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玩具 蹦床 音樂 新聞 育兒錦囊 父母在線 2019-01-31

過年帶孩子出去玩,很多遊樂場都成為了家長們的首選。但是,父母在線要提醒一下大家,遊樂場和各種室外活動場所是意外的高發場所,父母們大多防不勝防。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世界預防兒童傷害報告》顯示:在中國,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位死亡原因。中國意外傷害佔兒童死因總數的26.1%,每3個死亡的兒童中就有一個是意外傷害所致。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一則痛心的新聞:

不滿2歲小孩被商場遊樂園小火車卡住身亡

2017年7月11日,一段某兒童遊樂園的2分鐘監控視頻在多個家長群及朋友圈傳開,引發熱議。視頻中,一名小孩在玩耍過程中爬上“小火車”行駛“軌道”,不慎卡在其中,而小孩身旁的家長及周圍其他人均未能及時發現。事後,小孩不治身亡。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幾乎每個媽媽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都覺得太痛心了!但是在關注類似新聞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多瞭解一些可能會危險孩子生命安全的項目和地方,以及安全事故之後的補救措施呢?

兒童高空拓展訓練

事件回顧:

2017年,鄭州某商場冒險家樂園,一個5歲的小女孩攀登時意外從高處墜落,致顱腦損傷、身體多處骨折。據瞭解,由於員工的違規操作,安全帶掛鎖掛錯了位置,掛到了上部一個繫繩子的地方,孩子墜落的時候繩子開了,才導致了這樣的悲劇。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高空項目如果安全帶沒有繫好,周圍沒有防護網等,很容易造成孩子高空墜落。
  • 孩子如果太小或者太瘦弱,安全綁帶不緊,很容易在玩的過程中“漏”下來。
  • 孩子的安全帽脫落、身上帶有尖銳的飾品等,都容易劃傷孩子。
  • 家長太依賴現場的教練,全程只顧聊天玩手機,不能及時發現孩子處於危險當中。

蹦蹦床

事件回顧:

去年9月4日,成都的彭女士花了5元錢讓自己4歲小女孩玩蹦床,孩子開心的玩了3個多小時,準備回家時,媽媽發現孩子趴在蹦床上不動了,覺得不對勁的彭女士抱起孩子,摸到孩子左腿,發現骨頭鬆動了,送到了附近一家醫院檢查,拍片顯示:孩子的左腿股骨幹螺旋形骨折。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①長時間跳躍或者從高處猛跳,會導致兒童的肌肉損傷或者韌帶拉傷,對身體發育也不利。

②孩子在蹦跳的過程中很容易扭傷腳踝,嚴重的可能會導致骨折。

③有些孩子喜歡在蹦床上翻跟頭,這樣很容易頭朝下摔落,損傷頸椎。

④小一點的孩子很容易被大一些的孩子撞倒、甚至落下踩踏。

充氣城堡

事件回顧:

2015年6月,廣西田陽一個充氣蹦床被大風吹走,事發時氣墊蹦床上有五六名小孩在玩耍。小孩隨著氣墊蹦床被風吹到了空中落到地下,其中一名3歲小女孩搶救無效死亡。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2014年10月,上海楊浦區寶地廣場上兩三層樓高大型的“充氣城堡”,不少孩子此嬉戲玩耍。忽然一陣狂風將這個大型的遊樂設施給掀了個底朝天。“城堡”最終倒扣在20米開外,一時間哭喊聲一片。13名兒童被送往上海交大附屬新華醫院接受救治。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這種大型的充氣城堡看著體型大,實際上是很輕的,如果沒有固定好,三級以上的大風就能將它掀翻。
  • 充氣堡其實就是幾層薄塑料充起來的,一旦漏氣,孩子跟摔在地面上沒兩樣。
  • 孩子在上蹦跳、推搡,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
  • 充氣城堡長時間暴露在室外,且不容易清洗,衛生情況堪憂,很容易感染傳染病。

搖搖車

事件回顧:

2016年1月,山西的小杰投幣坐搖搖車,沒多久,就發出了一聲劇烈的慘叫,經過搶救,小杰還是送了性命。醫生檢查後表示,孩子是受到了強烈的電擊,推測是搖搖車漏電所致。

2013年10月,開便利店的張先生夫妻倆,發現小兒子倒在自家搖搖車旁的地上,已經不能動彈。孩子經搶救無效死亡,醫院診斷結果表明,孩子是被電死的。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搖搖車都是通過電來驅動,如果表面有破損、電線老化,那麼很可能有意外觸電的危險。特別是陰雨天,最容易漏電,家長沒注意,孩子一摸就糟糕了。
  • 搖搖車音樂分貝較高,長時間玩會影響到孩子的聽力和健康。
  • 搖搖車一般沒有什麼安全帶,在搖晃的過程中,家長一旦疏忽了,孩子就會掉下來。

大型海洋球

事件回顧:

2016年5月份,上海一名14個月大的寶寶因在海洋球池中玩耍不慎跌倒,撞到一塊又硬又尖的塑料拼接玩具而把額頭戳傷,萬幸的是沒有發生生命危險。

2016年10月,山西一名5歲大的男孩,在玩海洋球時戳破右眼外眼角送進了醫院。醫生檢查了一下傷口,發現傷口離眼球只有幾毫米,著實驚險。原來孩子摔倒的地方有一個塑料玩具,個頭不大但是非常硬、尖,而恰恰是這麼個小玩意,差點毀了孩子的眼睛。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大部分海洋球場所,衛生情況都比較堪憂,孩子進去前,媽媽們也要扒開球看看底部是否乾淨。在玩耍結束後,要及時給孩子洗手洗澡,清除細菌病毒。
  • 一些尖銳的小零件落在海洋球裡往往是看不出來的,很容易扎傷孩子。
  • 海洋球也非常容易發生踩踏,比如有的小孩喜歡把自己埋起來,其他孩子看不見他,就容易踩傷了。
  • 很多劣質的海洋球,都存在甲醛超標、有刺鼻味道、接口處會剌手等問題。

游泳、玩水場所

事件回顧:

2016年6月26日下午,江西贛州市一兒童在游泳館內游泳,膝蓋關節處被一處玩樂設施的管道卡夾住,消防員趕到時,大腿處都已經開始發紫了。經過分解固定的管道、切割管口,塗抹潤滑油,才成功將管道拔出。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2017年5月16日,山東一名女嬰在游泳館裡的小型泳池內游泳,看護人員離開後,女嬰突然前傾,雙腿朝上,而頭部及上半身翻入水中。隨後,女嬰開始了長達70多秒的掙扎。在整個掙扎過程中,其雙腿和雙手一直在不斷掙扎,但游泳圈始終沒能從她身上脫落,導致無法翻轉。直到70秒後,有人發現女嬰翻入水中,於是衝進房間內將其救出,這時女嬰已沒有了力氣,但所幸沒有生命危險了。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游泳圈太大容易脫落,太小容易困住孩子,甚至有些脖圈會引起孩子窒息。
  • 有的孩子戴著游泳圈或者漂浮物時,掌握不好平衡,很容易倒栽在溺水。
  • 有些游泳池衛生根本不達標,水很髒,很容易患紅眼病等傳染病。
  • 玩水的很多設施都置於水中,別說孩子,很多家長都容易忽視,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在水中被卡住、困住,甚至有的孩子會被閥門放水時給吸走。

建議家長最好帶孩子到正規安全的泳池玩水,做好安全措施。若兒童溺入深水中,應從背部將兒童的頭托起或拉住他的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滑滑梯

事件回顧:

2015年2月25日,濟南市七裡山幼兒園一名4歲大的女孩,在玩滑梯時帽子被滑梯上的突起物勾住,導致脖子被衣物緊勒窒息而死。從事發時的監控錄像看,女孩被“掛”滑梯的時間足有40多分鐘。

2012年11月,東莞一名5歲男童在幼兒園滑滑梯時,連帽衫帽口繩子被掛在滑梯上,最終造成男童窒息死亡。

2010年12月,溫州一名4歲男孩在幼兒園滑滑梯時,高領衫後領被鉤在滑梯上,20多分鐘後被發現時,男孩已身亡。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孩子互相推搡、追鬧,很容易從高處墜落,還有孩子倒著從滑梯滑下來受傷的。
  • 孩子身上的衣帽、綁繩、鞋帶等,很容易被掛住、勾住,從而發生意外。
  • 有些設備長期風吹雨淋,設備老化破損,特別容易劃傷孩子。
  • 很多家長只顧自己玩手機,根本沒有看好孩子,很多事故都是沒有及時救助,發現時孩子就已經身亡了。

室外噴泉

事件回顧:

2016年6月12日,河南鄭州市一小區,一名5歲男孩在噴泉邊的水池玩耍,突然掉進水裡,突遭電擊,其母施救時也被電擊倒,最終,男孩經搶救無效死亡。

2007年7月12日晚上,一名8歲男孩在溫州市區一廣場噴泉邊玩耍時,由於噴泉水散落在四周導致地燈漏電,不幸觸電身亡。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看似安全的噴泉卻是隱形的“殺手”。

  • 噴泉下面的電壓很大,尤其在音樂噴泉暫停時,腳踩噴眼十分危險,有觸電可能。
  • 很多噴泉都年久失修,噴泉噴水時,如果發現噴眼噴水參差不齊,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因為線路短路或者接觸不良造成的,一定要遠離!

健身器材

事件回顧:

1、鐵製鞦韆

2016年6月28日上午,江西省靖安縣城區清華美郡小區發生一起慘事,一小孩玩鞦韆被卡,爆頭身亡。據瞭解,事發時有三名孩童在小區玩鞦韆,一個小孩在推另外兩名孩子時,結果用力過猛,自己的頭不慎卡在鞦韆裡,被蕩回的鞦韆擠壓,將頭部擠爆,血流滿地,當場死亡。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鄭州一名8歲男孩在和小夥伴玩材搖椅鞦韆時,從上面掉下來,頭剛好卡在地面和搖椅的中間,直到大人把搖椅槓卸下來才把男孩救出來。等急救人員趕來時,男孩已停止呼吸。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2、扭腰器

今年6月,南京一名5歲男孩,把頭伸進小區裡的“扭腰器”裡,結果竟然把頭給卡住了!家人折騰了好久也沒能弄出來,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消防用擴張器才把孩子救出來。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3、仰臥起坐椅

2015年8月23日,5歲的男孩在小區體育健身器材上玩耍時,雙腳被座椅的縫隙卡住,怎麼也拔不出來,情急之下,現場群眾撥打119電話向消防部門求援,才把雙腳取出。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4、太空漫步機

2010年8月23日,6歲的男孩貝貝在某小區園內體育健身器材上玩耍時,將右手的食指伸入該健身器材掉了螺絲的兩個小孔內,不料健身器材一動,將其右手的食指末節夾斷。貝貝在醫院住院3天,夾斷的指節未能接起,經鑑定為10級傷殘。

假期請遠離這些“吃人”的遊樂設施,你家孩子可能天天都在玩!

安全提示:

  • 健身器材大部分都是為成人設計的,絕大部分健身器材下邊都沒有沙地、橡膠等緩衝墊,從上面摔來很容易受傷。
  • 器材的空隙也比較大,很容易夾住孩子手腳。
  • 這些室外的健身器材,在夏季烈日曝晒下,表面溫度能達到60℃以上,容易燙傷孩子。
  • 健身器材的造型大多都奇形怪狀,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如果孩子一定要玩,家長一定要看好他們。

篇幅有限,還有很多可能的危險項目沒有寫進來,歡迎大家在下面的留言區做補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