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杜牧 木蘭詩 王昭君 詩歌 美女 漢朝 唐朝 項羽 凱紫的詩詞之美 2019-09-18
"

說到巾幗英雄,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代父從軍”的木蘭。

作為古代不多見的女英雄,她曾多次被搬上熒幕,她的事蹟最早見於“樂府雙壁”之一的《木蘭辭》。

根據《木蘭辭》中的描述,木蘭應該生於南北朝後期。

當時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年幼,無奈之下木蘭只能代父從軍,披甲上陣。

木蘭在疆場馳騁了12載,屢建奇功,等她跟著大軍班師回朝時,皇帝論功行賞,欲拜她為尚書郎,但她堅決不受後來解甲歸田。

在她回家後,又換上了女裝,同行12年的士兵這才知道原來木蘭竟是女嬌娥。

"

說到巾幗英雄,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代父從軍”的木蘭。

作為古代不多見的女英雄,她曾多次被搬上熒幕,她的事蹟最早見於“樂府雙壁”之一的《木蘭辭》。

根據《木蘭辭》中的描述,木蘭應該生於南北朝後期。

當時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年幼,無奈之下木蘭只能代父從軍,披甲上陣。

木蘭在疆場馳騁了12載,屢建奇功,等她跟著大軍班師回朝時,皇帝論功行賞,欲拜她為尚書郎,但她堅決不受後來解甲歸田。

在她回家後,又換上了女裝,同行12年的士兵這才知道原來木蘭竟是女嬌娥。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但是《木蘭辭》中並沒有提到木蘭的結局,後來多流傳當時的皇帝知道木蘭身世後,曾想召她入宮,她寧死不屈,自盡身亡。

皇帝聽說後也大為悲痛,追贈其為“孝烈將軍”。

這裡的“皇帝”是誰無可考證,木蘭的結局也無從得知,但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可是世人只看到了木蘭的英勇,卻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她以女兒之身混跡軍營的心酸。

直到唐朝的杜牧,在遊覽木蘭廟後,寫下一首《題木蘭廟》,道出了木蘭內心不為人知的悽楚,讀來令人同情。

全詩如下: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

說到巾幗英雄,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代父從軍”的木蘭。

作為古代不多見的女英雄,她曾多次被搬上熒幕,她的事蹟最早見於“樂府雙壁”之一的《木蘭辭》。

根據《木蘭辭》中的描述,木蘭應該生於南北朝後期。

當時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年幼,無奈之下木蘭只能代父從軍,披甲上陣。

木蘭在疆場馳騁了12載,屢建奇功,等她跟著大軍班師回朝時,皇帝論功行賞,欲拜她為尚書郎,但她堅決不受後來解甲歸田。

在她回家後,又換上了女裝,同行12年的士兵這才知道原來木蘭竟是女嬌娥。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但是《木蘭辭》中並沒有提到木蘭的結局,後來多流傳當時的皇帝知道木蘭身世後,曾想召她入宮,她寧死不屈,自盡身亡。

皇帝聽說後也大為悲痛,追贈其為“孝烈將軍”。

這裡的“皇帝”是誰無可考證,木蘭的結局也無從得知,但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可是世人只看到了木蘭的英勇,卻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她以女兒之身混跡軍營的心酸。

直到唐朝的杜牧,在遊覽木蘭廟後,寫下一首《題木蘭廟》,道出了木蘭內心不為人知的悽楚,讀來令人同情。

全詩如下: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杜牧的懷古詩一向別出心裁,就像人人都在稱讚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他卻在《題烏江亭》中說“包羞忍恥是男兒”。

而這首詩也是如此,從另一個角度來凸顯木蘭的英雄形象,雖然略顯悲劇,但我卻認為這才是真實的木蘭。

詩歌開頭以“彎弓征戰”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木蘭馳騁疆場的英勇形象。

她像男兒一樣,一身戎裝,征戰沙場,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這一晃就是12年。

可是即使男兒打扮,也改變不了她是個女嬌娥的事實,午夜夢迴,她也會夢到描眉的少女生活。

一個“夢”突出了她心中的悲傷,“畫眉”本是少女再常見不過日常動作,可是對於此時的木蘭來說,卻只能出現在夢中,心中的傷不言而喻,而這也突出了她對平靜生活的嚮往。

詩歌第一句寫的是她外在的勇猛,而第二句則著重刻畫她內在的少女本色,這樣矛盾的木蘭才是真實的她。

"

說到巾幗英雄,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代父從軍”的木蘭。

作為古代不多見的女英雄,她曾多次被搬上熒幕,她的事蹟最早見於“樂府雙壁”之一的《木蘭辭》。

根據《木蘭辭》中的描述,木蘭應該生於南北朝後期。

當時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年幼,無奈之下木蘭只能代父從軍,披甲上陣。

木蘭在疆場馳騁了12載,屢建奇功,等她跟著大軍班師回朝時,皇帝論功行賞,欲拜她為尚書郎,但她堅決不受後來解甲歸田。

在她回家後,又換上了女裝,同行12年的士兵這才知道原來木蘭竟是女嬌娥。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但是《木蘭辭》中並沒有提到木蘭的結局,後來多流傳當時的皇帝知道木蘭身世後,曾想召她入宮,她寧死不屈,自盡身亡。

皇帝聽說後也大為悲痛,追贈其為“孝烈將軍”。

這裡的“皇帝”是誰無可考證,木蘭的結局也無從得知,但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可是世人只看到了木蘭的英勇,卻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她以女兒之身混跡軍營的心酸。

直到唐朝的杜牧,在遊覽木蘭廟後,寫下一首《題木蘭廟》,道出了木蘭內心不為人知的悽楚,讀來令人同情。

全詩如下: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杜牧的懷古詩一向別出心裁,就像人人都在稱讚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他卻在《題烏江亭》中說“包羞忍恥是男兒”。

而這首詩也是如此,從另一個角度來凸顯木蘭的英雄形象,雖然略顯悲劇,但我卻認為這才是真實的木蘭。

詩歌開頭以“彎弓征戰”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木蘭馳騁疆場的英勇形象。

她像男兒一樣,一身戎裝,征戰沙場,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這一晃就是12年。

可是即使男兒打扮,也改變不了她是個女嬌娥的事實,午夜夢迴,她也會夢到描眉的少女生活。

一個“夢”突出了她心中的悲傷,“畫眉”本是少女再常見不過日常動作,可是對於此時的木蘭來說,卻只能出現在夢中,心中的傷不言而喻,而這也突出了她對平靜生活的嚮往。

詩歌第一句寫的是她外在的勇猛,而第二句則著重刻畫她內在的少女本色,這樣矛盾的木蘭才是真實的她。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接著的三四句筆鋒一轉,寫到了和親出塞的昭君。

她曾多次舉杯回望故鄉,甚至到拂雲堆上祭奠王昭君。

王昭君是我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漢代的和親公主。

明面上來看她和木蘭沒有半毛錢關係,一個是柔弱的美女,一個是勇猛的女將軍。

其實不然,她們的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無論是木蘭從軍還是昭君和親,都是以女子之身,擔負起了家國民族的重責。

而原本在封建男權社會,保家衛國當是男子的職責,可是最後卻是紅顏揹負起了這樣的職責,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諷刺。

"

說到巾幗英雄,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代父從軍”的木蘭。

作為古代不多見的女英雄,她曾多次被搬上熒幕,她的事蹟最早見於“樂府雙壁”之一的《木蘭辭》。

根據《木蘭辭》中的描述,木蘭應該生於南北朝後期。

當時朝廷下令徵兵,木蘭的父親年老多病,弟弟又年幼,無奈之下木蘭只能代父從軍,披甲上陣。

木蘭在疆場馳騁了12載,屢建奇功,等她跟著大軍班師回朝時,皇帝論功行賞,欲拜她為尚書郎,但她堅決不受後來解甲歸田。

在她回家後,又換上了女裝,同行12年的士兵這才知道原來木蘭竟是女嬌娥。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但是《木蘭辭》中並沒有提到木蘭的結局,後來多流傳當時的皇帝知道木蘭身世後,曾想召她入宮,她寧死不屈,自盡身亡。

皇帝聽說後也大為悲痛,追贈其為“孝烈將軍”。

這裡的“皇帝”是誰無可考證,木蘭的結局也無從得知,但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可是世人只看到了木蘭的英勇,卻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她以女兒之身混跡軍營的心酸。

直到唐朝的杜牧,在遊覽木蘭廟後,寫下一首《題木蘭廟》,道出了木蘭內心不為人知的悽楚,讀來令人同情。

全詩如下: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杜牧的懷古詩一向別出心裁,就像人人都在稱讚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概,他卻在《題烏江亭》中說“包羞忍恥是男兒”。

而這首詩也是如此,從另一個角度來凸顯木蘭的英雄形象,雖然略顯悲劇,但我卻認為這才是真實的木蘭。

詩歌開頭以“彎弓征戰”活靈活現地再現了木蘭馳騁疆場的英勇形象。

她像男兒一樣,一身戎裝,征戰沙場,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這一晃就是12年。

可是即使男兒打扮,也改變不了她是個女嬌娥的事實,午夜夢迴,她也會夢到描眉的少女生活。

一個“夢”突出了她心中的悲傷,“畫眉”本是少女再常見不過日常動作,可是對於此時的木蘭來說,卻只能出現在夢中,心中的傷不言而喻,而這也突出了她對平靜生活的嚮往。

詩歌第一句寫的是她外在的勇猛,而第二句則著重刻畫她內在的少女本色,這樣矛盾的木蘭才是真實的她。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接著的三四句筆鋒一轉,寫到了和親出塞的昭君。

她曾多次舉杯回望故鄉,甚至到拂雲堆上祭奠王昭君。

王昭君是我國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漢代的和親公主。

明面上來看她和木蘭沒有半毛錢關係,一個是柔弱的美女,一個是勇猛的女將軍。

其實不然,她們的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無論是木蘭從軍還是昭君和親,都是以女子之身,擔負起了家國民族的重責。

而原本在封建男權社會,保家衛國當是男子的職責,可是最後卻是紅顏揹負起了這樣的職責,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諷刺。

世人都說木蘭英勇,杜牧這首詩卻說出了她內心的悽楚,令人同情

杜牧在這首詩中沒有直接指責男子,而是先塑造了木蘭這樣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形象,再道出她內心的無奈和悽楚。從而揭露了“安危託婦人”這樣一種反常現象,發人深省。

不知讀了這首詩你對木蘭是否有了更深的瞭解?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