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你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

維摩經 寧靜 釋際醒 黃金 芯鏡心靈勵志 2017-06-13

你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你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

1-生命的用途不是用理論來考量它的價值高低,而在於不管發生一切狀況,自己還有那種信心去跨越困難。不是希望別人對你刮目相看,而是自己尊重自己正在走過的生活。

2-給自己一個方向,哪怕不能天荒地老。給自己一個信仰,何懼一路慌張。只要心有所向,萬事皆無法阻擋。

3-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就是圓滿。多看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多看別人的優點,方能學到別人的功德。世界上沒有什麼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4-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時刻保持善良的本質,你善良,世界才寬闊,他人才寬容。要有濟人之心,物質有厚薄,精神無囿限;要有贊人之口,好言令冬暖,惡語使夏寒;要有純淨之眼,你看簡單了,眾生並不複雜;要有助人之手,少些錦上添花,多點雪中送炭;要有忍人之胸,你接納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5-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不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

你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你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

6-每一天都會告訴自己要好好控制情緒,不抱怨,謹言慎行,這不是將自己變的懦弱和沒有性格,而是在慢慢的提升自己。凡事不以惡意揣度別人,不以私利給他人添堵,不妄自菲薄,也不詆譭他人,這是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7-多話,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 所謂“言多必失”,話多了,免不了造口業,有意無意說錯了話,不知不覺得罪了人,招來了禍害,自己還不知曉,豈不冤枉? 口為禍福之門。 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聽話的人把你的意思錯會,造成對立仇恨、變成冤冤相報,所以言語是禍福之門,不能不小心。

8-一個人最難得的是平常心,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內心寧靜,則幸福常在;成而不驕,敗而不餒,心靈和諧,則快樂常存。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更多人都是辛辛苦苦時,過舒服日子;舒舒服服時,過的卻是辛苦日子。奮鬥過後的痛苦莫過如此。

9-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才能不必傲盡,留些內涵;鋒芒不必露盡,留些深斂;有功不必邀盡,留些謙讓;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得寵不必恃盡,留些後路;氣勢不必倚盡,留些厚道;富貴不必享盡,留些福澤;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德。

10-心靜,才能聽見自己的內心。也許,你正狂熱追求的,並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遷就了別人或社會;也許,你正為之苦惱,肝腸寸斷的,未必是你真正想愛或者該愛的,只是一時的不甘心。坐下來,靜賞花開,靜觀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開,是一種寧靜的喜悅;靜賞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

你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你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

11-命是什麼,請記住,命就是性格。如果能改變你的性格,你的命運就會有改變,甚至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你的性格改變不了的時候,不能怨命運,只能怨自己!!!要改變命運,首先要對抗自己的性格!別把命運交給上帝,別把命運交給閻羅。。。把命運抓在自己的手中吧!

12-我們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我們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牽掛,不計較,是是非非無所謂。無論失去什麼,都不要失去好心情。

13-我問佛:“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悔我,欺我,騙我,害我,我將何以處之?”佛曰:“容他,憑他,隨他,盡他,讓他,由他,任他,幫他,再過幾年看他。”人生難免要受些委屈和傷害,以其耿耿於懷鬱鬱寡歡,倒不如坦坦蕩蕩泰然處之。只有經受住狂風暴雨的洗禮,才能練就波瀾不驚的淡定。

14-小孩的笑和老人的笑都是純真無邪的,前者人生起始,心無所存,後者看透人生,心無所礙。

15-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實都控制了你。

你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你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

16-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滿的東西。太陽一到中間,馬上就會偏西;月圓,馬上就會月虧。所以,有缺憾才是恆久,不完滿才叫人生。其實,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開全,月未圓。肯低頭,就永遠不會撞門;肯讓步,就永遠不會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滿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

17-有些事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都要發生,有些人不論我們喜歡不喜歡,都要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願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都會來,該到的都會到,沒有選擇,無法逃避。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就是相處,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一切,用善良感染生活,感染人生。

18-一個人的心靈若是清淨無染,即使身處困厄的境界,也不會有眾多的煩憂;一個人的心靈若是不安、煩亂,即使身在山林天天靜修,心也如同在鬧市,不得安寧。因此,「維摩詰經」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真正的淨土,不在它方,也並不遙遠,就是一顆乾乾淨淨的心。

19-欲成其大,首須志遠,不為瑣事所羈,不為蠅利所惑,不為暗局所迷,不較錙銖得失,不計當下成敗,眼有大視野,胸懷大氣魄;次須心高,不糾於情,不纏於人,能隱於市,可靜於喧,控欲壑氾濫,防陋習滋生,神平氣自和,心寧境自升;再須能捨,樹高去繁枝,人立棄小我,放下什麼,得到什麼。

20-【心態傾斜的時候,可以去幾個地方看看】1.孤兒院,遠離了親人的溫暖,是人生最大的不幸;2.邊遠山區,貧窮沒什麼,唯有正視現實,生存才是硬道理;3.醫院,生命最值得珍愛,其它皆是浮雲;4.墓地,你擁有得再多,最終亦是殊途同歸,適當降低物慾的追逐——心態平衡了,你救贖的也正是你自己。

你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你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