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異虛篇(1)

2019年4月10日,星期三,農曆己亥年【豬年】三月初六

今日品讀王充《論衡》之論衡卷第五—異虛篇第十八(1)

《論衡》│異虛篇(1)

【原文之一】

殷高宗之時,桑穀俱生於朝,七日而大拱。高宗召其相而問之,相曰:“吾雖知之,弗能言也。”問祖己,祖己曰:“夫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朝亡乎!”高宗恐駭,側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義,興滅國,繼絕世,舉佚民。桑穀亡。三年之後,諸侯以譯來朝者六國,遂享百年之福。高宗,賢君也,而感桑穀生,而問祖己,行祖己之言,修政改行。桑穀之妖亡,諸侯朝而年長久。修善之義篤,故瑞應之福渥。此虛言也。

【拙解】

殷高宗之時,桑樹穀植同時生長在朝堂之上,僅七天便長成雙臂合圍之粗。高宗召見相問他,相說:“我雖然知道此事,但不能說。”高宗又問祖己,祖己說:“桑樹穀植,是野生植物,而如今生長在朝堂,意指朝廷將亡!”高宗驚恐害怕,於是開始謹慎治國,思考探索其先王的國政,明確敬養老人之道義,振興頻亡之國,延續世襲貴族,薦舉穩居高人。後來朝堂上的桑樹穀植死掉了。三年之後,六國諸侯攜翻譯來到朝廷,高宗終是得享百年之福。殷高宗,是賢明之君,能夠感知桑樹穀植生於朝堂,便問祖己,納祖己之言,修國政改操行。生於朝堂之上的桑樹穀植的死亡,諸侯來朝而高宗享福年長。誠心修善,所以祥瑞應驗之福就會多。此是虛妄之言。祖已為殷高宗相,竟也會有“夫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朝亡乎!”這樣的“虛言”,恰恰正是這“虛言”唬住了高宗,迫其“側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終享“百年之福”。不知祖已是否相信自己所言,但能助高宗成賢君,當是其時高人。祖已也說:“夫桑穀者,野草也,”何則野草竟成了預判朝代興亡的徵象之物?顧左右而言他,莫非祖已是在用迂迴之術助推高宗勤政善政?天知,地知,祖已知,應在高宗享了百年之福。

【小議】

古之占卜,民間或為生計求福或為避禍求解,於是,眾多術士應運而生;帝王貴胄或為保王權長久或為求富貴永存,於是,一些頗具心機的術士也能位列王庭。春秋宋景公時便有太史子韋,因其擅黃老之學而掌管觀測星象之事,且常出詭異之論,如此史官,由其所記的載史傳書多有神論,故而後世常受其惑。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東漢時期思想家,唯物主義者。

《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僅存篇目,實存八十四篇,是東漢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義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論衡》的出現,在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由於作者身處的時代使其世界觀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影響其著作的歷史重要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對待歷史經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學態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讀國學經典,從中汲取有益養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