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建築 萬榮 介休 國風新潮 山西 漢武帝 康熙 同治 清朝 乾隆 文化 長治市旅遊集散中心 2019-09-15
"

三晉三大名樓是指萬榮縣的飛雲樓、秋風樓和介休市的祆神樓。三大名樓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質榫鉚結構,建造精美,是我國樓閣建築之精華。


"

三晉三大名樓是指萬榮縣的飛雲樓、秋風樓和介休市的祆神樓。三大名樓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質榫鉚結構,建造精美,是我國樓閣建築之精華。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飛雲樓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為純木質結構,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為元明風格建築,高23.19米,全樓斗拱密佈,玲瓏精巧,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飛雲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豐富的立面構圖。飛雲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代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樓,半截插在天裡頭"。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三晉三大名樓是指萬榮縣的飛雲樓、秋風樓和介休市的祆神樓。三大名樓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質榫鉚結構,建造精美,是我國樓閣建築之精華。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飛雲樓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為純木質結構,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為元明風格建築,高23.19米,全樓斗拱密佈,玲瓏精巧,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飛雲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豐富的立面構圖。飛雲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代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樓,半截插在天裡頭"。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飛雲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樓身每層為曲尺形結構重簷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立體為四層出簷,周以迴廊。樓上,斗拱繁密,犬牙交錯,如花簇放。出簷挑角,角翼翹起,如鳥凌空,展翅欲飛。樓頂,以紅、黃、綠五彩琉璃瓦鋪蓋,樓身上懸有風鈴,風蕩鈴響,清脆悅耳。每當晴空日照時,飛雲樓更是花團錦簇,儀態萬方地立於縣城中央。


"

三晉三大名樓是指萬榮縣的飛雲樓、秋風樓和介休市的祆神樓。三大名樓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質榫鉚結構,建造精美,是我國樓閣建築之精華。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飛雲樓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為純木質結構,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為元明風格建築,高23.19米,全樓斗拱密佈,玲瓏精巧,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飛雲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豐富的立面構圖。飛雲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代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樓,半截插在天裡頭"。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飛雲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樓身每層為曲尺形結構重簷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立體為四層出簷,周以迴廊。樓上,斗拱繁密,犬牙交錯,如花簇放。出簷挑角,角翼翹起,如鳥凌空,展翅欲飛。樓頂,以紅、黃、綠五彩琉璃瓦鋪蓋,樓身上懸有風鈴,風蕩鈴響,清脆悅耳。每當晴空日照時,飛雲樓更是花團錦簇,儀態萬方地立於縣城中央。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秋風樓"位於后土祠正殿後(位於古河東郡汾陰縣,即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因樓上藏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碑而得名。秋風樓創建年代不詳,因黃河淹沒,曾於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漢武帝劉徹曾5次巡幸河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祭祀后土廟時,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秋風辭"--秋風樓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

秋風樓高32.6南面為登樓之正門,周圍磚砌花牆。樓分三層,面闊、進深各五間,四周迴廊,十字歇山頂;兩層四面各凸出龜座一間,上築瓦頂,山花向前;二、三層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一塊。三層的一塊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寬0.73米,行草陽刻,筆劃凝重,體態端莊。二層的一塊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高0.82米,長1.87米,篆體陰刻,嵌在樓內北壁上,碑體完整,"閣迥凌霄漢,層樓聳百尋""樹色浮秦晉,河聲蕩古今"。

"

三晉三大名樓是指萬榮縣的飛雲樓、秋風樓和介休市的祆神樓。三大名樓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質榫鉚結構,建造精美,是我國樓閣建築之精華。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飛雲樓位於山西省萬榮縣東嶽廟內,為純木質結構,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飛雲樓為元明風格建築,高23.19米,全樓斗拱密佈,玲瓏精巧,與應縣木塔並稱為“南樓北塔”。飛雲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豐富的立面構圖。飛雲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簷、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群中的代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樓,半截插在天裡頭"。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飛雲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樓身每層為曲尺形結構重簷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立體為四層出簷,周以迴廊。樓上,斗拱繁密,犬牙交錯,如花簇放。出簷挑角,角翼翹起,如鳥凌空,展翅欲飛。樓頂,以紅、黃、綠五彩琉璃瓦鋪蓋,樓身上懸有風鈴,風蕩鈴響,清脆悅耳。每當晴空日照時,飛雲樓更是花團錦簇,儀態萬方地立於縣城中央。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秋風樓"位於后土祠正殿後(位於古河東郡汾陰縣,即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因樓上藏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碑而得名。秋風樓創建年代不詳,因黃河淹沒,曾於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存建築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漢武帝劉徹曾5次巡幸河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祭祀后土廟時,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秋風辭"--秋風樓因樓上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

秋風樓高32.6南面為登樓之正門,周圍磚砌花牆。樓分三層,面闊、進深各五間,四周迴廊,十字歇山頂;兩層四面各凸出龜座一間,上築瓦頂,山花向前;二、三層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各藏樹漢武帝《秋風辭》碑一塊。三層的一塊碑系元至元八年(1271年)所建,高0.58米,寬0.73米,行草陽刻,筆劃凝重,體態端莊。二層的一塊碑系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立,高0.82米,長1.87米,篆體陰刻,嵌在樓內北壁上,碑體完整,"閣迥凌霄漢,層樓聳百尋""樹色浮秦晉,河聲蕩古今"。

探訪三晉三大名樓


1

祆神樓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順城關大街東端,是國內僅存的一座祆教建築。樓平面為"凸"字形佈置,總深度20米,突出於廊外的過街樓面寬三間,進深也是三間,街心部分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周設迴廊,下層為廟門,上層為樂樓,中心為神龕。樓高二層,約25米,腰間設平座色欄,上部覆蓋重簷,實為四層。四根通柱直承上層樑架,山門戲臺上下疊構,樓頂十字歇山式,簷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飾全為琉璃製品,瑰麗壯觀。

襖神樓是一個三重簷歇山頂轉頂結構的古代建築物,是三結義廟(舊為元神廟)前的樂樓,又是街心點綴的過街樓。明萬曆年間改建,清康熙、乾隆間重修,規模不大,另有殿和獻亭,均為清建。

來源: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僅供學習以及非商業分享之用,若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