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

本文專家:黃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大外科主任 骨科/骨科教研室主任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可同樣是走路,這位醫生靠它保護了關節,可有人卻因它置換了關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醫生步行17年,不僅“走掉”脂肪肝,膝關節也變好了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是健走的愛好者,他在《BTV我是大醫生》上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17年前

胡大一髕骨上的軟骨已經磨損得很嚴重了,此外,還患有右後腳跟骨刺和椎間盤滑脫,骨科醫生看完片子後,建議直接置換掉膝關節。但胡大一沒有選擇置換膝關節,而是每天堅持利用碎片時間日行萬步。

"

本文專家:黃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大外科主任 骨科/骨科教研室主任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可同樣是走路,這位醫生靠它保護了關節,可有人卻因它置換了關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醫生步行17年,不僅“走掉”脂肪肝,膝關節也變好了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是健走的愛好者,他在《BTV我是大醫生》上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17年前

胡大一髕骨上的軟骨已經磨損得很嚴重了,此外,還患有右後腳跟骨刺和椎間盤滑脫,骨科醫生看完片子後,建議直接置換掉膝關節。但胡大一沒有選擇置換膝關節,而是每天堅持利用碎片時間日行萬步。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17年後

胡大一膝關節很少有不適,右後腳跟骨刺引發的疼痛完也全消失,腰椎間盤問題沒有明顯加重的症狀。此外,重度脂肪肝走沒了。

為什麼走路會帶來這樣的效果呢?且看分析:

1、預防膝關節退變

膝關節退變主要指軟骨的磨損,它是一種——年紀大了,都會得的病。只是症狀輕重緩急不同而已。

黃勇教授介紹:“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組織,營養都是靠血管來補給的,但是軟骨是沒有血管的,它只能通過“關節滑液”獲取營養。而走路運動,能像擠壓海綿一樣,把滑液擠壓到軟骨,擠入——吸出,擠入——吸出……從而起到營養軟骨,防止膝關節退變的作用。

2、增加關節穩定性

走路的時候可以鍛鍊到下肢,流通氣血、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

3、延緩膝關節疼痛

天氣一涼膝關節就疼?走平路不疼,一上下樓梯就疼?這些都可能預示著你有膝關節炎。

“針對這種退行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手段能夠徹底治癒膝關節炎。臨床上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只能說是緩解它的症狀,防止進一步惡化。平時我們可以通過走路鍛鍊起到緩解症狀,消除關節疼痛和僵硬。”黃勇教授說。

4、此外,走路對全身運動都有好處

比如可以活絡筋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止靜脈曲張、提高抵抗力、緩解壓力等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作用!

胡大一通過走路收穫了健康,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因為走路失去了關節。

他們步行10年,卻置換了膝關節

據《瀋陽晚報》報道,64歲的路女士在10年前患上了糖尿病,愛妻情深的丈夫一直陪著妻子一起鍛鍊“減糖”,每天堅持走路鍛鍊10公里。沒想到10年後,血糖是正常了,但夫妻倆膝關節嚴重變形,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最後不得不雙雙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這咋還把事情搞得越來越嚴重了呢?

對此,黃勇教授分析:

1、存在運動過度的問題

過度鍛鍊可能造成腿部肌肉的疲勞,更容易造成膝關節的磨損。

比如有些患者本身就有半月板損傷,或者韌帶斷裂,膝關節本來就不穩,那麼過度的運動就會加重病情。

當然,如果你會游泳,用游泳來代替走路,更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2、軟骨自我恢復能力差

我們的軟骨沒有血管,自我恢復能力是非常差的。軟骨裡面沒有神經末梢,這就意味著它感知疼痛的能力是很差的。

當我們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的情況時,那說明軟骨的磨損已經非常嚴重了。而軟骨一旦磨損,是不可逆的。這時候可能就只能置換膝關節了。

那很多人就糾結了:走路多了膝蓋軟骨會損傷;可不走路、不參加運動,膝蓋軟骨會沒有營養滋潤,會退變。

該怎麼抉擇?其實——

傷膝蓋or不傷膝蓋,關鍵點在於這組數字:6000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

研究表明,每週要進行5次不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折算成走路運動的話,相當於每天6000~8000步左右。

所以,建議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走個6000步。

那萬步走不可以嗎?也可以走,但也要因人而異。

6000步比較安全,萬步只是利於記憶。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是不同的,一定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能過於刻板!

最後,關於走路,黃勇教授給您提出了4點小建議:

1、走路裝備:

最好選擇合適、減震的運動鞋,更有利於保護關節。

千萬不要以為穿“鬆軟“的布鞋可以幫助鍛鍊,餘姚新聞網就曾報道,寧波一阿姨每天穿軟布鞋日行兩萬步,半年後竟站不起來了……原因就在於軟布鞋不能提供緩震支撐,導致膝蓋承受力量達到體重的5-6倍。


"

本文專家:黃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大外科主任 骨科/骨科教研室主任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可同樣是走路,這位醫生靠它保護了關節,可有人卻因它置換了關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醫生步行17年,不僅“走掉”脂肪肝,膝關節也變好了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是健走的愛好者,他在《BTV我是大醫生》上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17年前

胡大一髕骨上的軟骨已經磨損得很嚴重了,此外,還患有右後腳跟骨刺和椎間盤滑脫,骨科醫生看完片子後,建議直接置換掉膝關節。但胡大一沒有選擇置換膝關節,而是每天堅持利用碎片時間日行萬步。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17年後

胡大一膝關節很少有不適,右後腳跟骨刺引發的疼痛完也全消失,腰椎間盤問題沒有明顯加重的症狀。此外,重度脂肪肝走沒了。

為什麼走路會帶來這樣的效果呢?且看分析:

1、預防膝關節退變

膝關節退變主要指軟骨的磨損,它是一種——年紀大了,都會得的病。只是症狀輕重緩急不同而已。

黃勇教授介紹:“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組織,營養都是靠血管來補給的,但是軟骨是沒有血管的,它只能通過“關節滑液”獲取營養。而走路運動,能像擠壓海綿一樣,把滑液擠壓到軟骨,擠入——吸出,擠入——吸出……從而起到營養軟骨,防止膝關節退變的作用。

2、增加關節穩定性

走路的時候可以鍛鍊到下肢,流通氣血、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

3、延緩膝關節疼痛

天氣一涼膝關節就疼?走平路不疼,一上下樓梯就疼?這些都可能預示著你有膝關節炎。

“針對這種退行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手段能夠徹底治癒膝關節炎。臨床上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只能說是緩解它的症狀,防止進一步惡化。平時我們可以通過走路鍛鍊起到緩解症狀,消除關節疼痛和僵硬。”黃勇教授說。

4、此外,走路對全身運動都有好處

比如可以活絡筋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止靜脈曲張、提高抵抗力、緩解壓力等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作用!

胡大一通過走路收穫了健康,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因為走路失去了關節。

他們步行10年,卻置換了膝關節

據《瀋陽晚報》報道,64歲的路女士在10年前患上了糖尿病,愛妻情深的丈夫一直陪著妻子一起鍛鍊“減糖”,每天堅持走路鍛鍊10公里。沒想到10年後,血糖是正常了,但夫妻倆膝關節嚴重變形,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最後不得不雙雙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這咋還把事情搞得越來越嚴重了呢?

對此,黃勇教授分析:

1、存在運動過度的問題

過度鍛鍊可能造成腿部肌肉的疲勞,更容易造成膝關節的磨損。

比如有些患者本身就有半月板損傷,或者韌帶斷裂,膝關節本來就不穩,那麼過度的運動就會加重病情。

當然,如果你會游泳,用游泳來代替走路,更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2、軟骨自我恢復能力差

我們的軟骨沒有血管,自我恢復能力是非常差的。軟骨裡面沒有神經末梢,這就意味著它感知疼痛的能力是很差的。

當我們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的情況時,那說明軟骨的磨損已經非常嚴重了。而軟骨一旦磨損,是不可逆的。這時候可能就只能置換膝關節了。

那很多人就糾結了:走路多了膝蓋軟骨會損傷;可不走路、不參加運動,膝蓋軟骨會沒有營養滋潤,會退變。

該怎麼抉擇?其實——

傷膝蓋or不傷膝蓋,關鍵點在於這組數字:6000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

研究表明,每週要進行5次不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折算成走路運動的話,相當於每天6000~8000步左右。

所以,建議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走個6000步。

那萬步走不可以嗎?也可以走,但也要因人而異。

6000步比較安全,萬步只是利於記憶。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是不同的,一定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能過於刻板!

最後,關於走路,黃勇教授給您提出了4點小建議:

1、走路裝備:

最好選擇合適、減震的運動鞋,更有利於保護關節。

千萬不要以為穿“鬆軟“的布鞋可以幫助鍛鍊,餘姚新聞網就曾報道,寧波一阿姨每天穿軟布鞋日行兩萬步,半年後竟站不起來了……原因就在於軟布鞋不能提供緩震支撐,導致膝蓋承受力量達到體重的5-6倍。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2、走路地點:

最好在空氣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比如公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塑膠草地比柏油公路更適合走路運動,能減緩對膝關節的衝擊。

3、走路節奏:

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來就暴走!而且走之前可以多做做熱身動作,舒展筋骨,更好避免骨關節。

4、走路時間:

其實對於走路這種強度不算太大的運動,對時間是沒有嚴格要求的,你喜歡啥時候運動,都行!但是需要注意,早上運動時需要吃早飯,及時補充水分;晚上運動時,穿適當的衣服,避免受涼。

"

本文專家:黃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大外科主任 骨科/骨科教研室主任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可同樣是走路,這位醫生靠它保護了關節,可有人卻因它置換了關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醫生步行17年,不僅“走掉”脂肪肝,膝關節也變好了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是健走的愛好者,他在《BTV我是大醫生》上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17年前

胡大一髕骨上的軟骨已經磨損得很嚴重了,此外,還患有右後腳跟骨刺和椎間盤滑脫,骨科醫生看完片子後,建議直接置換掉膝關節。但胡大一沒有選擇置換膝關節,而是每天堅持利用碎片時間日行萬步。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17年後

胡大一膝關節很少有不適,右後腳跟骨刺引發的疼痛完也全消失,腰椎間盤問題沒有明顯加重的症狀。此外,重度脂肪肝走沒了。

為什麼走路會帶來這樣的效果呢?且看分析:

1、預防膝關節退變

膝關節退變主要指軟骨的磨損,它是一種——年紀大了,都會得的病。只是症狀輕重緩急不同而已。

黃勇教授介紹:“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組織,營養都是靠血管來補給的,但是軟骨是沒有血管的,它只能通過“關節滑液”獲取營養。而走路運動,能像擠壓海綿一樣,把滑液擠壓到軟骨,擠入——吸出,擠入——吸出……從而起到營養軟骨,防止膝關節退變的作用。

2、增加關節穩定性

走路的時候可以鍛鍊到下肢,流通氣血、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

3、延緩膝關節疼痛

天氣一涼膝關節就疼?走平路不疼,一上下樓梯就疼?這些都可能預示著你有膝關節炎。

“針對這種退行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手段能夠徹底治癒膝關節炎。臨床上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只能說是緩解它的症狀,防止進一步惡化。平時我們可以通過走路鍛鍊起到緩解症狀,消除關節疼痛和僵硬。”黃勇教授說。

4、此外,走路對全身運動都有好處

比如可以活絡筋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止靜脈曲張、提高抵抗力、緩解壓力等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作用!

胡大一通過走路收穫了健康,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因為走路失去了關節。

他們步行10年,卻置換了膝關節

據《瀋陽晚報》報道,64歲的路女士在10年前患上了糖尿病,愛妻情深的丈夫一直陪著妻子一起鍛鍊“減糖”,每天堅持走路鍛鍊10公里。沒想到10年後,血糖是正常了,但夫妻倆膝關節嚴重變形,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最後不得不雙雙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這咋還把事情搞得越來越嚴重了呢?

對此,黃勇教授分析:

1、存在運動過度的問題

過度鍛鍊可能造成腿部肌肉的疲勞,更容易造成膝關節的磨損。

比如有些患者本身就有半月板損傷,或者韌帶斷裂,膝關節本來就不穩,那麼過度的運動就會加重病情。

當然,如果你會游泳,用游泳來代替走路,更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2、軟骨自我恢復能力差

我們的軟骨沒有血管,自我恢復能力是非常差的。軟骨裡面沒有神經末梢,這就意味著它感知疼痛的能力是很差的。

當我們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的情況時,那說明軟骨的磨損已經非常嚴重了。而軟骨一旦磨損,是不可逆的。這時候可能就只能置換膝關節了。

那很多人就糾結了:走路多了膝蓋軟骨會損傷;可不走路、不參加運動,膝蓋軟骨會沒有營養滋潤,會退變。

該怎麼抉擇?其實——

傷膝蓋or不傷膝蓋,關鍵點在於這組數字:6000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

研究表明,每週要進行5次不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折算成走路運動的話,相當於每天6000~8000步左右。

所以,建議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走個6000步。

那萬步走不可以嗎?也可以走,但也要因人而異。

6000步比較安全,萬步只是利於記憶。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是不同的,一定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能過於刻板!

最後,關於走路,黃勇教授給您提出了4點小建議:

1、走路裝備:

最好選擇合適、減震的運動鞋,更有利於保護關節。

千萬不要以為穿“鬆軟“的布鞋可以幫助鍛鍊,餘姚新聞網就曾報道,寧波一阿姨每天穿軟布鞋日行兩萬步,半年後竟站不起來了……原因就在於軟布鞋不能提供緩震支撐,導致膝蓋承受力量達到體重的5-6倍。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2、走路地點:

最好在空氣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比如公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塑膠草地比柏油公路更適合走路運動,能減緩對膝關節的衝擊。

3、走路節奏:

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來就暴走!而且走之前可以多做做熱身動作,舒展筋骨,更好避免骨關節。

4、走路時間:

其實對於走路這種強度不算太大的運動,對時間是沒有嚴格要求的,你喜歡啥時候運動,都行!但是需要注意,早上運動時需要吃早飯,及時補充水分;晚上運動時,穿適當的衣服,避免受涼。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最後,總結走路六字要領:適量、堅持、保健!

切記,我們平時的走路運動只是一種保健方式,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

當你的膝關節生病了,還是要及時來找骨科醫生噢,不要延誤病情!

本文首發於“ 成都商報四川名醫(ID:scmingyi)”,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專家:黃勇,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大外科主任 骨科/骨科教研室主任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可同樣是走路,這位醫生靠它保護了關節,可有人卻因它置換了關節。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醫生步行17年,不僅“走掉”脂肪肝,膝關節也變好了

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胡大一是健走的愛好者,他在《BTV我是大醫生》上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17年前

胡大一髕骨上的軟骨已經磨損得很嚴重了,此外,還患有右後腳跟骨刺和椎間盤滑脫,骨科醫生看完片子後,建議直接置換掉膝關節。但胡大一沒有選擇置換膝關節,而是每天堅持利用碎片時間日行萬步。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17年後

胡大一膝關節很少有不適,右後腳跟骨刺引發的疼痛完也全消失,腰椎間盤問題沒有明顯加重的症狀。此外,重度脂肪肝走沒了。

為什麼走路會帶來這樣的效果呢?且看分析:

1、預防膝關節退變

膝關節退變主要指軟骨的磨損,它是一種——年紀大了,都會得的病。只是症狀輕重緩急不同而已。

黃勇教授介紹:“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組織,營養都是靠血管來補給的,但是軟骨是沒有血管的,它只能通過“關節滑液”獲取營養。而走路運動,能像擠壓海綿一樣,把滑液擠壓到軟骨,擠入——吸出,擠入——吸出……從而起到營養軟骨,防止膝關節退變的作用。

2、增加關節穩定性

走路的時候可以鍛鍊到下肢,流通氣血、增加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們膝關節的穩定性。

3、延緩膝關節疼痛

天氣一涼膝關節就疼?走平路不疼,一上下樓梯就疼?這些都可能預示著你有膝關節炎。

“針對這種退行性疾病,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手段能夠徹底治癒膝關節炎。臨床上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只能說是緩解它的症狀,防止進一步惡化。平時我們可以通過走路鍛鍊起到緩解症狀,消除關節疼痛和僵硬。”黃勇教授說。

4、此外,走路對全身運動都有好處

比如可以活絡筋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防止靜脈曲張、提高抵抗力、緩解壓力等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作用!

胡大一通過走路收穫了健康,但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因為走路失去了關節。

他們步行10年,卻置換了膝關節

據《瀋陽晚報》報道,64歲的路女士在10年前患上了糖尿病,愛妻情深的丈夫一直陪著妻子一起鍛鍊“減糖”,每天堅持走路鍛鍊10公里。沒想到10年後,血糖是正常了,但夫妻倆膝關節嚴重變形,出現疼痛、腫脹的情況,最後不得不雙雙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

都說走路有益健康,這咋還把事情搞得越來越嚴重了呢?

對此,黃勇教授分析:

1、存在運動過度的問題

過度鍛鍊可能造成腿部肌肉的疲勞,更容易造成膝關節的磨損。

比如有些患者本身就有半月板損傷,或者韌帶斷裂,膝關節本來就不穩,那麼過度的運動就會加重病情。

當然,如果你會游泳,用游泳來代替走路,更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2、軟骨自我恢復能力差

我們的軟骨沒有血管,自我恢復能力是非常差的。軟骨裡面沒有神經末梢,這就意味著它感知疼痛的能力是很差的。

當我們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的情況時,那說明軟骨的磨損已經非常嚴重了。而軟骨一旦磨損,是不可逆的。這時候可能就只能置換膝關節了。

那很多人就糾結了:走路多了膝蓋軟骨會損傷;可不走路、不參加運動,膝蓋軟骨會沒有營養滋潤,會退變。

該怎麼抉擇?其實——

傷膝蓋or不傷膝蓋,關鍵點在於這組數字:6000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

研究表明,每週要進行5次不少於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折算成走路運動的話,相當於每天6000~8000步左右。

所以,建議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走個6000步。

那萬步走不可以嗎?也可以走,但也要因人而異。

6000步比較安全,萬步只是利於記憶。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是不同的,一定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能過於刻板!

最後,關於走路,黃勇教授給您提出了4點小建議:

1、走路裝備:

最好選擇合適、減震的運動鞋,更有利於保護關節。

千萬不要以為穿“鬆軟“的布鞋可以幫助鍛鍊,餘姚新聞網就曾報道,寧波一阿姨每天穿軟布鞋日行兩萬步,半年後竟站不起來了……原因就在於軟布鞋不能提供緩震支撐,導致膝蓋承受力量達到體重的5-6倍。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2、走路地點:

最好在空氣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比如公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塑膠草地比柏油公路更適合走路運動,能減緩對膝關節的衝擊。

3、走路節奏:

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來就暴走!而且走之前可以多做做熱身動作,舒展筋骨,更好避免骨關節。

4、走路時間:

其實對於走路這種強度不算太大的運動,對時間是沒有嚴格要求的,你喜歡啥時候運動,都行!但是需要注意,早上運動時需要吃早飯,及時補充水分;晚上運動時,穿適當的衣服,避免受涼。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最後,總結走路六字要領:適量、堅持、保健!

切記,我們平時的走路運動只是一種保健方式,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

當你的膝關節生病了,還是要及時來找骨科醫生噢,不要延誤病情!

本文首發於“ 成都商報四川名醫(ID:scmingyi)”,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同樣是走路,醫生靠它保護關節,別人卻因它置換關節?原因在這裡


本文編輯:任璇

部門主任:楊小明

稿件意見請聯繫:010-65363351

投訴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