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交通高速發展,促進望江經濟騰飛

安徽省望江縣位於皖西南邊陲,多年前,長期處於“無鐵路、無高速、無國道”的 “三無縣”,農村道路更是路況差,等級低,大都通而不暢或晴通雨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該縣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

改革開放40年,高速公路傍城而建,一級公路縱橫腹部,二、三、四級公路覆蓋全縣,等級由低變高;城鄉客運規模從小到大;城鄉公交從無到有,城市公交日趨現代化……望江交通緊扣服務人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根主線,風雨兼程,負重拚搏,以高速公路建設為突破,以幹線公路建設為重點,以長江大橋為亮點,不斷深化交通體制改革,著力破解交通瓶頸制約,強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百姓,書寫下了跌宕起伏、催人奮進、溫暖人心的答卷。

望江交通高速發展,促進望江經濟騰飛

望東長江公路大橋 (吳成銘 攝)

若要談及望江交通騰飛的“起點”,2004年絕對具有“里程碑”意義。2004年5月,省政府主要領導到望江視察指導工作,縣委縣政府抓住機遇,彙報爭取實施望(江)至東(至)長江大橋項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隨後,在連續8年的項目爭取過程中,一任接一任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始終將大橋項目緊拎在手,接力爭取。八年爭取,科學論證。2008年10月,大橋和高速接線項目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2009年12月29日望東長江公路大橋試樁工程開工儀式隆重舉行。

一份份報告,一項項評審,凝聚了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對望東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的心血,彰顯了縣委縣政府改變望江交通的決心。幾代夙願,百年期盼,每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每一件交通建設的大事,都在告訴我們:交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正在改寫著望江的歷史!在國家的重視下,望東長江大橋經過3年建成通車,近40公里的濟廣高速望江段相繼竣工。從此,一橋飛渡天塹變通途,高速實現了零的突破。

早在1994年,望江人以敢越雷池的氣魄提出新建武昌湖大橋實施安(慶)九(江)的方案,得到省市支持,舉全縣之力,肩挑車拉,挖山填塘241萬土方,終於完成交通大動脈心臟工程。望江人到安慶、合肥再也不繞道懷寧石牌,行程縮短二個多小時,圓了幾代望江人的夢。

望江交通高速發展,促進望江經濟騰飛

濟廣高速十里長河特大橋(吳成銘 攝)

要想富,先修路。從2009年起,望江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建設新望江的戰略構想。按照“構建骨架,打通出口,輻射鄉鎮,延伸村組,完善網絡,提高等級”的發展思路,提出瞭望江交通新一輪發展目標:“以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為發展方向,著力實施”六個一“工程,即實現一橋(望東長江大橋)、一港(華陽港)、一縱(濟廣高速長江北岸接線)、一橫(安九路二期延伸和安九路一期提標升級)、一環(縣公路的鞏固改造)、一千公里(農村公路)。由此,開啟瞭望江交通史上基礎設施建設的新篇章。

省道安九路、月北線、嶽華線相繼建成通車,穿越望江縱橫腹地。重要縣道華蓮線、窩甘線環城而建,把城市和鄉村緊密相連。40年, 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快,公路總里程由2002年底的1300公里增加到2017年底的3400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為400公里。

2017年,望江交通再傳喜訊,重要對外通道安九一期安望段一級路又提標升級,安九二期望江到楊灣段正式建成通車。2018年7月,二期望江至宿松縣段開始施工。通過積極爭取原重要縣道窩甘線、華蓮線分別升級為省道。安九公路已經順利升為國道。

望江交通高速發展,促進望江經濟騰飛

國、省道先後增添定位,濟廣高速穿境而過,昔日,望江的公路屈指可數,而今,公路縱橫交錯。再一次暢通了望江加快融入皖江城市帶的“生命線”。

依山傍水,以水興城。65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繞縣境東南,豐富的內河航運資源孕育瞭望江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華陽港是長江最大的支農港口,華陽過船閘溝通了江河聯運。“十一五”期間,縣委、縣政府更是敏銳洞察到港口碼頭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及時確立了“橋港經濟”的發展方向。近年來,通過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資,不斷加大投入,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路、水路、港口,一起成為今天望江架構大交通的格局支點。交通設施的建設,交通環境的改變,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從心理上,都縮短了望江與縣外的距離。

望江農村出行難是一個讓許多人刻骨銘心的回憶。直到2003年的春天悄然而至,國家對農村公路給予投資不啻是一聲春雷,頃刻之間竟使古雷池大地群情振奮,修路熱情高漲。龍山村位於武昌湖南岸,龍山腳下,山水相連,風景優美,盛產棉花、水稻和水產品,村裡石料資源豐富。當地政府曾規劃在此處建度假村,由於道路通而不暢嚴重製約了該地區經濟發展的進程。2003年縣交通局將這條長6.4公里的道路列入通達工程作為縣道的延伸線,多渠道投資300餘萬元,開始了有史以來重要一條通村道路建設。當年底,長龍公路瀝青路面全線貫通,成為通達工程的成功典範。農民都難掩內心的喜悅之情:“公路是溝通政府與農民的橋樑,是強縣富民的黃金大道。”

在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全縣通達工程累計完成公路里程近150公里,完成投資近4000萬元,先後改擴建了長泊線、蓮賽線、太涼線、賽金線、高新線、望沈線等共148公里的瀝青碎石路面。 2006年望江農村公路又迎來了跨越發展的機遇期。全縣三至五年內完成659.1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設,完成投資超過2億元,各地老百姓和企業對村村通水泥路的建設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出資出力。

2010年,望江超額完成了省廳下達的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任務,全縣“村村通”水泥路建設里程達760公里,佔全縣村道總里程的70%,達到了建制村通水泥路100%的目標,完成投資2.4億元。2011年,望江縣委、縣政府又投入2000萬加大對農村公路的建設。縣鄉幹線公路改擴建全面鋪開,十條主幹道已全線貫通。完成錯車道、路肩等安保工程330公里。村民們歡呼雀躍,許多人放鞭炮祝賀。

隨著農村公路的建成,道路交通量快速增長,寬路窄橋、新路老橋、新路危橋現象日益突出。為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快速發展,服務於美麗鄉村建設,從2006年起,望江縣加快了渡改橋工程和危橋改造加固工程,先後投入0.51億元,實施了日星橋、汪洋橋、河南橋等8座渡改橋。位於華陽河南岸的涼泉鄉河南村與北岸的涼泉村隔河相望,千百年來,河兩邊居民友好往來,早以融為一體。然而華陽河的阻隔讓孩子們讀書求學,村民們耕作、經商只能全靠渡船往返。十分不便。兩村村民不僅每年要耗費3萬餘元的渡船費,而且他們的安全生產和生活還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在每年的春季漲水時期,這裡河面寬達200多米,水流湍急,險象環生,嚴重危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村民們很早便有了籌資建橋的想法。但建橋成本巨大,向上爭取的資金又極其有限,村民的捐資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建橋計劃不得不一再擱淺。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多方爭取,整合資金投資800多萬的河南村渡改橋於2015年建成,在2016年防汛中充分發揮了作用。同時還有農村公路127座危橋得到改造和加固。

通村公路,有力地拉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經濟發展。香茗村的茶葉、鳳棲村的板栗、桃園村的密桃、泊湖村的銀魚、麥元村的小粒紅花生,以及武昌湖、泊湖的水產品也將隨著道路的延伸走出望江,走向廣闊新市場!

回望改革40年,望江交通發展的每一個里程,無不閃耀著民生的光芒。

橋樑跟進,撤渡建橋,航道、河道架“彩虹”。路橋建設,路網完善,帶來了望江公路客運事業的快速發展。往日裡,偏遠山區的農民若想進城,摩托車、手扶拖拉機或三輪蹦蹦車等便成為不二之選,既費事且不安全,若逢雨雪天氣,出行便更是麻煩。2009年,望江縣委縣政府把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擺上重要議程。採取 “政府牽頭、企業經營、行業監管”的形式,於同年7月試開通城鄉公交線路4條,公交客車20輛。城鄉公交的試運營受到了沿線群眾的的好評。2010年,城鄉公交在逐步規範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針對各地客流情況、道路狀況、車輛狀況等不一的現狀,採取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實行“一線一策”,再次破解發展難題,相繼推進了漳湖、鴉灘、雷池等鄉鎮的公交客運。2011年,城鄉公交穩步推進,高士鎮、賽口鎮、楊灣鎮相繼開啟城鄉公交線路。曾一度被稱為“望江模式” 得到了安慶市各縣以及周邊縣市的學習和推廠城鄉公交的開通,給農民群眾進城、中小學生上學、工人上下班帶來極大的方便,漳湖鎮公交開通後,由原來的每天往返縣城一趟班車,變成了每小時一趟班車,農民基本實現了“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馳騁在望江大地的一輛輛“城鄉公交”不僅在時時刻刻縮短著全縣十個鄉鎮之間的路途,更在分分秒秒的快意書寫著全縣60萬人民的幸福。

客運站歷來就是一個“窗口”,代表一個地方的形象,反映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曾幾何時,望江公路客運站蝸居城中,灰頭土臉。如今,大氣磅礴的客運大樓,寬敞明亮的侯車大廳,有序的運營車輛,賞心悅目的外部環境……一個全省一流的縣鄉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一一望江縣公路中心客運站矗立在望江北大門,成為了望江城市建築的新景。

2018年元月,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市民出行需求不斷提升,望江城市公交由安慶汽運公司投入新一輪運行,全部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公交線路不斷調整增設,公交設施越來越健全……公交車不僅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更成了城市交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區公交線路由2002年開通時的2條,發展到現在的8條;公交車數量由10年前的20輛,增加到現在的50輛。市民出了家門就能坐上環保舒適的安達爾新能源公交車。2012年8月對70週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2018年採用IC卡,乘公交更方便。(汪少華)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