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不管什麼股,只要估值過高,一旦業績跟不上,就不要試圖對抗地心引力了。

維他奶國際(00345.HK)真是太不港股了,一個賣豆奶、嗑檸檬茶的,頂著50多倍的估值,恆生指數現在的PE才不到10倍。

海天味業也是個另類,上市5年,股價漲了5倍,2700多億的市值,60多倍的估值。

世道真是變了。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因為食品飲料行業本身不帶週期性,經營又穩定,市場現在願意就為未來5年後的業績買單,所以消費龍頭股大多都享有30到40倍的PE。

會買這種股票的投資者也早已把這種信念根植在腦海中,不會輕易賣出。

在市場的樂觀情緒和一致性預期中,一旦公司業績跟不上,或公司的優勢發生根本變化,股價就會遭遇雙殺。比如今天的維他奶。

6月13日,維他奶股價創歷史新高47.25港元,動態市盈率超過60倍。高點之後連續8個交易日,跌去了23%。

這是一份財報引起的血案。

6月20日,維他奶發佈2019財年的業績報告,營收75.26億港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6.96億港元,同比增長19%。但最為投資者關注的中國區的業務增速下滑明顯,由原來的38%降為25%。

報告一出,維他奶連跌4天。截至今日,維他奶的收盤價為36.25港元,總市值385億港元,動態市盈率仍高達55.32倍。

不出現極端情況,好公司很難給投資者一個低估的價格進入,維他奶這種10倍大牛股更是。那麼,這一次的暴跌會是機會嗎?

/ 01 /

內地業務的增長推動股價一飛沖天

這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維他奶是香港的本土公司,旗下的產品線豐富,但主要就是兩款,一款植物蛋白,也就是維他奶豆奶,1940年推出;另一款是維他檸檬茶,1979年推出。

兩款產品暢銷幾十年,檸檬茶還在這兩年成為了網紅飲料,有愈發年輕冒尖的苗頭,網上有句話叫“維他檸檬茶,爽過吸大麻”。

回顧它這10年來的股價,除了感嘆十年十倍股外,你還會發現,它非常抗跌。比如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恆指下跌超過60%,而維他奶幾乎沒跌;2015年-2016年股災期間,恆指下跌超30%,而維他奶漲了10%。

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要判斷這次暴跌是不是機會,先要弄清楚它是怎麼漲起來。

維他奶目前的估值超過55倍,從2013年起,它的估值就一直維持在30倍以上。拿這個估值去看A股的食品飲料,白酒幾乎是便宜得不要不要的。

維他奶的業績增長很快嗎?還真不是。

過去十年,它的營收復合增長率為10.34%,2017財年還下滑了2.63%;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只有個位數。那為什麼港股還對它情有獨鍾呢?

因為維他奶的未來是可以想象的,那就是中國市場。

2016年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2016年由於出售北美業務,調整新加坡經銷商問題,維他奶的淨利潤大幅下跌,PE也跌到了20多倍;2017年底開始,其估值開始起飛,從30倍的水平漲到60多倍,增長近一倍。

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也是在2016年,3月份維他奶的武漢工廠開始投產。當年維他奶的中國區業績首次超過港澳地區,成為其主要營收市場。維他奶沒有批露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可以猜測的是,即使中國區的業績應該也主要由貼近香港的廣東地區貢獻。

如果未來維他奶把開拓廣東地區渠道的方式推向其他地區,那幾乎能再造好幾個維他奶了。

事實上,內地市場對維他奶國際的貢獻作用越來越大,營收佔比也逐步增加,從2016年的43.3%、2017年的49.3%到2018年的57.2%、2019年的62%;內地業務營收增速始終領先於公司整體增速,近兩年公司內地業務增速在30%以上,公司整體增速也在2018年達到22%的高位。

也就是說,隨著內地市場的份額逐步上升、營收的快速增長,市場給予維他奶的估值越高。中國市場是維他奶的重要看點,也是其高估值的重要支柱。

所以,當內地業務增速出現下滑,維他奶的股價應聲大跌,4天跌去了19%。

最新財報顯示,維他奶2019財年收入為75.26億港元,同比增約16%;淨利潤為6.96億港元,同比增長19%。

內地業務出現了明顯的增速下滑。2019財年,維他奶內地的收入增長25%至46.28億港元,而上年同期增速為38%。尤其是2019年財年下半年,中國內地業務的增速僅為13%,而此前的2018財年上半年,下半年及2019財年上半年,內地市場營收增速分別為39%、38%、32%。

在業績說明會上,維他奶的行政總裁陸博濤預計,在新的財年收入會持續增長,不過增長速度會變得更加“溫和”。

/ 02 /

左手維他奶右手檸檬茶,增速放緩,底色沒變

儘管營收增速進入了放緩階段,但維他奶的豆奶和檸檬茶生意還是大有可為的。換言之,它的成長底色沒有發生變化。

首先來看,豆奶。

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對傳統的肥宅快樂水熱情大減,以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銷量連年下滑。

替代碳酸飲料是運動、功能飲料,還有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都盯上的植物蛋白飲料,比如豆奶、杏仁露、核桃露等。

根據前瞻網數據,2016年植物蛋白飲料的市場規模達1217億元,而2007年僅為1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4.51%,居於各飲料品類細分市場的首位;到2020年,植物蛋白飲料的市場規模將達2583億元。

當前豆奶市場格局分散,全國化龍頭尚未形成,維他奶、豆本豆市佔率較高,為15%-20%。而伊利、蒙牛的進入將加速消費者教育、行業增長。

在這個基礎上,維他奶正不斷推出新品去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例如“青親地球”純味豆奶、健康加法高端豆奶等新品來搶佔市場。

再來看,檸檬茶。

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2018年中國即飲茶市場規模為1197億元,康師傅、加多寶、統一、王老吉為前四大廠商,合計佔有70%的份額,維他茶市佔率低,但從2014年的0.4%上升至2018年的1.2%。

千億市場有利於孕育大單品,加多寶的涼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檸檬茶的市場規模遠小於涼茶,而涼茶的規模也經歷了從幾億到百億的擴張過程,其中加多寶功不可沒。

除了加多寶大單品的獨特性和功能性,最主要的就是有效的品牌推廣,通過從區域到全國疾風暴雨般的廣告投放,以及渠道快速下沉至四五線和農村地區。

維他奶的檸檬茶在國內是網紅品牌,它做到了目前讓所有飲料公司夢寐以求的事情,即得到了青少年的認可和追捧。

這對品牌塑造、產品推廣,都有很大幫助,因為青少年已經是飲料行業最為主要的消費人群。但受限於它的渠道和產能,國內業務短時間也很難有大爆發。

/ 03 /

穩慣了的維他奶,需要加速擴產能、鋪渠道

維他奶一直很貴,而公司並沒有表現出非常突出的增長能力,突出點就是非常穩。這也表明了外資的偏好,對於熟悉、業績穩定的品牌,他們會給出比較高的溢價。甚至有人說,外資在把維他奶當可口可樂炒。

食品飲料業務的典型特點是穩健,大塊頭的食品飲料企業還有個特點,現金流好。

近10年來,維他奶的淨利潤穩定增長,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常年大幅大於淨利潤。

同時公司非常剋制地進行投資,每年剩下的現金基本都派息給股東,2010年前的分紅率超過100%,2010年之後加大中國市場投入也維持在60%左右。

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財經研究所

1994年和1998年,維他奶在深圳和上海的廠房投產,直到2010年才開始籌建第三家工廠,佛山工廠。

與一般的食品飲料公司不同,維他奶每次進入新市場往往是從其他地區調貨,市場反響不錯後再建工廠跟進。

剋制帶來的另一面就是產能跟不上。最典型的就是,維他檸檬茶在內地年輕人群裡走紅的時候,公司的產量跟不上,各處出現斷貨。

看慣A股的大躍進,還真不習慣維他奶的速度。

為了擴產能,2015年落子武漢,佈局華中;2017年在東莞建新工廠,還是由於深圳工廠產量已達到產能最大值。

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

除了擴產能外,渠道擴張也是維他奶的當務之急。

2018年2月新任中國區CEO鍾廷毅上任,他曾就職於強生、卡夫(現億滋)和達能等世界500強消費品企業,曾成功主導和推動脈動從區域品牌成為全國性品牌。

鍾廷毅的上任,可以看作維他奶由華南向全國擴張的信號,公司在年報中的業務策略描述為更深更廣

“更廣”是指維他奶需要在市場營銷與渠道覆蓋上增加面的覆蓋。“更深”一方面要求做到渠道更加下沉;另一方面考驗公司的管理能力,比如湖南和廣東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口味偏好有很大的不同,這就需要針對各地的市場特點進行策略層面的設計和調整。

維他奶豆奶所在的植物蛋白飲料賽道,市場集中度非常低,有“南椰樹、北露露、西唯怡、東銀鷺”的區域割據式的競爭格局。養元飲品算是唯一的全國性品牌,正因為它打破了地域限制,所以它的營收要比同行高很多。

能把一個單品做到近百億級的營收,說明公司的管理水平足夠優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養元未來的增長動力可能不足。

擴產能、鋪渠道,打破地域限制,成為全國品牌是維他奶必須要走的路。在這個過程中,它會遇到很多勁敵。

比如,體量很大的伊利、蒙牛,植物蛋白飲料會是它們的一個增長點,但應該不是最重要的押注點;

再比如,在全國擁有廣泛的銷售渠道的達利食品(03799.HK),它的“豆本豆”與維他奶的豆奶直接競爭。

達利食品有一個外號叫“食品界的騰訊”,它在產品上的經營策略跟早期的騰訊類似,採取後發策略。它不會隨便推出一個新品打市場,而是看到什麼單品比較火爆才複製跟進,再憑藉自己的渠道優勢搶佔市場,比如達利園、可比克、和其正。現在輪到豆本豆了。

/ 04 /

維他奶會成為下一個康師傅嗎?

維他奶今年的漲幅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頂著60倍PE的維他奶,業績增速不達預期,短短几天股價回撤23%,以至於大家開始擔心,這會不會是階段性的高點。或者說它會不會是下一個康師傅(00322.HK),又或者是48元的中石油?

早在4個月前,外資就對維他奶的高估值感到憂慮了。

老外喜歡簡單的生意,基本的原則是現金流貼現價值,可增長並且長期可預測的現金流價值最高。

東方證券(香港)按照DCF估值方法,估計維他奶的每股淨資產值為30.5港元,目前(2月24日)的股價為34.7港元,市盈率超50倍,故34.7港元的價格已充分表現了維他奶的內在價值。

康師傅國際在2000-2013年的銷售平均同比增長20%。由於市場滲透率提升及收入增長等原因,康師傅股票在此期間的交易溢價頗高,市盈率在30-53倍間。

56倍的維他奶不燙手嗎?

圖片來源:東方證券(香港)

按照東方證券(香港)的說法,維他奶與康師傅蓬勃時期的情況類似,維他奶現正滲透到華中及華東地區。

“我們相信維他奶銷售具備快速增長潛力,加上強勁的長期(超過78年)業績記錄及良好的聲譽,維他奶股票以較高溢價交易,並未令我們感到意外,但與康師傅輝煌時期相比,維他奶當前市盈率已達歷史高位”。

換句話說,56倍的維他奶很燙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