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控制慾特別強?

跳槽那些事兒 彩票 大富翁 心理學 中國體育彩票 飛行棋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2019-05-09


1/5、控制錯覺

玩飛行棋或大富翁遊戲擲骰子時,大家可能都有這個感覺,如果我們想要擲出一個小一點的數字,我們的動作就會比較輕柔;想要大一點的數字,動作就會比較重。

我們不是賭神,動作自然不會影響骰子的結果,可我們明明知道這一點,就是下意識地想要去控制結果。

為了控制某個不可控的因素,人們總是想給自己“加戲”,比如等電梯時狂按按鈕,好像這樣就能更快一點;打遊戲時猛擊鍵盤,好像這樣更能提高力度。

這種心理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控制錯覺”,即,人們傾向於把外面世界看成是有組織的、有序的、可控的,然後高估自己對局面的控制能力——就算你的理性知道這不可能,你仍然會下意識地這麼做。

這種傾向有多強烈呢?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向受試者出售彩票,其中一組可以自行選擇彩票號碼(類似體彩福彩),而另一組則不可以(類似即開型彩票),結果彩票可接受的售價,前者是後者的近五倍,也就是說,人們認為自己選出的號碼,中獎概率會高出近四倍。

那麼,這個心理現象什麼時候會對我們的工作產生影響呢?這就取決於你的理解有多深,下面這條題目來自公務員考試,試著做做看:

根據前面給出的定義,下列哪項完全屬於“控制錯覺”——

A.甲下定決心努力學習,希望能順利通過高考

B.乙認為買彩票中獎機率太低了,努力工作才是真

C.李某在判斷兩條路的交易時傾向於將其規律化為幾十度的直角

D.某男為了追求喜歡的女孩不懈努力,終於成功了

2/5、一定得做點什麼吧

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完全無法改變結果的努力,比如前面說到的擲骰子、買彩票、坐電梯時按鈕、遊戲時敲擊鍵盤的力度,就是純粹的“控制錯覺”,——道理都理解,就是下意識地這麼做而已。

所以上一題的答案是C。

上海有很多路是75、120度的拐角,初來上海時,我下意識的認為這些都是直角,常常在拐了兩個彎後發現,咦,這不是我剛剛來過的地方嗎,魔都結界啊。

但另外有一類非典型的“控制錯覺”,就沒有定義那麼簡單。

像考試、比賽、應聘、商業決策等等活動中,努力固然是最重要的,可運氣的因素也不能忽略,往往是你努力到某個“臨界值”後,再努力下去,對結果的影響就越來越小,直到完全無效。

可問題在於,你無法定量的分析,在具體某項活動中,努力的因素佔多大比例,努力到什麼程度就會陷入“再怎麼努力也無效”的境地。

此時,很多人同樣會陷入“控制錯覺”,這就不是下意識的反應,而是有一種貌似理性實則盲目的行動,還需要不斷地“灌雞湯”、“打雞血”。

為什麼有些人控制慾特別強?

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商學院的教授Mark Fenton-O’Creevy在一篇論文中指出,股票交易員是一種容易產生“控制錯覺”的典型職業,因為他們的工作環境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雖然交易權在你手上,但結果中,運氣佔相當大的比重,而每個人都想“戰勝運氣”,這就跟前面擲骰子的心理一樣。

第二、巨大的壓力下,交易員需要通過某些方式去排解壓力,讀書學習交流、求神拜佛抽籤許願,而交易本身也是一種“解壓”方法

第三、大部分交易員都會把長期目標轉化為短期目標,而短期目標看上去更可控一些。

正是這三個特點,讓個人投資者很容易產生“控制錯覺”:當市場發生了劇烈變化時,投資者心理很容易失衡,為了緩解內心的焦慮情緒,就產生了“控制錯覺”:

“一定得做點什麼吧,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其結果就是“頻繁交易”:聽到消息就立刻買入,買入之後不漲就急著要賣。

不難看出,後一種非典型的“控制錯覺”,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3/5、為什麼我們經常徒勞地努力著?

我上週寫的《為什麼“996加班”成為互聯網企業的主流選擇?》,很多評論都提出了“焦慮式加班”、“控制型加班”,這些加班都就老闆對員工工作的過度介入,正是典型的“控制錯覺”導致的加班。

為什麼有些人控制慾特別強?

加班中有很大的一類是“開會”和“彙報”這一類溝通行動,一開始,會議室和老闆的日程安排都是在上班時間之內,可每天老闆要麼有突發情況,要麼上一個會拖了下來,導致日程表上的會議、彙報一個個被順延,出現“只增加工作時間,不增加工作成果”的低效加班。

為什麼每一個會,老闆都要參加呢?為什麼每一件事,老闆都要聽彙報呢?

明白“控制錯覺”的原理,就很好理解了,通常源於老闆和高層們對工作進展的焦慮:他們時時感到,自己再不管,工作就要失控了。所以他們的日程表上擠滿了各種會議、出差、電話、彙報,除了讓員工頻繁的彙報與等候彙報、開會與等待開會之外,還包括:

為了效率,直接告訴員工該怎麼做;

否定員工的工作結果,而且沒有把理由說清楚;

工作目標朝令夕改……

很多管理者都是高效率人士,在初進職場時,通過自律、高效地利用時間,贏得了這一階段的成功,也養成了他們一定要“控制一切”的習慣。

他們的成功,固然有一部分源自“對工作的控制”,但更多僅僅因為“控制感”增強了信心,讓他們能更專注地投入——而後者對於團隊管理是無效的,管理者的“控制感”恰恰剝奪了團隊成員對工作的“控制感”,最終陷入無效的加班與忙碌。

想要擺脫“控制錯覺”,管理者需要剋制過度指導下屬的衝動,尊重員工的看法,讓工作成為員工的工作,而不僅僅是你的。

同時要讓日程表多一些空閒時間,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培養更長遠更全局的思維狀態,這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管理者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控制慾特別強?

不過,控制錯覺的另一種常見心理與“盲目行動”的心態剛好相反,恰恰是對大概率出現的危機,毫無反應。

4/5、目前一切還好?

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上,銘刻著一位名叫馬丁·尼莫拉的德國牧師留下的短詩: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黨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會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會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前面說了,控制錯覺的原理是“高估自己對局面的控制能力”,這造成的另一個心理,就是對真正的危險視而不見,也就是“灰犀牛效應”。

這其實也是一種“控制錯覺”。

很多企業管理者,在危機剛剛出現時,能夠做到積極應對,但時間一長,問題如果沒有好轉,反而對危險麻木了,覺得問題已經控制住了。

面對“灰犀牛”,人們往往會經歷“警惕——嘗試改變——失敗——習慣危機來臨”的心態變化,最後產生了“目前一切還好,局面仍在掌控之中”的控制錯覺。

但事實上,導致危險的因素並未消除,反而越來越近。他們忽視了一件事:“灰犀牛”看上去體型笨重,來的時候都是慢悠悠的,但只要奔跑起來,99%都絕無倖免的可能。

所以,解決“控制錯覺”造成的“灰犀牛”危機的辦法是:從總體趨勢上看清危機發生的必然性,不要被眼前的“風平浪靜”所迷惑。

5/5、為什麼有些人控制慾特別強?

《決策與判斷》一書中記載了這樣的實驗:研究者把康涅狄格州某養老院地一群老人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被允許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房間佈置等,並被要求看管一株植物;另一組的生活起居則完全由護理人員決定。

三個星期之後,後一組有71%的老人認為自己身體狀況堪憂,而前一組老人有93%的人認為自己的健康有所提高。

感覺能控制自己生活,這是一個人心理上強烈的需求,但很多人為了追求這種“控制感”的幻覺,在無需控制時,進行“徒勞的努力”,卻又在真正的失控時,以為“一切盡在掌握”。

控制是一種理性的力量,但想要控制一切的願望,卻源自一種非理性的情緒,一種可以毀掉你的生活的黑暗力量。

為什麼有些人控制慾特別強?

首發於“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微信公眾號,每週二篇原創,顛覆你對職場的看法。

相關文章

“深度工作”時間,決定成就大小

聰明的員工為什麼不願“多幹活多拿獎金”?

有能力的傻子,才四處受歡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