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玩具 聰明孩子養成記 數學 體育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2019-05-13

給寶寶買些什麼玩具好?

玩具店裡琳琅滿目,爸媽們很容易就犯“選擇困難症”了。

不論各種新巧的玩具如何吸引人的目光,下面三種經典玩具,寶寶值得擁有。

它們就是:積木、球、疊疊杯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哪怕是非常年幼的寶寶,在玩這幾種玩具的時候,已經悄悄開啟了數學和科學的大門。

積木:

孩子們玩積木,不僅僅是練習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他們正在學習從基礎數學概念,到解決問題的一切。

當孩子玩積木時,他會對分數,形狀和計數都有所瞭解。我們幾乎可以把玩積木,看成是小寶寶的“數學課”。

寶貝玩積木的三個階段:

1、“搬運工”階段

1、2歲的寶寶可能還不能像我們大人期待的那樣玩積木。

孩子們很難搭出像樣一些的“房子”、“城堡”什麼的。他們只會把小積木拿在手裡、大積木拖來拖去,時不時拿不穩,還掉一塊。

但正是在此過程中,孩子瞭解了重量、穩定性和平衡性。

孩子很快就會明白:太高的東西容易掉下來。

只要將一個積木堆疊在另塊積木之上,不穩定的東西會倒塌,而穩定的東西則不會。

而且,突然推倒積木,也是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既然孩子當下的能力,還不足以堆疊起高高的積木,爸爸媽媽不妨幫幫孩子,一起堆起高高的積木,再數到3一起突然推到,孩子們一定玩的不亦樂乎。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2、堆疊和排列階段

當孩子3歲多了,就會嘗試把積木堆得高高的,或者是排列得長長的。

雖然孩子現在還沒有特定的目標,不知道要最終把積木搭成什麼樣,但已經開始嘗試“模式”了。

比如,孩子會把相同的形狀排列在一起;在正方形後放一個三角形,另一個正方形後也放一個三角形……

模式(Pattern)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英國數學家懷特海(White Head)說過:“數學就是對模式的研究”。

玩積木,可不就是孩子探索模式的好機會嗎?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3、連接和造橋

等孩子更大一些,就能夠自己創造一些簡單的結構了。

比如,把自己建的兩棟“大樓”之間,用一座“橋”連接起來。

如何填補空白的空間、需要多少材料,這都是複雜的問題。孩子不緊要提前規劃,還要想辦法主動解決問題。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即便是幾個月大,連爬還沒學會的小寶寶,也會玩球。

小寶寶可以趴在墊子上,用眼睛追蹤著小球滾動。這種視覺跟蹤,有助於協調寶寶的眼球運動與身體的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還會漸漸學會預測小球移動的方向。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當寶寶大一點兒,可以跟在小球后面爬行時,寶寶們開始發展空間意識

我的身體在哪裡?

這個球離我有多遠?

空間意識是發展邏輯思維的基礎。

特別是隨著寶寶的成長,慢慢學會了投擲、抓握、捕捉,他們必須弄清楚投擲的方向,以及如何準確地抓住自己想要的物品。

換句話說,孩子們的小腦袋必須估計出自己可以投擲和捕獲的“參數”。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疊疊杯

當孩子們玩疊疊杯時,也正是在積累數學和科學技能的時候。

當寶寶1、2歲的時候,他們可以把一個杯子放在另一個杯子上面,只是還不能按任何順序來堆疊。

儘管堆得歪歪扭扭,大的“胡亂”放在小的上面,但這正是孩子理解大小關係的寶貴機會。

所以,我們大人不需要刻意教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做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然會意識到:如果我把小杯子放在大杯子裡面,那麼中等杯子就沒地方放了。

孩子開始理解系列化——這是把事情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的奇特用語。

“玩”出聰明寶寶——幫助智力發展的3個最佳玩具

積木、球、疊疊杯簡直算最普通、最常見的玩具了。可正是這樣普通的玩具,卻能引導孩子思考和採用多種方法,孩子也漸漸明白:一個問題有很多種解決方案。

這些普通的玩具可能永遠不起眼,但明天也不會被遺忘,快和孩子玩起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