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

作為世界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銅陵的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銅陵也因此有了“中國古銅都”美譽。

不過,與其輝煌的歷史相比,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更讓銅陵人驕傲和自豪……

"

作為世界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銅陵的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銅陵也因此有了“中國古銅都”美譽。

不過,與其輝煌的歷史相比,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更讓銅陵人驕傲和自豪……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第一爐銅水這樣出來

1949年6月,馬鞍山軍事代表小組軍事聯絡員陳智祥等受委派,赴銅陵接管原國民黨華中礦務局銅官山分礦保管所。

陳智祥來看後傻眼了:由於遭受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礦山沒有一間廠房和一臺能運轉的機器,僅剩下用鐵皮釘的破倉庫。且礦區社會秩序混亂。

這種情況很快被反映到了上面。1950年5月10日,華東工業部銅官山銅礦工程處成立,國家決定恢復開發銅官山豐富的銅礦。

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展覽館裡,擺放著一塊普通卻又珍貴的銅錠。說它普通,是因為這塊長方形的銅疙瘩跟我們見過的其他任何一個銅錠並無二樣,而珍貴則源於它的出身: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澆鑄出的第一塊銅錠。

而這塊銅錠背後,則蘊含著一段戰天鬥地的激情歲月。1951年5月,銅官山工程處的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出燒結機——鼓風爐——臥式轉爐工藝鍊銅的方案。

1952年7月,銅官山選礦廠動工興建。幾乎在建設銅礦山的同時,考慮到對銅精礦的冶煉,又拉開了在銅陵興隆鎮掃把溝地區的鳳凰嶺下建設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的序幕。

1953年4月30日,在一陣轟鳴的馬達聲中,新中國的第一座冶煉廠開始了鍊銅大戰。舉目四望,露天料場上堆放著銅精砂、石灰、焦炭、木柴、石英石等鍊銅物料。

新中國誕生不久,一無實踐經驗、二缺專業技術人員,要建立一座冶煉廠談何容易。但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創建的熱情都很高,移山填壑、風餐露宿,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

在接連攻克了造渣、脫硫、造銅等關鍵步驟後,時間已到了1953年5月1日上午7時。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鼓風爐內的精銅礦在經過第一週期除去雜質和第二週期脫硫後,殷紅的銅水像一匹柔軟的綢緞,緩緩地順著低槽流向地模裡,經過漸漸的冷卻後,形成了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銅錠。

橙黃色的銅錠經過檢驗,一級品率達到99.5%。看著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從他們手裡誕生,工人們的眼裡閃動著淚花,歡呼雀躍著:“出銅了!”“出銅了!”

"

作為世界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銅陵的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銅陵也因此有了“中國古銅都”美譽。

不過,與其輝煌的歷史相比,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更讓銅陵人驕傲和自豪……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第一爐銅水這樣出來

1949年6月,馬鞍山軍事代表小組軍事聯絡員陳智祥等受委派,赴銅陵接管原國民黨華中礦務局銅官山分礦保管所。

陳智祥來看後傻眼了:由於遭受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礦山沒有一間廠房和一臺能運轉的機器,僅剩下用鐵皮釘的破倉庫。且礦區社會秩序混亂。

這種情況很快被反映到了上面。1950年5月10日,華東工業部銅官山銅礦工程處成立,國家決定恢復開發銅官山豐富的銅礦。

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展覽館裡,擺放著一塊普通卻又珍貴的銅錠。說它普通,是因為這塊長方形的銅疙瘩跟我們見過的其他任何一個銅錠並無二樣,而珍貴則源於它的出身: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澆鑄出的第一塊銅錠。

而這塊銅錠背後,則蘊含著一段戰天鬥地的激情歲月。1951年5月,銅官山工程處的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出燒結機——鼓風爐——臥式轉爐工藝鍊銅的方案。

1952年7月,銅官山選礦廠動工興建。幾乎在建設銅礦山的同時,考慮到對銅精礦的冶煉,又拉開了在銅陵興隆鎮掃把溝地區的鳳凰嶺下建設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的序幕。

1953年4月30日,在一陣轟鳴的馬達聲中,新中國的第一座冶煉廠開始了鍊銅大戰。舉目四望,露天料場上堆放著銅精砂、石灰、焦炭、木柴、石英石等鍊銅物料。

新中國誕生不久,一無實踐經驗、二缺專業技術人員,要建立一座冶煉廠談何容易。但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創建的熱情都很高,移山填壑、風餐露宿,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

在接連攻克了造渣、脫硫、造銅等關鍵步驟後,時間已到了1953年5月1日上午7時。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鼓風爐內的精銅礦在經過第一週期除去雜質和第二週期脫硫後,殷紅的銅水像一匹柔軟的綢緞,緩緩地順著低槽流向地模裡,經過漸漸的冷卻後,形成了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銅錠。

橙黃色的銅錠經過檢驗,一級品率達到99.5%。看著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從他們手裡誕生,工人們的眼裡閃動著淚花,歡呼雀躍著:“出銅了!”“出銅了!”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他們是當年盛況見證者

新中國出爐的第一爐銅水雖然重不足4噸,但它在新中國銅冶煉歷史上的分量卻舉足輕重。

每當回憶起新中國第一爐銅的誕生,時任吹爐班副班長的周貴山的心便“像沸騰的銅水一樣,久久不能平靜”。為了確保新中國第一爐銅順利產出,1953年4月30日晚上開始,周貴山和同事們就全方位做好了出銅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批批銅精砂、石灰石、焦炭等,從原料倉進入熔爐煉成冰銅,再由5噸橋式行車將一煲煲冰銅緩緩吊起倒入吹爐吹煉。從4月30日晚上6點,到5月1日凌晨3點,行車共向吹爐倒入了18煲冰銅。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冰銅經去渣吹煉逐漸煉成了粗銅,大家一點倦意都沒有,心中默唸: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就要出來了!

在銅陵,說起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出爐的參與者和見證人,楊樹山是被提得較多的人。因為除了是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外,他還創造出了“轉爐產量增加法”,將轉爐單爐產量從3噸提高到10噸,而且爐子使用壽命延長了十幾倍。

1959年5月,楊樹山榮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在當年10月應邀參加了國慶十週年舉行的國慶觀禮慶典,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

作為世界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銅陵的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銅陵也因此有了“中國古銅都”美譽。

不過,與其輝煌的歷史相比,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更讓銅陵人驕傲和自豪……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第一爐銅水這樣出來

1949年6月,馬鞍山軍事代表小組軍事聯絡員陳智祥等受委派,赴銅陵接管原國民黨華中礦務局銅官山分礦保管所。

陳智祥來看後傻眼了:由於遭受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礦山沒有一間廠房和一臺能運轉的機器,僅剩下用鐵皮釘的破倉庫。且礦區社會秩序混亂。

這種情況很快被反映到了上面。1950年5月10日,華東工業部銅官山銅礦工程處成立,國家決定恢復開發銅官山豐富的銅礦。

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展覽館裡,擺放著一塊普通卻又珍貴的銅錠。說它普通,是因為這塊長方形的銅疙瘩跟我們見過的其他任何一個銅錠並無二樣,而珍貴則源於它的出身: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澆鑄出的第一塊銅錠。

而這塊銅錠背後,則蘊含著一段戰天鬥地的激情歲月。1951年5月,銅官山工程處的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出燒結機——鼓風爐——臥式轉爐工藝鍊銅的方案。

1952年7月,銅官山選礦廠動工興建。幾乎在建設銅礦山的同時,考慮到對銅精礦的冶煉,又拉開了在銅陵興隆鎮掃把溝地區的鳳凰嶺下建設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的序幕。

1953年4月30日,在一陣轟鳴的馬達聲中,新中國的第一座冶煉廠開始了鍊銅大戰。舉目四望,露天料場上堆放著銅精砂、石灰、焦炭、木柴、石英石等鍊銅物料。

新中國誕生不久,一無實踐經驗、二缺專業技術人員,要建立一座冶煉廠談何容易。但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創建的熱情都很高,移山填壑、風餐露宿,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

在接連攻克了造渣、脫硫、造銅等關鍵步驟後,時間已到了1953年5月1日上午7時。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鼓風爐內的精銅礦在經過第一週期除去雜質和第二週期脫硫後,殷紅的銅水像一匹柔軟的綢緞,緩緩地順著低槽流向地模裡,經過漸漸的冷卻後,形成了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銅錠。

橙黃色的銅錠經過檢驗,一級品率達到99.5%。看著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從他們手裡誕生,工人們的眼裡閃動著淚花,歡呼雀躍著:“出銅了!”“出銅了!”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他們是當年盛況見證者

新中國出爐的第一爐銅水雖然重不足4噸,但它在新中國銅冶煉歷史上的分量卻舉足輕重。

每當回憶起新中國第一爐銅的誕生,時任吹爐班副班長的周貴山的心便“像沸騰的銅水一樣,久久不能平靜”。為了確保新中國第一爐銅順利產出,1953年4月30日晚上開始,周貴山和同事們就全方位做好了出銅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批批銅精砂、石灰石、焦炭等,從原料倉進入熔爐煉成冰銅,再由5噸橋式行車將一煲煲冰銅緩緩吊起倒入吹爐吹煉。從4月30日晚上6點,到5月1日凌晨3點,行車共向吹爐倒入了18煲冰銅。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冰銅經去渣吹煉逐漸煉成了粗銅,大家一點倦意都沒有,心中默唸: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就要出來了!

在銅陵,說起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出爐的參與者和見證人,楊樹山是被提得較多的人。因為除了是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外,他還創造出了“轉爐產量增加法”,將轉爐單爐產量從3噸提高到10噸,而且爐子使用壽命延長了十幾倍。

1959年5月,楊樹山榮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在當年10月應邀參加了國慶十週年舉行的國慶觀禮慶典,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因銅設市謀發展

中國銅冶煉史上第一次採用工業化提銅技術,生產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個發明轉爐……

經過幾年恢復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一個擁有采礦、選礦、冶煉、機修、發電等配套齊全的銅聯合企業屹立在銅官山麓。

當然,礦山的發展,也帶動了地方工業、生活配套產業的興起與發展。1950年6月,“銅官山工程處郵政代辦所”正式開張營業了,這是銅陵最早的郵政代辦所;1953年8月1日,礦山醫院正式掛牌對外接診,成為銅陵最早的醫院……這些都為銅陵建市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舉行第39次全體會議,批准安徽省人民委員會的請示報告,決定設置銅官山市,其行政區域轄銅陵縣銅官山礦區的全部、橫港鄉的全部和謝壟鄉的一部分。

1958年9月5日,撇銷銅陵縣建制,市、縣合併,銅官山市改名銅陵市,屬安徽省直轄,銅陵從此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眾多城市之列。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銅陵市產粗銅、銅料雙破萬噸大關,接近當時全國總產量的一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而在70年後的今天,銅陵又以嶄新的姿態成為閃耀在皖江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2.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

銅陵繼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榮譽之後,又斬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

作為世界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銅陵的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銅陵也因此有了“中國古銅都”美譽。

不過,與其輝煌的歷史相比,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更讓銅陵人驕傲和自豪……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第一爐銅水這樣出來

1949年6月,馬鞍山軍事代表小組軍事聯絡員陳智祥等受委派,赴銅陵接管原國民黨華中礦務局銅官山分礦保管所。

陳智祥來看後傻眼了:由於遭受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礦山沒有一間廠房和一臺能運轉的機器,僅剩下用鐵皮釘的破倉庫。且礦區社會秩序混亂。

這種情況很快被反映到了上面。1950年5月10日,華東工業部銅官山銅礦工程處成立,國家決定恢復開發銅官山豐富的銅礦。

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展覽館裡,擺放著一塊普通卻又珍貴的銅錠。說它普通,是因為這塊長方形的銅疙瘩跟我們見過的其他任何一個銅錠並無二樣,而珍貴則源於它的出身: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澆鑄出的第一塊銅錠。

而這塊銅錠背後,則蘊含著一段戰天鬥地的激情歲月。1951年5月,銅官山工程處的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出燒結機——鼓風爐——臥式轉爐工藝鍊銅的方案。

1952年7月,銅官山選礦廠動工興建。幾乎在建設銅礦山的同時,考慮到對銅精礦的冶煉,又拉開了在銅陵興隆鎮掃把溝地區的鳳凰嶺下建設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的序幕。

1953年4月30日,在一陣轟鳴的馬達聲中,新中國的第一座冶煉廠開始了鍊銅大戰。舉目四望,露天料場上堆放著銅精砂、石灰、焦炭、木柴、石英石等鍊銅物料。

新中國誕生不久,一無實踐經驗、二缺專業技術人員,要建立一座冶煉廠談何容易。但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創建的熱情都很高,移山填壑、風餐露宿,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

在接連攻克了造渣、脫硫、造銅等關鍵步驟後,時間已到了1953年5月1日上午7時。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鼓風爐內的精銅礦在經過第一週期除去雜質和第二週期脫硫後,殷紅的銅水像一匹柔軟的綢緞,緩緩地順著低槽流向地模裡,經過漸漸的冷卻後,形成了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銅錠。

橙黃色的銅錠經過檢驗,一級品率達到99.5%。看著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從他們手裡誕生,工人們的眼裡閃動著淚花,歡呼雀躍著:“出銅了!”“出銅了!”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他們是當年盛況見證者

新中國出爐的第一爐銅水雖然重不足4噸,但它在新中國銅冶煉歷史上的分量卻舉足輕重。

每當回憶起新中國第一爐銅的誕生,時任吹爐班副班長的周貴山的心便“像沸騰的銅水一樣,久久不能平靜”。為了確保新中國第一爐銅順利產出,1953年4月30日晚上開始,周貴山和同事們就全方位做好了出銅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批批銅精砂、石灰石、焦炭等,從原料倉進入熔爐煉成冰銅,再由5噸橋式行車將一煲煲冰銅緩緩吊起倒入吹爐吹煉。從4月30日晚上6點,到5月1日凌晨3點,行車共向吹爐倒入了18煲冰銅。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冰銅經去渣吹煉逐漸煉成了粗銅,大家一點倦意都沒有,心中默唸: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就要出來了!

在銅陵,說起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出爐的參與者和見證人,楊樹山是被提得較多的人。因為除了是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外,他還創造出了“轉爐產量增加法”,將轉爐單爐產量從3噸提高到10噸,而且爐子使用壽命延長了十幾倍。

1959年5月,楊樹山榮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在當年10月應邀參加了國慶十週年舉行的國慶觀禮慶典,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因銅設市謀發展

中國銅冶煉史上第一次採用工業化提銅技術,生產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個發明轉爐……

經過幾年恢復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一個擁有采礦、選礦、冶煉、機修、發電等配套齊全的銅聯合企業屹立在銅官山麓。

當然,礦山的發展,也帶動了地方工業、生活配套產業的興起與發展。1950年6月,“銅官山工程處郵政代辦所”正式開張營業了,這是銅陵最早的郵政代辦所;1953年8月1日,礦山醫院正式掛牌對外接診,成為銅陵最早的醫院……這些都為銅陵建市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舉行第39次全體會議,批准安徽省人民委員會的請示報告,決定設置銅官山市,其行政區域轄銅陵縣銅官山礦區的全部、橫港鄉的全部和謝壟鄉的一部分。

1958年9月5日,撇銷銅陵縣建制,市、縣合併,銅官山市改名銅陵市,屬安徽省直轄,銅陵從此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眾多城市之列。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銅陵市產粗銅、銅料雙破萬噸大關,接近當時全國總產量的一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而在70年後的今天,銅陵又以嶄新的姿態成為閃耀在皖江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2.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

銅陵繼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榮譽之後,又斬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

作為世界青銅文化發祥地之一,銅陵的冶銅歷史已有3000多年,銅陵也因此有了“中國古銅都”美譽。

不過,與其輝煌的歷史相比,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更讓銅陵人驕傲和自豪……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第一爐銅水這樣出來

1949年6月,馬鞍山軍事代表小組軍事聯絡員陳智祥等受委派,赴銅陵接管原國民黨華中礦務局銅官山分礦保管所。

陳智祥來看後傻眼了:由於遭受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礦山沒有一間廠房和一臺能運轉的機器,僅剩下用鐵皮釘的破倉庫。且礦區社會秩序混亂。

這種情況很快被反映到了上面。1950年5月10日,華東工業部銅官山銅礦工程處成立,國家決定恢復開發銅官山豐富的銅礦。

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展覽館裡,擺放著一塊普通卻又珍貴的銅錠。說它普通,是因為這塊長方形的銅疙瘩跟我們見過的其他任何一個銅錠並無二樣,而珍貴則源於它的出身: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爐銅水澆鑄出的第一塊銅錠。

而這塊銅錠背後,則蘊含著一段戰天鬥地的激情歲月。1951年5月,銅官山工程處的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出燒結機——鼓風爐——臥式轉爐工藝鍊銅的方案。

1952年7月,銅官山選礦廠動工興建。幾乎在建設銅礦山的同時,考慮到對銅精礦的冶煉,又拉開了在銅陵興隆鎮掃把溝地區的鳳凰嶺下建設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的序幕。

1953年4月30日,在一陣轟鳴的馬達聲中,新中國的第一座冶煉廠開始了鍊銅大戰。舉目四望,露天料場上堆放著銅精砂、石灰、焦炭、木柴、石英石等鍊銅物料。

新中國誕生不久,一無實踐經驗、二缺專業技術人員,要建立一座冶煉廠談何容易。但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創建的熱情都很高,移山填壑、風餐露宿,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

在接連攻克了造渣、脫硫、造銅等關鍵步驟後,時間已到了1953年5月1日上午7時。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鼓風爐內的精銅礦在經過第一週期除去雜質和第二週期脫硫後,殷紅的銅水像一匹柔軟的綢緞,緩緩地順著低槽流向地模裡,經過漸漸的冷卻後,形成了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銅錠。

橙黃色的銅錠經過檢驗,一級品率達到99.5%。看著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從他們手裡誕生,工人們的眼裡閃動著淚花,歡呼雀躍著:“出銅了!”“出銅了!”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他們是當年盛況見證者

新中國出爐的第一爐銅水雖然重不足4噸,但它在新中國銅冶煉歷史上的分量卻舉足輕重。

每當回憶起新中國第一爐銅的誕生,時任吹爐班副班長的周貴山的心便“像沸騰的銅水一樣,久久不能平靜”。為了確保新中國第一爐銅順利產出,1953年4月30日晚上開始,周貴山和同事們就全方位做好了出銅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批批銅精砂、石灰石、焦炭等,從原料倉進入熔爐煉成冰銅,再由5噸橋式行車將一煲煲冰銅緩緩吊起倒入吹爐吹煉。從4月30日晚上6點,到5月1日凌晨3點,行車共向吹爐倒入了18煲冰銅。時間分分秒秒過去,冰銅經去渣吹煉逐漸煉成了粗銅,大家一點倦意都沒有,心中默唸: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就要出來了!

在銅陵,說起新中國第一爐銅水出爐的參與者和見證人,楊樹山是被提得較多的人。因為除了是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外,他還創造出了“轉爐產量增加法”,將轉爐單爐產量從3噸提高到10噸,而且爐子使用壽命延長了十幾倍。

1959年5月,楊樹山榮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在當年10月應邀參加了國慶十週年舉行的國慶觀禮慶典,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因銅設市謀發展

中國銅冶煉史上第一次採用工業化提銅技術,生產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個發明轉爐……

經過幾年恢復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一個擁有采礦、選礦、冶煉、機修、發電等配套齊全的銅聯合企業屹立在銅官山麓。

當然,礦山的發展,也帶動了地方工業、生活配套產業的興起與發展。1950年6月,“銅官山工程處郵政代辦所”正式開張營業了,這是銅陵最早的郵政代辦所;1953年8月1日,礦山醫院正式掛牌對外接診,成為銅陵最早的醫院……這些都為銅陵建市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舉行第39次全體會議,批准安徽省人民委員會的請示報告,決定設置銅官山市,其行政區域轄銅陵縣銅官山礦區的全部、橫港鄉的全部和謝壟鄉的一部分。

1958年9月5日,撇銷銅陵縣建制,市、縣合併,銅官山市改名銅陵市,屬安徽省直轄,銅陵從此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眾多城市之列。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銅陵市產粗銅、銅料雙破萬噸大關,接近當時全國總產量的一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而在70年後的今天,銅陵又以嶄新的姿態成為閃耀在皖江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2.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5524元。

銅陵繼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榮譽之後,又斬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這裡流出新中國第一爐銅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