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武漢 交通 發現佩奇 自行車 武漢市蔡甸區檢察院 2019-07-30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光谷。那個時候,確切地說,那裡還不叫“光谷”,因為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的另一個名字——魯巷。那個時候光谷步行街還沒有影子,有的只是一個叫新屋熊的村莊。那時的交通設施也十分簡單,馬路也沒有現在這麼寬闊,地鐵、高架、地下隧道全無蹤影,晚上的路燈也顯得尤為昏暗。當然,那個時候的光谷也幾乎沒有堵車這一說,公交車司機們經常將車開得“飛起”,每次回家路過魯巷的前一站吳家灣,公交師傅們就用武漢話開始詢問,“吳家灣有冇得下的,冇得下的就走了”,這個時候的車廂往往一陣沉寂,而公交師傅們也都心領神會,不帶一絲猶疑地徑直將公交車開走。這些年再坐起公交時,車上總是會擠得滿滿當當,這種情形就再也沒有見過了,有的時候回想起這一切,還甚是懷戀,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我也算見證了光谷的成長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光谷。那個時候,確切地說,那裡還不叫“光谷”,因為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的另一個名字——魯巷。那個時候光谷步行街還沒有影子,有的只是一個叫新屋熊的村莊。那時的交通設施也十分簡單,馬路也沒有現在這麼寬闊,地鐵、高架、地下隧道全無蹤影,晚上的路燈也顯得尤為昏暗。當然,那個時候的光谷也幾乎沒有堵車這一說,公交車司機們經常將車開得“飛起”,每次回家路過魯巷的前一站吳家灣,公交師傅們就用武漢話開始詢問,“吳家灣有冇得下的,冇得下的就走了”,這個時候的車廂往往一陣沉寂,而公交師傅們也都心領神會,不帶一絲猶疑地徑直將公交車開走。這些年再坐起公交時,車上總是會擠得滿滿當當,這種情形就再也沒有見過了,有的時候回想起這一切,還甚是懷戀,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我也算見證了光谷的成長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一年前,我更換了工作單位,單位在武漢的最西頭,家在武漢的最東頭,但沒辦法,因為不會開車再加上手頭拮据,只能是每天跑通勤,開啟“武漢一日遊”的生活模式:早上5點半起床,踩著自行車從學校出來,到關山口乘坐公交,運氣好,三趟公交能搞定,運氣不好要換乘四趟公交車,歷經三個小時,才能到單位上班,下班後把早上走過的路線再重複一遍,才能回到我的小家。如果順利,一天要花6個小時在路上,晚上8點半左右到達家中。這個時候蔡甸通往城區連公交都沒有,只有一趟私人承包的3101,招手即停,有的時候還會碰到“賣豬崽”的情況,被從一輛3101轉到另一輛3101。這時的魯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名魯巷已不被很多新武漢人所熟識,大家口必稱光谷,“新屋熊”早已不復存在,被現代化的光谷步行街所取代。有的時候站在步行街上也會有一種恍惚感和不真實感,一夜之間“新屋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充滿異國風情各式歐式建築。光谷步行街也成為武漢的一處地標,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與此同時,光谷也成了武漢有名的大堵點。原本寧靜的公路開始喧囂、忙碌,人們的節奏加快,那時武漢2號線雖然已經通車,但2號線延長線並沒有通車,很多在光谷東、光谷南居住的新武漢人不得不在光谷步行街再轉乘公交,所以每次不管是打車、坐公交、還是坐地鐵到魯巷對我來說都是一件異常“痛苦”的事情,雖然有了更多的路,更多的橋、更多的車、更多的地下通道,但總是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隨著光谷的日新月異,回家的路變得更難行了,記不清有多少次,在車上是睡醒了,發現還在魯巷原地未動,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堵得實在受不了直接從魯巷步行回家。和大多數在路上奔波的人一樣,心裡默默盼望著:回家的路啊,變得再通暢些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光谷。那個時候,確切地說,那裡還不叫“光谷”,因為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的另一個名字——魯巷。那個時候光谷步行街還沒有影子,有的只是一個叫新屋熊的村莊。那時的交通設施也十分簡單,馬路也沒有現在這麼寬闊,地鐵、高架、地下隧道全無蹤影,晚上的路燈也顯得尤為昏暗。當然,那個時候的光谷也幾乎沒有堵車這一說,公交車司機們經常將車開得“飛起”,每次回家路過魯巷的前一站吳家灣,公交師傅們就用武漢話開始詢問,“吳家灣有冇得下的,冇得下的就走了”,這個時候的車廂往往一陣沉寂,而公交師傅們也都心領神會,不帶一絲猶疑地徑直將公交車開走。這些年再坐起公交時,車上總是會擠得滿滿當當,這種情形就再也沒有見過了,有的時候回想起這一切,還甚是懷戀,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我也算見證了光谷的成長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一年前,我更換了工作單位,單位在武漢的最西頭,家在武漢的最東頭,但沒辦法,因為不會開車再加上手頭拮据,只能是每天跑通勤,開啟“武漢一日遊”的生活模式:早上5點半起床,踩著自行車從學校出來,到關山口乘坐公交,運氣好,三趟公交能搞定,運氣不好要換乘四趟公交車,歷經三個小時,才能到單位上班,下班後把早上走過的路線再重複一遍,才能回到我的小家。如果順利,一天要花6個小時在路上,晚上8點半左右到達家中。這個時候蔡甸通往城區連公交都沒有,只有一趟私人承包的3101,招手即停,有的時候還會碰到“賣豬崽”的情況,被從一輛3101轉到另一輛3101。這時的魯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名魯巷已不被很多新武漢人所熟識,大家口必稱光谷,“新屋熊”早已不復存在,被現代化的光谷步行街所取代。有的時候站在步行街上也會有一種恍惚感和不真實感,一夜之間“新屋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充滿異國風情各式歐式建築。光谷步行街也成為武漢的一處地標,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與此同時,光谷也成了武漢有名的大堵點。原本寧靜的公路開始喧囂、忙碌,人們的節奏加快,那時武漢2號線雖然已經通車,但2號線延長線並沒有通車,很多在光谷東、光谷南居住的新武漢人不得不在光谷步行街再轉乘公交,所以每次不管是打車、坐公交、還是坐地鐵到魯巷對我來說都是一件異常“痛苦”的事情,雖然有了更多的路,更多的橋、更多的車、更多的地下通道,但總是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隨著光谷的日新月異,回家的路變得更難行了,記不清有多少次,在車上是睡醒了,發現還在魯巷原地未動,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堵得實在受不了直接從魯巷步行回家。和大多數在路上奔波的人一樣,心裡默默盼望著:回家的路啊,變得再通暢些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五年前,回家的路似乎變得通暢了些,地鐵四號線的通車讓我每日的武漢“一日遊”變得暢快了許多,花費在路上的時間也縮短了一小時,就是這一小時讓我回家的幸福指數都提高了不少,我可以晚一點出門,也可以在出門前和兒子、先生多說幾句話,也可以開始嘗試下班後約著和同學朋友一起坐坐、聊聊天、在一起侃侃大山,並且這時武漢的地鐵2號線延長線也開始建設施工,如火如荼推進,光谷的路天天修,光谷的人和車也日益增多,光谷廣場也變得日益擁擠,雖然我的出行、回家的路還是那麼不暢快,但我知道,這一切都終將過去,暢通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了。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光谷。那個時候,確切地說,那裡還不叫“光谷”,因為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的另一個名字——魯巷。那個時候光谷步行街還沒有影子,有的只是一個叫新屋熊的村莊。那時的交通設施也十分簡單,馬路也沒有現在這麼寬闊,地鐵、高架、地下隧道全無蹤影,晚上的路燈也顯得尤為昏暗。當然,那個時候的光谷也幾乎沒有堵車這一說,公交車司機們經常將車開得“飛起”,每次回家路過魯巷的前一站吳家灣,公交師傅們就用武漢話開始詢問,“吳家灣有冇得下的,冇得下的就走了”,這個時候的車廂往往一陣沉寂,而公交師傅們也都心領神會,不帶一絲猶疑地徑直將公交車開走。這些年再坐起公交時,車上總是會擠得滿滿當當,這種情形就再也沒有見過了,有的時候回想起這一切,還甚是懷戀,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我也算見證了光谷的成長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一年前,我更換了工作單位,單位在武漢的最西頭,家在武漢的最東頭,但沒辦法,因為不會開車再加上手頭拮据,只能是每天跑通勤,開啟“武漢一日遊”的生活模式:早上5點半起床,踩著自行車從學校出來,到關山口乘坐公交,運氣好,三趟公交能搞定,運氣不好要換乘四趟公交車,歷經三個小時,才能到單位上班,下班後把早上走過的路線再重複一遍,才能回到我的小家。如果順利,一天要花6個小時在路上,晚上8點半左右到達家中。這個時候蔡甸通往城區連公交都沒有,只有一趟私人承包的3101,招手即停,有的時候還會碰到“賣豬崽”的情況,被從一輛3101轉到另一輛3101。這時的魯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名魯巷已不被很多新武漢人所熟識,大家口必稱光谷,“新屋熊”早已不復存在,被現代化的光谷步行街所取代。有的時候站在步行街上也會有一種恍惚感和不真實感,一夜之間“新屋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充滿異國風情各式歐式建築。光谷步行街也成為武漢的一處地標,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與此同時,光谷也成了武漢有名的大堵點。原本寧靜的公路開始喧囂、忙碌,人們的節奏加快,那時武漢2號線雖然已經通車,但2號線延長線並沒有通車,很多在光谷東、光谷南居住的新武漢人不得不在光谷步行街再轉乘公交,所以每次不管是打車、坐公交、還是坐地鐵到魯巷對我來說都是一件異常“痛苦”的事情,雖然有了更多的路,更多的橋、更多的車、更多的地下通道,但總是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隨著光谷的日新月異,回家的路變得更難行了,記不清有多少次,在車上是睡醒了,發現還在魯巷原地未動,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堵得實在受不了直接從魯巷步行回家。和大多數在路上奔波的人一樣,心裡默默盼望著:回家的路啊,變得再通暢些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五年前,回家的路似乎變得通暢了些,地鐵四號線的通車讓我每日的武漢“一日遊”變得暢快了許多,花費在路上的時間也縮短了一小時,就是這一小時讓我回家的幸福指數都提高了不少,我可以晚一點出門,也可以在出門前和兒子、先生多說幾句話,也可以開始嘗試下班後約著和同學朋友一起坐坐、聊聊天、在一起侃侃大山,並且這時武漢的地鐵2號線延長線也開始建設施工,如火如荼推進,光谷的路天天修,光谷的人和車也日益增多,光谷廣場也變得日益擁擠,雖然我的出行、回家的路還是那麼不暢快,但我知道,這一切都終將過去,暢通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了。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時光飛逝,一晃就到了2019,正月十五那天,2號線南延線終於通車了,光谷交通的“任督二脈”終於被打通,光谷廣場的擁堵指數直線下降,我高興得“喜大普奔”,大家都為我由衷感到高興,回家的路終於暢通了!我可以在學校挑選一輛共享單車,一路騎行到學校門口,然後坐上二號線,一個小時車程的地鐵,我就已經到了黃金口,然後再坐上我在地鐵上早就預約好的順風車,20分鐘後我就已經準時出現在了單位門口。不僅回家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大為縮短,而且時間變得極為精確,什麼時候出門,什麼時候到達前後時間不會相差五分鐘,而且乘坐公共交通的舒適度也大為增加,和同學朋友相約也變得輕鬆容易了許多,並且在地鐵上的這一小時正好成為我個人獨處的時間,我可以在地鐵上看書、聽中讀,瞭解自己需要的資訊,回家的路反而成為我的“充電”之路,回到家以後,安頓好兒子的吃飯學習,我還可以到學校操場上跑個五公里,這在以前可以說是完全不可想象。今年9月,武漢地鐵四號線的延長線也會通車,單位門口也有一站,出門兩分鐘即達,回家的路順暢得讓我感覺像做夢:早上我可以在學校食堂吃完早餐再來單位,下班後我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飯,這種武漢“一日遊”我曾經幻想過,沒想到它有一天真的實現了!

我的回家路,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變遷,也是武漢發展的印跡和見證,我也相信回家的路會日益便捷和通暢!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七年前,我把家安在了光谷。那個時候,確切地說,那裡還不叫“光谷”,因為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的另一個名字——魯巷。那個時候光谷步行街還沒有影子,有的只是一個叫新屋熊的村莊。那時的交通設施也十分簡單,馬路也沒有現在這麼寬闊,地鐵、高架、地下隧道全無蹤影,晚上的路燈也顯得尤為昏暗。當然,那個時候的光谷也幾乎沒有堵車這一說,公交車司機們經常將車開得“飛起”,每次回家路過魯巷的前一站吳家灣,公交師傅們就用武漢話開始詢問,“吳家灣有冇得下的,冇得下的就走了”,這個時候的車廂往往一陣沉寂,而公交師傅們也都心領神會,不帶一絲猶疑地徑直將公交車開走。這些年再坐起公交時,車上總是會擠得滿滿當當,這種情形就再也沒有見過了,有的時候回想起這一切,還甚是懷戀,也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感嘆:我也算見證了光谷的成長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十一年前,我更換了工作單位,單位在武漢的最西頭,家在武漢的最東頭,但沒辦法,因為不會開車再加上手頭拮据,只能是每天跑通勤,開啟“武漢一日遊”的生活模式:早上5點半起床,踩著自行車從學校出來,到關山口乘坐公交,運氣好,三趟公交能搞定,運氣不好要換乘四趟公交車,歷經三個小時,才能到單位上班,下班後把早上走過的路線再重複一遍,才能回到我的小家。如果順利,一天要花6個小時在路上,晚上8點半左右到達家中。這個時候蔡甸通往城區連公交都沒有,只有一趟私人承包的3101,招手即停,有的時候還會碰到“賣豬崽”的情況,被從一輛3101轉到另一輛3101。這時的魯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名魯巷已不被很多新武漢人所熟識,大家口必稱光谷,“新屋熊”早已不復存在,被現代化的光谷步行街所取代。有的時候站在步行街上也會有一種恍惚感和不真實感,一夜之間“新屋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充滿異國風情各式歐式建築。光谷步行街也成為武漢的一處地標,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與此同時,光谷也成了武漢有名的大堵點。原本寧靜的公路開始喧囂、忙碌,人們的節奏加快,那時武漢2號線雖然已經通車,但2號線延長線並沒有通車,很多在光谷東、光谷南居住的新武漢人不得不在光谷步行街再轉乘公交,所以每次不管是打車、坐公交、還是坐地鐵到魯巷對我來說都是一件異常“痛苦”的事情,雖然有了更多的路,更多的橋、更多的車、更多的地下通道,但總是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隨著光谷的日新月異,回家的路變得更難行了,記不清有多少次,在車上是睡醒了,發現還在魯巷原地未動,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堵得實在受不了直接從魯巷步行回家。和大多數在路上奔波的人一樣,心裡默默盼望著:回家的路啊,變得再通暢些吧。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五年前,回家的路似乎變得通暢了些,地鐵四號線的通車讓我每日的武漢“一日遊”變得暢快了許多,花費在路上的時間也縮短了一小時,就是這一小時讓我回家的幸福指數都提高了不少,我可以晚一點出門,也可以在出門前和兒子、先生多說幾句話,也可以開始嘗試下班後約著和同學朋友一起坐坐、聊聊天、在一起侃侃大山,並且這時武漢的地鐵2號線延長線也開始建設施工,如火如荼推進,光谷的路天天修,光谷的人和車也日益增多,光谷廣場也變得日益擁擠,雖然我的出行、回家的路還是那麼不暢快,但我知道,這一切都終將過去,暢通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了。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時光飛逝,一晃就到了2019,正月十五那天,2號線南延線終於通車了,光谷交通的“任督二脈”終於被打通,光谷廣場的擁堵指數直線下降,我高興得“喜大普奔”,大家都為我由衷感到高興,回家的路終於暢通了!我可以在學校挑選一輛共享單車,一路騎行到學校門口,然後坐上二號線,一個小時車程的地鐵,我就已經到了黃金口,然後再坐上我在地鐵上早就預約好的順風車,20分鐘後我就已經準時出現在了單位門口。不僅回家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大為縮短,而且時間變得極為精確,什麼時候出門,什麼時候到達前後時間不會相差五分鐘,而且乘坐公共交通的舒適度也大為增加,和同學朋友相約也變得輕鬆容易了許多,並且在地鐵上的這一小時正好成為我個人獨處的時間,我可以在地鐵上看書、聽中讀,瞭解自己需要的資訊,回家的路反而成為我的“充電”之路,回到家以後,安頓好兒子的吃飯學習,我還可以到學校操場上跑個五公里,這在以前可以說是完全不可想象。今年9月,武漢地鐵四號線的延長線也會通車,單位門口也有一站,出門兩分鐘即達,回家的路順暢得讓我感覺像做夢:早上我可以在學校食堂吃完早餐再來單位,下班後我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飯,這種武漢“一日遊”我曾經幻想過,沒想到它有一天真的實現了!

我的回家路,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變遷,也是武漢發展的印跡和見證,我也相信回家的路會日益便捷和通暢!

我和我的祖國丨回家的路——我的武漢“一日遊”

文稿:蔡宣 編審:李書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