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再現傳奇,少兒編程學習成國際趨勢

物理 數學 編程語言 小遊戲 編程貓 2017-06-06

近日,AlphaGo再度與頂尖人類棋手柯潔對弈的消息被人們熱議,人工智能的強勢崛起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技術的巨大潛力。

今天,人機大戰最後一場以AlphaGo勝利而結束。至此,三局對戰全部結束,比分3:0,AlphaGo勝。

同時,編程教育也逐漸走入普通人的視野。未來社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否能夠滿足對未來科技社會的人才培養的需求,變成了當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早在2014年,英國就提出了“編程者國度”計劃,把編程納入幼兒園及中小學課程,要求英國5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學習編程,到11歲時,必須具備電腦的“雙語”能力(至少掌握兩種程序語言)。

AlphaGo再現傳奇,少兒編程學習成國際趨勢

2016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發表演講,宣佈了“全民電腦科學教育”計劃,未來美國政府將投入40億美元,為全美K12階段的學生提供完整優質的電腦科學教育。不僅英美如此,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全球24個國家已經在基礎教育中設立了編程課程大綱。

海外編程教育如火如荼,國內趨勢也不容小覷,此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明確提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另外在2017年,中國浙江省也將信息技術加入到高考科目當中。可見,編程教育即將會變成與數學、語文並列的基礎學科,而非選修的課外技能。

AlphaGo再現傳奇,少兒編程學習成國際趨勢

那麼編程教育究竟是學什麼?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發展究竟有怎樣的好處?

早在2013年,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上的一篇文章《Learning to code isn't enough》(“只學寫代碼是不夠的”)強調了兒童學習編程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要學寫代碼,更重要的是培養編程思維。編程是一種思維、創作的方式,就和用音符創作音樂、用文字創作小說一樣,用編程語言也是創作,可以創作動畫、電影或者遊戲等等。”

AlphaGo再現傳奇,少兒編程學習成國際趨勢

編程採用圖形化編程的思想,小朋友可以在編程的平臺上利用拖拉模塊的方式進行創作,在學習編程的同時可以學習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真正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也就是基於項目式的學習,即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比方說編程的天文課,天文課的任務就是做出一個行星旋轉的小遊戲,圍繞這個任務,第一,要先學習八大行星包括太陽等的天文知識。第二,要學習為什麼這些行星是圍繞太陽轉的,其實這裡面既涉及到天文、物理的原理,我們會學習到物理的知識。第三,算這個軌道,然後用畫筆畫出來行星圍繞太陽轉的軌道,這裡面實際上是圓周率,圓的相關知識是數學的知識。

AlphaGo再現傳奇,少兒編程學習成國際趨勢

AlphaGo再現傳奇,少兒編程學習成國際趨勢

學完了這三個知識以後,才能最終用編程的知識把這個小遊戲給創作出來,又要涉及到編程的知識。實際上,在完成這樣的小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實際上是學習了許多知識,通過把天文、物理、數學、編程這樣的知識靈活運用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這個作品創作出來的。

其次是一個問題拆解的思維,學生需要將複雜問題逐步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再進行逐個擊破;

再者就是函數思維,學生需要將重複使用的運算過程先編寫並儲存為函數,然後根據不同的場景、前提條件進行使用,可以類比於工作中使用的“模板”。由此可以看出,編程思維其實就是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轉自:知識庫和實驗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