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打破了,原本要一同前往的約定?

文殊 普賢 佛教 阿彌陀佛 騰翔信贏 2017-05-18

緣生

文殊和普賢是佛祖身邊的兩位菩薩,分別為佛祖左勒侍和右勒侍。

文殊騎青獅,專司“智慧”;普賢騎白象,專司“理”德。

佛教中有“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分別是文殊、觀音、普賢、地藏菩薩的道場,由此可見這兩位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份量。

緣起

有一天兩人約好了一同前往西天參禪修煉。

經過一片荒野,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領著一個幼小的孩子,在一座新墳墓前痛哭,哭聲悲傷哀痛。

經過打聽知道,這位女子的丈夫剛剛去世不久,剩下這對母子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甚是可憐。

緣由

文殊決定留下來照顧這對母子,普賢勸說道:“我們是去參禪悟道的,紅塵中的是是非非,應該徹底的摒棄才對,只有一心向佛,才能得道成仙,你又何苦管這些事呢!”

文殊平靜的說:“我意已決,你先行吧!即使不能修成正果,我也要照顧這對母子。”普賢無奈的獨自向西走去。

文殊獨自留了下來,白天下地辛勤地耕作,夜晚則孤燈黃卷,研習佛經,參禪悟道。

不移情、不奪志,一心向佛,一心向善。

這樣寒來暑往,過了一十六年。

緣了

文殊為這家人蓋了房子,為孩子娶了媳婦,幾縷華髮悄悄的爬上了雙鬢,文殊也已經由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變成了一箇中年人,他決定離開這兒,繼續西行,面對一家三口的苦苦勸留,乃至再三的跪拜,文殊絲毫不為所動,毅然向西走去。

經過長途跋山涉水的艱險,經過九死一生的苦難,文殊終於到達了佛祖的居住地——雷音寺前。

文殊拍打了一下風塵僕僕的衣服,剛要參拜,這時仙樂繚繞,天花亂墜,異香撲鼻,佛祖在菩薩羅漢的簇擁下,緩緩而出。

緣至

普賢赫然而立,站在佛祖的右邊。文殊參身下拜,佛祖郎聲道:“文殊,你在凡間的所作所為,我已瞭然於胸,特敕封你為左勒侍,到我身邊來吧!”

這時,一座蓮花寶座和一朵七彩祥雲緩緩的向文殊飄去。

文殊也成了菩薩,列於普賢之前。

緣何

文殊說道“弟子有一事不明,請佛祖明示。”

“何事,講。”

“弟子初來乍到,道義未明,道行淺薄,為何被封為菩薩?弟子誠惶誠恐,請佛祖明示!”

“出家不論先後,成仙不論早晚,你在凡間十幾年的所為,勝過他們在此千年的修煉,你,受之無愧”佛祖答到。

“阿彌陀佛”眾羅漢和菩薩齊誦到。

緣末

這則故事究竟是出自趣聞逸事,還是源於佛學公案,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考證。

起初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只是覺得文殊菩薩的善心善舉值得學習;而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華傳統文化被大力傳承、弘揚,人們對佛教文化的知識面也得到持續擴展,回想起來,不禁感嘆:取得結果的過程,往往比結果本身更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