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跳槽那些事兒 英語 投資 金融 游泳 滿園嘉卉 2019-05-31

公司又有人離職了。

一般人離職的三個原因:

1. 錢沒給夠。2. 心受委屈了。3. 能力得不到長進。

事實上,首先錢不可能給夠,因為新手一般不會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給的錢只能是市場平均價格。

第二個,心受委屈也是大概率事件。在層次較低的時候,被不公平對待是一個常態。也許是未得到領導的賞識,才能被埋沒了,薪資也得不到公允的對待。也許是與同事間人際關係沒處理好,被排擠了。

最後,如果確實覺得學不到東西,那倒是公司的失職、領導的失職。但一般而言,人往往高估自己,事實是有大把內容可以學,你卻覺得沒什麼東西可以學,這叫做自視甚高、自以為是。

談談初入職場的該有的心態:(起碼在做到中層幹部之前都算初入職場)

一般人都有這樣的心態:給老闆打工。

給老闆打工,拿的是工資薪水,於是,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工作結果和工作質量與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聯繫起來。

他們會說:那麼拼命幹嘛?不就發給我那麼點工資嗎?

或者:就發那麼點錢,你還指望我做成什麼樣子呢?

於是,絕大多數的人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領導交代什麼任務,就完成什麼任務,不會多去思考我要做得多好,我要如何改進我的工作流程和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還有一種心態叫做:給自己打工。

如果工作是給自己做的,那自然而然工作的質量會高一點吧。你喜歡畫畫,那你畫畫的時候總是希望能畫的好一點;你喜歡做手工,你自然也會認真去做;你喜歡拍照美顏,當然會力求把自己拍得美美的。因為這是自己的事兒。


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如果你為自己打工,那麼你自然就會把手頭的工作做得出色。或者你再想得極端一點,我工作其實收穫了兩次,第一次是我認真工作,收穫了成長(成長對於個人而言是極其寶貴的!)

附帶的,第二次,我順便收穫了一份工資。(自我獲得成長之餘,居然還獲得一份工資,這簡直是喜出望外啊!)

也許,99%的人會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並說:你裝什麼逼?

但就是這1%的差距,把人與人給區分開來了。

結論:職場以獲得學習能力、得到成長為主,工資那是附帶的福利。


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學習的心態準備:

1)綠燈思維

也就是要放下習慣性防衛心理,坦然接受新觀點衝擊的心態,這其實就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

2)以慢為快

有些事,慢慢來,比較快。

沒錯,渴望“四兩撥千斤”是我們學習的終極目的,但是你得首先“結硬寨,打呆仗”,刻意練習積累出普適的臨界知識,才能有眼光和判斷力穩準狠找地到那個“七寸”啊!


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

“反思”的方法:

“從小事反思”和“把生活案例化”其實都是表達一個意思,就是把反思這類我們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才會做的偶發行為,變成主動的、持續的行為。

比如,通過“記錄反思日記”的方法來持續記錄,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饋和改進措施。

特別強調的是在記錄中不要做流水賬,要做有效記錄。有效記錄的要素,除了事件本身之外,還要記錄下當時的感受、情緒、思考過程、重要的決策因素,從而抓住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寶貴的改進空間。

“以教為學”的方法:

比較好理解,簡單來講就是用輸出督促輸入知識的理解深度。這是一種“邊走邊看”的學習方法,因為複述知識就是一種強化知識鏈的過程。

“刻意練習”的方法:

很多書裡都提到很多了,“鍛鍊思維肌肉”良法。

成甲老師在這裡糾正了刻意練習的誤區,並強調了刻意練習的核心假設:

儘管專家級水平是逐漸練出來的,但是關鍵在於受訓者必須通過訓練掌握更高級的心理表徵(元認知),才能真正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通過刻意練習掌握臨界知識和提升元認知能力,有三個步驟:

1)將基本核心知識畫小圈;

2)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能力單元;

3)在各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

另外,談一談一個很重要的效應:複利效應。

荷葉在生長,會覆蓋住水塘,生長的速度是翻倍的。如果28天鋪滿池塘,那麼鋪滿一半的時候是什麼時候?答案是27天。你看,27天與28天的差距就是那麼的大!這就是複利效應,起初也許默默無聞,但在突破臨界點的時候,會展現出驚人的效果。


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F=A*(1+x%)n

A是本金,x是利率,n是時間

複利效應不僅僅用在金融投資理財上面,還可以用在個人成長上面。

A是你原來所學的基礎,x是你學習的進步速度,n是時間。

如果我在很早的時候就學會了(打字、編程、英語、游泳……),那麼現在碰到……,就不會……。


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蔡康永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我現在歲數那麼大了,還有必要談複利嗎?

有。因為我們都有百歲人生。人類已全面進入長壽時代,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活到100歲將是大概率事件。

學習-工作-養老“三段式”人生將不復存在,我們將迎來“多段式”人生。

60歲退休以後,仍然有近40年的時間,如果不學習新的知識,接受新事物,你別說賺錢,連自己的上半輩子的積累的財富都守不住!(案例:315晚會揭露老人被騙買保健品的現象。)

一個行業大概15至20年洗一次牌,而人的壽命又這麼長,所以未來人絕對不會只幹一個行業。

以後的學習,將是終生學習的時代,也是多維度學習的時代。

什麼是多維度?

就是什麼行業都要學一點,都要懂一點。多學科的交叉學習,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案例:喬布斯禪修美學,發明了蘋果手機;李笑來懂編程和英語,寫出了《21天託福詞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花20%的時間精力,去學習一個領域80%的知識;然後跳轉到下一個領域。

隨著“複利效應”的累積,結果是非常可觀的。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