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太不按常理出牌了!“是的,所以他成為了首富!”

童書繪本 玩具 藝術 馬雲 媽咪讀呀 2017-04-08

媽咪讀呀原創

“你這孩子太不按常理出牌了!“是的,所以他成為了首富!”

人們大都讚歎有創造力的人,不僅欣賞,簡直是羨慕嫉妒恨。盼著,有朝一日,靈感一現,也能搞點什麼名堂。殊不知,創造力跟靈感沒多大關係,倒是跟日積月累的習慣密切相關。

比如,著名的天文學大神霍金,童年時酷愛“拆遷”,他對感興趣的火車拆了裝、裝了拆,從中發現玩具火車運行的祕密。霍金從小學一直拆到高中,從學習中等的學生拆到劍橋大學的教授。打破常規、建立新規矩,這是一種他的思考習慣。

日積月累的習慣也表現在不斷學習的習慣上。比如喬布斯被妻子稱為“學習機器”,每天都要學習一點新知識,一天不學就覺得落後時代了。

細想這些有所成就的人,都踐行是3個字——“創造力”。而那些平庸之輩,無不是躺在“沒有創造力”的溫床上,碌碌無為。

“你這孩子太不按常理出牌了!“是的,所以他成為了首富!”

很多父母在育兒路上,一不留神就走向扼制孩子創造力的道路上,來看看你中招了沒有吧!以下是一些常用語言。

“不可以玩泥巴,好髒!”

“不可以爬樹,好危險!”

像這種規範孩子的行動,會讓孩子形成“那就啥也不幹”的性格。你會發現,這類乖小孩長大後,並沒有什麼創造力,因為他探索、發現世界的大門,被父母牢牢封死了。

“你給我閉嘴!”

“你有什麼發言權?”

這種禁令禁錮了孩子思考,使孩子有理不能說,有話不能暢所欲言。父母的經驗直接灌輸到孩子腦中,凡事都按照父母認為正確的事,能指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敢於打破常規,不按常理出牌,才能像馬雲那樣橫空出世。

10多年,人人都習慣於實體店購物,只有馬雲天馬行空,認為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如果當時,有人說“你太可笑了,老老實實搞實體店吧”,馬雲還能有今日成就嗎?

“你這孩子太不按常理出牌了!“是的,所以他成為了首富!”

英國教育專家肯·羅賓遜曾在TED上做過一次演講,他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女孩在繪畫課上塗抹著什麼,老師饒有興致地問,你畫的什麼?她說,我畫上帝。老師說,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小女孩說,他們一會兒就知道了。

童言無忌。童言中述說真理。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怎麼在長大之後仍然保持這種天賦。這是畢加索說的,這個問題也提給了每個家長。

父母怎樣做,可以讓孩子保存一份創造力?

首先是“讀”。對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通過繪本講述道理,鼓勵孩子創新、有創造力。這裡有一個好故事——《鴨子要穿襪子嗎》。故事講述了一隻特立獨行的鴨子,為了讓自己與眾不同,給自己做了各種各樣顏色的美麗襪子。然而,同伴們從開始的讚美欣賞,到漸漸不再關注他,讓他覺得很失落,他便出走到一個新的村子開始嶄新的生活。在這兒,他又有了什麼與眾不同的點子呢?

“你這孩子太不按常理出牌了!“是的,所以他成為了首富!”

在講述這本具有思辨的繪本時,媽媽可以不斷啟發孩子,如果你是鴨子,你會做哪些事情讓自己與眾不同?

其次是“做”。在美國,一些藝術中心的課程頗有想象力和趣味性。比如教4歲的孩子識別顏色差別時,開設“吹顏料課”——讓孩子用嘴巴吹開顏料,不僅能鍛鍊其面部肌肉,還能幫助他們發展語言。還有“撒鹽法”——通過鹽分瀝乾水彩中的水分,製造出迷人的效果……

最後是“包容”。創造力大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寫過一篇文章,教父母保護自己孩子的創造力。比如,孩子喜歡惡作劇,喜歡一個人埋頭玩玩具並痴迷自己發明的新遊戲,或者制定遊戲規則讓父母和朋友參與進來,拒絕完成大人的發號施令等。這些都是創造力的強烈徵兆

如果孩子表現出這些徵兆,說明他們很聰明、有想象力。請別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禁令句子,阻礙孩子的思考。因為,你很可能扼殺了一個天才。“沒有創造力”的孩子,註定不是一個會成才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