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宮頸癌?

在體檢機構工作,見得最多的就是客戶被查出問題,尤其是年輕客戶被查出癌症,結果出來的一剎那,對她們而言世界彷彿坍塌,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去享受太多美好,接下來就得承受治療帶來的痛苦與煎熬,甚至很快會面臨一場生離死別。

下面是小兆在鄭州美兆體檢中心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為保護客戶隱私,均用了化名,在分享案例的同時,讓更多的女性朋友能夠提高警惕,做到早預防、早檢查、早治療,健健康康每一天!

“醫生,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宮頸癌?”

N0·1:西西 33歲 陰道不規則出血

科普一下

非姨媽期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容易被忽視為月經不調;此外,還有絕經後的陰道出血,容易被看作是更年期表現。其實,這兩種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就是宮頸癌的早期信號,屬於首發症狀。

N0·2:妮娜 39歲 同房後陰道出血

科普一下

部分年齡在30歲以上,已生育過的婦女,可能會出現同房後陰道出血,即接觸性出血,這種情況也需要格外注意啦。

N0·3:Linda 46歲 白帶出現異常

科普一下

當分泌物出現異常,尤其是表現為白帶增多,並伴有顏色(混有血色)和氣味(惡臭)的變化時,就要警惕是否是宮頸癌的前兆了。

其實,這3位女性在確診為宮頸癌前已經出現了上面的症狀,所以女性朋友們平時也注意自己私密處的點滴變化,稍有異常就得格外注意!因為有時早期的宮頸癌無明顯症狀,只有通過檢查才能進一步確診。

瞭解過三位女同胞的患癌經歷後,試想一下:假設3年後自己會患上宮頸癌,但現在你對它一無所知,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宮頸癌的發病原因。

宮頸癌作為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它的病因非常明確,即持續存在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病毒感染。

感染了HPV是不是一定會得宮頸癌?

不是感染了HPV就一定會發展成宮頸癌。HPV有100多種亞型,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50%~90%HPV感染可在感染後的數月至2年內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不導致長期危害。

只有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定義為間隔一年以上連續2次檢測出同一高危型的HPV),才會進展為宮頸癌,且中間要經歷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這個過程大概是7~10年。而把握住這段時間,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把宮頸癌“拒之門外”。

感染 HPV 病毒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哪些?

過早開始性行為

多個或高危性伴侶

性活躍

吸菸、吸毒

口服避孕藥

免疫缺陷

沒有定期篩查

宮頸癌作為一種可防、可治的癌症,早期的干預與治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能查出並且成功治療潛伏在子宮內的癌前病變,就可阻斷其發展成宮頸癌。

其次,我們要做到預防為主,定期篩查。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宮頸癌定期篩查很重要!

宮頸癌定期篩查很重要!

宮頸癌定期篩查很重要!

建議免疫功能正常、宮頸完整的女性,有三年以上性生活史或年滿21 歲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可以做一次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的主要篩查手段:HPV和TCT檢測

HPV檢測(人乳頭瘤病毒檢測)

HPV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表現為尋常疣、生殖器疣(尖銳溼疣)等症狀。臨床上發現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元凶”。

TCT檢測(液基薄層細胞檢測)

它是目前國際上較先進的一種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技術。TCT宮頸防癌篩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能達到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以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體等)。

HPV是檢測有無可能導致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高危病毒感染,TCT是檢查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宮頸細胞是否發生了異常變化。所以,TCT和HPV兩項檢查都很重要!

最後,建議女性朋友及時接種HPV疫苗。

據悉,預防接種最好是在性生活開始之前,最合適的年齡是9~25歲,如果超過了25歲,還未感染過HPV16和18,接種HPV疫苗也是有效的。

打過HPV疫苗後還用再篩查嗎?

即使打過疫苗也要定期做宮頸癌篩查。

據悉,預防接種最好是在性生活開始之前,最合適的年齡是9~25歲,如果超過了25歲,還未感染過HPV16和18,接種HPV疫苗也是有效的。但即使打過疫苗也要定期做宮頸癌篩查。

因為HPV病毒有100多個型別,現有疫苗重點是針對高危型HPV 16和18進行打擊,即便是9價疫苗也並不能100%預防宮頸癌。由於其他HPV型病毒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即便接種過疫苗,還是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包括HPV檢查和細胞學檢查。

作為健檢行業的領軍品牌,鄭州美兆一直關注女性健康,在三八女神節來臨之際,專門為您提供了宮頸癌篩查項目,幫您預知宮頸癌的患病風險,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3年後,乃至一輩子都跟宮頸癌說byebye,再也不見!

醫生,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宮頸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