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石馬寺

文物 建築 莫高窟 佛教 松溪河畔 2017-06-01

數千年的風霜,見證著一個民族的過往!

佛教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使中國人引以自豪,也使國外的人們讚歎不已。近年來,隨著國內國外旅遊事業的興起。佛教文化資源無疑是發展我國旅遊事業一筆重要財富,同時亦是國外瞭解中國各民族文化一個絕好的窗口,石馬寺便是昔陽縣佛教文化發展的縮影。

佛教喜歡塑佛像,不論是銅塑還是木刻的,最有名的就是就地取材——石窟。

  石窟為我國佛教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它最早出現在我國東漢後期(200年)。南北朝時期,鑿巖造窟之風最為盛行。北魏時期。西北地區大肆開鑿石窟,如甘肅的敦煌莫高窟(366年),我省大同的雲崗石窟(460年),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493年)相繼開鑿,石馬寺屬於此時之作,石窟開鑿於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據史書記載,我國現存國家級名窟14處,其中敦煌莫高窟和雲岡石窟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世界古蹟。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亦是炎黃子孫的榮光。

  為了繼承和保護祖國的文化遺產,開拓昔陽縣的旅遊資源,200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懷與支持下,煤商李志恆投巨資對石馬寺進行修繕。

提起昔陽,許多人都會把大寨作為首選,曾經有“大寨在山西,山西怎麼辦”的感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學大寨’離我們遠去。但石馬寺更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但不被外界熟知。翻開1981年版的《中國名勝辭典》中,唯一記載昔陽名勝的是石馬寺。198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石馬寺石窟正式選入《中國名窟》;2013年石馬寺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

它不被人熟知,和昔陽縣的地理位置、經濟、政治和文化分不開的。在大寨、陳永貴、郭鳳蓮,沒有被人熟知的歷史長河裡,昔陽縣幾乎沒有真正的名人。曾有人把昔陽金代狀元,也是昔陽封建時代唯一的狀元——楊雲翼。和一代名儒朱熹,並稱“南朱北楊”,有點吹捧!

  從石馬寺保存下來的碑文,石馬村老年人的回憶,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修葺的艱辛。

 石馬寺歷來的修建經費,依靠當地及周圍村莊村民的捐資;歷代僧人們外出募捐而得到的佈施;石馬村當地百姓租用寺廟土地的地租,據石馬村老年人回憶,石馬村及附近村莊的一千三百畝土地,其中的九百畝歸寺廟擁有;石馬寺僧人還有羊群、馬匹、開設藥鋪……這些所積攢下來的錢。數量有限,導致以前的一些建築非常簡陋,如鐘樓、鼓樓、伽藍殿、二郎殿等等。這些促使石馬寺修葺的年代相當長,沒有“名人效應”的產生,它只能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但不足以說明它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

石馬寺起源於北魏時期的摩崖石刻,之後才漸成現在的規模。古人之所以選擇在此虔誠不懈地鑿刻,一方面是看中了這一方的風水寶地,另一方面,這裡獨特的砂岩也很適宜開鑿石窟.巨石如壁,蜂巒聳攏,也是石馬寺的一道雄渾的風景。 石馬寺最早叫落鷹寺,這只是傳說,無可查考.北魏石窟落成後,被取名為石佛寺。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由僧人嶽海主持即像造殿、環石築廊,興建殿宇30間。後經元、明、清歷代擴建,寺廟規模逐漸擴展,香火日漸鼎盛,寺內僧侶最多時達100多人。先後經歷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等朝代的開鑿,薈萃了長達600年的佛教雕刻藝術精華,劃過了漫長的歷史痕跡。

整座石馬寺紅石鋪院,白砂石砌牆,摩崖石刻造像,石馬、石橋、石碑、石牌坊,還有護佛石龜、試斧石、補天石……都源自石馬山的石頭。石馬寺身後的半山腰,一排高約9米,長約40米的天然砂岩石垂直懸掛,有如瀑布。石崖腳下,一塊巨石撐40度角斜臥,與其相銜,儼然“瀑布垂簾,飛流成溪”之勢,非常壯觀!

如果從北魏年間,受當時佛教文化的影響,石馬寺破土動工開始,石馬寺真正構成完整的建築群,是在公元1745年由本縣邑紳趙庚捐款修建的鳳閬橋,最後於清嘉慶15年在鳳閬橋的前面修建石牌坊為止。北宋熙寧年間,根據四周地形環巨石圈圍廊,興建殿宇,形成一座佛殿、樓閣、廊廡、禪院、造像齊備的寺院。到元明清時,又有重修、新建,遂成今日之規模。整個石馬寺東依石馬山,與龜山隔河相望,在這長達一千五百年的時間裡,受戰亂的影響有過許多次破壞。

受過去道路交通的影響,石馬寺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封建時代,佛教文化傳播緩慢,促使石馬寺過去的佛教建築群,脫離了主流佛教建築群的風格。從鳳閬橋,沿著二十八個石臺階上來,一進門原先是一碑亭,而主流的建築風格為“天王殿”,供奉四大天、彌勒菩薩和韋託菩薩。這次重修,已經和主流的建築風格相接軌,也可以說跟上了潮流,使石馬寺更為完美。

石馬寺在建築風格上,保持著中國建築風格的對稱。以鐵佛樓、大雄寶殿、前亭、石臺階、石牌樓、戲臺為中軸線,現在新建的八角亭也在這條線上。鐘樓與鼓樓、伽藍殿與二郎殿、一對石馬的對稱。建築群與石窟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幾乎可以稱的上完美。更為絕妙的是在大佛殿與子孫殿之間圍繞兩塊巨石隨形而建的磚砌拱券的蝸牛式懸頂,彷彿天然形成的石廊廡,可謂巧奪天工,是我國明代建築的精品,被專家稱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蹟。

 據考古專家多次考察後評議,石馬寺摩崖石刻造像,藝術價值極高,其雕刻之精細,著色之豔麗,造型之逼真,是其他石窟無法與之媲美的,只是規模小了一點,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被中外石窟專家稱為“我國石窟藝術的小家碧玉”。

千百年來,它歷經滄桑,經過重修,又屹立在樂平大地上。令人神往的美麗傳說,彷彿使人回到那一去不復返的遙遠時代。

 我們深信這座名勝古蹟,定會重現它歷史的風采。昔陽的“石馬寒雲”梵宇聖地,定會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風景名勝旅遊寶地。

印象石馬寺

印象石馬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