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蘇卷高考作文文題解析、審題立題、同題作文

2019年江蘇卷高考作文文題解析、審題立題、同題作文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文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今年的江蘇卷依然選取材料作文這種形式,而且選取的材料依然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話,“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與原來不同的是,之前直接以“車”“語言”“智慧”為載體來折射觀念,彰顯個性,今年則是以“水”和“鹽”設喻,以二者關係的調和來喻指人事。

材料一共由四句話構成,第一句話“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是選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鹽”,生動地說明了“物各有性”這個生活常識;中間兩句話“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構成對比,將水、鹽同物簡單疊加和“五味”異物之間“調和”“共存”兩種生活現象進行比照,目的在於提示材料的核心內涵,即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事物之間共存相生的關係,從而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後一句話“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則由“物”及“事”至“人”,強調了前面所說的道理既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人類社會普遍適用的原則,這就點明這一道理存在的常識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進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維空間。

【審題立意】:整個材料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體、由具體到抽象,逐步引申發散,可以說是意味深長。綜合來看,“和而不同”是整個材料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識,是為人處事的智慧之舉,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續發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類社會交流互鑑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追求的終極價值是美美與共,互利共贏。

考生寫作時可鉤沉歷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範事例,以古鑑今;可以比照中外,智慧“拿來”,思考“和而不同”的積極意義;可以關注身邊現實,以小見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現實價值……從寫作的體裁來看,考生可根據個人感悟和寫作特長,或記敘,或議論,或抒情,來彰顯自己的個性,呈現“百味”。


2019年江蘇卷高考作文文題解析、審題立題、同題作文


【同題作文】:包容共存,妙不可言

天地混沌,盤古開天闢地,以犧牲自我成全了世界。神話傳說在中國代代相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神傳文化。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的“仁政”、“以義制利”;墨家的“兼愛”、“尚賢”;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以法治國”……各家爭奇鬥豔,但也或多或少地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學說。而雜家更是“兼儒墨,合名法”,博採眾議,成就了《呂氏春秋》。這種情況,就如各種食材充力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形成了一席文化盛宴。

相反,秦始皇焚書坑儒,阻止文化的發展,諸多著作因此失傳,文化也差點斷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單一的文化,造成儒家獨大,其餘名家逐漸在滾滾紅塵中消失……

狂放不羈的酒中仙太白,之所以在詩歌史上成就如此之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多種文化對他的薰陶。太白祖籍甘肅,生於中亞碎葉城,少時其家遷入四川江油,青年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地漫遊。南到洞庭湖、湘江,東至吳、越,中途求仙問道。豐富的文化經歷造就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形成了詩歌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但往深層想一下,李白的成就不也是得益於唐朝對於文化的開放包容嗎?中原大地孕育了道教,但佛教卻是從西域傳來。若是沒有玄奘西行,帶回許多經書,及唐朝對於外來文化的包容,佛教就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繁衍生長,香火遍及神州。寬容的唐朝,書寫了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多文化的包容,亦吸引人才的到來。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在學有所成之後,曾回國講授幾何。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不久,他卻選擇了遠赴美國,因為開放的美國,多文化共存的美國才能使他更好的發展。陳省身也曾想過和華羅庚一起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在那種形勢下,他放棄了。直到鄧小平復出以後,陳省身開始幫助推動中國數學的復甦及發展,並在不久之後,離開美國回到故鄉天津,落葉歸根,把自己餘下的光和熱全部貢獻給祖國,直至逝世。只有如大海般包容萬物,才能形成人才的發源地。

文化,它由包容的“風”編織而成。它曾汲汨羅江水養育成長;它曾搖響在南山東籬下;它曾搖響在天姥山腳、岱宗絕頂、潯陽江頭;它也曾搖響在古道、棧橋、楊柳岸、溪亭、孤舟、桃花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