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瘋漲過後 被一份財報擊落的維他奶

素有“港股小茅臺”之稱的維他奶,20日出現股價暴跌的現象。是什麼讓這樣一隻十年十倍的牛股開始走下坡路?

或許這份財報便是導火線。

6月20日,維他奶公佈了一份2019財年業績報告,此後股價急洩,截至目前,其股價為37.4,跌幅達13.92%。從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總營收75.26億港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6.96億港元,同比增長19%。但最為投資者關注的中國區的業務增速下滑明顯,由原來的38%降為25%。

作為香港市場上一枝獨秀的牛股,其股價跌幅也是讓人猝不及防,而此次股價出現急劇下跌似乎就與中國市場業績增速放緩的原因有關。這可能是公司上市25年以來,遭遇最大的一次“危機”。

以往維他奶國際的每一次回調都是投資者上車的好機會,而現在這次暴跌會是機會嗎?對維他奶來說是喜還是憂?為其貢獻超過一半營收的中國市場還能為他撐起高估值嗎?

十年瘋漲過後 被一份財報擊落的維他奶

曾經的港股小茅臺為什麼現在卻不行了?

正在遭遇“史無前例”股價危機的維他奶,這次股市的崩塌是早就埋下的隱患還是偶發事件呢?事實上,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業績增長已經初見頹勢。

1、內地收入增速下滑 高估值透露出疲軟跡象

曾經的維他奶是何等輝煌,創造了10年間股價翻了10倍的神話,頂著60倍的估值還一直創新高,而恆生現在的PE才不到10倍。在2016年維他奶的PE還只是30倍,短短三年多的時間,估值就增加了一倍,其股價也是一路高歌。

而今股價暴跌的背後究竟是怎麼了?

回顧維他奶在2015/2016財年的中國內地銷售額佔比增至43%,首次超過香港市場,並在之後三年加速攀升。

追溯之前,維他奶在內地的崛起是從2009年開始,當時三聚氰胺事件打擊了消費者對乳製品的信心,植物蛋白飲料抓住機遇開始銀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維他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銷售佔比開始超越澳洲、新西蘭及北美地區,成為香港以外的第二大市場。

而後,內地市場徹底從多個市場板塊中崛起,在2010年中期報告中,來自內地市場的收入佔比為28%;2016年財年中國內地銷售額增至43%,首次超過香港市場;2019財年內地市場的銷售額佔比更是提高至62%。

由於內地市場的擴大,維他奶憑藉著明星產品在國內豆奶行業的市佔率達到42.6%,佔據豆奶行業的絕對龍頭地位,加之,維他奶國際穩健的發展狀態,備受投資者追捧。所以,其估值一直很高。

從2000年開始便開啟了它的牛股之路,近10年的股價複合增長率高達33%,也被冠以“港股小茅臺”的稱號,其市盈率高達64.94。

近年來,內地市場業務成為其重要的看點,隨著此次2019財年的披露,股價市場也有了明顯的表態。

回顧2019年這份財報,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實現收入75.26億港元,同比增長16%,上一財年增速為21%。其中,中國內地市場實現收入46.28億港元,同比增長25%,同比下降近13個百分點。

公司在內地經營溢利的下滑也是如此。2019財年,公司在中國內地實現經營溢利7.2億元,同比增長32.84%,而上一財年,這一數據是70.96%。

2019財年,中國內地市場為公司貢獻收入中佔比達61.49%,內地市場收入和經營溢利雙雙增速下滑,這也是進入內地市場16年來首次出現。

這份報告之所以會令投資者擔憂引起股價大跌,或許是因為作為維他奶國際業績增長頂樑柱的內地市場已無法再支撐起其高估值。

2、業務擴展及貿易環境影響 成本增加不可避免

據維他奶集團在2019財報中顯示,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內地市場,為了能取得更長遠的發展,已經增加投放維他奶及維他品牌的廣告支出。

這意味著成本也會增加。在2018財年,維他奶在市場推廣、銷售及分銷方面的費用增加22%至21億港元。隨著銷量的增加,物流費用也將同步上升。拓展中國內地的市場,銷售團隊的規模亦會擴大,員工開支及佣金費用也會是一大筆開銷。

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成了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去年下半年,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後一度令其自美國市場進口的大豆數量銳減,根據商務部消息,國家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自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同比下降七成,其中大豆同比減少87%。

外圍因素直接影響了大豆交易,儘管,維他奶官方表示製作維他奶的主要原材料主要依靠的是中國市場,但這對以豆奶製品為主的維他奶來說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亦是不可避免,對其主營業務將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加之,維他奶國際旗下產品屢次抽獎不合格,並被有關部門點名通報,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其產品形象,暴露出其監管層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2017年10月,維他奶國際旗下55批次產品上黑榜。2018年10月,國家海關總署在官網上發佈的消息顯示,維他豆奶飲料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而被拒絕入境。

此類負面消息對維他奶國際形象影響的背後勢必會反映到市場,給銷售帶來壓力。


十年瘋漲過後 被一份財報擊落的維他奶

3、行業快速增長 分羹者相繼湧入

隨著植物蛋白飲料的興起,豆奶這一細分品類迅速增長。據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14-2018 年,中國市場包裝豆奶飲品(包括即飲豆漿)年複合銷量和銷售額增長分別為9.3%和12%,遠超牛奶的1.1% 和4.6%。

也正是因為有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兩大乳企巨頭伊利和蒙牛也先後加入。

早在2014年4月,蒙牛與美國白波公司註冊成立合資公司,當年12月,植樸磨坊首先推出了核桃及巴旦木兩種堅果口味的植物蛋白飲品。2016年,蒙牛主要股東之一的法國食品巨頭達能集團以125億美金收購了白波公司全球業務,其中就包括植樸磨坊;同年,植樸磨坊推出醇香豆奶系列產品。2018年,蒙牛對豆奶品市場再度加碼,再次推陳出新核桃和巴旦木系列植物蛋白飲品。

而伊利方面,2015年便開始關注豆奶領域,終於在2017年12月26日宣佈其豆奶品牌植選豆乳,並在伊利上市一年後,緊鑼密鼓推出植選暢飲型豆乳。

此外,被稱為“食品界騰訊”的達利食品和維維股份也先後推出即飲豆奶產品,依靠達利強大的渠道網絡,在3個月內,達利的豆本豆便突破2億,1年便完成10億營收。

加之,很多的小品牌也開始蠢蠢欲動。在2018年全國糖會期間,不少二線品牌也進軍豆奶市場,比如湖北金貝生物科技有限就推出兩款豆奶產品。此外,統一、旺旺也都入局,豆奶品市場日趨熱鬧。

豆奶市場的競爭可見一斑。

除了維他奶豆奶遭阻擊之外,其另一火爆單品檸檬茶也遭遇了更多的對手。飲料巨頭紛紛推出各自的檸檬茶產品,和維他檸檬茶形成正面的競爭。

殘酷的競爭市場,無疑給維他奶集團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綜合來看,被譽以“港股小茅臺”的維他奶此次股市的崩塌或是早已在市場買下了隱患。

殘酷的競爭市場背後 食品飲料行業的發展該走向何方?

隨著大眾收入的不斷提高,飲食健康意識概念的深入,各種植物蛋白飲料持續推陳出新,食品飲料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十年瘋漲過後 被一份財報擊落的維他奶

豆奶市場經過2018年各路品牌的廝殺之後,今年的豆奶市場或將走入加速整合階段,市場集中度也將迅速提高。

縱觀整個食品行業,如果不能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加以創新,即使是擁有絕對領先的優勢,其擁有的市場地位也會被後來者分羹。就比如今天的維他奶。

值得一提的是,六個核桃。它能擁有現在的市場地位,其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剛成立之時,業內老大承德露露已經擁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此時的六個核桃想要分一杯羹,難度可想而知。但其面對市場壁壘迅速找到突破蹊徑,藉助母公司的酒產品銷售渠道進行一些餐廳試銷。由此,開啟了一路狂飆的模式。

當然,隨著市場的發展其缺點也開始慢慢顯現,過分的依賴單品,相比競爭對手開展產品多樣化的道路,其銷量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目前問題纏身的三隻松鼠,市場前景也有幾分堪憂,消費者不斷曝其產品質量有問題。《電鰻快報》研究發現,三隻松鼠因產品安全存隱患多次被罰。面對產品黴菌頻超標、脂肪含量超標等一系列質量問題,IPO路上也是一波三折。

未來食品飲料行業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堅持質量保證和不斷創新兩條腿走路,才能有望保證自身在存量市場的地位。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公眾號:ganggushe)http://ganggu.meigushe.com/—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港股企業,對港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