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
"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1.暑假就這麼過完了?還沒玩夠呢!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熱搜“當代年輕人的週末生活”,網友們總結出幾個:吃外賣,睡大覺,打遊戲。

想想自己的一天作息時間,好像就是這樣:睡到10點多,然後吃飯,看劇,睡覺,玩手機再接著睡覺,理想中的我們要求自己每天早睡早起,讀書學習,在工作之外拉開人與人的差距,實際上就是在睡覺。

一轉眼,暑假就要過了,再過半個月就要開學,學生們開始瘋狂補作業,抱怨為什麼假期這麼快就過完了。

"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1.暑假就這麼過完了?還沒玩夠呢!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熱搜“當代年輕人的週末生活”,網友們總結出幾個:吃外賣,睡大覺,打遊戲。

想想自己的一天作息時間,好像就是這樣:睡到10點多,然後吃飯,看劇,睡覺,玩手機再接著睡覺,理想中的我們要求自己每天早睡早起,讀書學習,在工作之外拉開人與人的差距,實際上就是在睡覺。

一轉眼,暑假就要過了,再過半個月就要開學,學生們開始瘋狂補作業,抱怨為什麼假期這麼快就過完了。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感覺:週末兩天時間,總共48小時,但總感覺一睜眼、一閉眼就過去了,到了下週一!國慶、春節的七天假期、學生的寒暑假,感覺還沒躺舒服,一眨眼就沒了,而上班和上學的日子感覺時間過的好慢,明明已經上了2節課,處理了好多事情,但為什麼還沒有到吃午飯的時間,離放學和下班還要好久。

越長大,我們感覺時間過的越快。

眼睛一閉一睜,一週就過去了。

又一閉一睜,一月就過去了。

再一閉一睜,一年就過去了。

真是一件好奇怪的事情 —— 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呢?

"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1.暑假就這麼過完了?還沒玩夠呢!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熱搜“當代年輕人的週末生活”,網友們總結出幾個:吃外賣,睡大覺,打遊戲。

想想自己的一天作息時間,好像就是這樣:睡到10點多,然後吃飯,看劇,睡覺,玩手機再接著睡覺,理想中的我們要求自己每天早睡早起,讀書學習,在工作之外拉開人與人的差距,實際上就是在睡覺。

一轉眼,暑假就要過了,再過半個月就要開學,學生們開始瘋狂補作業,抱怨為什麼假期這麼快就過完了。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感覺:週末兩天時間,總共48小時,但總感覺一睜眼、一閉眼就過去了,到了下週一!國慶、春節的七天假期、學生的寒暑假,感覺還沒躺舒服,一眨眼就沒了,而上班和上學的日子感覺時間過的好慢,明明已經上了2節課,處理了好多事情,但為什麼還沒有到吃午飯的時間,離放學和下班還要好久。

越長大,我們感覺時間過的越快。

眼睛一閉一睜,一週就過去了。

又一閉一睜,一月就過去了。

再一閉一睜,一年就過去了。

真是一件好奇怪的事情 —— 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呢?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2.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與接受的信息有關

1933年的某一天,生理學家哈德森·霍格蘭的妻子患了流感,發高燒躺在床上。霍格蘭的妻子因疾病感覺難受,向丈夫抱怨:“你為什麼把我留在這裡那麼久不管我?”

霍格蘭就很疑惑,明明自己只是走開一小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霍格蘭不管妻子還在生病,就開始做起實驗。

結果他發現有趣的現象,妻子的體溫越高,身體越難受,她就感覺時間過得很慢。為了驗證這個結果,霍格蘭又在他的學生身上做起實驗,他讓學生帶上加熱的帽子,帽子最高能加熱到65攝氏度。經過層層加熱,霍格蘭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人對時間的感知最多能變慢20%。

當時霍格蘭認為,人對時間的感知與身體分泌的化學物質有關。

可惜,這個理論是錯誤的,後來經過科學家不斷研究,其中一位心理學家哈蒙得出了“假期悖論”的觀點,它是指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跟我們吸收、處理、儲存的信息量緊密相關。

也就是說我們人是不能直接感知時間的,我們覺得時間是快還是慢,取決於對發生事情做出判斷。

比如,假期的時候我們去外面玩,欣賞外面的美景,那個時候你心情很舒服,動腦的地方也很少,你會感覺很放鬆,你關注旅遊的美景和事物,但臨近下班或者放學前幾分鐘,我們會感覺度日如年,這是因為當時我們覺得很無聊,思維很容易關注到時間上面。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當我們回憶一段經歷時,我們對這段經歷的時長估算,與經歷它們時感覺相反。

學生會覺得放假的時候時光飛逝,開學上課,就覺得時間過的特別慢,但當我們畢業之後,在回看這段經歷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雖然假期很長,但上學的時間很短暫,一轉眼就開始工作,養活自己了。

這是因為我們在構建回憶時,會回憶各種事情,並根據這些事情來判斷對時間的長短。

假期帶給我們很多愉悅的回憶,可以跟好朋友逛街,玩遊戲,去旅遊,這些事情構成了一個個回憶一點,這些美好的回憶讓我們假期的時間變長,而上學,似乎每天都三點一線,記憶點很少,只是做著重複的事情,就覺得時間過的很慢;而我們進入職場,回憶上學的時光,就感覺上學時做了很多事情,而工作就是完成任務。

時間一直都是12小時,不快也不慢,一直是勻速前進。

真正讓我們感覺時間忽快忽慢,是因為我們面對不同的事物,每個階段對事物有不同的認識,才會對時間的感覺不一樣。

"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1.暑假就這麼過完了?還沒玩夠呢!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熱搜“當代年輕人的週末生活”,網友們總結出幾個:吃外賣,睡大覺,打遊戲。

想想自己的一天作息時間,好像就是這樣:睡到10點多,然後吃飯,看劇,睡覺,玩手機再接著睡覺,理想中的我們要求自己每天早睡早起,讀書學習,在工作之外拉開人與人的差距,實際上就是在睡覺。

一轉眼,暑假就要過了,再過半個月就要開學,學生們開始瘋狂補作業,抱怨為什麼假期這麼快就過完了。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這應該是很多人的感覺:週末兩天時間,總共48小時,但總感覺一睜眼、一閉眼就過去了,到了下週一!國慶、春節的七天假期、學生的寒暑假,感覺還沒躺舒服,一眨眼就沒了,而上班和上學的日子感覺時間過的好慢,明明已經上了2節課,處理了好多事情,但為什麼還沒有到吃午飯的時間,離放學和下班還要好久。

越長大,我們感覺時間過的越快。

眼睛一閉一睜,一週就過去了。

又一閉一睜,一月就過去了。

再一閉一睜,一年就過去了。

真是一件好奇怪的事情 —— 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覺得時間過得越快呢?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2.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與接受的信息有關

1933年的某一天,生理學家哈德森·霍格蘭的妻子患了流感,發高燒躺在床上。霍格蘭的妻子因疾病感覺難受,向丈夫抱怨:“你為什麼把我留在這裡那麼久不管我?”

霍格蘭就很疑惑,明明自己只是走開一小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霍格蘭不管妻子還在生病,就開始做起實驗。

結果他發現有趣的現象,妻子的體溫越高,身體越難受,她就感覺時間過得很慢。為了驗證這個結果,霍格蘭又在他的學生身上做起實驗,他讓學生帶上加熱的帽子,帽子最高能加熱到65攝氏度。經過層層加熱,霍格蘭發現隨著溫度的升高,人對時間的感知最多能變慢20%。

當時霍格蘭認為,人對時間的感知與身體分泌的化學物質有關。

可惜,這個理論是錯誤的,後來經過科學家不斷研究,其中一位心理學家哈蒙得出了“假期悖論”的觀點,它是指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跟我們吸收、處理、儲存的信息量緊密相關。

也就是說我們人是不能直接感知時間的,我們覺得時間是快還是慢,取決於對發生事情做出判斷。

比如,假期的時候我們去外面玩,欣賞外面的美景,那個時候你心情很舒服,動腦的地方也很少,你會感覺很放鬆,你關注旅遊的美景和事物,但臨近下班或者放學前幾分鐘,我們會感覺度日如年,這是因為當時我們覺得很無聊,思維很容易關注到時間上面。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當我們回憶一段經歷時,我們對這段經歷的時長估算,與經歷它們時感覺相反。

學生會覺得放假的時候時光飛逝,開學上課,就覺得時間過的特別慢,但當我們畢業之後,在回看這段經歷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雖然假期很長,但上學的時間很短暫,一轉眼就開始工作,養活自己了。

這是因為我們在構建回憶時,會回憶各種事情,並根據這些事情來判斷對時間的長短。

假期帶給我們很多愉悅的回憶,可以跟好朋友逛街,玩遊戲,去旅遊,這些事情構成了一個個回憶一點,這些美好的回憶讓我們假期的時間變長,而上學,似乎每天都三點一線,記憶點很少,只是做著重複的事情,就覺得時間過的很慢;而我們進入職場,回憶上學的時光,就感覺上學時做了很多事情,而工作就是完成任務。

時間一直都是12小時,不快也不慢,一直是勻速前進。

真正讓我們感覺時間忽快忽慢,是因為我們面對不同的事物,每個階段對事物有不同的認識,才會對時間的感覺不一樣。

一個人是否“廢掉”,就看他8小時的休息時間

03.拓展生命的寬度,做時間的朋友

為什麼我要花這麼長時間講人們對時間的感覺,特別是越長大,我們覺得時間過的越快呢?如果你總覺得時間過的很快,而自己沒什麼長進的話,只能說明你日子過的很蒼白,也就是經歷的事情不多,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百歲人生》這本書提出一個非常匪夷所思的觀點:我們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機會活到100歲。

那問題就來了,如果真可以活的這麼久,那我們該乾點什麼呢?以前到了退休年齡,我們就可以歸隱田居,拿著退休金,偶爾打打麻將,安度晚年就好。

法律規定男性60歲左右退休,女性50歲左右退休,這條規定也變成了我們的習慣,就是熬到這個點了,我們忙忙碌碌的一生告一段落,後面可以輕鬆一些。可現在我們有機會活到100歲,甚至120歲那該怎麼辦?

這樣算的話,50-60歲年齡段才到中年,後面人生還有一大半呢,那怎麼辦,只能幹活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當預期壽命發生變化,我們也需要重新看待時間,如何與時間相處了。在《遊戲改變人生》這本書裡提到一個詞叫做“時間富裕”,它是指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有充裕的時間,就可以把時間花在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感覺時間富裕的人,比感覺時間不夠用的人壓力更小、更幸福。

時間富裕跟你有多少“自由時間”沒有對應關係,研究發現,很多有大量空閒時間的人,並沒有覺得時間富裕,而只是覺得無聊、煩躁。反過來說,很多日程繁忙的人,卻覺得時間非常寬裕。儘管自己難得空閒一分鐘.但他們會告訴你,自己的時間多得是。這種差異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時間富裕跟日程並沒有關係,而是跟心理、生理、情緒和社交習慣有關。

具體來說,有這麼幾個方面。

1. 擁抱變化。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如果這人兩眼無光,對什麼都興趣缺缺,一般都過得很抑鬱,因為他始終都沉浸在自己的時間裡,而那些樂觀,積極態度的人,他們對新奇事物不躲避,而是擁抱他們。你仔細觀察你們小區的老年人,如果他的脾氣不好,看什麼都不順眼,一說起事情來就回憶以前有多好的人,反而很少有人願意跟他說話。因為他們拒絕變化,始終用自己已有的價值觀和經驗來看待世界。

2. 設計“馬拉松快步跑”的節奏。啥意思呢?就是你要意識到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其次,你也要意識到的,馬拉松速度也要快。就比如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保持一個均勻的高速,然後,時不時要踩個油門,加速一下,超過前面的車,再回到之前的均勻高速。對於日常生活節奏來說也一樣,要找一個你可以保持的高速度,這個速度是效率最高而且是你最舒服的狀態,你可以每天都能堅持下來,不感覺累,這個節奏也可以讓你偶爾衝刺一下。

3. 多嘗試不同的事情,拓寬生命的寬度。在2016年“10人看10年”演講上,馬雲動情地說:“說實話,我每一天就像過了一年,每一年就像過了十五年。”為什麼他覺得每一年過的很慢呢?因為他每一年都在做一些極具挑戰性的事情。以前是為了阿里巴巴要去世界各地跑,談合作;未來要當鄉村教師,又是不一樣的體驗,又會有新的挑戰。同樣的道理,你一年下來,每天都是吃、睡、玩,工作和學習也很佛系,沒啥追求,你會覺得一年過的真沒意思,而有的人一年下來,忙著考雅思,跳傘,策劃了重大的項目,一年幹了很多的活,就會覺得這一年過的很充足。

對於時間,用胡適的一句話來總結最恰當不過了。昨日種種,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從今往後,怎麼收穫,怎麼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