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外名人學遣詞造句

文學 小說 文章 福樓拜 一堂寫作課 一堂寫作課 2017-09-14

中外名人關於修改的故事

一、動大刀

劉紹棠的長篇小說《地火》定稿時有50萬字。當時,許多出版社爭著向他索稿,可是劉紹棠卻遲遲沒有交稿,他說:“再刪一回,爭取更少浪費一點國家的紙張、工人的勞動、讀者的時間和金錢。”在此後兩次大的修改中,他忍痛割愛,竟刪去了20萬字。

二、刪

魯迅先生有一次給北大學生講課時,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刪”字,並且對學生說:“你們問我寫文章有什麼祕訣,我也說不出,要說經驗,略有一點,這個‘刪’字就是 從我的經驗中歸納出來的。”

三、一行九行

一天,法國作家莫泊桑帶著一篇新寫的短篇小說去請教福樓拜,他發現福樓拜桌上有厚厚的一疊文稿,而且每頁都只寫一行,其餘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問:“您這樣不是太浪費紙了嗎?”福樓拜笑了笑說:“親愛的,我一直有這樣的習慣,一張紙上只寫第一行,其餘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莫泊桑聽了,立即告辭,趕緊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說去了。

四、 二百行和二十一行

俄國傑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對自己的作品總是不斷地加工修改,直到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形象生動為止。例如,他的寓言《杜鵑和雄雞》的草稿有二百多行,而後來發表的這篇作品卻只有二十一行。

五、怕後生笑我

夜深了,歐陽修伏案燈下,專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打趣說:“你又不是小學生,還這麼認真地改文章,難道怕先生責怪嗎?”歐陽修說:“我寫文章是要留給後人看的,這樣認真修改,是擔心文章裡還有什麼毛病,怕後生笑我啊!”

六、其他故事

1、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寫《光與生命》,反覆修改9遍,一直到他認為每個字句都完全表達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發表。

2、美國海明威把《老人與海》的手稿反覆讀過近200遍才最後付印。

3、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說《肥皂》約7000字左右,已經發表了,再版時競有近150個字作了修改。

4、曹雪芹寫《紅樓夢》,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5、錢鍾書對《圍城》作過多次修改,涉及內容變動達上千處,包括典故、比喻的運用、結構的調整、部分描寫的刪除、外語原文及音譯等等。

6、托爾斯泰對長篇小說《復活》中卡秋莎的外貌描寫,修改了20次才定稿。

7、英國詩人拜倫在作品交付出版後,燃燒的激情常常讓他把稿件抽回來重新修改,並不斷補入新的詩句,直到出版前的最後一分鐘。

8、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麼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