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不說你也知道,以錢生錢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關於錢生錢方法的探索從錢誕生就已開始。特別是當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剩餘之後,很多人發現如果不用錢來生錢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它們不斷貶值。

錢生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投資。30年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投資的概念,有了閒錢,首選會是存入銀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強,普通市民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元化。

從最初的銀行儲蓄到現在的股票基金,中國人的投資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儲蓄時期、證券房產時期、“寶寶”理財時期、多資產配置合理時期四個階段。其中銀行儲蓄出現的最早,其餘的理財方法則是在短短的四五年內實現了大規模的爆發。


"

相信不說你也知道,以錢生錢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關於錢生錢方法的探索從錢誕生就已開始。特別是當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剩餘之後,很多人發現如果不用錢來生錢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它們不斷貶值。

錢生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投資。30年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投資的概念,有了閒錢,首選會是存入銀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強,普通市民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元化。

從最初的銀行儲蓄到現在的股票基金,中國人的投資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儲蓄時期、證券房產時期、“寶寶”理財時期、多資產配置合理時期四個階段。其中銀行儲蓄出現的最早,其餘的理財方法則是在短短的四五年內實現了大規模的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1、融御財富:銀行時代

——43萬億儲蓄總額成就全球第一儲蓄大國

相信很多人還能記起路邊圍牆上的標語:“存款儲蓄,利國利民。”如今,那些斑駁的字跡記載著那段還不算太遙遠的歷史,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和金融變遷的起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銀行業依託國有背景,發展迅速,銀行儲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成了為數不多能讓資產不斷增值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第一的儲蓄大國,早在201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就超過了43萬億,人均居民儲蓄高達3萬餘元。

為什麼選擇銀行儲蓄?投資方式的單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過去想要資產保值,除了儲蓄之外,最普遍的就是買房,買黃金等購買高價值實體物品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金錢,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進行的理財方式。

銀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較低的門檻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資產增值的過程中。加之普通人的投資渠道較少和中國人投資普遍趨於保守的民族特徵,雖然獲得的收益相對於其他的投資方式更少,但是卻是最為安全穩定的投資方式。

然而,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漸降低,和物價的不斷飛漲,把錢存在銀行裡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不僅不能確保持續增加,而且還會產生相對的貶值,新的普遍性投資方式正待出現。


"

相信不說你也知道,以錢生錢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關於錢生錢方法的探索從錢誕生就已開始。特別是當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剩餘之後,很多人發現如果不用錢來生錢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它們不斷貶值。

錢生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投資。30年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投資的概念,有了閒錢,首選會是存入銀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強,普通市民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元化。

從最初的銀行儲蓄到現在的股票基金,中國人的投資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儲蓄時期、證券房產時期、“寶寶”理財時期、多資產配置合理時期四個階段。其中銀行儲蓄出現的最早,其餘的理財方法則是在短短的四五年內實現了大規模的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1、融御財富:銀行時代

——43萬億儲蓄總額成就全球第一儲蓄大國

相信很多人還能記起路邊圍牆上的標語:“存款儲蓄,利國利民。”如今,那些斑駁的字跡記載著那段還不算太遙遠的歷史,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和金融變遷的起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銀行業依託國有背景,發展迅速,銀行儲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成了為數不多能讓資產不斷增值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第一的儲蓄大國,早在201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就超過了43萬億,人均居民儲蓄高達3萬餘元。

為什麼選擇銀行儲蓄?投資方式的單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過去想要資產保值,除了儲蓄之外,最普遍的就是買房,買黃金等購買高價值實體物品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金錢,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進行的理財方式。

銀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較低的門檻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資產增值的過程中。加之普通人的投資渠道較少和中國人投資普遍趨於保守的民族特徵,雖然獲得的收益相對於其他的投資方式更少,但是卻是最為安全穩定的投資方式。

然而,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漸降低,和物價的不斷飛漲,把錢存在銀行裡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不僅不能確保持續增加,而且還會產生相對的貶值,新的普遍性投資方式正待出現。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2、融御財富:證券和房產時代

——27年資本市場更迭提升投資者理財風險意識

1981年到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國債、股票、基金等新的投資方式相繼湧現。

1981年中國首次發行國庫券,在國家開放國庫券轉讓後,可以流通的國債變成了可以賺錢的有價證券,這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銀行存款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末。

1983年,深圳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原始股”,催生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先河。之後,中國股票開始正式登上金融歷史舞臺,普通投資者也開始接觸這種陌生的投資工具。1993年到1994年間,內地股指從1512點跌到325點,跌幅為78.50%,一半個股跌去80%以上,這樣突如其來的暴跌讓剛剛從計劃經濟走出來的中國人第一次認識到了金融的風險,投資者開始關注投資風險。

1997年,中國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誕生,但基金行業在上個世紀並沒有產生決定性的發展狀況。2005年到2007年,中國股市從1000點漲到了6000點,基金為許多不敢投資股市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替代品。

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開發商、投機者一直喝著房地產飛快增長的自信酒,房地產泡沫被吹得越來越大。

隨著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路下跌,許多中國人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中國投資者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動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多樣化理財方式分散資金風險。


"

相信不說你也知道,以錢生錢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關於錢生錢方法的探索從錢誕生就已開始。特別是當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剩餘之後,很多人發現如果不用錢來生錢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它們不斷貶值。

錢生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投資。30年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投資的概念,有了閒錢,首選會是存入銀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強,普通市民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元化。

從最初的銀行儲蓄到現在的股票基金,中國人的投資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儲蓄時期、證券房產時期、“寶寶”理財時期、多資產配置合理時期四個階段。其中銀行儲蓄出現的最早,其餘的理財方法則是在短短的四五年內實現了大規模的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1、融御財富:銀行時代

——43萬億儲蓄總額成就全球第一儲蓄大國

相信很多人還能記起路邊圍牆上的標語:“存款儲蓄,利國利民。”如今,那些斑駁的字跡記載著那段還不算太遙遠的歷史,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和金融變遷的起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銀行業依託國有背景,發展迅速,銀行儲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成了為數不多能讓資產不斷增值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第一的儲蓄大國,早在201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就超過了43萬億,人均居民儲蓄高達3萬餘元。

為什麼選擇銀行儲蓄?投資方式的單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過去想要資產保值,除了儲蓄之外,最普遍的就是買房,買黃金等購買高價值實體物品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金錢,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進行的理財方式。

銀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較低的門檻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資產增值的過程中。加之普通人的投資渠道較少和中國人投資普遍趨於保守的民族特徵,雖然獲得的收益相對於其他的投資方式更少,但是卻是最為安全穩定的投資方式。

然而,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漸降低,和物價的不斷飛漲,把錢存在銀行裡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不僅不能確保持續增加,而且還會產生相對的貶值,新的普遍性投資方式正待出現。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2、融御財富:證券和房產時代

——27年資本市場更迭提升投資者理財風險意識

1981年到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國債、股票、基金等新的投資方式相繼湧現。

1981年中國首次發行國庫券,在國家開放國庫券轉讓後,可以流通的國債變成了可以賺錢的有價證券,這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銀行存款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末。

1983年,深圳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原始股”,催生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先河。之後,中國股票開始正式登上金融歷史舞臺,普通投資者也開始接觸這種陌生的投資工具。1993年到1994年間,內地股指從1512點跌到325點,跌幅為78.50%,一半個股跌去80%以上,這樣突如其來的暴跌讓剛剛從計劃經濟走出來的中國人第一次認識到了金融的風險,投資者開始關注投資風險。

1997年,中國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誕生,但基金行業在上個世紀並沒有產生決定性的發展狀況。2005年到2007年,中國股市從1000點漲到了6000點,基金為許多不敢投資股市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替代品。

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開發商、投機者一直喝著房地產飛快增長的自信酒,房地產泡沫被吹得越來越大。

隨著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路下跌,許多中國人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中國投資者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動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多樣化理財方式分散資金風險。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3、融御財富:“寶寶”時代

——6000億估值餘額寶發起互聯網金融“啟蒙運動”

隨著互聯網席捲全球,無數的傳統行業亟需轉型,互聯網帶來社會各行各業的秩序重構,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理財業務,比銀行更高的收益吸引著無數普通用戶的關注。大量的普通民眾將錢從銀行裡挪到了餘額寶裡,餘額寶的整體估值也是水漲船高,一度達到了6000億人民幣。

餘額寶的火爆,迅速吸引了各方巨頭的關注。一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等“寶寶”類金融產品。百度、騰訊、小米等互聯網巨頭迅速跟進,甚至連傳統的製造業和電信企業也參與到了這一場金融變革之中。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平臺商業模式的終極形態,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寶寶類理財產品在發展過程中所作出的最大貢獻在於開啟了普通人理財的“啟蒙時代”,並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讓每一個普通人對於理財行為都能夠觸手可及,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學習理財所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學習成本。

“啟蒙時代”的開啟,讓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式迎來的大爆發。


"

相信不說你也知道,以錢生錢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關於錢生錢方法的探索從錢誕生就已開始。特別是當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剩餘之後,很多人發現如果不用錢來生錢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它們不斷貶值。

錢生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投資。30年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投資的概念,有了閒錢,首選會是存入銀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強,普通市民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元化。

從最初的銀行儲蓄到現在的股票基金,中國人的投資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儲蓄時期、證券房產時期、“寶寶”理財時期、多資產配置合理時期四個階段。其中銀行儲蓄出現的最早,其餘的理財方法則是在短短的四五年內實現了大規模的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1、融御財富:銀行時代

——43萬億儲蓄總額成就全球第一儲蓄大國

相信很多人還能記起路邊圍牆上的標語:“存款儲蓄,利國利民。”如今,那些斑駁的字跡記載著那段還不算太遙遠的歷史,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和金融變遷的起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銀行業依託國有背景,發展迅速,銀行儲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成了為數不多能讓資產不斷增值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第一的儲蓄大國,早在201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就超過了43萬億,人均居民儲蓄高達3萬餘元。

為什麼選擇銀行儲蓄?投資方式的單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過去想要資產保值,除了儲蓄之外,最普遍的就是買房,買黃金等購買高價值實體物品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金錢,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進行的理財方式。

銀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較低的門檻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資產增值的過程中。加之普通人的投資渠道較少和中國人投資普遍趨於保守的民族特徵,雖然獲得的收益相對於其他的投資方式更少,但是卻是最為安全穩定的投資方式。

然而,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漸降低,和物價的不斷飛漲,把錢存在銀行裡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不僅不能確保持續增加,而且還會產生相對的貶值,新的普遍性投資方式正待出現。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2、融御財富:證券和房產時代

——27年資本市場更迭提升投資者理財風險意識

1981年到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國債、股票、基金等新的投資方式相繼湧現。

1981年中國首次發行國庫券,在國家開放國庫券轉讓後,可以流通的國債變成了可以賺錢的有價證券,這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銀行存款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末。

1983年,深圳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原始股”,催生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先河。之後,中國股票開始正式登上金融歷史舞臺,普通投資者也開始接觸這種陌生的投資工具。1993年到1994年間,內地股指從1512點跌到325點,跌幅為78.50%,一半個股跌去80%以上,這樣突如其來的暴跌讓剛剛從計劃經濟走出來的中國人第一次認識到了金融的風險,投資者開始關注投資風險。

1997年,中國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誕生,但基金行業在上個世紀並沒有產生決定性的發展狀況。2005年到2007年,中國股市從1000點漲到了6000點,基金為許多不敢投資股市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替代品。

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開發商、投機者一直喝著房地產飛快增長的自信酒,房地產泡沫被吹得越來越大。

隨著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路下跌,許多中國人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中國投資者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動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多樣化理財方式分散資金風險。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3、融御財富:“寶寶”時代

——6000億估值餘額寶發起互聯網金融“啟蒙運動”

隨著互聯網席捲全球,無數的傳統行業亟需轉型,互聯網帶來社會各行各業的秩序重構,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理財業務,比銀行更高的收益吸引著無數普通用戶的關注。大量的普通民眾將錢從銀行裡挪到了餘額寶裡,餘額寶的整體估值也是水漲船高,一度達到了6000億人民幣。

餘額寶的火爆,迅速吸引了各方巨頭的關注。一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等“寶寶”類金融產品。百度、騰訊、小米等互聯網巨頭迅速跟進,甚至連傳統的製造業和電信企業也參與到了這一場金融變革之中。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平臺商業模式的終極形態,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寶寶類理財產品在發展過程中所作出的最大貢獻在於開啟了普通人理財的“啟蒙時代”,並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讓每一個普通人對於理財行為都能夠觸手可及,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學習理財所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學習成本。

“啟蒙時代”的開啟,讓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式迎來的大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4、融御財富:多資產配置時期

——銀行理財、資本市場產品、境外產品、私募股權、供應鏈金融等

在2018年資管新規等一系列法規出臺的情況下,市場經歷陣痛迴歸本源,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合理時代”。

國內經濟面臨著轉型升級,金融去槓桿,資管新規落地,私募基金行業監管政策趨嚴等情況,倒逼整個金融行業溯本清源;反觀外部環境,國際形勢動盪,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境外投資收益不及預期。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仍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勢頭,“一帶一路”、國內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開放程度和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新機遇。高淨值人群也更加看好中國機會,投資重心迴歸國內。

在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家倡導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理財行為,投資理財進入到理性的階段。

資產配置成為投資人重點考慮的因素,好的投資是根據自身的財富狀況與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找到與之匹配的投資行為。

根據《財富管理產品十年白皮書》顯示,過去十年間高淨值人群主要加配了五類金融資產:銀行理財、資本市場產品、境外產品、私募股權、供應鏈金融。

其中,私募基金在投資中頗具優勢,這是因為,一般普通的投資人很難購買到企業的“原始股”,要麼是企業高管,要麼是大資金幫助企業融資,所以,作為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幾乎沒有可能拿到企業的“原始股份”。但私募股權投資則不同,個人投資藉助私募股權,可以參與多個企業的“股權投資”,更容易拿到企業的“原始股”。

因股權投資的資本來源大都屬於耐心資本,投資者通過配置低流動性的權益資產,通過對標的進行戰略定位、估值並進行判斷,把握行業發展的拐點、定價異常和市場非有效性等因素,從而獲得相對高流動性資產而產生的溢價。

隨後,通過一系列的運作,私募股權投資可以帶來幾十倍市盈率的收益,並且對於風險的把控在投資前就已經有所識別,這一投資模式獲得了投資人一致認可,“人無股權不富”成為熱點話題。

例如近幾年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由以往的購買物業等待升值轉變成直接購買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既避免了高額的稅務,也可享受前景更加明朗的高收益。同時房地產基金還有著諸多優勢。相比於上億元的投資,百萬元的投資就可以持有核心地段的物業份額,分享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紅利!同時再也不用為房地產週期、收購談判、經營物業、出售資產等眾多環節操心!把他交給專業的團隊來管理,使收益最大化!而且“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理念,而房地產基金可以分散化投資,實現地理位置的分散和物業品類的分散,降低局部風險對投資造成的損失。國內也在面臨這樣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高淨值客戶將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視為資產配置的重要一環。


"

相信不說你也知道,以錢生錢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關於錢生錢方法的探索從錢誕生就已開始。特別是當經濟快速發展、資產剩餘之後,很多人發現如果不用錢來生錢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它們不斷貶值。

錢生錢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投資。30年前,中國的老百姓還沒有投資的概念,有了閒錢,首選會是存入銀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強,普通市民逐漸有了投資意識,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慢慢代替了儲蓄存款,成為家庭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今,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已經越來越多元化。

從最初的銀行儲蓄到現在的股票基金,中國人的投資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銀行儲蓄時期、證券房產時期、“寶寶”理財時期、多資產配置合理時期四個階段。其中銀行儲蓄出現的最早,其餘的理財方法則是在短短的四五年內實現了大規模的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1、融御財富:銀行時代

——43萬億儲蓄總額成就全球第一儲蓄大國

相信很多人還能記起路邊圍牆上的標語:“存款儲蓄,利國利民。”如今,那些斑駁的字跡記載著那段還不算太遙遠的歷史,記載著中國改革開放和金融變遷的起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的銀行業依託國有背景,發展迅速,銀行儲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成了為數不多能讓資產不斷增值的方式之一。作為全球第一的儲蓄大國,早在2013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就超過了43萬億,人均居民儲蓄高達3萬餘元。

為什麼選擇銀行儲蓄?投資方式的單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過去想要資產保值,除了儲蓄之外,最普遍的就是買房,買黃金等購買高價值實體物品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金錢,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進行的理財方式。

銀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較低的門檻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資產增值的過程中。加之普通人的投資渠道較少和中國人投資普遍趨於保守的民族特徵,雖然獲得的收益相對於其他的投資方式更少,但是卻是最為安全穩定的投資方式。

然而,隨著銀行利率的逐漸降低,和物價的不斷飛漲,把錢存在銀行裡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不僅不能確保持續增加,而且還會產生相對的貶值,新的普遍性投資方式正待出現。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2、融御財富:證券和房產時代

——27年資本市場更迭提升投資者理財風險意識

1981年到2008年,中國金融市場經濟加速發展,國債、股票、基金等新的投資方式相繼湧現。

1981年中國首次發行國庫券,在國家開放國庫券轉讓後,可以流通的國債變成了可以賺錢的有價證券,這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銀行存款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末。

1983年,深圳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原始股”,催生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先河。之後,中國股票開始正式登上金融歷史舞臺,普通投資者也開始接觸這種陌生的投資工具。1993年到1994年間,內地股指從1512點跌到325點,跌幅為78.50%,一半個股跌去80%以上,這樣突如其來的暴跌讓剛剛從計劃經濟走出來的中國人第一次認識到了金融的風險,投資者開始關注投資風險。

1997年,中國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誕生,但基金行業在上個世紀並沒有產生決定性的發展狀況。2005年到2007年,中國股市從1000點漲到了6000點,基金為許多不敢投資股市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替代品。

1998年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房地產開發商、投機者一直喝著房地產飛快增長的自信酒,房地產泡沫被吹得越來越大。

隨著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路下跌,許多中國人對金融市場的風險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中國投資者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動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多樣化理財方式分散資金風險。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3、融御財富:“寶寶”時代

——6000億估值餘額寶發起互聯網金融“啟蒙運動”

隨著互聯網席捲全球,無數的傳統行業亟需轉型,互聯網帶來社會各行各業的秩序重構,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理財業務,比銀行更高的收益吸引著無數普通用戶的關注。大量的普通民眾將錢從銀行裡挪到了餘額寶裡,餘額寶的整體估值也是水漲船高,一度達到了6000億人民幣。

餘額寶的火爆,迅速吸引了各方巨頭的關注。一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等“寶寶”類金融產品。百度、騰訊、小米等互聯網巨頭迅速跟進,甚至連傳統的製造業和電信企業也參與到了這一場金融變革之中。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平臺商業模式的終極形態,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寶寶類理財產品在發展過程中所作出的最大貢獻在於開啟了普通人理財的“啟蒙時代”,並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讓每一個普通人對於理財行為都能夠觸手可及,通過技術手段降低了學習理財所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學習成本。

“啟蒙時代”的開啟,讓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式迎來的大爆發。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4、融御財富:多資產配置時期

——銀行理財、資本市場產品、境外產品、私募股權、供應鏈金融等

在2018年資管新規等一系列法規出臺的情況下,市場經歷陣痛迴歸本源,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合理時代”。

國內經濟面臨著轉型升級,金融去槓桿,資管新規落地,私募基金行業監管政策趨嚴等情況,倒逼整個金融行業溯本清源;反觀外部環境,國際形勢動盪,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境外投資收益不及預期。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仍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勢頭,“一帶一路”、國內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開放程度和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新機遇。高淨值人群也更加看好中國機會,投資重心迴歸國內。

在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國家倡導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理財行為,投資理財進入到理性的階段。

資產配置成為投資人重點考慮的因素,好的投資是根據自身的財富狀況與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找到與之匹配的投資行為。

根據《財富管理產品十年白皮書》顯示,過去十年間高淨值人群主要加配了五類金融資產:銀行理財、資本市場產品、境外產品、私募股權、供應鏈金融。

其中,私募基金在投資中頗具優勢,這是因為,一般普通的投資人很難購買到企業的“原始股”,要麼是企業高管,要麼是大資金幫助企業融資,所以,作為普通的個人投資者幾乎沒有可能拿到企業的“原始股份”。但私募股權投資則不同,個人投資藉助私募股權,可以參與多個企業的“股權投資”,更容易拿到企業的“原始股”。

因股權投資的資本來源大都屬於耐心資本,投資者通過配置低流動性的權益資產,通過對標的進行戰略定位、估值並進行判斷,把握行業發展的拐點、定價異常和市場非有效性等因素,從而獲得相對高流動性資產而產生的溢價。

隨後,通過一系列的運作,私募股權投資可以帶來幾十倍市盈率的收益,並且對於風險的把控在投資前就已經有所識別,這一投資模式獲得了投資人一致認可,“人無股權不富”成為熱點話題。

例如近幾年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由以往的購買物業等待升值轉變成直接購買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既避免了高額的稅務,也可享受前景更加明朗的高收益。同時房地產基金還有著諸多優勢。相比於上億元的投資,百萬元的投資就可以持有核心地段的物業份額,分享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紅利!同時再也不用為房地產週期、收購談判、經營物業、出售資產等眾多環節操心!把他交給專業的團隊來管理,使收益最大化!而且“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理念,而房地產基金可以分散化投資,實現地理位置的分散和物業品類的分散,降低局部風險對投資造成的損失。國內也在面臨這樣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高淨值客戶將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視為資產配置的重要一環。


貸得到:中國人理財變遷史,瞭解規律,讓理財路更順


此外,供應鏈金融也成為多元資產配置的重要一環。供應鏈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工具,具有周期短、頻次快的特點,能夠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定製融資服務,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為企業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融資方式,受到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的雙重信任。

供應鏈金融圍繞著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對資金需求方的企業來說,依託核心企業既能有效解決融資難問題,又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對金融機構而言,供應鏈金融則能延伸縱深服務,既有利於防控信貸風險,又降低資本消耗,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來源;對資金供給方投資者而言,資金流向清晰,風險控制措施到位的供應鏈金融,成為了增值保值的首選。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良好的資產配置需要專業的人來進行運作,這也給財富管理機構的發展迎來了契機。

總之,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未來,隨著投資理財進入理性時代,私募股權投資和供應鏈金融將成為主要的資產配置方式,值得推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