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有多偉大?唐朝詩人韋應物的這首嫁女詩感人肺腑

父愛有多偉大?唐朝詩人韋應物的這首嫁女詩感人肺腑

送楊氏女

韋應物 唐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況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託令門,仁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這是韋應物送自己女兒出嫁的一首詩。自己的女兒,為什麼叫送楊氏女呢?據韋應物志文:“長女適大理評事楊凌”,說自己大女兒嫁給了大理評事楊凌,女人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嫁到楊家以後就是楊家的人了,故稱“楊氏女”。

這就與古時候男尊女卑的社會風俗有關了,時間往回退一些,底層的婦女沒有正式名字,只有姓(從父姓),社會地位高一點的婦女,有自己的名甚至字號。按照風俗,未出嫁的女子會取名,等及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指到了結婚的年齡)之後,有婚配對象的會取字,所以沒嫁人的又名“待字閨中”。

女子嫁為人婦之後,就要冠夫姓了。冠夫姓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漢魏之間就初具雛形,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將本姓直接改做夫姓;另一種是本姓之前加夫姓。韋應物的女兒,嫁到楊家可以稱作楊韋氏,楊韋氏,這樣叫起來好像有點奇怪,還是按照楊氏女來稱呼的好。

大部分女子的姓名在正史中留不下來,多為族譜記錄中的某某氏。

說完題目,來看這首詩的正文了,這是一首送女兒出嫁、老父親不捨別離傷心的詩。

父愛有多偉大?唐朝詩人韋應物的這首嫁女詩感人肺腑

愛女出閨傷別離

大部分當父親的看到女兒結婚成家,都會感慨又擔憂,喜悅又不捨,但女大不中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到韋應物這裡,女兒要嫁人了,一想到要嫁到很遠的地方,好久之前就開始焦慮不安,滿腹傷感,這些情緒更應該歸屬於母親,一個大男人,怎麼這麼感性呢?

韋應物妻子早逝,自己又當爹又當媽,撫養兒女們長大。自覺沒有當媽的照顧孩子細緻,所以對待女兒們分外溫柔慈愛,因此父女之情也更親近深厚。

而兩個女兒一大一小,妹妹在姐姐的陪伴與照顧下長大,姊妹情深,姐姐大喜之日就是姐妹分別之時,怎能不淚眼汪汪。

雖然女大當嫁天經地義,道理上都懂,然而面對此情此景,韋應物作為一個理智且剋制的男人,心中感傷的情緒卻一觸即發,淡定不下來。

如果孩子們的母親還在,當媽的跟女兒哭哭啼啼,分別時的離愁得以抒發,自己作為父親把鼓勵祝願都傳遞給女兒,讓她勇敢迎接新生活,回頭可以再跟老伴互相慰藉。可是現實不完美,孩他媽不在了,女兒成家,喜悅無人分享,別離的悲傷也無人分擔。

女行千里父擔憂

都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在韋應物家就變成女嫁異地父擔憂。嫁到人家,就不是在家中的小兒女了,要侍奉公婆,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務。

古時士族大家的女孩十歲,就在家裡接受女師教育(有些由母親代替)—— “婉娩聽從”言談舉止要溫婉大方,執麻橐(紡織)、治絲繭、織布製衣(縫紉),還要學習準備祭祀和助祭。

出嫁之前三個月,家裡還要請女師對女子培訓,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培訓完成之後,還要舉行祭祀儀式,以成“婦順”。

這些都可以通過女師教學來完成,但是女師教授再多也比不上有母親的親歷親為,比如如何事奉公婆,與夫家上上下下的人情打理這種沒有可複製性又詳細繁瑣的事情。

韋應物為女兒的未來沒少操心,他在父親母親身份上來回切換,以至於更多時候像一個當媽的,萬千囑咐仍是牽腸掛肚。

父愛有多偉大?唐朝詩人韋應物的這首嫁女詩感人肺腑

門當戶對好姻緣

讓人欣慰的是女兒要嫁的是有名望的人家,而且在家學習了這麼多這麼久,韋應物相信自己的女兒嫁過去能做個好媳婦,也相信他們能夠體恤關懷自己的女兒,應該沒什麼擔憂的了。

這個女婿是誰呢?是當時一個豪門世家,弘農楊氏的虢州楊凌。

唐代世家大族擇婦,多重門第族望。韋應物出身京兆杜陵韋氏,是關中的世家大族。女婿家也旗鼓相當,弘農楊氏是唐朝的“李武韋楊”四姓聯姻政治集團中的楊姓,曾出“十一宰相”、武則天之母楊氏,堪稱關西第一望族。後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妻子也出自弘農楊氏,柳宗元是楊凌兄楊憑之婿,可見弘農楊氏的世家大族地位。

大曆年間,楊凌與其兄楊憑、楊凝三人一同考中進士,並稱“三楊”,因官至大理評事,又稱“楊評事”。楊凌很有文名,柳宗元《大理評事楊君文集後序》對楊凌的文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由此可知韋應物給女兒選擇的夫婿不僅出身好,還很有才學。

兩家結親可謂白富美嫁給高富帥,門當戶對。所以還有什麼憂慮的呢,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但還是禁不住再三叮嚀。

孩子啊,嫁過去以後對長輩要恭敬孝順,像侍奉自家長輩那樣,要溫順……與親友要恭敬,跟平輩相處要以禮相待,真摯誠懇,你初到他們家一定要謹言慎行…….要懂禮守禮,遵守婦道,儀容舉止要多多注意,多觀察,要順應他們家族的要求……不厭其煩的交代,婆婆媽媽絮絮叨叨是父親對女兒最後的關心了。

跟天底下所有的父親都一樣,韋應物的心願就是女兒能嫁給幸福,那個男人能夠珍惜她,疼愛她,照顧她。

父愛無言淚不止

再依依不捨也終有一別,別離就在今日,“心頭之肉”離己而去,再見不知何年何月了。

以前交通不便,再者嫁到人家家裡做媳婦,變成楊門韋氏了,回家看望父母就不是說走就走的事了。而自己四處為官,起居不定,今日一別,何年何月才能再得相聚呢!

平時閒待著還能暗自排遣這些哀傷,告誡自己要微笑著送女兒出門,可是臨到了,當面告別的時刻,內心不捨的情感還是難以忍耐,說好的不哭不哭,還是忍不住淚溼眼底。

娶妻滿堂紅,嫁女滿堂空。送走大女兒,看著原來大女兒的房間空空,回視小女兒,臉上浮現著與大女兒相似的音容笑貌,兩個人相顧無言,一起哭泣,你不捨姐姐,我也和你一樣,這眼淚是他們父女,姐妹親情最真摯的見證。

都說父愛無言,凝重如山,但也有細膩柔情如韋應物,教育子女細緻用心,愛護子女從不缺位。因為真摯,所以一千多年以後,依然能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情真意切,慈父之愛,骨肉之情依然打動人心。

作者:小安,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打開手機淘寶,搜索"少讀紅樓發紅包",領限時紅包福利,領到的小夥伴記得使用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