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做空機制是把雙刃劍'

"

做空機制雖然帶來了多空的激烈對決,但是同樣促進了市場各方對於上市公司信息的挖掘,倒逼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進一步完善。長期而言,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

相比於海外,A股市場的做空工具較少,門檻和成本也較高。股價的不斷上漲基本是投資者獲取利潤的唯一途徑。因此,雖然股市中有上市公司、基金、券商、散戶等各方參與者,但這些主體均為多頭,希望股價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機構發現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關聯交易等問題,由於幾乎沒有做空獲利的途徑,且在各方利益牽扯下,也可能只是選擇迴避該公司,而不是對外揭露。由於利益的綁定,有些上市公司也會聯合券商等機構聯合造假,或片面披露利好信息,欺騙投資者來獲取利潤。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6月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重點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切實樹立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全面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體系,完善市場激勵約束機制,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同時,積極推動增加司法供給,大幅提升違法違規成本,嚴厲打擊虛假披露、欺詐發行等各種亂象,淨化市場生態。

天下熙熙皆為利去,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通過引入做空機制,促進利益多元,市場的參與者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會更多刺激市場各方對信息的挖掘,有利於信息充分披露,對完善資本市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在沒有做空機制的抑制下,股價對於公司價值的反映將較為滯後。當股價不斷攀升,價格嚴重偏離價值,市場泡沫產生,當泡沫累積到一定程度時, 又會造成市場暴跌。通過引入做空機制,當一隻股票的價格被高估時,投資者通過高價位的賣空,促使股價價值迴歸,避免過度上漲引起行情大起大落。

防止惡意做空的前提條件是市場有足夠大的規模和流動性,機構或其他主體無法“一手遮天”、操縱股價。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滬深兩市擁有3631家上市公司, 總股本已達6.7萬億股, 股票市值達到57.66萬億元, 流通市值約43.79萬億元, 成交金額、上市公司數量、市場換手率等均成為全球最活躍的股市之一。這為做空機制的建立奠定了市場基礎。

雖然在全球市場比較上,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總市值比值居中,機構投資者/流通市值比值較為靠後。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發展,A股機構投資者穩步提升。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A股機構持股比重為52.7%。機構投資者以長期的理性投資為主的投資理念, 有利於做空機制的開展。

而對於上市公司,雖然遭到沽空狙擊後,通常股價會進行下跌。但是歷史數據表明,在流動性足夠大的市場上,除自身的確存在問題的企業,經營正常公司的股價在做出澄清後都會逐漸迴歸正常。例如,新東方等被做空時都出現大幅下跌,但是在數月後都收回了下跌幅度。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