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聊城光嶽樓
風月無邊住在泉城
1/10 南曰:“文明”,北曰:“武定”,東曰:“太平”,西曰:“興禮”。值得注意的是,北門的“武定”帶有濃郁的軍事色彩,應與明朝建國初期對北方蒙古殘存勢力還抱有戒心有關。在南向拱門兩側,又各開一小拱門,形制與中間拱門相似,東側小門門額用青石刻成,上書“鳳城仙闕”,西側刻有“閬苑瀛洲”。“鳳城仙闕”中的“鳳城”,取名於聊城舊有鳳凰落古城的傳說。“仙闕”,這裡指神仙所住之處
2/10 聊城光嶽樓位於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通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極陽之數,合於易理;分五層而建,暗對河洛之數。光嶽樓是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目前我國現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0 聊城光嶽樓位於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通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極陽之數,合於易理;分五層而建,暗對河洛之數。光嶽樓是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目前我國現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10 聊城鼓樓最古代城防建築。位於東昌府區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是迄今為止全國現存古代建築中最古老、最雄偉的木構樓閣之一。享有“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之譽。與現存的文物建築北京的鼓樓、西安的鐘樓相比較,無論從其建造時間,還是就其規模、形制、建築結構來看,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5/10 聊城光嶽樓位於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通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極陽之數,合於易理;分五層而建,暗對河洛之數。光嶽樓是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目前我國現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10 聊城鼓樓最古代城防建築。位於東昌府區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是迄今為止全國現存古代建築中最古老、最雄偉的木構樓閣之一。享有“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之譽。與現存的文物建築北京的鼓樓、西安的鐘樓相比較,無論從其建造時間,還是就其規模、形制、建築結構來看,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7/10 聊城光嶽樓由當時的東昌衛守禦指揮僉事陳鏞出於“嚴更漏而窺敵望遠”的軍事需要用修城所剩餘的木料修建的,當時,人們稱它為“餘木樓”。又因此樓有鼓聲報時的功能,人們也稱之為“鼓樓”。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知府楊能在維修該樓時,因地而名,稱之為“東昌樓”。明弘治九年(1496年),吏部考功員外郎李贊過東昌,訪太守金天錫先生,共登此樓,對該樓讚歎不已,“因嘆斯樓天下所無。
8/10 聊城光嶽樓位於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通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極陽之數,合於易理;分五層而建,暗對河洛之數。光嶽樓是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目前我國現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10 南曰:“文明”,北曰:“武定”,東曰:“太平”,西曰:“興禮”。值得注意的是,北門的“武定”帶有濃郁的軍事色彩,應與明朝建國初期對北方蒙古殘存勢力還抱有戒心有關。在南向拱門兩側,又各開一小拱門,形制與中間拱門相似,東側小門門額用青石刻成,上書“鳳城仙闕”,西側刻有“閬苑瀛洲”。“鳳城仙闕”中的“鳳城”,取名於聊城舊有鳳凰落古城的傳說。“仙闕”,這裡指神仙所住之處
10/10 聊城光嶽樓位於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其通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極陽之數,合於易理;分五層而建,暗對河洛之數。光嶽樓是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目前我國現存的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10-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