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陳雪君和“鋼二代”父親陳荊

包括陳雪君的父親陳荊在內,陳志超共有三個孩子。上世紀80年代,武鋼還在擴建,一直在招人。子女們也不作他想,像是天經地義的,全部都進了廠裡上班,和長輩們一樣視廠為家。他們每天往返於工廠和紅鋼城,在他們眼裡,“武鋼”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陳荊是熱軋廠的一名設備技術人員,兩年前離開了崗位。當時行業下滑,武鋼鉅虧,陳荊並非像父親那樣正常退休。可即使如此,他對武鋼沒有一句怨言,只有萬分的不捨。減員分流在他這輩武鋼人看來,其實不足為奇。早在1992-2001年,武鋼就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規模的剝離減員。

“爺爺和爸爸一生都沒有當什麼領導,就是普通職工。但他們都是把工作當事業在幹,業務都非常精,特別是爸爸還拿過一些國家級榮譽。他言語不多,踏實本分,任勞任怨,這也是大多數武鋼工人的樣子。”陳雪君說。


85後武鋼子弟的另類選擇

過去,“武鋼打個噴嚏,武漢就會感冒”,到了85後陳雪君這代進入社會時,形勢和環境都已大變。

鋼鐵業步入寒冬,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不斷推進。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逐漸替代鋼鐵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

武鋼一線工人中,已經以40多歲中年為主,30多歲的都很少,年齡層出現嚴重斷檔。一方面,武鋼已經很少招工,近4年更是以每年8%的幅度在減員。另一方面,相對艱苦的鋼企工作條件,也讓年輕人心生畏懼。

對陳雪君這代武鋼子弟來說,社會上可選擇的餘地太多,施展空間也更大,夕陽產業的武鋼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逐漸消退,多數武鋼子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外單位。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陳雪君也是如此,她不僅離開了紅鋼城,甚至離開了武漢,獨自一人在外實習打拼,最終獲得了湖南衛視的offer。

然而,一年後,即將轉正拿到同齡人羨慕的高薪時,她卻突然辭職回漢。

當時爺爺病重,問孫女想不想回來,雖然口上沒明說,但內心還是希望她進武鋼。父親也是一樣的想法,儘管他見證過90年代下崗潮,也親歷過類似的動盪,但對武鋼總是心懷感激,總是念叨單位對員工的好,喜歡這個圈子的單純。

“我當時懵懵懂懂的,就順了他們的意思,接過了這‘第三棒’,進了武鋼。”陳雪君說。

武鋼子弟進武鋼,其實並非想象的容易。尤其到了第三代,不僅要筆試、面試,還有“211”或武科大畢業這樣的硬門檻。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陳雪君和“鋼二代”父親陳荊

包括陳雪君的父親陳荊在內,陳志超共有三個孩子。上世紀80年代,武鋼還在擴建,一直在招人。子女們也不作他想,像是天經地義的,全部都進了廠裡上班,和長輩們一樣視廠為家。他們每天往返於工廠和紅鋼城,在他們眼裡,“武鋼”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陳荊是熱軋廠的一名設備技術人員,兩年前離開了崗位。當時行業下滑,武鋼鉅虧,陳荊並非像父親那樣正常退休。可即使如此,他對武鋼沒有一句怨言,只有萬分的不捨。減員分流在他這輩武鋼人看來,其實不足為奇。早在1992-2001年,武鋼就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規模的剝離減員。

“爺爺和爸爸一生都沒有當什麼領導,就是普通職工。但他們都是把工作當事業在幹,業務都非常精,特別是爸爸還拿過一些國家級榮譽。他言語不多,踏實本分,任勞任怨,這也是大多數武鋼工人的樣子。”陳雪君說。


85後武鋼子弟的另類選擇

過去,“武鋼打個噴嚏,武漢就會感冒”,到了85後陳雪君這代進入社會時,形勢和環境都已大變。

鋼鐵業步入寒冬,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不斷推進。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逐漸替代鋼鐵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

武鋼一線工人中,已經以40多歲中年為主,30多歲的都很少,年齡層出現嚴重斷檔。一方面,武鋼已經很少招工,近4年更是以每年8%的幅度在減員。另一方面,相對艱苦的鋼企工作條件,也讓年輕人心生畏懼。

對陳雪君這代武鋼子弟來說,社會上可選擇的餘地太多,施展空間也更大,夕陽產業的武鋼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逐漸消退,多數武鋼子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外單位。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陳雪君也是如此,她不僅離開了紅鋼城,甚至離開了武漢,獨自一人在外實習打拼,最終獲得了湖南衛視的offer。

然而,一年後,即將轉正拿到同齡人羨慕的高薪時,她卻突然辭職回漢。

當時爺爺病重,問孫女想不想回來,雖然口上沒明說,但內心還是希望她進武鋼。父親也是一樣的想法,儘管他見證過90年代下崗潮,也親歷過類似的動盪,但對武鋼總是心懷感激,總是念叨單位對員工的好,喜歡這個圈子的單純。

“我當時懵懵懂懂的,就順了他們的意思,接過了這‘第三棒’,進了武鋼。”陳雪君說。

武鋼子弟進武鋼,其實並非想象的容易。尤其到了第三代,不僅要筆試、面試,還有“211”或武科大畢業這樣的硬門檻。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廠區毛主席像

陳雪君入職後,被分到爺爺和爸爸工作了一輩子的熱軋廠。因為是文科生,主要做些行政類的工作,收入比之前單位降了一大半。後來又轉到武鋼工人報,算是用到了專業所學。

新媒體興起後,武鋼的宣傳工作也適時跟上了潮流,官微、官博一個不落。陳雪君通過內部招聘,進入黨群部,成為一名宣傳文化工作人員,近幾年主要從事官微的編輯運營,兼著團委事務。

她說,現在看來,還是有份情結在牽絆。從小就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暑假就到廠裡做作業,師傅們都像家裡人。一見到生產線就親切,看著炙熱的爐火,飛濺的鋼花,就能感受到父輩們在這裡奮戰的熱血,覺得有股力量傳遞到身上。

“我要把父輩曾經戰鬥過的戰壕建得更好。”陳雪君告訴自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

在武鋼連續幹了9年,當年和陳雪君一起進湖南衛視的室友,幾經跳槽,如今在一家互聯網媒體,年薪已50多萬。這期間,作為傳統鋼鐵業代表的武鋼,一度陷入最低谷,近兩年才好轉。

陳雪君既沒後悔,也不羨慕,“在武鋼不像在外面打份工那麼簡單,而是有種情懷和擔當。我相信武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是有一個鋼鐵強國夢的,就像老一輩講鋼鐵報國一樣。”

“而且,儘管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年輕人都在往光谷奔,但隨著武鋼轉型升級的加快,效益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武鋼子弟迴流,也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武鋼。”她說,畢竟寶武也是世界第二大鋼企了,世界500強排名149位,今年重組馬鋼後,全球“鋼鐵霸主”只是時間問題。

“外界喜歡說我們是落後產能,虧損企業,但實際上武鋼減員分流後,尤其是寶武重組之後,留在這裡的員工,現在收入都是成倍的上漲。”武鋼有限能環部一名工程師說。

儘管從數字上看,武鋼對武漢的貢獻已越來越少,但和寶鋼合併後的武鋼,自身效益迅速轉好。

2018年,鋼鐵主產業50%的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6%。兩年有息負債下降3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幅度排名行業第一,噸鋼利潤行業排名大幅上升,堪稱“奇蹟”。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陳雪君和“鋼二代”父親陳荊

包括陳雪君的父親陳荊在內,陳志超共有三個孩子。上世紀80年代,武鋼還在擴建,一直在招人。子女們也不作他想,像是天經地義的,全部都進了廠裡上班,和長輩們一樣視廠為家。他們每天往返於工廠和紅鋼城,在他們眼裡,“武鋼”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陳荊是熱軋廠的一名設備技術人員,兩年前離開了崗位。當時行業下滑,武鋼鉅虧,陳荊並非像父親那樣正常退休。可即使如此,他對武鋼沒有一句怨言,只有萬分的不捨。減員分流在他這輩武鋼人看來,其實不足為奇。早在1992-2001年,武鋼就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規模的剝離減員。

“爺爺和爸爸一生都沒有當什麼領導,就是普通職工。但他們都是把工作當事業在幹,業務都非常精,特別是爸爸還拿過一些國家級榮譽。他言語不多,踏實本分,任勞任怨,這也是大多數武鋼工人的樣子。”陳雪君說。


85後武鋼子弟的另類選擇

過去,“武鋼打個噴嚏,武漢就會感冒”,到了85後陳雪君這代進入社會時,形勢和環境都已大變。

鋼鐵業步入寒冬,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不斷推進。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逐漸替代鋼鐵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

武鋼一線工人中,已經以40多歲中年為主,30多歲的都很少,年齡層出現嚴重斷檔。一方面,武鋼已經很少招工,近4年更是以每年8%的幅度在減員。另一方面,相對艱苦的鋼企工作條件,也讓年輕人心生畏懼。

對陳雪君這代武鋼子弟來說,社會上可選擇的餘地太多,施展空間也更大,夕陽產業的武鋼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逐漸消退,多數武鋼子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外單位。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陳雪君也是如此,她不僅離開了紅鋼城,甚至離開了武漢,獨自一人在外實習打拼,最終獲得了湖南衛視的offer。

然而,一年後,即將轉正拿到同齡人羨慕的高薪時,她卻突然辭職回漢。

當時爺爺病重,問孫女想不想回來,雖然口上沒明說,但內心還是希望她進武鋼。父親也是一樣的想法,儘管他見證過90年代下崗潮,也親歷過類似的動盪,但對武鋼總是心懷感激,總是念叨單位對員工的好,喜歡這個圈子的單純。

“我當時懵懵懂懂的,就順了他們的意思,接過了這‘第三棒’,進了武鋼。”陳雪君說。

武鋼子弟進武鋼,其實並非想象的容易。尤其到了第三代,不僅要筆試、面試,還有“211”或武科大畢業這樣的硬門檻。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廠區毛主席像

陳雪君入職後,被分到爺爺和爸爸工作了一輩子的熱軋廠。因為是文科生,主要做些行政類的工作,收入比之前單位降了一大半。後來又轉到武鋼工人報,算是用到了專業所學。

新媒體興起後,武鋼的宣傳工作也適時跟上了潮流,官微、官博一個不落。陳雪君通過內部招聘,進入黨群部,成為一名宣傳文化工作人員,近幾年主要從事官微的編輯運營,兼著團委事務。

她說,現在看來,還是有份情結在牽絆。從小就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暑假就到廠裡做作業,師傅們都像家裡人。一見到生產線就親切,看著炙熱的爐火,飛濺的鋼花,就能感受到父輩們在這裡奮戰的熱血,覺得有股力量傳遞到身上。

“我要把父輩曾經戰鬥過的戰壕建得更好。”陳雪君告訴自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

在武鋼連續幹了9年,當年和陳雪君一起進湖南衛視的室友,幾經跳槽,如今在一家互聯網媒體,年薪已50多萬。這期間,作為傳統鋼鐵業代表的武鋼,一度陷入最低谷,近兩年才好轉。

陳雪君既沒後悔,也不羨慕,“在武鋼不像在外面打份工那麼簡單,而是有種情懷和擔當。我相信武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是有一個鋼鐵強國夢的,就像老一輩講鋼鐵報國一樣。”

“而且,儘管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年輕人都在往光谷奔,但隨著武鋼轉型升級的加快,效益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武鋼子弟迴流,也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武鋼。”她說,畢竟寶武也是世界第二大鋼企了,世界500強排名149位,今年重組馬鋼後,全球“鋼鐵霸主”只是時間問題。

“外界喜歡說我們是落後產能,虧損企業,但實際上武鋼減員分流後,尤其是寶武重組之後,留在這裡的員工,現在收入都是成倍的上漲。”武鋼有限能環部一名工程師說。

儘管從數字上看,武鋼對武漢的貢獻已越來越少,但和寶鋼合併後的武鋼,自身效益迅速轉好。

2018年,鋼鐵主產業50%的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6%。兩年有息負債下降3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幅度排名行業第一,噸鋼利潤行業排名大幅上升,堪稱“奇蹟”。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這樣描述如今的武鋼和武漢的關係:“武鋼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巨頭,產值比重在逐年降低,並不是壞事,這恰恰說明武漢的發展之迅猛,經濟結構多元化、合理化。我們企業的產值是分子,整個城市的產值是分母,我們更希望看到分母做大,而不單單是分子做強。”

武漢的主政者認為,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離開鋼鐵,武漢這座城市仍然不能生存,很多工業仍然不能發展。武鋼這樣的企業,要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的高科技企業,要加快發展。兩個輪子跑得一樣快,儘快並跑,武漢這座城市才能更好地發展。

如今,“武鋼有限”微信公號在陳雪君和同事手下編得有聲有色,粉絲逾萬,單篇最高閱讀量有10萬+。每次陳荊回廠裡,都會自豪地跟人介紹,“這是我丫頭!”

陳雪君想,若是爺爺在世,看到現在的她,應該會很欣慰。

讓員工有錢、有閒、有趣

老一輩講集體主義、奉獻精神,新一代則追求自我價值,而其實現遠不限於工作。在陳雪君看來,現在的武鋼能給予員工這樣寬鬆的氛圍。

讓光谷的同齡人羨慕的是,在大家紛紛吐槽“996”時,陳雪君卻能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享有充分的生活空間。而這竟然是寶武集團的企業目標之一——希望員工能過“有錢、有閒、有趣”的生活。至少後兩樣,這個“鋼三代”已經實現了。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陳雪君和“鋼二代”父親陳荊

包括陳雪君的父親陳荊在內,陳志超共有三個孩子。上世紀80年代,武鋼還在擴建,一直在招人。子女們也不作他想,像是天經地義的,全部都進了廠裡上班,和長輩們一樣視廠為家。他們每天往返於工廠和紅鋼城,在他們眼裡,“武鋼”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陳荊是熱軋廠的一名設備技術人員,兩年前離開了崗位。當時行業下滑,武鋼鉅虧,陳荊並非像父親那樣正常退休。可即使如此,他對武鋼沒有一句怨言,只有萬分的不捨。減員分流在他這輩武鋼人看來,其實不足為奇。早在1992-2001年,武鋼就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規模的剝離減員。

“爺爺和爸爸一生都沒有當什麼領導,就是普通職工。但他們都是把工作當事業在幹,業務都非常精,特別是爸爸還拿過一些國家級榮譽。他言語不多,踏實本分,任勞任怨,這也是大多數武鋼工人的樣子。”陳雪君說。


85後武鋼子弟的另類選擇

過去,“武鋼打個噴嚏,武漢就會感冒”,到了85後陳雪君這代進入社會時,形勢和環境都已大變。

鋼鐵業步入寒冬,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不斷推進。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逐漸替代鋼鐵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

武鋼一線工人中,已經以40多歲中年為主,30多歲的都很少,年齡層出現嚴重斷檔。一方面,武鋼已經很少招工,近4年更是以每年8%的幅度在減員。另一方面,相對艱苦的鋼企工作條件,也讓年輕人心生畏懼。

對陳雪君這代武鋼子弟來說,社會上可選擇的餘地太多,施展空間也更大,夕陽產業的武鋼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逐漸消退,多數武鋼子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外單位。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陳雪君也是如此,她不僅離開了紅鋼城,甚至離開了武漢,獨自一人在外實習打拼,最終獲得了湖南衛視的offer。

然而,一年後,即將轉正拿到同齡人羨慕的高薪時,她卻突然辭職回漢。

當時爺爺病重,問孫女想不想回來,雖然口上沒明說,但內心還是希望她進武鋼。父親也是一樣的想法,儘管他見證過90年代下崗潮,也親歷過類似的動盪,但對武鋼總是心懷感激,總是念叨單位對員工的好,喜歡這個圈子的單純。

“我當時懵懵懂懂的,就順了他們的意思,接過了這‘第三棒’,進了武鋼。”陳雪君說。

武鋼子弟進武鋼,其實並非想象的容易。尤其到了第三代,不僅要筆試、面試,還有“211”或武科大畢業這樣的硬門檻。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廠區毛主席像

陳雪君入職後,被分到爺爺和爸爸工作了一輩子的熱軋廠。因為是文科生,主要做些行政類的工作,收入比之前單位降了一大半。後來又轉到武鋼工人報,算是用到了專業所學。

新媒體興起後,武鋼的宣傳工作也適時跟上了潮流,官微、官博一個不落。陳雪君通過內部招聘,進入黨群部,成為一名宣傳文化工作人員,近幾年主要從事官微的編輯運營,兼著團委事務。

她說,現在看來,還是有份情結在牽絆。從小就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暑假就到廠裡做作業,師傅們都像家裡人。一見到生產線就親切,看著炙熱的爐火,飛濺的鋼花,就能感受到父輩們在這裡奮戰的熱血,覺得有股力量傳遞到身上。

“我要把父輩曾經戰鬥過的戰壕建得更好。”陳雪君告訴自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

在武鋼連續幹了9年,當年和陳雪君一起進湖南衛視的室友,幾經跳槽,如今在一家互聯網媒體,年薪已50多萬。這期間,作為傳統鋼鐵業代表的武鋼,一度陷入最低谷,近兩年才好轉。

陳雪君既沒後悔,也不羨慕,“在武鋼不像在外面打份工那麼簡單,而是有種情懷和擔當。我相信武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是有一個鋼鐵強國夢的,就像老一輩講鋼鐵報國一樣。”

“而且,儘管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年輕人都在往光谷奔,但隨著武鋼轉型升級的加快,效益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武鋼子弟迴流,也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武鋼。”她說,畢竟寶武也是世界第二大鋼企了,世界500強排名149位,今年重組馬鋼後,全球“鋼鐵霸主”只是時間問題。

“外界喜歡說我們是落後產能,虧損企業,但實際上武鋼減員分流後,尤其是寶武重組之後,留在這裡的員工,現在收入都是成倍的上漲。”武鋼有限能環部一名工程師說。

儘管從數字上看,武鋼對武漢的貢獻已越來越少,但和寶鋼合併後的武鋼,自身效益迅速轉好。

2018年,鋼鐵主產業50%的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6%。兩年有息負債下降3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幅度排名行業第一,噸鋼利潤行業排名大幅上升,堪稱“奇蹟”。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這樣描述如今的武鋼和武漢的關係:“武鋼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巨頭,產值比重在逐年降低,並不是壞事,這恰恰說明武漢的發展之迅猛,經濟結構多元化、合理化。我們企業的產值是分子,整個城市的產值是分母,我們更希望看到分母做大,而不單單是分子做強。”

武漢的主政者認為,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離開鋼鐵,武漢這座城市仍然不能生存,很多工業仍然不能發展。武鋼這樣的企業,要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的高科技企業,要加快發展。兩個輪子跑得一樣快,儘快並跑,武漢這座城市才能更好地發展。

如今,“武鋼有限”微信公號在陳雪君和同事手下編得有聲有色,粉絲逾萬,單篇最高閱讀量有10萬+。每次陳荊回廠裡,都會自豪地跟人介紹,“這是我丫頭!”

陳雪君想,若是爺爺在世,看到現在的她,應該會很欣慰。

讓員工有錢、有閒、有趣

老一輩講集體主義、奉獻精神,新一代則追求自我價值,而其實現遠不限於工作。在陳雪君看來,現在的武鋼能給予員工這樣寬鬆的氛圍。

讓光谷的同齡人羨慕的是,在大家紛紛吐槽“996”時,陳雪君卻能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享有充分的生活空間。而這竟然是寶武集團的企業目標之一——希望員工能過“有錢、有閒、有趣”的生活。至少後兩樣,這個“鋼三代”已經實現了。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陳雪君和“鋼二代”父親陳荊

包括陳雪君的父親陳荊在內,陳志超共有三個孩子。上世紀80年代,武鋼還在擴建,一直在招人。子女們也不作他想,像是天經地義的,全部都進了廠裡上班,和長輩們一樣視廠為家。他們每天往返於工廠和紅鋼城,在他們眼裡,“武鋼”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陳荊是熱軋廠的一名設備技術人員,兩年前離開了崗位。當時行業下滑,武鋼鉅虧,陳荊並非像父親那樣正常退休。可即使如此,他對武鋼沒有一句怨言,只有萬分的不捨。減員分流在他這輩武鋼人看來,其實不足為奇。早在1992-2001年,武鋼就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規模的剝離減員。

“爺爺和爸爸一生都沒有當什麼領導,就是普通職工。但他們都是把工作當事業在幹,業務都非常精,特別是爸爸還拿過一些國家級榮譽。他言語不多,踏實本分,任勞任怨,這也是大多數武鋼工人的樣子。”陳雪君說。


85後武鋼子弟的另類選擇

過去,“武鋼打個噴嚏,武漢就會感冒”,到了85後陳雪君這代進入社會時,形勢和環境都已大變。

鋼鐵業步入寒冬,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不斷推進。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逐漸替代鋼鐵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

武鋼一線工人中,已經以40多歲中年為主,30多歲的都很少,年齡層出現嚴重斷檔。一方面,武鋼已經很少招工,近4年更是以每年8%的幅度在減員。另一方面,相對艱苦的鋼企工作條件,也讓年輕人心生畏懼。

對陳雪君這代武鋼子弟來說,社會上可選擇的餘地太多,施展空間也更大,夕陽產業的武鋼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逐漸消退,多數武鋼子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外單位。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陳雪君也是如此,她不僅離開了紅鋼城,甚至離開了武漢,獨自一人在外實習打拼,最終獲得了湖南衛視的offer。

然而,一年後,即將轉正拿到同齡人羨慕的高薪時,她卻突然辭職回漢。

當時爺爺病重,問孫女想不想回來,雖然口上沒明說,但內心還是希望她進武鋼。父親也是一樣的想法,儘管他見證過90年代下崗潮,也親歷過類似的動盪,但對武鋼總是心懷感激,總是念叨單位對員工的好,喜歡這個圈子的單純。

“我當時懵懵懂懂的,就順了他們的意思,接過了這‘第三棒’,進了武鋼。”陳雪君說。

武鋼子弟進武鋼,其實並非想象的容易。尤其到了第三代,不僅要筆試、面試,還有“211”或武科大畢業這樣的硬門檻。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廠區毛主席像

陳雪君入職後,被分到爺爺和爸爸工作了一輩子的熱軋廠。因為是文科生,主要做些行政類的工作,收入比之前單位降了一大半。後來又轉到武鋼工人報,算是用到了專業所學。

新媒體興起後,武鋼的宣傳工作也適時跟上了潮流,官微、官博一個不落。陳雪君通過內部招聘,進入黨群部,成為一名宣傳文化工作人員,近幾年主要從事官微的編輯運營,兼著團委事務。

她說,現在看來,還是有份情結在牽絆。從小就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暑假就到廠裡做作業,師傅們都像家裡人。一見到生產線就親切,看著炙熱的爐火,飛濺的鋼花,就能感受到父輩們在這裡奮戰的熱血,覺得有股力量傳遞到身上。

“我要把父輩曾經戰鬥過的戰壕建得更好。”陳雪君告訴自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

在武鋼連續幹了9年,當年和陳雪君一起進湖南衛視的室友,幾經跳槽,如今在一家互聯網媒體,年薪已50多萬。這期間,作為傳統鋼鐵業代表的武鋼,一度陷入最低谷,近兩年才好轉。

陳雪君既沒後悔,也不羨慕,“在武鋼不像在外面打份工那麼簡單,而是有種情懷和擔當。我相信武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是有一個鋼鐵強國夢的,就像老一輩講鋼鐵報國一樣。”

“而且,儘管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年輕人都在往光谷奔,但隨著武鋼轉型升級的加快,效益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武鋼子弟迴流,也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武鋼。”她說,畢竟寶武也是世界第二大鋼企了,世界500強排名149位,今年重組馬鋼後,全球“鋼鐵霸主”只是時間問題。

“外界喜歡說我們是落後產能,虧損企業,但實際上武鋼減員分流後,尤其是寶武重組之後,留在這裡的員工,現在收入都是成倍的上漲。”武鋼有限能環部一名工程師說。

儘管從數字上看,武鋼對武漢的貢獻已越來越少,但和寶鋼合併後的武鋼,自身效益迅速轉好。

2018年,鋼鐵主產業50%的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6%。兩年有息負債下降3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幅度排名行業第一,噸鋼利潤行業排名大幅上升,堪稱“奇蹟”。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這樣描述如今的武鋼和武漢的關係:“武鋼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巨頭,產值比重在逐年降低,並不是壞事,這恰恰說明武漢的發展之迅猛,經濟結構多元化、合理化。我們企業的產值是分子,整個城市的產值是分母,我們更希望看到分母做大,而不單單是分子做強。”

武漢的主政者認為,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離開鋼鐵,武漢這座城市仍然不能生存,很多工業仍然不能發展。武鋼這樣的企業,要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的高科技企業,要加快發展。兩個輪子跑得一樣快,儘快並跑,武漢這座城市才能更好地發展。

如今,“武鋼有限”微信公號在陳雪君和同事手下編得有聲有色,粉絲逾萬,單篇最高閱讀量有10萬+。每次陳荊回廠裡,都會自豪地跟人介紹,“這是我丫頭!”

陳雪君想,若是爺爺在世,看到現在的她,應該會很欣慰。

讓員工有錢、有閒、有趣

老一輩講集體主義、奉獻精神,新一代則追求自我價值,而其實現遠不限於工作。在陳雪君看來,現在的武鋼能給予員工這樣寬鬆的氛圍。

讓光谷的同齡人羨慕的是,在大家紛紛吐槽“996”時,陳雪君卻能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享有充分的生活空間。而這竟然是寶武集團的企業目標之一——希望員工能過“有錢、有閒、有趣”的生活。至少後兩樣,這個“鋼三代”已經實現了。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還有老國企的歸屬感。比起外面的企業,武鋼依然像個大家族,即使在這個年代,同事之間也有家人般的親密感,這種人情味已不多見。“友愛的寶武”、“幸福武鋼”……從總部到旗下公司的官微取名都可見一斑。

以及,這家鋼企注入城市的精神基因。陳雪君說,武鋼給人的感覺可能是老氣的,但武鋼精神並沒有過時,早已融入了城市的血脈。

1978年,從日本和德國引進的“一米七”軋機在武鋼投產,轟動全國。項目完成後,日本技術人員在離開時放言,這條產線會迅速衰落成一條“廢產線”。武鋼工人遂喊出“三爭”口號——為中國工人階級爭氣、為社會主義祖國爭光、各項工作爭一流。

40年後的今天,武鋼的“三爭”精神,已延續成了鋼鐵龍頭寶鋼股份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並且一直是工業重鎮武漢城市精神的根基。(作者:黃瑩)


"

9月1日晚,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出現在了央視《對話》中國產業地標·武漢節目的嘉賓席中。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截屏。

這期節目,央視一共給了她三次鏡頭。

在一眾武漢政商界重量級大咖嘉賓中,一身白T、青春逼人的她十分搶眼。

這是節目錄制現場——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被網友調侃“C位出道”——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這個小姐姐是誰?


挖到一個“鋼三代”

“‘鋼二代’在武鋼不算什麼,我這樣的‘鋼三代’還是很少見的。”31歲的武鋼黨群部工作人員陳雪君對媒體說。

她是央視這期《對話》的座上賓,其他獲邀嘉賓,基本都是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以東湖高新區居多,只有她一個是普通員工,而且不是來自霸屏的光谷。


這次央視聚焦武漢,說的是從“鋼之城”到“芯之城”。

光谷高新技術產業、五大產業基地在武漢唱主角並引領未來的今天,驕傲了半個世紀的武鋼王國,在不可逆轉的大勢下顯得落寞了。

讓節目組欣喜的是,他們挖到了一個“鋼三代”,一個接過父輩接力棒,在武鋼就職的85後。在他們看來,陳雪君代表了武漢“鋼鐵基因”的傳承。在她身上,或許能看到武鋼現在的不一樣?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鋼一代”陳志超和孫女陳雪君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上世紀國企裡流行的這句話,在當時頗吃香的“鐵飯碗”武鋼尤其典型。住房、醫療、教育,這家企業甚至“包辦”了員工們的生活。“鋼二代”因此十分普遍,而且一輩子都不想離開。

陳雪君的爺爺陳志超是第一批武鋼職工。他十幾歲參加革命。武鋼籌建時,他帶著媳婦,從廣西沿著鐵路線走到了武漢。那時正建廠,種樹挖坑這種活也沒少幹。由於是半路出家,下班後,他就和同事一起搭個棚子,鋪張席子,打著手電筒鑽研業務。爺爺一直在熱軋廠工作,屬於材料管理人員。

退休後,爺爺迷上了盆景,還玩出了名堂,在青山區名氣不小。80歲後生了病,眼看著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他便把家裡上百盆價值不菲的盆景,一股腦全都捐給了熱軋廠。他總說,沒有武鋼,就沒有現在的他。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陳雪君和“鋼二代”父親陳荊

包括陳雪君的父親陳荊在內,陳志超共有三個孩子。上世紀80年代,武鋼還在擴建,一直在招人。子女們也不作他想,像是天經地義的,全部都進了廠裡上班,和長輩們一樣視廠為家。他們每天往返於工廠和紅鋼城,在他們眼裡,“武鋼”就是自己生活的城市。

陳荊是熱軋廠的一名設備技術人員,兩年前離開了崗位。當時行業下滑,武鋼鉅虧,陳荊並非像父親那樣正常退休。可即使如此,他對武鋼沒有一句怨言,只有萬分的不捨。減員分流在他這輩武鋼人看來,其實不足為奇。早在1992-2001年,武鋼就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規模的剝離減員。

“爺爺和爸爸一生都沒有當什麼領導,就是普通職工。但他們都是把工作當事業在幹,業務都非常精,特別是爸爸還拿過一些國家級榮譽。他言語不多,踏實本分,任勞任怨,這也是大多數武鋼工人的樣子。”陳雪君說。


85後武鋼子弟的另類選擇

過去,“武鋼打個噴嚏,武漢就會感冒”,到了85後陳雪君這代進入社會時,形勢和環境都已大變。

鋼鐵業步入寒冬,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不斷推進。以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已經逐漸替代鋼鐵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

武鋼一線工人中,已經以40多歲中年為主,30多歲的都很少,年齡層出現嚴重斷檔。一方面,武鋼已經很少招工,近4年更是以每年8%的幅度在減員。另一方面,相對艱苦的鋼企工作條件,也讓年輕人心生畏懼。

對陳雪君這代武鋼子弟來說,社會上可選擇的餘地太多,施展空間也更大,夕陽產業的武鋼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逐漸消退,多數武鋼子弟大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外單位。

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的陳雪君也是如此,她不僅離開了紅鋼城,甚至離開了武漢,獨自一人在外實習打拼,最終獲得了湖南衛視的offer。

然而,一年後,即將轉正拿到同齡人羨慕的高薪時,她卻突然辭職回漢。

當時爺爺病重,問孫女想不想回來,雖然口上沒明說,但內心還是希望她進武鋼。父親也是一樣的想法,儘管他見證過90年代下崗潮,也親歷過類似的動盪,但對武鋼總是心懷感激,總是念叨單位對員工的好,喜歡這個圈子的單純。

“我當時懵懵懂懂的,就順了他們的意思,接過了這‘第三棒’,進了武鋼。”陳雪君說。

武鋼子弟進武鋼,其實並非想象的容易。尤其到了第三代,不僅要筆試、面試,還有“211”或武科大畢業這樣的硬門檻。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廠區毛主席像

陳雪君入職後,被分到爺爺和爸爸工作了一輩子的熱軋廠。因為是文科生,主要做些行政類的工作,收入比之前單位降了一大半。後來又轉到武鋼工人報,算是用到了專業所學。

新媒體興起後,武鋼的宣傳工作也適時跟上了潮流,官微、官博一個不落。陳雪君通過內部招聘,進入黨群部,成為一名宣傳文化工作人員,近幾年主要從事官微的編輯運營,兼著團委事務。

她說,現在看來,還是有份情結在牽絆。從小就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放暑假就到廠裡做作業,師傅們都像家裡人。一見到生產線就親切,看著炙熱的爐火,飛濺的鋼花,就能感受到父輩們在這裡奮戰的熱血,覺得有股力量傳遞到身上。

“我要把父輩曾經戰鬥過的戰壕建得更好。”陳雪君告訴自己。


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

在武鋼連續幹了9年,當年和陳雪君一起進湖南衛視的室友,幾經跳槽,如今在一家互聯網媒體,年薪已50多萬。這期間,作為傳統鋼鐵業代表的武鋼,一度陷入最低谷,近兩年才好轉。

陳雪君既沒後悔,也不羨慕,“在武鋼不像在外面打份工那麼簡單,而是有種情懷和擔當。我相信武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是有一個鋼鐵強國夢的,就像老一輩講鋼鐵報國一樣。”

“而且,儘管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年輕人都在往光谷奔,但隨著武鋼轉型升級的加快,效益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武鋼子弟迴流,也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武鋼。”她說,畢竟寶武也是世界第二大鋼企了,世界500強排名149位,今年重組馬鋼後,全球“鋼鐵霸主”只是時間問題。

“外界喜歡說我們是落後產能,虧損企業,但實際上武鋼減員分流後,尤其是寶武重組之後,留在這裡的員工,現在收入都是成倍的上漲。”武鋼有限能環部一名工程師說。

儘管從數字上看,武鋼對武漢的貢獻已越來越少,但和寶鋼合併後的武鋼,自身效益迅速轉好。

2018年,鋼鐵主產業50%的經濟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6%。兩年有息負債下降3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幅度排名行業第一,噸鋼利潤行業排名大幅上升,堪稱“奇蹟”。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

武鋼有限黨委書記劉安這樣描述如今的武鋼和武漢的關係:“武鋼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巨頭,產值比重在逐年降低,並不是壞事,這恰恰說明武漢的發展之迅猛,經濟結構多元化、合理化。我們企業的產值是分子,整個城市的產值是分母,我們更希望看到分母做大,而不單單是分子做強。”

武漢的主政者認為,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離開鋼鐵,武漢這座城市仍然不能生存,很多工業仍然不能發展。武鋼這樣的企業,要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的高科技企業,要加快發展。兩個輪子跑得一樣快,儘快並跑,武漢這座城市才能更好地發展。

如今,“武鋼有限”微信公號在陳雪君和同事手下編得有聲有色,粉絲逾萬,單篇最高閱讀量有10萬+。每次陳荊回廠裡,都會自豪地跟人介紹,“這是我丫頭!”

陳雪君想,若是爺爺在世,看到現在的她,應該會很欣慰。

讓員工有錢、有閒、有趣

老一輩講集體主義、奉獻精神,新一代則追求自我價值,而其實現遠不限於工作。在陳雪君看來,現在的武鋼能給予員工這樣寬鬆的氛圍。

讓光谷的同齡人羨慕的是,在大家紛紛吐槽“996”時,陳雪君卻能在辛勤工作的同時,享有充分的生活空間。而這竟然是寶武集團的企業目標之一——希望員工能過“有錢、有閒、有趣”的生活。至少後兩樣,這個“鋼三代”已經實現了。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還有老國企的歸屬感。比起外面的企業,武鋼依然像個大家族,即使在這個年代,同事之間也有家人般的親密感,這種人情味已不多見。“友愛的寶武”、“幸福武鋼”……從總部到旗下公司的官微取名都可見一斑。

以及,這家鋼企注入城市的精神基因。陳雪君說,武鋼給人的感覺可能是老氣的,但武鋼精神並沒有過時,早已融入了城市的血脈。

1978年,從日本和德國引進的“一米七”軋機在武鋼投產,轟動全國。項目完成後,日本技術人員在離開時放言,這條產線會迅速衰落成一條“廢產線”。武鋼工人遂喊出“三爭”口號——為中國工人階級爭氣、為社會主義祖國爭光、各項工作爭一流。

40年後的今天,武鋼的“三爭”精神,已延續成了鋼鐵龍頭寶鋼股份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並且一直是工業重鎮武漢城市精神的根基。(作者:黃瑩)


央視《對話》武漢現場的小姐姐是誰?


武鋼現在的大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