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韋應物 王維 詩歌 唐朝 楚江 海門 滁州 一號詩巷 2019-08-29
"

韋應物是我國唐朝詩人中的“清新派”,因為他的詩大多都是描寫自然風光和歸隱生活,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夠隱約看到詩佛王維的影子。

正因為韋應物善於寫景,所以他將“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比如生動的《滁州西澗》,比如樸素的《觀田家》等,都是借景語在表達情語。今天這裡詩巷給大家帶來的是韋應物一首送別之作,全詩緊緊圍繞“雨”來展開,從雨中可見最深的情感,手法之細膩、到位不得不令人稱讚。

賦得暮雨送李胄 (zhòu)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

韋應物是我國唐朝詩人中的“清新派”,因為他的詩大多都是描寫自然風光和歸隱生活,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夠隱約看到詩佛王維的影子。

正因為韋應物善於寫景,所以他將“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比如生動的《滁州西澗》,比如樸素的《觀田家》等,都是借景語在表達情語。今天這裡詩巷給大家帶來的是韋應物一首送別之作,全詩緊緊圍繞“雨”來展開,從雨中可見最深的情感,手法之細膩、到位不得不令人稱讚。

賦得暮雨送李胄 (zhòu)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這首詩有說是作者在洛陽所作,也有說是在滁州所作,但是這兩種判斷又都對其中的鐘聲解釋不通。所以結合內容來看,此詩應該是作者在長江邊為遠去揚州的李胄送別所寫。不過具體地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對我們欣賞這首詩的主要意境是基本上沒有妨礙的,因為作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寫下任何一時具體的情、境、意。

韋應物的這首詩有個特點就是全篇圍繞“雨”來展開描寫。首聯開篇便寫“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這兩句先有“雨”,而後又引出“鐘聲”,一句寫視覺,一句寫聽覺,所塑造的意境是開闊悠遠的,所營造的氛圍是寂靜淒涼的。作者先將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臨摹出來,為送別的場景渲染出了情感色彩。

"

韋應物是我國唐朝詩人中的“清新派”,因為他的詩大多都是描寫自然風光和歸隱生活,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夠隱約看到詩佛王維的影子。

正因為韋應物善於寫景,所以他將“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比如生動的《滁州西澗》,比如樸素的《觀田家》等,都是借景語在表達情語。今天這裡詩巷給大家帶來的是韋應物一首送別之作,全詩緊緊圍繞“雨”來展開,從雨中可見最深的情感,手法之細膩、到位不得不令人稱讚。

賦得暮雨送李胄 (zhòu)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這首詩有說是作者在洛陽所作,也有說是在滁州所作,但是這兩種判斷又都對其中的鐘聲解釋不通。所以結合內容來看,此詩應該是作者在長江邊為遠去揚州的李胄送別所寫。不過具體地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對我們欣賞這首詩的主要意境是基本上沒有妨礙的,因為作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寫下任何一時具體的情、境、意。

韋應物的這首詩有個特點就是全篇圍繞“雨”來展開描寫。首聯開篇便寫“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這兩句先有“雨”,而後又引出“鐘聲”,一句寫視覺,一句寫聽覺,所塑造的意境是開闊悠遠的,所營造的氛圍是寂靜淒涼的。作者先將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臨摹出來,為送別的場景渲染出了情感色彩。

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頷聯在首聯的基礎上展開對江面上的具體景物描寫:帆影在水霧中顯得很朦朧遙遠,飛鳥也緩緩衝入了暮靄之中。這兩句中的“重”字和“遲”字用的極其妥當,不僅很好地詮釋了“雨”的效果,而且充分烘托出了作者內心的沉重。帆影和飛鳥對之前畫面有起到了恰到好處的修飾點綴作用,使得整個畫面頓時鮮活起來,這也正是作者手法細膩的特徵所在。

頸聯仍然是對景色的描寫:海門遙不可見,岸邊的樹木也因為雨的滋潤顯得格外蒼翠。這是一幅靜態的畫面勾勒,在空間上拓得比廣,有遠有近,品來視覺被無限制地放大。所以這兩句又通過遠近結合的手法來組織畫面,達到了立體感效果。

尾聯是明顯的抒情句,是在具象基礎上所做的感情昇華。作者沒有在頸聯中去做跳轉,反而在尾聯中將轉、合一起融匯,又是一處新穎的手法運用。這裡以“散絲”來特指雨水和淚水,把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顯露無餘。最後的收篇與首聯遙相呼應,將景與情落到了實處,理清脈絡引發讀者共鳴。

"

韋應物是我國唐朝詩人中的“清新派”,因為他的詩大多都是描寫自然風光和歸隱生活,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夠隱約看到詩佛王維的影子。

正因為韋應物善於寫景,所以他將“借景抒情”的創作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比如生動的《滁州西澗》,比如樸素的《觀田家》等,都是借景語在表達情語。今天這裡詩巷給大家帶來的是韋應物一首送別之作,全詩緊緊圍繞“雨”來展開,從雨中可見最深的情感,手法之細膩、到位不得不令人稱讚。

賦得暮雨送李胄 (zhòu)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這首詩有說是作者在洛陽所作,也有說是在滁州所作,但是這兩種判斷又都對其中的鐘聲解釋不通。所以結合內容來看,此詩應該是作者在長江邊為遠去揚州的李胄送別所寫。不過具體地點究竟在什麼地方,對我們欣賞這首詩的主要意境是基本上沒有妨礙的,因為作者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寫下任何一時具體的情、境、意。

韋應物的這首詩有個特點就是全篇圍繞“雨”來展開描寫。首聯開篇便寫“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這兩句先有“雨”,而後又引出“鐘聲”,一句寫視覺,一句寫聽覺,所塑造的意境是開闊悠遠的,所營造的氛圍是寂靜淒涼的。作者先將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臨摹出來,為送別的場景渲染出了情感色彩。

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頷聯在首聯的基礎上展開對江面上的具體景物描寫:帆影在水霧中顯得很朦朧遙遠,飛鳥也緩緩衝入了暮靄之中。這兩句中的“重”字和“遲”字用的極其妥當,不僅很好地詮釋了“雨”的效果,而且充分烘托出了作者內心的沉重。帆影和飛鳥對之前畫面有起到了恰到好處的修飾點綴作用,使得整個畫面頓時鮮活起來,這也正是作者手法細膩的特徵所在。

頸聯仍然是對景色的描寫:海門遙不可見,岸邊的樹木也因為雨的滋潤顯得格外蒼翠。這是一幅靜態的畫面勾勒,在空間上拓得比廣,有遠有近,品來視覺被無限制地放大。所以這兩句又通過遠近結合的手法來組織畫面,達到了立體感效果。

尾聯是明顯的抒情句,是在具象基礎上所做的感情昇華。作者沒有在頸聯中去做跳轉,反而在尾聯中將轉、合一起融匯,又是一處新穎的手法運用。這裡以“散絲”來特指雨水和淚水,把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顯露無餘。最後的收篇與首聯遙相呼應,將景與情落到了實處,理清脈絡引發讀者共鳴。

韋應物這首詩通篇寫雨,更從雨中見最深情感,手法之細膩不得不讚

韋應物這首詩在眾多的送別詩中以語言細膩精煉而著稱。作者將情景自然融合,將景語充分提煉,成就了一首最特殊的“雨”中送別佳篇,獲得詩界的一致好評;它值得我們用心品讀,尤其是其中的寫作手法值更是得我們平時在詩詞創作過程中去借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