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它是全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被十幾億人傳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國務活動、會務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和尾聲曲;它和《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被永久載入史冊;它,就是人民音樂家王莘於1950年作詞、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國》。

幾代中華兒女心中耳熟能詳的歌曲

1949年,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光榮的歷史使命感召下,藝術家們滿懷熱情地投入對新社會的謳歌中。他們以飽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承載獨特歷史使命,蘊含豐富藝術價值的群眾歌曲之一。它緣起於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於1950年國慶節前,又於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遊部前身)要求全國範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後,在海內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

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正義力量的怒吼

生於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學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後又結識了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幹,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它是全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被十幾億人傳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國務活動、會務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和尾聲曲;它和《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被永久載入史冊;它,就是人民音樂家王莘於1950年作詞、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國》。

幾代中華兒女心中耳熟能詳的歌曲

1949年,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光榮的歷史使命感召下,藝術家們滿懷熱情地投入對新社會的謳歌中。他們以飽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承載獨特歷史使命,蘊含豐富藝術價值的群眾歌曲之一。它緣起於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於1950年國慶節前,又於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遊部前身)要求全國範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後,在海內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

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正義力量的怒吼

生於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學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後又結識了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幹,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音樂家王莘

1938年,王莘到達革命聖地延安,考取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專業、系統的學習。延安緊張充實的學習生活和參與《黃河大合唱》籌備與首演的經歷,為王莘日後從事專業音樂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情感儲備。在上場前,擔任《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領唱的王莘全身抖得厲害。扮演張老三的關鶴同發現王莘情況不對,悄悄問王莘:“你怎麼上身都在發抖,是不是你緊張了?”王莘搖了搖頭說:“我激動。你明白嗎,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戰爭中一個誓死抗拒亡國恥辱的正義力量的怒吼。”

這次特別的演出經歷,讓王莘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讓人熱血沸騰,也可以聽得令人激情澎湃。離開魯藝前,老師冼星海送給王莘一支自己在法國留學時作品獲獎得到的活動鉛筆,並對王莘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要畢業了,我把這支筆送給你,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音樂作品。”

用歌曲承載恢弘主題為開國大典獻禮

1949年,在開國大典前的一次工作會上有人提議,應該每人創作一首新歌曲,為開國大典獻禮。這個倡議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贊同。王莘更覺得責任重大,為了帶頭寫出一首歌頌祖國的好歌曲,常常苦思冥想,夜不能眠。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它是全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被十幾億人傳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國務活動、會務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和尾聲曲;它和《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被永久載入史冊;它,就是人民音樂家王莘於1950年作詞、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國》。

幾代中華兒女心中耳熟能詳的歌曲

1949年,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光榮的歷史使命感召下,藝術家們滿懷熱情地投入對新社會的謳歌中。他們以飽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承載獨特歷史使命,蘊含豐富藝術價值的群眾歌曲之一。它緣起於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於1950年國慶節前,又於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遊部前身)要求全國範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後,在海內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

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正義力量的怒吼

生於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學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後又結識了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幹,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音樂家王莘

1938年,王莘到達革命聖地延安,考取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專業、系統的學習。延安緊張充實的學習生活和參與《黃河大合唱》籌備與首演的經歷,為王莘日後從事專業音樂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情感儲備。在上場前,擔任《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領唱的王莘全身抖得厲害。扮演張老三的關鶴同發現王莘情況不對,悄悄問王莘:“你怎麼上身都在發抖,是不是你緊張了?”王莘搖了搖頭說:“我激動。你明白嗎,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戰爭中一個誓死抗拒亡國恥辱的正義力量的怒吼。”

這次特別的演出經歷,讓王莘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讓人熱血沸騰,也可以聽得令人激情澎湃。離開魯藝前,老師冼星海送給王莘一支自己在法國留學時作品獲獎得到的活動鉛筆,並對王莘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要畢業了,我把這支筆送給你,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音樂作品。”

用歌曲承載恢弘主題為開國大典獻禮

1949年,在開國大典前的一次工作會上有人提議,應該每人創作一首新歌曲,為開國大典獻禮。這個倡議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贊同。王莘更覺得責任重大,為了帶頭寫出一首歌頌祖國的好歌曲,常常苦思冥想,夜不能眠。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但是,以歌曲這樣的微小體裁承載如此宏大的主題創作,其難度猶如方寸之間雕刻萬千氣象。對於一路追隨革命,見證了從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誕生的王莘而言,想抒發的東西太多,這就難上加難。直到10月1日,王莘作為天津音樂界代表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看著一個個遊行方隊喊著口號走過天安門城樓時,不禁激動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他多麼希望能寫出一首歌,歌唱偉大的祖國,歌唱勤勞勇敢的人民,歌唱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中國共產黨,歌唱年輕而蒸蒸日上的人民共和國……想到這裡,突然有一個十分具體的場景出現在他的腦海裡:如果遊行方隊能夠齊聲唱著這樣一首歌,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廣場,該有多好!

有了這個目標,王莘投入緊張的創作,不到三天便能寫出一首新歌。從開國大典到1950年夏天,他已寫出一百餘首歌曲。其中,六首分別發表在《天津日報》和《天津歌聲》等報刊上,但始終沒有傳唱開來。

用恩師贈予的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作品

1950年9月,正值國慶一週年前夕,正在北京出差的王莘來到天安門廣場。九月的北京,陽光燦爛、紅旗招展、花團錦簇、鑼鼓喧天。為國慶排練的少先隊員敲著鼓,吹著號,唱著《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邁著整齊的步伐練習隊列,準備接受檢閱。

那個想了很久卻遲遲未來的曲調就那樣自然地流淌出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隨著旋律的行進,又引申出兩句“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王莘的思緒好像一下子又回到去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萬眾歡騰的場景。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它是全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被十幾億人傳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國務活動、會務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和尾聲曲;它和《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被永久載入史冊;它,就是人民音樂家王莘於1950年作詞、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國》。

幾代中華兒女心中耳熟能詳的歌曲

1949年,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光榮的歷史使命感召下,藝術家們滿懷熱情地投入對新社會的謳歌中。他們以飽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承載獨特歷史使命,蘊含豐富藝術價值的群眾歌曲之一。它緣起於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於1950年國慶節前,又於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遊部前身)要求全國範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後,在海內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

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正義力量的怒吼

生於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學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後又結識了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幹,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音樂家王莘

1938年,王莘到達革命聖地延安,考取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專業、系統的學習。延安緊張充實的學習生活和參與《黃河大合唱》籌備與首演的經歷,為王莘日後從事專業音樂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情感儲備。在上場前,擔任《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領唱的王莘全身抖得厲害。扮演張老三的關鶴同發現王莘情況不對,悄悄問王莘:“你怎麼上身都在發抖,是不是你緊張了?”王莘搖了搖頭說:“我激動。你明白嗎,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戰爭中一個誓死抗拒亡國恥辱的正義力量的怒吼。”

這次特別的演出經歷,讓王莘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讓人熱血沸騰,也可以聽得令人激情澎湃。離開魯藝前,老師冼星海送給王莘一支自己在法國留學時作品獲獎得到的活動鉛筆,並對王莘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要畢業了,我把這支筆送給你,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音樂作品。”

用歌曲承載恢弘主題為開國大典獻禮

1949年,在開國大典前的一次工作會上有人提議,應該每人創作一首新歌曲,為開國大典獻禮。這個倡議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贊同。王莘更覺得責任重大,為了帶頭寫出一首歌頌祖國的好歌曲,常常苦思冥想,夜不能眠。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但是,以歌曲這樣的微小體裁承載如此宏大的主題創作,其難度猶如方寸之間雕刻萬千氣象。對於一路追隨革命,見證了從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誕生的王莘而言,想抒發的東西太多,這就難上加難。直到10月1日,王莘作為天津音樂界代表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看著一個個遊行方隊喊著口號走過天安門城樓時,不禁激動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他多麼希望能寫出一首歌,歌唱偉大的祖國,歌唱勤勞勇敢的人民,歌唱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中國共產黨,歌唱年輕而蒸蒸日上的人民共和國……想到這裡,突然有一個十分具體的場景出現在他的腦海裡:如果遊行方隊能夠齊聲唱著這樣一首歌,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廣場,該有多好!

有了這個目標,王莘投入緊張的創作,不到三天便能寫出一首新歌。從開國大典到1950年夏天,他已寫出一百餘首歌曲。其中,六首分別發表在《天津日報》和《天津歌聲》等報刊上,但始終沒有傳唱開來。

用恩師贈予的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作品

1950年9月,正值國慶一週年前夕,正在北京出差的王莘來到天安門廣場。九月的北京,陽光燦爛、紅旗招展、花團錦簇、鑼鼓喧天。為國慶排練的少先隊員敲著鼓,吹著號,唱著《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邁著整齊的步伐練習隊列,準備接受檢閱。

那個想了很久卻遲遲未來的曲調就那樣自然地流淌出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隨著旋律的行進,又引申出兩句“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王莘的思緒好像一下子又回到去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萬眾歡騰的場景。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傍晚,在返回的列車上,白天天安門廣場上海洋般舞動的五星紅旗、歌聲、歡呼聲再次在他的腦海裡翻滾激盪,一股強烈的創作慾望使他禁不住想要動筆。可是身上翻遍了也找不到紙,他便從地上撿了一個空煙盒拆開,拿出筆在煙盒的反面寫了起來,邊寫邊壓低聲音朗讀著,“這是我們英雄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1950年9月,在收到活動鉛筆的第11個年頭,《歌唱祖國》誕生。32歲的王莘終於用老師贈予的那支寫下《黃河大合唱》的活動鉛筆,創作出了這首不朽的頌歌。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它是全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被十幾億人傳唱了近70年;它美妙的旋律與激昂的歌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把全世界華人的心凝聚在一起;它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國務活動、會務活動、外事活動、檢閱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和尾聲曲;它和《義勇軍進行曲》一樣,被永久載入史冊;它,就是人民音樂家王莘於1950年作詞、作曲的歌曲《歌唱祖國》。

幾代中華兒女心中耳熟能詳的歌曲

1949年,新的時代和新的生活,為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光榮的歷史使命感召下,藝術家們滿懷熱情地投入對新社會的謳歌中。他們以飽含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鼓舞和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中去。

《歌唱祖國》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承載獨特歷史使命,蘊含豐富藝術價值的群眾歌曲之一。它緣起於1949年開國大典,問世於1950年國慶節前,又於1951年9月15日登上《人民日報》,成為中央文化部(文化和旅遊部前身)要求全國範圍學唱的歌曲。1951年國慶期間,《歌唱祖國》以其廣闊的構思、深遠的立意、鮮明的音樂形象和鏗鏘有力的音樂語言唱響全國。此後,在海內外迅速傳播,成為幾代中華兒女耳熟能詳的歌曲。

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正義力量的怒吼

生於1918年的王莘,幼年在“絲竹音樂”盛行的環境中成長。他酷愛音樂,小學時便跟隨家中能書會畫、精通絲竹樂器的姐夫學會了拉二胡和吹笛子。1932年,年僅14歲、一心想成為音樂家的王莘,因家境貧寒,踏上了遠赴上海的學徒工之路。17歲的王莘在青年會劉良謨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民眾歌詠會”,後又結識了冼星海和呂驥等人,很快便成為活動骨幹,還當上了教群眾演唱救亡歌曲的“小教員”。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音樂家王莘

1938年,王莘到達革命聖地延安,考取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冼星海、呂驥、向隅等名師的悉心指導下,開始專業、系統的學習。延安緊張充實的學習生活和參與《黃河大合唱》籌備與首演的經歷,為王莘日後從事專業音樂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情感儲備。在上場前,擔任《河邊對口曲》中王老七領唱的王莘全身抖得厲害。扮演張老三的關鶴同發現王莘情況不對,悄悄問王莘:“你怎麼上身都在發抖,是不是你緊張了?”王莘搖了搖頭說:“我激動。你明白嗎,這不僅僅是歌聲,更是戰爭中一個誓死抗拒亡國恥辱的正義力量的怒吼。”

這次特別的演出經歷,讓王莘明白了一個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讓人熱血沸騰,也可以聽得令人激情澎湃。離開魯藝前,老師冼星海送給王莘一支自己在法國留學時作品獲獎得到的活動鉛筆,並對王莘說:“我用這支筆寫下了《黃河大合唱》。你要畢業了,我把這支筆送給你,希望你也能用這支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音樂作品。”

用歌曲承載恢弘主題為開國大典獻禮

1949年,在開國大典前的一次工作會上有人提議,應該每人創作一首新歌曲,為開國大典獻禮。這個倡議得到參會人員的一致贊同。王莘更覺得責任重大,為了帶頭寫出一首歌頌祖國的好歌曲,常常苦思冥想,夜不能眠。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但是,以歌曲這樣的微小體裁承載如此宏大的主題創作,其難度猶如方寸之間雕刻萬千氣象。對於一路追隨革命,見證了從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誕生的王莘而言,想抒發的東西太多,這就難上加難。直到10月1日,王莘作為天津音樂界代表參加開國大典遊行,看著一個個遊行方隊喊著口號走過天安門城樓時,不禁激動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他多麼希望能寫出一首歌,歌唱偉大的祖國,歌唱勤勞勇敢的人民,歌唱領導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中國共產黨,歌唱年輕而蒸蒸日上的人民共和國……想到這裡,突然有一個十分具體的場景出現在他的腦海裡:如果遊行方隊能夠齊聲唱著這樣一首歌,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過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廣場,該有多好!

有了這個目標,王莘投入緊張的創作,不到三天便能寫出一首新歌。從開國大典到1950年夏天,他已寫出一百餘首歌曲。其中,六首分別發表在《天津日報》和《天津歌聲》等報刊上,但始終沒有傳唱開來。

用恩師贈予的筆寫下一首鼓舞人心的作品

1950年9月,正值國慶一週年前夕,正在北京出差的王莘來到天安門廣場。九月的北京,陽光燦爛、紅旗招展、花團錦簇、鑼鼓喧天。為國慶排練的少先隊員敲著鼓,吹著號,唱著《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邁著整齊的步伐練習隊列,準備接受檢閱。

那個想了很久卻遲遲未來的曲調就那樣自然地流淌出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隨著旋律的行進,又引申出兩句“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王莘的思緒好像一下子又回到去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萬眾歡騰的場景。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傍晚,在返回的列車上,白天天安門廣場上海洋般舞動的五星紅旗、歌聲、歡呼聲再次在他的腦海裡翻滾激盪,一股強烈的創作慾望使他禁不住想要動筆。可是身上翻遍了也找不到紙,他便從地上撿了一個空煙盒拆開,拿出筆在煙盒的反面寫了起來,邊寫邊壓低聲音朗讀著,“這是我們英雄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1950年9月,在收到活動鉛筆的第11個年頭,《歌唱祖國》誕生。32歲的王莘終於用老師贈予的那支寫下《黃河大合唱》的活動鉛筆,創作出了這首不朽的頌歌。

人物|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歌唱祖國》是怎麼樣誕生的?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臺,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