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阿斯頓馬丁發佈過一個概念飛行汽車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實現量產。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阿斯頓馬丁發佈過一個概念飛行汽車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實現量產。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網約車巨頭Uber也曾展示過“飛行汽車”的概念機,可乘坐四個乘客和一個飛行員,並計劃在2020年進行測試運營,2023年推出“空中的士”服務 UberAIR。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阿斯頓馬丁發佈過一個概念飛行汽車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實現量產。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網約車巨頭Uber也曾展示過“飛行汽車”的概念機,可乘坐四個乘客和一個飛行員,並計劃在2020年進行測試運營,2023年推出“空中的士”服務 UberAI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日本在飛行汽車領域也一直沒閒著,日本政府曾經提出過一個目標,2023年要實現飛行汽車商業化,明年的東京奧運會據說就要用飛行汽車來點燃聖火,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受到豐田、松下支持的初創企業CART!VATOR。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阿斯頓馬丁發佈過一個概念飛行汽車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實現量產。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網約車巨頭Uber也曾展示過“飛行汽車”的概念機,可乘坐四個乘客和一個飛行員,並計劃在2020年進行測試運營,2023年推出“空中的士”服務 UberAI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日本在飛行汽車領域也一直沒閒著,日本政府曾經提出過一個目標,2023年要實現飛行汽車商業化,明年的東京奧運會據說就要用飛行汽車來點燃聖火,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受到豐田、松下支持的初創企業CART!VATO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毫無疑問,當下的飛行汽車早已不是一個新鮮概念,多年來很多企業都在研發飛行汽車,只不過近兩年由於輕型複合材料的技術進步,讓大幅減輕飛行器重量成為可能,所以飛行汽車進入了蓬勃發展期。

不過話說回來,與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這種新技術產品的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克服許多技術障礙,目前還難以判斷飛行汽車需要發展多長時間才能夠落地,商業前景也難以判斷。飛行汽車幾時才能從實驗室走向現實,要考慮的不止是技術,更有法規和成本的考量。“安全、法規、航空管制等問題,都將是制約飛行汽車實際應用的問題,畢竟在天上沒電了可不比在陸地上。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阿斯頓馬丁發佈過一個概念飛行汽車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實現量產。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網約車巨頭Uber也曾展示過“飛行汽車”的概念機,可乘坐四個乘客和一個飛行員,並計劃在2020年進行測試運營,2023年推出“空中的士”服務 UberAI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日本在飛行汽車領域也一直沒閒著,日本政府曾經提出過一個目標,2023年要實現飛行汽車商業化,明年的東京奧運會據說就要用飛行汽車來點燃聖火,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受到豐田、松下支持的初創企業CART!VATO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毫無疑問,當下的飛行汽車早已不是一個新鮮概念,多年來很多企業都在研發飛行汽車,只不過近兩年由於輕型複合材料的技術進步,讓大幅減輕飛行器重量成為可能,所以飛行汽車進入了蓬勃發展期。

不過話說回來,與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這種新技術產品的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克服許多技術障礙,目前還難以判斷飛行汽車需要發展多長時間才能夠落地,商業前景也難以判斷。飛行汽車幾時才能從實驗室走向現實,要考慮的不止是技術,更有法規和成本的考量。“安全、法規、航空管制等問題,都將是制約飛行汽車實際應用的問題,畢竟在天上沒電了可不比在陸地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還有價格也是一個需要跨過去的坎兒,飛行汽車的初衷是讓我們的通行比擁堵的道路上更快捷便利,但是目前飛行汽車的通行成本就像乘坐直升機一樣,還是會非常高,是阻礙商業化推廣的難題。

但是我們的通行會拓展到天空,這肯定也是必然趨勢,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而陸地交通顯然承擔不了這個負荷。與此同時,相關分析報告預測,2040年,僅美國的“空中出租車”市場規模就可達到170億美元,這麼大一塊蛋糕擺在眼前,無疑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這一市場,為行業添磚加瓦帶來更多的可能。

"

一年一度的中秋探親大軍即將出沒,擁堵成為了假期的關鍵詞。什麼時候過節可以不被堵在路上?“報告機長,前方有車,在飛!”這一略顯荒誕的對話,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堵車的終極解決方案。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近幾年,車企們和科技公司都希望用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來解決城市擁堵的交通問題,不過就算真的能商業化落地,看看節假日“貧瘠”的陸地資源,顯然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畢竟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世界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使得城市有限的物理空間正在不斷膨脹。

據相關統計,到203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0-75%,這意味著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中國將有2.5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到2030年,全球60%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由於許多地區的地面基礎設施已經滿負荷運轉,因此“飛行汽車”或許正是應對城市化挑戰的出行替代方案之一。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據9月9日最新消息稱,吉利和戴姆勒目前已經再度聯手佈局空中出行業務,或許正與該市場的增長潛力有關。

具體來說,自從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後,雙方合作不斷。此次雙方投資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完成C輪首輪融資,共同出資5000萬歐元領投。並且將主力於Volocopter旗下Volocity機型在未來三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商業認證,助推商業化進程。與此同時,吉利控股還將與Volocopter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負責在中國生產和推廣後者產品,將城市空中解決方案引入中國。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這也是吉利與戴姆勒繼高端專車出行合資公司蔚星科技,以及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smart品牌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可以看出雙方在出行領域的合作都沒有走傳統路線,一直在為了部署未來出行方式探索全新領域。

並且相較於這兩年傳統車企都在說“我們要轉型做出行公司”,吉利顯然屬於野心更大的那一位,觸角直接從陸地延伸到了天空。兩年前就曾把美國的飛行汽車公司太力Terrafugia收入了囊中。但大家千萬別認為吉利有錢任性,一口氣出手兩家飛行汽車公司,其實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和定位是完全不同的。

太力Terrafugia的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更像汽車,它是有摺疊機翼、需要跑道起飛的混合動力產品,飛行里程也比較長,超過600公里,上天能飛落地能開,可以在城際之間運送乘客和貨物。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而本次剛剛收入囊中的Volocopter則看上去更像電動直升飛機,它採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技術,續航在35公里左右,適合從市區到機場這種短距離運輸。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因此,前者適合長航程場景使用,可代替部分小型通用型飛機,滿足城市間出行需求。後者則更適合短航程場景使用,代替部分地鐵、出租車,滿足城市內出行需求。本次入股Volocopter加上此前的太力Terrafugia,意味著吉利空中出行項目的覆蓋範圍已經初顯完備。而從專車到飛行汽車,“陸空立體出行”佈局這一領域,吉利無疑也已經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列。

試想一下,未來手機上按下一鍵打“飛的”,遠處“飛行汽車”疾駛而來,在面前緩緩落下,是不是頗有白馬王子踩著七彩雲來接你的心動?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當然了,像吉利一樣看好飛行汽車前景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航空巨頭,以及科技公司。如航空巨頭空客不僅和奧迪研發了具有飛行功能的自動駕駛汽車PopUP,自行研發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也已於去年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谷歌聯合創始人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則與另一家航空巨頭波音達成了戰略合作系,共同開發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阿斯頓馬丁發佈過一個概念飛行汽車Volante Vision Concept,打算2020年實現量產。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網約車巨頭Uber也曾展示過“飛行汽車”的概念機,可乘坐四個乘客和一個飛行員,並計劃在2020年進行測試運營,2023年推出“空中的士”服務 UberAI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日本在飛行汽車領域也一直沒閒著,日本政府曾經提出過一個目標,2023年要實現飛行汽車商業化,明年的東京奧運會據說就要用飛行汽車來點燃聖火,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受到豐田、松下支持的初創企業CART!VATOR。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毫無疑問,當下的飛行汽車早已不是一個新鮮概念,多年來很多企業都在研發飛行汽車,只不過近兩年由於輕型複合材料的技術進步,讓大幅減輕飛行器重量成為可能,所以飛行汽車進入了蓬勃發展期。

不過話說回來,與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這種新技術產品的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克服許多技術障礙,目前還難以判斷飛行汽車需要發展多長時間才能夠落地,商業前景也難以判斷。飛行汽車幾時才能從實驗室走向現實,要考慮的不止是技術,更有法規和成本的考量。“安全、法規、航空管制等問題,都將是制約飛行汽車實際應用的問題,畢竟在天上沒電了可不比在陸地上。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還有價格也是一個需要跨過去的坎兒,飛行汽車的初衷是讓我們的通行比擁堵的道路上更快捷便利,但是目前飛行汽車的通行成本就像乘坐直升機一樣,還是會非常高,是阻礙商業化推廣的難題。

但是我們的通行會拓展到天空,這肯定也是必然趨勢,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而陸地交通顯然承擔不了這個負荷。與此同時,相關分析報告預測,2040年,僅美國的“空中出租車”市場規模就可達到170億美元,這麼大一塊蛋糕擺在眼前,無疑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這一市場,為行業添磚加瓦帶來更多的可能。

“飛行汽車”要來了?這一次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嗎?

說到最後,無論飛行汽車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落地,最終能否成為解決城市交通的終極解決方案,能夠有吉利這樣的中國企業率先在這一領域佈局,就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至少我們知道在未來的空中出行競賽中,中國肯定不會落後,甚至有可能領先了。而對於吉利來說,近年來通過戰略投資與戴姆勒組建高端出行公司以及在Volocopter項目上聯手,一幅面向全球用戶提供的“陸空立體出行”藍圖更是雛形顯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