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據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典對話:

張飛:“人馬並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麼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讚歎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據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典對話:

張飛:“人馬並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麼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讚歎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成語畫面感實在太強了,所以流傳久遠,成為了東北人的口頭禪。

破馬張飛,形容一個人手舞足蹈,張牙舞爪,風風火火的樣子。

不過詩詞君有一點想不通,張飛是河北人啊,怎麼他的話成為了東北話呢?

例句:你這是嘎哈啊,破馬張飛的,能不能消停點兒。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據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典對話:

張飛:“人馬並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麼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讚歎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成語畫面感實在太強了,所以流傳久遠,成為了東北人的口頭禪。

破馬張飛,形容一個人手舞足蹈,張牙舞爪,風風火火的樣子。

不過詩詞君有一點想不通,張飛是河北人啊,怎麼他的話成為了東北話呢?

例句:你這是嘎哈啊,破馬張飛的,能不能消停點兒。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據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典對話:

張飛:“人馬並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麼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讚歎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成語畫面感實在太強了,所以流傳久遠,成為了東北人的口頭禪。

破馬張飛,形容一個人手舞足蹈,張牙舞爪,風風火火的樣子。

不過詩詞君有一點想不通,張飛是河北人啊,怎麼他的話成為了東北話呢?

例句:你這是嘎哈啊,破馬張飛的,能不能消停點兒。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首先要說明,“馮婦”是個男的!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

戰國時期,晉國有個猛男叫“馮婦”,雖然名字很女性化,但他卻是個像武松一樣能赤手空拳打老虎的勇士。

後來他決定要好好讀書漲知識,就收山不打了。沒想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出去玩又遇上了老虎,在職業病的驅使下,他下馬對著老虎就是一摔!

於是,老虎就被摔死了……

所以“下馬馮婦”從此就用來比喻那些幹回老本行的人。

例句:你如今發展的不錯,何必去做“下馬馮婦”。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據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典對話:

張飛:“人馬並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麼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讚歎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成語畫面感實在太強了,所以流傳久遠,成為了東北人的口頭禪。

破馬張飛,形容一個人手舞足蹈,張牙舞爪,風風火火的樣子。

不過詩詞君有一點想不通,張飛是河北人啊,怎麼他的話成為了東北話呢?

例句:你這是嘎哈啊,破馬張飛的,能不能消停點兒。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首先要說明,“馮婦”是個男的!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

戰國時期,晉國有個猛男叫“馮婦”,雖然名字很女性化,但他卻是個像武松一樣能赤手空拳打老虎的勇士。

後來他決定要好好讀書漲知識,就收山不打了。沒想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出去玩又遇上了老虎,在職業病的驅使下,他下馬對著老虎就是一摔!

於是,老虎就被摔死了……

所以“下馬馮婦”從此就用來比喻那些幹回老本行的人。

例句:你如今發展的不錯,何必去做“下馬馮婦”。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今天要出場的這些成語厲害了。它們可能不為人知,卻個個畫風辣眼,故事奇葩……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乍一聽就很“慘”很“綠”,莫非…是用來形容某個賣炊餅的少年?

大家要是這麼想可就不對了!

這裡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並不悲慘,如同現在的很酷,也並無殘酷之意。

“慘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後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閒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生了兒子戶部侍郎潘孟陽。一日兒子請了同僚們回家吃飯,母親便躲在屏風後面偷偷看這些少年。

看完了,說都不是好貨色,獨獨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後來榮登宰甫,"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所以慘綠少年一詞更是指雖身份低微,無華服榮身,但氣質談吐風度自是不俗,就像說美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一樣的人才。

例句:那群慘綠少年,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啦,它是跛足的意思。

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但好像不是哦,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跛腳少年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可惜後來屯據陝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了。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後,“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

沒想到啊!“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例句: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昇天而貪榮利者乎?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什麼?博士買驢?是想吃火燒了嗎?那就去買啊?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並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

說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當即寫了滿滿三張紙。賣驢的不認字,博士就念給他聽,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唸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鬨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後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句: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

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後,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心秦國會出兵干預,結果還是引發兩國戰爭。

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後來杜預註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更糟心的是,“冬日可愛”後來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度溫和慈愛,使人願意接近。

例句:中國的古人不是說過嗎?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有句話說得好,當TA愛你的時候,你隨意一句話都是寶;TA不愛你的時候,你的生死都是草!

餘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就是衛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時衛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彌子瑕跑到宮裡,偷來了衛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後稱讚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遊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隻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嚐。衛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啊!只想到讓我嚐嚐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等過了幾年後,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靈公,衛靈公脫口而出說:“當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藉此侮辱我, 該當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並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後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於衛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後世便用“餘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例句: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主見,且又餘桃啖君,我想你離開他!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八公?為什麼不是九公、十公呢?

“八公草木”出自歷史上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

東晉時期,前秦苻堅野心勃勃仗著兵多企圖滅了東晉,卻被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

亂戰中,苻堅登上城牆,看見晉君陣容整齊已然有些畏懼。後晉軍設計圍攻秦軍,秦軍大敗,損失慘重,餘部四散而逃。

忙於奔命的秦軍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可謂是嚇破了膽~

所以後世便用“八公草木”形容一個人的緊張和恐懼情緒。

例句:這事讓我有八公草木的餘悸。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個成語,講的是“別人家孩子”的故事,創造者是我們的大文學家韓愈先生,下面咱們說說韓愈先生的創作感言: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於是,大文學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韓愈《符讀書城南》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後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麼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習,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奮讀書。

所以後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例句:他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很優秀,弟弟卻笨的很,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據傳,張飛與馬超曾有一段經典對話:

張飛:“人馬並馳,疾而速……”(人和馬一同飛馳,那速度很快)

馬超:“若人無能,良駒何用?”(假如我自己本人無用,那麼好馬又有什麼用呢?)

張飛誤以為其意思是:“你這麼無能,就算給你一匹好馬也無用”,便試探說:“人無用,何人有用?”(我沒有,誰有用?)

馬超以為張飛是讚歎馬超的才能,便說:“人已無用,何人皆有用”(我沒用,其他人都有用)

接著,張飛以為意思是:“你沒有,其他人都有用”,便一拳打在馬超臉上,說道:“此等破馬!”(這個沒用的馬超和他的馬)。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由於這個成語畫面感實在太強了,所以流傳久遠,成為了東北人的口頭禪。

破馬張飛,形容一個人手舞足蹈,張牙舞爪,風風火火的樣子。

不過詩詞君有一點想不通,張飛是河北人啊,怎麼他的話成為了東北話呢?

例句:你這是嘎哈啊,破馬張飛的,能不能消停點兒。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首先要說明,“馮婦”是個男的!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

戰國時期,晉國有個猛男叫“馮婦”,雖然名字很女性化,但他卻是個像武松一樣能赤手空拳打老虎的勇士。

後來他決定要好好讀書漲知識,就收山不打了。沒想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出去玩又遇上了老虎,在職業病的驅使下,他下馬對著老虎就是一摔!

於是,老虎就被摔死了……

所以“下馬馮婦”從此就用來比喻那些幹回老本行的人。

例句:你如今發展的不錯,何必去做“下馬馮婦”。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這些成語這麼二,我學會了也拒絕使用

蓴羹鱸膾要表達的感情是十分沉重的,它包含了遊子對遠方故鄉的思念。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晉代有一個人叫張翰,他在洛陽多年懷才不遇,雖然覺得自己難以適應官場,但一下子要他放棄功名利祿又不是易事,因此他遲遲都下不了決定。

直到某年秋天,他在洛陽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情,回憶起家鄉吳地的蓴菜羹和鱸魚膾,覺得鄉情無法排遣,就一躍“逃離北上廣”回到自己的家鄉了。

因此蓴羹鱸膾這個成語就被用來指代思鄉之情了。

例句:離家多年才發現,還是家裡好,異國的山珍海味哪比得上家裡的蓴羹鱸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