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文|王勝男

01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朋友:

我有一個朋友,打算減肥,於是辦了一張健身卡,剛剛開始練的熱火朝天,但慢慢的開始動力缺失,總是有各種事情去不成健身房,不是加班,就是沒夥伴,要麼就是今天身體不舒服等等,結果一年過去了,再想起來的時候,健身卡已經過期了……

我還有一個朋友,想學英語,於是斥巨資報了個外教的英語培訓班,買了很多英語書籍,下載了很多聽力課程。剛剛開始的時候興致高昂,想著一年以後出國旅遊的時候,在也不用做個手語者了,結果一年過去了,當初報的是年卡,但是卻當做次卡來使用的……

我又有一個朋友,連續考了四年的公務員了,很多人聽到這事兒的時候,很佩服他的執著,但是瞭解內情後卻很唏噓。因為這哥們連續四年準備的時間總和,不如人家考一年的學習時間長,每次臨近考試了,才發現自己準備還不充分,於是開始臨時抱佛腳,起早貪黑熬夜學習,期待通過突擊能夠通過考試,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

從心理學分析,這種行為都是拖延症的表現形式。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簡單來說,拖延就是指現在該去做的不去做,而是放到明天以後再去完成,這種習慣慢慢就變成了拖延症。

其實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在生涯規劃諮詢中,經常有一些諮詢中來訪者非常認同諮詢師的給到的建議,雙方達成共識。

但是一段時間過去後,來訪者的狀態仍然停留在原地,又開始陷入迷茫的死循環裡。

今年一月有個案例,助理審過信息收納表後,表示非常困惑:“王老師,這位來訪者的三個月內在其他地方已經做過五次生涯諮詢了,算上這次就是第六次了。”

從這個諮詢頻率上看,有種把生涯規劃當做心理諮詢的節奏的嫌疑。

這位來訪者(化名小琳)的諮詢目標是要不要離職,以及離職後的選擇做什麼。

這是很常規的諮詢目標,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但在諮詢過程中,我似乎找到了諮詢癥結。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我早就是應該跳出來,不應該繼續這樣頹廢下去了……”

“真後悔,當初怎麼沒有進行學習……”

02

拖延現象一:懼怕脫離掌控

小琳反覆強調了,應該要早一點做出改變,但是為什麼遲遲沒有行動呢?

很多人的拖延源於害怕失去掌控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舒適區,在這個範圍內,我們覺得安全舒適的。

雖然當前的工作環境對小琳來說是難受的不舒服的,但是相比較於跳入到新的環境中,現在的狀態對於小林來說卻是“熟悉的”、“可掌控的”。當工作環境順利和小琳的心境狀態穩定的時候,小琳就會拖延不想離職。

因為讓自己停留在這個舒適區,她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但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

小琳這個狀態就像是爛心的蘋果,外表看似很好,但是內在的情緒卻在不斷的在消耗,自我修復速度遠不及工作壓力帶來的打擊大。

她以為是職業定位出現了問題,覺得自己很迷茫,沒有找到職業方向;其實之前幾位生涯規劃諮詢師已經給到了很中肯的建議,她起初表示認同,但是又覺得很難行動。

因此,她的根本問題並不是在於尋找定位方向,而是需要在拖延方面的進行心理方面的調整,最後,我建議她做心理疏導,她接受了認知行為治療方式。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拖延現象二:拖延時間

通過治療發現,小琳還有嚴重的拖延行為,例如男朋友經常吐槽她的遲到行為。

她自己也發現自己做很多事情不是遲到就是掐點到,其實這種行為叫做“拖延時間”。

“拖延時間”就是拖延者在心理上,把客觀時間延後了。

心理上缺失了時間感的人,總是喜歡在時間截點(deadline又稱為死亡線)才想起要完成工作。這就會使得準備工作不充分,進而給自己產生壓力感,產生焦慮、自責等情緒,從而會影響事情的質量。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拖延現象三:完美拖延

隨著治療的深入,我發現小琳就是個拖延症患者的綜合體。

她還有“完美拖延”問題,每次都想把事情做的完美,也慢慢的形成了她的拖延習慣,追根溯源,與小琳的的成長經歷有關。

小琳有個弟弟,她覺得母親對於弟弟更加偏愛,從小希望把事情做到完美以獲得母親的關注和誇讚。

所以一方面她想把事情做好,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左右為難的時候,就會選擇用拖延來逃避問題了。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03

很多人都會有拖延行為,更有甚者被拖延折磨的身心疲憊。拖延是一件比較難以克服的事情。很多人希望自己做事更有效率,如果需要克服拖延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克服拖延恐懼心理。

(1) 嘗試接納困境:

很多拖延的行為的誕生是因為覺得目標任務充滿困難、挑戰甚至不安。但是如果想達到目標,必須需要勇敢面對現實,接納困境,接受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焦慮情緒。然後去思考,如去做好,而不是一味的恐懼害怕,給自己腦補出很多負面信息。在還沒有做之前,就開始考慮到了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經常有會有來訪者,會習慣性地對於自己的未來腦補出很多“悲慘人生”。

其實這個過程需要轉換思維,評估目標是具備可行性的,那麼就要相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可以完成這些目標任務。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2) 打造彈性系統:

如果總是期待事情的結果是完美的無可挑剔的,很有可能我們就會一直處於準備階段。不妨給自己一些彈性區間,這會讓自己更具備應變能力,當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瓶頸的時候,這個彈性有助於自我心理調適,而不是用拖延的方式來逃避問題。

我有個朋友一月份她對我說,一個月內她要減掉20斤(她的基礎體重是120斤);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甚至10都減不掉。

於是開始自暴自棄,放縱飲食放棄運動,結果一個月下來不斷沒瘦,反而胖了5斤,內心無比受挫。

春天不減肥,夏天徒傷悲,女孩子們總是越減越肥,但越挫越勇。月初她又跟我說要減肥,我建議她做彈性目標。

根據評估,她定目標保守4斤,爭取8斤。

分解目標,也就是一週至少減掉一斤;半個月過去了,我剛剛問她進度如何,她說已經減掉了4斤。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3) 塑造積極心態:

很多拖延者有個相似的心理狀態,就是大多數人自我要求較高,一旦做不到,就會不斷的自我否定和批判,從而會導致自信心的缺失。

建議不要把標準定得過高,當失敗的時候,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告訴自己:這並不可怕。

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狀態,嘗試新的方法。或者運用比較方式,也可以達到自我激勵;想想其他人也都會失敗,其實這是一件很尋常可見的事情,心理狀態就會輕鬆很多,用積極行為代替拖延行為。

其次,確保計劃合理,需要注意兩點:

(1) 分解目標:

就像是我前文提到那個需要減肥朋友,如果一下子減到理想的體重,對她來說難度較大,沒做之前,可能就想著放棄了。但是如果把目標分解成小的、拆分成明確的步驟。

先完成小目標,難度可以被降低,完成的更有動力,而且就算是失敗也是當下一個目標的失敗,並不影響全局。

這樣通過完成一個個小目標,最終完成大的目標。

(2) 評估時間:

同樣是我前文提到的那個考公務員的朋友,為什麼每次都是臨時抱佛腳呢?他內心的潛臺詞一定是“時間還來得及。”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反而是做什麼事情都來不及。

合理評估時間非常重要。

例如,複習一本書,需要用多久的時間?複習一個章節,需要用多久的時間?

將預測時間和實際時間做對比,重新評估。

很多拖延者因為錯誤評估時間,導致“前期穩如山,後期急翻天”。

(3) 記錄成就與甜蜜獎賞:

每當完成一項目標的時候,都需要記錄下來。

哪怕只是一點點,長期累積下來都是巨大的進步。

因為努力一段時間後,拖延者的行動力會減退,當看到這些積極的記錄的時候,會再次受到鼓勵,進而有能量繼續堅持。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在一些目標後面,給自己設立個甜蜜。

例如連續完成三個小目標,就給自己個獎勵。這個獎賞可以很靈活,既可以是精神方面的,也可以是物質方面的。

因為長期面對電腦,我的肩頸和腰椎不太舒服。我堅信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就給自己定了目標:每週至少運動兩次,跑步或者瑜伽。

但是實際上,我對自己的要求至少一週三次。

如果這一週,我能做到運動四次就給自己個小的獎勵。

我會把這些小獎勵提前羅列出來:看場imax3D電影、做個美甲、買書、一隻口紅、一個精緻的飾品、買個包等等…..有很多女生,逛街的時候經常會被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吸引,都可以作為自己的獎勵。

最後,不論怎樣,先去做。

必須坦白講,沒有人敢絕對說自己沒有拖延症,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自己能夠治好拖延症。但是拖延症也並不可怕,找到拖延的根源,通過刻意練習,拖延行為都可以得到改善。

不論怎樣,先去做。

記住,哪怕是邁出一小步,都是自我的突破,都是成功的開始。

以上。

感覺迷茫焦慮卻無法行動?當心,你可能中了“拖延症”的毒

作者簡介:王勝男,職業規劃師、性格行為分析顧問、認知行為治療師,“璃語職美人”長期合作職業諮詢師(累積諮詢時長600+小時)、“璃語職美人”原創團隊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