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訪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編,現任院長趙聲良主編,著名作家馮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榆林窟洞窟的圖像進行採集處理拼接,對歷史檔案底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從中精選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圖像,歷時三年精心編纂成書。編目按開鑿和繪塑年代分為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單元,題材包括經變畫、人物、飛天、服飾、圖案、樂舞、建築等主題。本書對榆林窟壁畫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挖掘,使人們更多地瞭解榆林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訪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編,現任院長趙聲良主編,著名作家馮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榆林窟洞窟的圖像進行採集處理拼接,對歷史檔案底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從中精選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圖像,歷時三年精心編纂成書。編目按開鑿和繪塑年代分為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單元,題材包括經變畫、人物、飛天、服飾、圖案、樂舞、建築等主題。本書對榆林窟壁畫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挖掘,使人們更多地瞭解榆林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20世紀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流散而興起的“敦煌學”,成為“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浙江的羅振玉與王國維“導夫先路”,幾代浙江學人奮隨其後,薪火相傳,在不同的分支學科園地辛勤耕耘,為國際“顯學”敦煌學的發展與絲路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以一人一書的形式,即收錄了浙江學者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總結了他們在絲路敦煌學方面的成績。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訪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編,現任院長趙聲良主編,著名作家馮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榆林窟洞窟的圖像進行採集處理拼接,對歷史檔案底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從中精選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圖像,歷時三年精心編纂成書。編目按開鑿和繪塑年代分為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單元,題材包括經變畫、人物、飛天、服飾、圖案、樂舞、建築等主題。本書對榆林窟壁畫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挖掘,使人們更多地瞭解榆林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20世紀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流散而興起的“敦煌學”,成為“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浙江的羅振玉與王國維“導夫先路”,幾代浙江學人奮隨其後,薪火相傳,在不同的分支學科園地辛勤耕耘,為國際“顯學”敦煌學的發展與絲路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以一人一書的形式,即收錄了浙江學者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總結了他們在絲路敦煌學方面的成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一百年來,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文選》寫卷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涉足於此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豐碩。但已有的研究論著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寫卷收集不全等。對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做一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非常必要。作者金少華全面仔細地蒐羅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文選》寫卷,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百年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的研究成果,終整理出一個收集寫卷多、考證翔實的集成式的匯校本,為敦煌學、文選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訪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編,現任院長趙聲良主編,著名作家馮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榆林窟洞窟的圖像進行採集處理拼接,對歷史檔案底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從中精選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圖像,歷時三年精心編纂成書。編目按開鑿和繪塑年代分為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單元,題材包括經變畫、人物、飛天、服飾、圖案、樂舞、建築等主題。本書對榆林窟壁畫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挖掘,使人們更多地瞭解榆林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20世紀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流散而興起的“敦煌學”,成為“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浙江的羅振玉與王國維“導夫先路”,幾代浙江學人奮隨其後,薪火相傳,在不同的分支學科園地辛勤耕耘,為國際“顯學”敦煌學的發展與絲路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以一人一書的形式,即收錄了浙江學者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總結了他們在絲路敦煌學方面的成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一百年來,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文選》寫卷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涉足於此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豐碩。但已有的研究論著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寫卷收集不全等。對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做一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非常必要。作者金少華全面仔細地蒐羅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文選》寫卷,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百年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的研究成果,終整理出一個收集寫卷多、考證翔實的集成式的匯校本,為敦煌學、文選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本書所述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發起的拯救吳哥古蹟的國際合作保護行動。其中展現出來的多國合作模式和跨學科綜合性的保護和發展方法,使其成為全球範圍內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本書通過收集和研究相關文件與資料,並對吳哥國際保護項目的重要當事人進行直接的訪談,基本釐清了吳哥古蹟國際保護行動的歷史與現狀。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訪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編,現任院長趙聲良主編,著名作家馮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榆林窟洞窟的圖像進行採集處理拼接,對歷史檔案底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從中精選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圖像,歷時三年精心編纂成書。編目按開鑿和繪塑年代分為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單元,題材包括經變畫、人物、飛天、服飾、圖案、樂舞、建築等主題。本書對榆林窟壁畫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挖掘,使人們更多地瞭解榆林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20世紀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流散而興起的“敦煌學”,成為“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浙江的羅振玉與王國維“導夫先路”,幾代浙江學人奮隨其後,薪火相傳,在不同的分支學科園地辛勤耕耘,為國際“顯學”敦煌學的發展與絲路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以一人一書的形式,即收錄了浙江學者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總結了他們在絲路敦煌學方面的成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一百年來,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文選》寫卷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涉足於此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豐碩。但已有的研究論著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寫卷收集不全等。對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做一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非常必要。作者金少華全面仔細地蒐羅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文選》寫卷,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百年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的研究成果,終整理出一個收集寫卷多、考證翔實的集成式的匯校本,為敦煌學、文選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本書所述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發起的拯救吳哥古蹟的國際合作保護行動。其中展現出來的多國合作模式和跨學科綜合性的保護和發展方法,使其成為全球範圍內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本書通過收集和研究相關文件與資料,並對吳哥國際保護項目的重要當事人進行直接的訪談,基本釐清了吳哥古蹟國際保護行動的歷史與現狀。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什麼是“絲綢之路”?什麼才是真實的“絲路歷史”呢?絲路咽喉上的華戎所交一都會,千年繪就的莫高窟,這裡的敦煌沒有複雜的歷史背景,沒有艱深的史實考證。生動有趣的故事背後,塵沙之下的曾經歷歷在目。

"


清晨四五點鐘,暹粒的天還沒有亮,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就匆匆地趕往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穿過門廊進入吳哥窟內,人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蓮花池邊,翹首等待一個神祕時刻的到來。吳哥窟標誌性的五座高塔倒映在蓮池中,如靜穆的神明。

終於,一輪紅日從塔尖蓬勃而出,漫射的金光灑在巨石層疊的吳哥宮殿上,無言的大美令人屏息,如沐一場光的洗禮。

150多年前,這亦真亦幻的瞬間同樣驚呆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並引發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新發現。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到暹粒西北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周圍的村民一聽他要進入這片叢林,莫不大驚失色,連說林中有魔鬼。當地的法國傳教士也勸阻穆奧:“你就算不死,也會染上熱病,以後許多年都會與虛弱和痛苦為伴。但願上帝與你同行吧。”

好奇的穆奧執意踏進這片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腐葉的氣息幽靈般彌散著,沼澤和藤蔓讓穆奧步履蹣跚。忽然,樹叢的盡頭赫然出現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蓮花苞式的廟宇一座連著一座,宛若神話中的城堡。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穆奧在日記中留下這樣的驚歎:“第一眼看見它,就讓人充滿崇敬。其中一座神廟可以比得上所羅門聖殿,大概是出自某位古代的米開朗琪羅之手吧——完全可以和我們最美麗的建築相提並論。它比希臘或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要更壯觀,它與這個國家現在的蠻荒狀態所形成的對比則令人痛心。”

究竟是什麼人創造了這個奇蹟?又為什麼會棄城而走?如此宏偉的城堡和驚豔絕倫的雕刻為什麼從未有人提起?

32歲的穆奧還沒有來得及探究,就因在叢林中感染痢疾而病逝。臨終前,他寫信給家人:“看到如此之多美麗、壯觀又新奇的景緻,這一切叫我心滿意足。”

後來,他的弟弟將穆奧的探險日記出版,吳哥開始進入世界的視野。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866年,法國的湄公河考察團帶著穆奧所繪製的路線圖,開始對吳哥進行第一次正式科學考察。隨後,他們將70多件吳哥窟浮雕和圓雕帶回法國,在萬國博覽會上展出。一時間,舉世譁然。

隱匿於叢林中的吳哥激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旅行家、考古學家、建築學家、歷史學家紛紛前往。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原來,這座城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神祕消失400 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40年後,在距柬埔寨萬里之遙的中國敦煌,另一個震驚世界的亞洲奇蹟也被無意間發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1900年7月1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莫高窟住持道士王圓祿像往常一樣,在16窟甬道里清理積沙。這一天,陽光甚好,打在幽暗的窟壁上,幾道若隱若現的縫隙格外搶眼。王道士輕輕一敲,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他趕緊找人用鋤頭挖開,眼前出現了一間密室!

在寫給慈禧太后的信中,王道士這樣描述了那一刻:“忽有天炮響震,忽然山裂一縫,貧道同工人用鋤挖之,欣閃出佛洞一所,內藏古經萬卷。”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這個封閉800多年的藏經洞,不足20平方米,竟然封存了公元4世紀到11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5 萬多件。

20世紀初的西域考古熱,讓沉寂多年的絲綢古道熱鬧了起來。隨著敦煌經卷向外流散,一些嗅覺靈敏的人物聞風而動了。

1907年,在烏魯木齊逗留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從一個維吾爾族商人那兒得知,敦煌千佛洞有一個洞窟,藏著滿滿一洞子絹畫和經卷。他趕緊放下新疆的考察,馬不停蹄趕往敦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來到敦煌後,王道士卻不肯為他打開藏經洞。斯坦因投其所好,說自己是追慕玄奘大師的足跡來到這裡取經的。這招很靈,王道士終於掏出了從不離身的鑰匙,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小門,由此打開了人類進入中古歷史的一道大門。

斯坦因在日記中記錄了他的狂喜:“我的上帝!這是一個能使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共同瘋狂的神奇寶窟……就分量和保存之完好而言,我以前所有的發現,無一能同此相比。”

最終,斯坦因以4錠馬蹄銀,也就是200兩銀子買走了他選中的13000多件經卷和絹畫。接著,法國人保羅·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蘭登·華爾納等接踵而來,巧取豪奪。

敦煌古道上,負重的駱駝載著成箱成箱的藏經洞文物遠走他邦。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寒風吹徹,黃沙悲涼。敦煌以一種悲情的方式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藏經洞的大發現,也讓沉寂數百年的莫高窟重新進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驚訝地看到,在敦煌鳴沙山東麓這1680米的斷崖上,密密麻麻地分佈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735個洞窟,其中共有壁畫和塑像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餘尊、壁畫4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窟。

中國西北大漠中的莫高窟,柬埔寨熱帶叢林中的吳哥窟,這兩項震驚世界的亞洲考古大發現,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關注,至今熱度不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它們,千年相望,卻不相聞;

它們,命運相通,卻不相知。

今天,當它們伸開巨擘牽手相握時,一場遠隔萬里、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隨之展開。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敦煌國際會展中心首映。紀錄片以亞洲文明對話為題材,向人們展現了不同文明之間命運相通、文化相通、藝術相通的奇妙關聯。

據介紹,該紀錄片歷時兩年完成,由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擔任學術主持,分為《絲路雙驕》《餘響千年》上下兩集,總時長100分鐘,體現了“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蘊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涵。

敦煌研究院介紹,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形成的兩座藝術高峰。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窟”進行一次超越時空的文明對話,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目前,敦煌研究院與吳哥窟的文物修復合作項目已全面展開。

該紀錄片的首映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與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行節閉幕式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在閉幕式期間同步發行。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吳哥窟同為“一帶一路”上的兩大世界遺產。本書文字由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王旭東(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敦煌研究院現任院長趙聲良、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與柬埔寨專家對話採集整理,圖片由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吳健拍攝。本書從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大遺產的營造歷史、敦煌與吳哥兩大文明的興衰、兩座東方藝術寶窟的對話等入手,深入解讀了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前世今生,深刻闡明瞭兩大世界遺產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底蘊和精神內涵,對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文化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鑑,喚起人類對文明遺產的保護意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關於敦煌和吳哥,你還可以瞭解這些……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訪榆林窟》由敦煌研究院編,現任院長趙聲良主編,著名作家馮驥才撰文。敦煌研究院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榆林窟洞窟的圖像進行採集處理拼接,對歷史檔案底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從中精選了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圖像,歷時三年精心編纂成書。編目按開鑿和繪塑年代分為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單元,題材包括經變畫、人物、飛天、服飾、圖案、樂舞、建築等主題。本書對榆林窟壁畫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與挖掘,使人們更多地瞭解榆林窟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藝術價值。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20世紀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流散而興起的“敦煌學”,成為“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浙江的羅振玉與王國維“導夫先路”,幾代浙江學人奮隨其後,薪火相傳,在不同的分支學科園地辛勤耕耘,為國際“顯學”敦煌學的發展與絲路文化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浙江學者絲路敦煌學術書系》以一人一書的形式,即收錄了浙江學者敦煌學與絲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總結了他們在絲路敦煌學方面的成績。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一百年來,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文選》寫卷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涉足於此的學者眾多,研究成果豐碩。但已有的研究論著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寫卷收集不全等。對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做一全面系統的整理研究非常必要。作者金少華全面仔細地蒐羅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中的《文選》寫卷,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百年敦煌吐魯番寫本《文選》的研究成果,終整理出一個收集寫卷多、考證翔實的集成式的匯校本,為敦煌學、文選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本書所述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發起的拯救吳哥古蹟的國際合作保護行動。其中展現出來的多國合作模式和跨學科綜合性的保護和發展方法,使其成為全球範圍內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本書通過收集和研究相關文件與資料,並對吳哥國際保護項目的重要當事人進行直接的訪談,基本釐清了吳哥古蹟國際保護行動的歷史與現狀。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什麼是“絲綢之路”?什麼才是真實的“絲路歷史”呢?絲路咽喉上的華戎所交一都會,千年繪就的莫高窟,這裡的敦煌沒有複雜的歷史背景,沒有艱深的史實考證。生動有趣的故事背後,塵沙之下的曾經歷歷在目。

千年之約,大美無極|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



從當谷燧漢長城遺址到懸泉置遺址,從莫高窟到玉門關,帶你走訪絲綢之路上的敦煌,展示那些現在依然能夠被我們看到、接觸到的古蹟,接觸他們的前世今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