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不成賠大錢

文化 古籍 2017-03-31

對於收藏愛好者而言,撿漏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如果“細中有粗”,那就得不償失了。筆者前些時間因撿漏走了眼,交了一筆不菲的學費。前車之鑑披露於此,以免藏友重蹈覆轍。

那天,我赴長沙旅遊,下午走馬觀花至某集貿市場,駐足在一個賣舊書雜貨的攤位前。我蹲著拿起一大本紙幣冊饒有興趣地翻看,發現裡面夾著幾張第三版人民幣和幾套糧票,其中有一套1955年的廣東流動糧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這是一枚價值不菲的珍貴糧票。

該糧票全套5枚,面額分別是四兩、五兩、壹斤、伍斤、拾斤,圖案均為戴頭巾的婦女喜洋洋地抱著一捆稻子。我不露聲色地將這幾枚糧票從冊子中取了出來,還特意看了看背面,品相還不錯,看來撿漏的機會又來了。於是我便問價格,賣者一臉嚴肅地說:“這套糧票十分難得,特別是那枚拾斤的,每枚300元,全套1500元,不單賣。”我知道這套糧票中那枚拾斤的被稱為“筋票”,僅僅這一枚也得值千餘元。經過討價還價,最後以1200元成交。

回到家裡,我樂不可支地馬上打電話給一位在糧票收藏方面頗有研究的朋友。他聽完我的話後慢條斯理地說:“你先拿放大鏡仔細看看那枚拾斤的‘筋票’吧,如果沒有做手腳,則可喜可賀。”於是,我拿著放大鏡將這枚拾斤的“筋票”仔細一看,我的天吶,還果真看出了破綻,這其實是用一斤面額的糧票改刻後冒充珍稀糧票的贗品。這種偽品因糧票本身是真的,從紙張方面無法識別,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具體做假方法是:用一斤面額的糧票為藍本,因其底色為白色,故先漂成藍色,然後再改刻。改刻時去掉票面上的“壹”字,包括四個角上的“壹”字,再印上從拾斤的“筋票”上覆制的“拾”字。這樣,一枚普通糧票搖身一變成了珍品。其實,只要仔細查看,贗品“拾”字下的底色和其他的底色有著明顯的不同,四個角也是同樣的情況。

我撿漏不成反而賠了老本,成了一個十足的“二百五”。不過,我並沒有把這枚贗品隨手丟棄,而是小心翼翼地夾在票冊裡,隨時翻看,痛定思痛以提醒自己,今後覓寶要悠著點。



“撿漏”不成賠大錢

圖文無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