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真的會導致胃的體積縮小嗎?其實萎縮的是胃的內表面

慢性胃炎分為可分為非萎縮性也就是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特殊類型胃炎三大類。萎縮性胃炎,從字面意思來講,有的人會想當然的以為胃萎縮了,胃體積變小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胃內很多種細胞,最重要的是壁細胞、主細胞還有G細胞,壁細胞主要分泌鹽酸,還能促進內因子的產生,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這些胃內腺體分泌的液體混合物簡稱“胃液”,胃液就是促進食物的消化。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上皮細胞和腺體細胞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胃液分泌減少。其診斷主要是依靠胃鏡檢查及粘膜活檢明確。在胃鏡中,萎縮性胃炎表現為胃粘膜顏色變淡,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粘膜皺襞細小甚至消失,當注氣入胃後,皺襞很快消失,胃內分泌物減少,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見,血管顯露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重要內鏡特徵。

萎縮性胃炎真的會導致胃的體積縮小嗎?其實萎縮的是胃的內表面

患萎縮性胃炎後粘膜變薄,腺體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表現為噁心、腹脹、上腹部隱痛、噯氣、打嗝、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嚴重病人還表現為貧血和消瘦。所以患萎縮性胃炎後吃得少是因為胃部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減少引起的消化不良,而不是因為胃體積變小了。做一下消化液的分析,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測定後會發現胃液中胃酸降低,胃蛋白酶原下降,胃泌素增高或者降低。

萎縮性胃炎真的會導致胃的體積縮小嗎?其實萎縮的是胃的內表面

其實萎縮性胃炎也是一種器官衰老的表現,很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胃鏡下會有局部的胃粘膜萎縮,血管減少。如果是年輕人出現萎縮性胃炎可能是長期不良習慣造成的,比如吸菸、喝酒,辛辣食物刺激、飲食不規律、長期熬夜、精神高度緊張等不良生活習慣持續傷害著你的胃粘膜細胞;另一個原因是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會出現胃潰瘍、胃出血、貧血等併發症,極少數病人逐漸發展為重度不典型增生而出現惡變。

萎縮性胃炎真的會導致胃的體積縮小嗎?其實萎縮的是胃的內表面

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上,首先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食物中可適當增加酸度,比如食醋、酸奶、水果等,有幽門螺桿菌者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有消化不良症狀者可口服鋁碳酸鎂咀嚼片(達喜)保護胃粘膜,莫沙必利等促進胃動力,此外補充多酶片、五肽胃泌素等。有些中醫中藥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能發揮一定作用,可以到正規中醫院調理。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癌前病變,雖然惡變機率不高,但仍需要定期複查胃鏡,單純性萎縮性胃炎建議2-3年查一次胃鏡,而有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