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傳統中挖掘“文化自信”的資源

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專家學者齊聚廣州,針對如何通過挖掘中國現當代文學資源展現“文化自信”的問題進行探討,會議期間還討論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專題叢書“文化自信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叢書”及中學生讀本叢書的出版可行性。

文化自信既源於傳統也源於創新

王堯(蘇州大學教授):

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首先要注意“傳統文化”的表述。“文化傳統”側重精神體系,“傳統文化”則有具體的載體。談及“文化自信”不僅應探究傳統文化,還要注意五四以後新文化對文化自信的貢獻。文化自信不僅來源於傳統,還來源於我們的創造。

不應過分武斷地批評現當代文學,在五四以後,現當代文學是產生了轉變,但不應在對立意義上講現當代文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差異,而應關注傳統文化在現當代文學中是如何傳承與轉化、創新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當代文學當中。

張志忠(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對傳統文化要有充分的肯定,也要有清醒的判斷。傳統文化、中國現當代社會現實、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狀況之間確實有斷裂,但傳承和斷裂之間的度要把握好。對於現當代的優秀作品,我們應對其獨特性加以肯定和稱讚。

關注新傳統在世界文化中的貢獻

劉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傳統的建構是動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也是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已經100年,已經建構了我們的品格和傳統。為了更好地獲得文化自信,這一點應予以考慮。

陳劍暉(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要從傳統文化挖掘思想資源,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在現當代文學創作中挖掘“文以載道”的傳統,越發顯得重要。此外,現當代文學語言的美感也可以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得到提升。

管寧(《福建論壇》總編輯):

關注中國現當代文學,就要關注中國現當代新傳統在世界文化中的貢獻,如沈從文對鄉土的描寫、張愛玲對都市的描寫,確定了自身的價值和定位。其次,要將傳統文化與當今文學進行對接。另外,古人在處理“傳統”跟“當代”的節點上形成的經驗和智慧也值得吸取借鑑。

如何建立文化自信

李遇春(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切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十分新穎。重估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是單純的現代化進程還是用西方現代性激活本民族傳統的“文藝復興”,既迴應了對文化自信的期待,也是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百年發展的重新認識。現當代文學與傳統文化不是斷裂的,不是二元對立的。

李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建立文化自信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1、清理不自信的事情:如清理海外漢學的誤讀等,雖然批判性的東西是需要的,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挖掘、展示自己正面的文化內涵,這才是真正的自信;2、近代文學從晚清開始,從“美”當中引申出現代文學的觀念,背後是國外純文學的概念滲透其中。這在現代和未來都當然是有意義的,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忽略了我們自身對文體的理解,其實跟國外的純文學是不一樣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