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武漢三鎮之一——武昌


萬花筒:武漢三鎮之一——武昌

武漢市行政區劃圖


前言

這個系列文章,前兩篇從時間的維度,簡要概述了武漢市的歷史沿革。通過追溯歷史,我們知道武漢最早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殷商,甚至更早的夏。我們也知道,盤龍城文化是武漢的城市之根。從秦漢至今,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武漢的行政區劃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接下來,用三篇的篇幅,從空間上,認識當前的武漢。分別講述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的特點和特色,以及它們在武漢的拼圖上分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位於中國的長江、漢江交匯處,為武昌(今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漢口(今江漢區,江岸區,礄口區)、漢陽(今漢陽區)三座重鎮的合稱,範圍即是今日武漢市的七個中心城區。三城鎮同位於長江和漢水交匯處,隔江鼎立,故稱“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為武漢的科教文化中心漢陽興起最早,歷史悠久,是中國的工業中心漢口在明朝才開始強勢崛起,20世紀初期成為全國僅次於上海的國際大都市,現在工商業基礎較好的漢口發展為武漢市的經濟、金融中心

武漢三鎮不僅各有其獨特的歷史發展軌跡,在武漢市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雖然三鎮在行政上已經合併接近60年之久,這種情形並未發生根本改變。

武昌——武漢的科教文化中心

武昌位於長江以東,主要有三個核心區:青山區、武昌區、洪山區組成。

萬花筒:武漢三鎮之一——武昌

武昌三區(從北至南依次為:青山區、武昌區、洪山區)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不久在蛇山築城,稱夏口;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

公元280年,晉朝將江夏郡改為武昌郡,即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後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時曾設武昌府。辛亥革命後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武昌即成為正式名稱。

  • 武昌——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
萬花筒:武漢三鎮之一——武昌

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所在地

  • 武昌——大學之城

武漢是中國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有普通高校84所,其中位於武昌的高校就佔了50所左右,佔比接近60%。僅從大學數量、大學的密集度這一個角度,我們就可以窺見武昌在武漢市科教文化方面的地位,被稱為科教文化中心一點不為過。

萬花筒:武漢三鎮之一——武昌

位於武昌的大學(不完全名錄)

  • 豐富的科教文化資源

除此以外,武昌還集中了豐富的文化資源。這裡既有全市歷史文化地標黃鶴樓、曇華林,又有現代文化地標萬達武漢中央文化區(楚河漢街),各類歷史遺存眾多,有起義門、紅樓、放鷹臺等物質遺存100餘處,文物保護單位38處,數量居武漢市之首。還聚集了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廣電集團、知音傳媒集團、湖北大劇院、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美術館、湖北省圖書館、武漢植物園、洪山體育館、光谷體育館等3000餘家文化機構和大型活動場所。

武昌,曾經在這裡,辛亥革命打響了第一槍;現在,大學和大量的科教文化資源在這裡聚集。因為科學和教育,這裡聚集了大量的人才;也因為這些人才,武昌才得以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大。


萬花筒:武漢市歷史沿革

萬花筒:武漢歷史沿革(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