妻廕子的好結局了,他看破紅塵,不願意入朝為官,不願和那些人一起同流合汙,更不願意仰人鼻息,受那些奸臣和皇帝的氣,就把隨身資財獻給六合寺,出家當一名清閒道士。

《水滸傳》中為什麼武松不入朝為官?

本是無牽無掛來,就要無牽無掛去。武松由一個街頭打架之人成長為打虎英雄,繼而為兄報仇的義士,繼而階下囚,繼而江湖人物,繼而幻想招安,繼而落草為寇,繼而徹底反抗,繼而招安為朝廷兵將,繼而征戰四方,繼而斷了左臂,繼而萬念俱灰,繼而出家做道士。他終於悟透了,也是一個痛快之人。

他當然不去入朝為官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