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市,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東南部,東經104°35′~106°44′、北緯34°05′~35°10′,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氣候。全市總面積14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5.49萬人(2018年)。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1949年8月,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1969年10月,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1985年7月,天水市升為地級市。

"

天水市,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東南部,東經104°35′~106°44′、北緯34°05′~35°10′,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氣候。全市總面積14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5.49萬人(2018年)。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1949年8月,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1969年10月,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1985年7月,天水市升為地級市。

中國天水市行政區劃概述

"

天水市,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東南部,東經104°35′~106°44′、北緯34°05′~35°10′,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氣候。全市總面積14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5.49萬人(2018年)。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1949年8月,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1969年10月,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1985年7月,天水市升為地級市。

中國天水市行政區劃概述

中國天水市行政區劃概述

"

天水市,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東南部,東經104°35′~106°44′、北緯34°05′~35°10′,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屬暖溫帶半溼潤半乾旱氣候。全市總面積143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5.49萬人(2018年)。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從此有“天水”的名稱。1949年8月,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1969年10月,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1985年7月,天水市升為地級市。

中國天水市行政區劃概述

中國天水市行政區劃概述

中國天水市行政區劃概述

天水境內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169處,主要代表包括大地灣遺址、天水伏羲廟和麥積山石窟等。著名景點有:仙人崖、南郭寺、水簾洞石窟等。

區劃沿革

1949年8月3日,天水縣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區行政督察區成立,轄天水、甘谷、武山、徽縣、兩當、通渭、秦安、清水8縣。同年12月,天水分區改稱天水專區。

1950年2月,析天水縣置天水市,以城區為其行政區域。5月25日,平涼專區析出莊浪縣劃歸天水專區;撤銷岷縣專區,所屬隴西、漳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縣、兩當、武山、漳縣、甘谷、清水、莊浪、隴西、通渭11縣,81個區公所,614個鄉。

1952年,天水專區轄91個區公所,635個鄉。1953年7月6日,張家川自治區成立(1955年10月改稱縣)。同年底,天水專區轄1市12縣887個鄉。

1956年1月,天水專區的隴西縣、通渭縣劃歸定西專區,武都專區的禮縣、西和、成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的莊浪縣劃歸平涼專區。同年底,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禮縣、西和、成縣、徽縣、兩當、武山、漳縣、甘谷、清水、張家川12縣,67個區,531個鄉,9個鎮,9個街道辦事處。

1958年4月4日,撤銷兩當併入徽縣。4月8日,撤銷武都專區,所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5縣劃歸天水專區。9月5日,撤銷西和縣、禮縣,合併成立西禮縣。撤銷徽縣、成縣,合併成立徽成縣。12月16日,天水專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專區。12月20日,撤銷天水縣劃歸天水市。撤銷甘谷縣,甘谷、漳縣、武山合併成立武山縣。撤銷張家川縣和清水縣,合併成立清水回族自治縣。同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禮、徽成、武都、文縣8縣。129個人民公社,4個街道辦事處。

1961年11月15日,恢復武都專區。原劃歸天水專區的武都、宕昌、康縣、成縣、文縣仍劃歸武都專區。12月15日,恢復天水、甘谷、漳縣、兩當、西和、禮縣、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漳縣劃歸臨洮專區。至年底,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天水、西和、禮縣、徽縣、兩當、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等10個縣,60個區,440個人民公社,4個街道辦事處。

1963年10月23日,撤銷臨洮專區,將其所屬漳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專區轄1市11縣,482個人民公社,3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1969年10月1日,天水專區改為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23個人民公社,5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1980年,天水地區轄1市11縣,232公社,5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1983年,政社分設,改社為鄉。

1985年7月8日,撤銷天水地區,天水市升為地級市。原屬天水地區的西和、禮縣、徽縣、兩當4縣劃歸新成立的隴南地區,漳縣劃歸定西地區。新設秦城、北道2區。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138個鄉,11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5月30日,武山縣遠鴛鴦鄉改為鴛鴦鎮。

1998年11月16日,北道區甘泉鄉改為甘泉鎮。

至2002年底,天水市轄秦城、北道2區,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縣,40個鎮,109個鄉,11個街道辦事處 。

2005年1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秦城、北道區更名為秦州區、麥積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10月31日,天水市下轄秦州區、麥積區兩個市轄區,甘谷縣、武山縣、秦安縣、清水縣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5個縣。市政府駐秦州區。

2015年10月9日,天水市秦州區齊壽鄉等22個鄉撤鄉改鎮,調整後,天水市共轄78個鎮,35個鄉,10個街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