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縣委組織部部長劉祥彬等同志一行到陵陽街村進行調研,同街道、村幹部交流如何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助推鄉村振興方面積累總結更多的先進做法和推廣經驗,更為其注入了具有新時代特徵的精神內涵,這就是文化,使其為經濟發展鑄魂引航。突出特色,為經濟發展不斷增創新優勢。桂花是陵陽街的一張名片,桂花種植是這裡的傳統項目。

從2013年開始通過舉辦桂花節推動桂花產業的興起,2014年被省節慶諮詢委批准冠以“中國陵陽桂花節”的名稱,且確定了節徽。2016年省節慶高峰論壇在陵陽街舉行,推動了這一活動的健康發展。目前桂花節已舉辦過五屆,每次活動都呈現規模大、檔次高、參觀人數多、成交量大的特點,在山東省節慶活動評選中名列第四位。

在鄉村戰略的實施中,陵陽街開始了新一輪的桂花產業提升計劃。依託千畝桂花園,重點打造“陵陽富桂園”這一集文化、桂花、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將五千年來先祖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於新的文化景觀中,努力將桂花產業園打造成特色突出、景觀鮮明、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旅遊景區。

景區建設第一期投資3000萬元已全面建成。工程總規模為面積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有成品桂花近萬株,另有假山奇石,瀑布亭廊等旅遊元素,配套建設了非遺展庭、書畫展庭等多個項目成為一遠近聞名的城市公園。第二期將建設千畝桂花園景區,投資約2億元,同時,配合陵陽街鄉村旅遊建設的採摘園、商業街、遊客服務中心、村民培訓中心等已配套完成,經過努力可儘快使陵陽街文化旅遊形成新的產業優勢。

進入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主題。陵陽街也為未來的發展謀劃出新的思路。

即用10至15年的時間,按照國家發展大勢,依據自己已形成的基礎,凝聚各方面力量,聚焦發展新優勢,力圖實現“四提升,三突破”。即產業發展水平,村民宜居水平,文化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實現新提升;在引進建設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全方面實現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重點突破。

具體指標是到2030年左右,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過兩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0萬元,居民的生活水平遠高於一般城市化水平,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群眾的科技、文化、藝術、健康水平全面提高,養老、幼教、扶貧濟困、社會保障能力堅實可靠,全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併為2050年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可在四個方向重點發力:

1、加快實現老產業的改造提升,使其儘快達成最高產能,加快引進新技術、新產業,為未來發展積蓄後勁。

對已形成規模的冷鏈物流產業和光伏產業,要儘可能的完善配套設施,全面改善經營,消化吸收各項技術,使其在兩年內實現產能的最大化。使其集體經濟收入達5000萬元的水平。在此基礎上,改造擴大現有工業園區,提升園區的承載能力。重點在路網、能源、信網、環保等方面,達到規模增一倍、效益提2倍的水平。引進和新建企業重點放在新技術、現代物流等方面,緊盯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和“一帶一路”政策的契機,用十年的時間,使園區達到100億、效益10個億的產能。

2、用現代理念將農業改造成統一的大產業。

首先要用2年時間,加快改造“陵陽富貴園”,使其成為一高端的城市景觀。在此基礎上,眼盯全村千餘畝的水、溪、林、田,用現代農業的模式,重新進行規劃,分期投資改造,最終成為一個大園區、大景區、大產業,主要內容是“三保留,三增加”,達到兩個目標。即對已具備優勢的桂花園區,農業採摘,文化遺產保護三個內容擴大、提升,豐富內涵,使其不斷提高效益,新增加園林景觀、溼地公園、休閒娛樂三個動能,將六者科學規劃,相互補充,揚其特長,具備生態採摘、休閒度假、文化娛樂、旅遊觀光等功能,從根本上改造農業單一的產業功能,從而達成保護生態和促使農業經濟良性發展的目標,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3、三條渠道培養和造就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所需人才。

一是在新進項目中引進人才,主要是科技創新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文化旅遊人才等。在今後的發展中,新上項目和引進項目首先要落實人才政策。二是鼓勵人才回鄉創業和外出培養。未來十年,必須有100名以上的優秀人才通過該渠道產生。三是自主創辦社區教育學院,全面提高農民素質。農村現代化必須要人才現代化,人才現代化體現在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要加大投入,在設施、師資、專業設置等方面提前投入,對於科技、文化建設、旅遊、經管藝術、健康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人才要優先培養,形成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假日教育、週末教育、八小時以外教育為渠道的社區教育模式,為提前實現現代化儲備人才。

陵陽街村,位於莒縣東部新區最南端,陵陽街道駐地,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核心區,總面積1007畝,752口人,黨員53名。主導產業是冷鏈物流、光伏發電、農產品深加工。2018年工農業產品營銷額突破30億元,集體經濟收入32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4億元。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該村書記、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模馬先富帶領著黨員群眾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團結凝聚幹部群眾,緊跟時代步伐,克服重重困難,走出了一條靠發展集體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成功路子。

近幾年,先後獲得了“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山東省宜居村莊”等稱號,陵陽街村書記馬先富被評為“2014年中國十大傑出村官”。2017年在國家權威部門發佈的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中,陵陽街村再次登榜,列第99位,為日照市唯一入榜的村子。2018年9月,陵陽街村被中國村社促進會公佈為“中國幸福村”稱號。在同年10月評選的“中國社區孺子牛村官”中,陵陽街村書記入選全國十佳。總結陵陽街的發展經驗,把集體經濟做強做長是其特色,

艱苦創業,堅定不移地把集體經濟做強。陵陽街目前的村兩委班子主體是八四年就組建的原班底。發展至今經歷了三次創業過程。

第一次創業是在班長馬先富的帶領下,發展村辦企業。馬先富把自己積累多年創建的價值近40萬元的企業無償獻給了集體,帶領村兩委班子和群眾先後建起了織布廠、印染廠、紙板廠等十幾個企業,群眾收入增加,集體經濟有積累,對舊村實行改造,建起了全縣第一個統一規劃的新村。

第二次創業是適應形勢,對村辦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讓有經驗、有技術、有實力的人領辦企業,集體將收入的資金用於開發建設果蔬冷儲設施,僅集體投資的庫位達168個,儲存能力達2億公斤。在此基礎上,啟動了小康樓的建設項目,農戶只需交10萬元,就可住上306平方米的三層樓,一個現代版的新農村模式出現了。

第三次創業是從2015年開始,實施創新轉型升級。一是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建設現代冷鏈物流,在華東地區打造一個高端的食品水產基地。工程完成投資5100多萬元,目前已達6萬噸冷鏈物流的規模,成為山東省商務廳示範工程,年增加集體收入一千萬元。二是加快發展光伏產業。陵陽街利用廠區面積大、公用地多、居民區住房規整、電力基礎設施完備等有利條件加快發展光伏產業。

三年時間共完成投資1.5億元,建成了一個技術先進、規模達25兆瓦的分佈式光伏電站,每年的發電量可達3600萬度,年集體經濟跨上3000萬元的臺階。

陵陽街村以自己發展光伏的經驗和成就積極參加全國的扶貧活動。

2015年10月1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世界扶貧日暨扶貧解困高層論壇在這裡舉行。四個多月前,國家剛剛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扶貧工作指導思想,這天, 全國10個扶貧帶頭村的書記之一的馬先富在面對著眾多參會者,把他在參與全國的扶貧行動中取得的經驗和成績作了“讓光伏照亮貧困人的心靈”為主題的發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由此國扶辦把他的經驗歸納為“農光互補模式”在全國推廣。

被幫扶村為甘肅省臨洮縣三益村,投資興建的25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已投入運營,從2017年開始,每年為該村提供300萬元的扶貧資金,解決1000口人的脫貧,同時還為他們帶來了上百個的就業職位和大棚技術,從根本上為貧困村找到了脫貧的路子,2018年提供的扶貧資金達547萬元。陵陽街的扶貧並沒有完全花開牆外,還承擔了本鄉鎮和嶠山鎮古乍石村的扶貧任務,僅2018年一年,就拿出了72萬元資金支持困難群眾,實現“先富幫後富,共同奔小康”的良好心願。

關注民生,讓集體經濟的發展有長久的推動力。把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放在長久地改善民生上是陵陽街一慣堅持的。從2005年開始陵陽街先後投資一億多元,建成戶型135平方米的公寓樓一座供村民免費入住,306平方米的小康樓200戶(村民交10萬元入住)。投資1500萬元建成輻射周邊7個村莊的綜合服務大樓、社區服務大廳、超市、醫院、警區、幼兒園等。補貼農業發展,每年給予農戶補貼每畝300元。上幼兒園、小學不出村,村內6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住房並每月發放米、面、油,並按年齡給予約平均400多元的月補貼。

五年時間累計用於居民區建設的資金達一億左右,並切實改善生態居住環境,提高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自2012年起,全村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設,陵陽河工程改造;投資建設了小型生活汙水處理廠和工業園中型汙水處理廠各一座,全村汙水達標排放,2017年夏通過了省市兩級的環保驗收;實施社區街道“硬化、美化、綠化、亮化”工程;豐富村居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整體素質。開發建設了陵陽河文化公園項目,共投資1.13億元,佔地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大大提高了民生建設水平。

陵陽街村是中國大汶口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區。這裡出土的3000餘件珍貴文物,證明“中華文明的號角率先在這裡吹響,中國最早的文字在這裡誕生”。人類文明首先在陵陽河拉開了序幕,也使陵陽街村最早享有了文明成果和獲得了文明發展的先機。陵陽街經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成立“魯東南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暨陵陽河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達2600平方米。

在莒縣陵陽街設立相關考古研究機構,能為日照地區文化、旅遊、生態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新思路,進而帶動地方相關產業的發展。投資千萬元建設的陵陽河文化公園及其博物館,配套設施齊全,可滿足文物標本的陳列展覽、藏品、科研等方面的需要,中心現已開放三個展廳,接待多批來客。

所展示的中華文明的根源的課題,成為國內外專家所關注的熱點,同時還在此多次召開學術會議、舉辦培訓活動等文化交流工作。僅2017年接待考察及旅遊團體500餘個,成為莒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近期投資興建的“陵陽街鄉村振興學院”即將啟用,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招財引智,培養新型農民。把黨建、現代科技,先進文化,文明生活等理念,傳導給群眾,為鄉村振興引航鑄魂。

2017年春陵陽街村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高級幹部研修班上介紹工作時,把陵陽街村開展黨建工作的認識和作用概括為“支部班子強起來,共產黨員紅起來,農民群眾富起來”,引起了強烈共鳴。黨的十八大以來,陵陽街村不斷深化黨建統領的認識, 以黨建為主線,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未來的黨建工作面對的是一個現代化的、包羅萬象的社會,不斷提高黨建水平才是當務之急。

今後一段時間黨建工作,可在三個方面著力,即強化黨委、支部的堡壘作用,在如何成為群眾的當家人、主心骨上下功夫;強化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如何參與決策和帶頭實施決策上下功夫;強化黨組織對黨員和先進群眾的保障作用,在如何使其最大程度地帶頭致富、弘揚正氣、扶危濟貧等方面衝鋒陷陣上下功夫。此外還可輔以宣傳、法律、經濟等手段,利用好社團、民間等組織,形成縣有傳統文化、現代意識、本土特色、思想先進的村風、民風、家風,共同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可缺少的內容。(許廣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