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主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文明間對話的努力相互呼應,我們非常榮幸成為這次大會的重要參與方。目前,世界共同的價值體系還面臨不少挑戰。如果文明的多樣性得不到充分的認識和尊重,恐懼、狹隘、歧視就會出現。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召開,非常及時和必要。中國在推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鑑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科助理總幹事 諾達·阿爾納什夫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他在講話中強調,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宗旨不謀而合。多邊合作對於解決地方、區域、全球問題至關重要,國際合作成功的關鍵是以開放和傾聽的態度來對話。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民提供了一個探討文化和文明多樣性、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機會。我們真誠希望通過教育、科學、文化的溝通,在人們心中深植和平的理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 李炳鉉

中國自古就有“和同之辯”, “和”指的是多樣性,“同”指的是單一性,只有多樣性才能推動發展,單一性則會阻礙發展。推動擴大亞洲文明間的交流互鑑,既要紮根於亞洲文明交流的豐富歷史,更要尊重亞洲各國文明的不同理念。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 陳 來

中華文明倡導的不是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而是大家一起合作,實現共贏。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始終一脈相承,代代相傳,並在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鑑中不斷豐富與發展,這種延續性與包容性,是“和”的思想的深刻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共贏”和“多樣性”的價值觀,這鮮明地展示了中國哲學文化是全球性的思想資源。

——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席教授 安樂哲

伊朗和中亞是古絲綢之路上各種歷史文化活動的重要參與方,伊朗古語粟特語一度是區域的通用語言之一。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應該提倡和平相處,促進文化和商業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為促進經濟和文化溝通提供了重要渠道。

——伊朗德黑蘭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歷史學教授

阿伯拉塞姆·艾斯瑪伊布

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尋找“和諧”的源頭。在這個過程中,翻譯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了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各國都需要更加重視語言學習。有了對語言文化的深刻了解,才能更好地傳播文明。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 墨普德

我們熟悉的古代文獻中,“西方”更多指的是亞洲西部。後來隨著地理知識增加,歐洲才作為“西方”出現在我們眼前。稍作探究就會發現,亞洲“東方”與“西方”兩大文明在遠古時期就有了交流。中國在古代波斯史書、詩歌中的形象令人尊敬,中亞的突厥語民族也起到了推動兩大文明交流的作用。所以,今天的文明對話不是偶然,而是早有淵源。

——哈薩克斯坦自然科學院院士 克拉拉·哈菲佐娃

福建泉州不但有世界各大文明的建築,還有世界罕見的摩尼教造像。鑑真高僧東渡帶去的工匠影響了日本木結構建築發展。古絲綢之路上不但出土大量絲綢、瓷器殘片,還發現了大量作坊遺址,絲路貿易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促進了當地經濟進步。可見,文明的交流、融合可以帶來可持續發展,發展則是文明交流的出發點。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呂 舟

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深遠意義,它倡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非常重要,我們要努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推動文化的交流。我們看到,亞洲各國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方面國際合作的規模、範圍都有大幅增長,這為提升區域內經濟和政治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里蘭卡科倫坡大學校長 拉克什曼·迪薩納亞克

(本報記者李應齊、曲頌根據維護亞洲文明多樣性分論壇與會嘉賓發言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