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那時的遊戲世界裡,有很多等著我們去做的事、去見的人。

拜師:幾乎每一個武俠類遊戲都設有師徒系統,而師徒關係也是所有好友關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比如在《新天龍八部》裡,當玩家達到10級並且加入門派後,即可在大理聶政處,拜高於自己10級的玩家為師。成功拜師後,即可開啟專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每日還可與師父組隊前往大理孔武處,完成10環的師徒任務。

那時,徒弟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師父的幫助。師徒之間的關係,是幫助、是傳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

副本團戰:端遊時代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副本,有的劇情曲折,有的難度奇高,需要玩家花費大量精力研究練習,但往往也是這些副本成為一款遊戲最令人難忘的標籤。就如同每個《魔獸世界》玩家,都會記得祖爾法拉克和安其拉神廟,記得團隊在高難度副本里一次次團滅的沮喪、與成功擊殺boss的榮耀;每個《新天龍八部》的玩家,都會記得新手玩家們最愛的珍瓏棋局,難度不高但經驗值回報豐厚;也會記得困難模式的血戰雁門關,面對耶律洪基時隊伍是如何一次次團滅,又如何一次次屢敗屢戰。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那時的遊戲世界裡,有很多等著我們去做的事、去見的人。

拜師:幾乎每一個武俠類遊戲都設有師徒系統,而師徒關係也是所有好友關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比如在《新天龍八部》裡,當玩家達到10級並且加入門派後,即可在大理聶政處,拜高於自己10級的玩家為師。成功拜師後,即可開啟專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每日還可與師父組隊前往大理孔武處,完成10環的師徒任務。

那時,徒弟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師父的幫助。師徒之間的關係,是幫助、是傳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

副本團戰:端遊時代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副本,有的劇情曲折,有的難度奇高,需要玩家花費大量精力研究練習,但往往也是這些副本成為一款遊戲最令人難忘的標籤。就如同每個《魔獸世界》玩家,都會記得祖爾法拉克和安其拉神廟,記得團隊在高難度副本里一次次團滅的沮喪、與成功擊殺boss的榮耀;每個《新天龍八部》的玩家,都會記得新手玩家們最愛的珍瓏棋局,難度不高但經驗值回報豐厚;也會記得困難模式的血戰雁門關,面對耶律洪基時隊伍是如何一次次團滅,又如何一次次屢敗屢戰。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血戰雁門關副本截圖

逛地圖:應該沒有人會在手遊裡漫無目的的瞎逛,但端遊裡的玩家會。許多端遊的地圖場景打造得美輪美奐,其中不乏標誌性“景點”,端遊玩家們不做任務,只是在遊戲裡瞎逛看風景的,也很常見。

在《完美世界》裡,可以去破陣平原、蘇木爾營感受田野花香,還可以去無為村附近看看沙灘、海浪。

在《新天龍八部》裡,可以去約會聖地夜西湖邊走一走,在滿月、荷花與螢火蟲的相伴下,互訴衷腸;也可以去束河古鎮,這裡除了是頂級裝備重樓的掉落地,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鎮,充滿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的亭臺樓閣令人流連忘返。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那時的遊戲世界裡,有很多等著我們去做的事、去見的人。

拜師:幾乎每一個武俠類遊戲都設有師徒系統,而師徒關係也是所有好友關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比如在《新天龍八部》裡,當玩家達到10級並且加入門派後,即可在大理聶政處,拜高於自己10級的玩家為師。成功拜師後,即可開啟專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每日還可與師父組隊前往大理孔武處,完成10環的師徒任務。

那時,徒弟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師父的幫助。師徒之間的關係,是幫助、是傳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

副本團戰:端遊時代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副本,有的劇情曲折,有的難度奇高,需要玩家花費大量精力研究練習,但往往也是這些副本成為一款遊戲最令人難忘的標籤。就如同每個《魔獸世界》玩家,都會記得祖爾法拉克和安其拉神廟,記得團隊在高難度副本里一次次團滅的沮喪、與成功擊殺boss的榮耀;每個《新天龍八部》的玩家,都會記得新手玩家們最愛的珍瓏棋局,難度不高但經驗值回報豐厚;也會記得困難模式的血戰雁門關,面對耶律洪基時隊伍是如何一次次團滅,又如何一次次屢敗屢戰。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血戰雁門關副本截圖

逛地圖:應該沒有人會在手遊裡漫無目的的瞎逛,但端遊裡的玩家會。許多端遊的地圖場景打造得美輪美奐,其中不乏標誌性“景點”,端遊玩家們不做任務,只是在遊戲裡瞎逛看風景的,也很常見。

在《完美世界》裡,可以去破陣平原、蘇木爾營感受田野花香,還可以去無為村附近看看沙灘、海浪。

在《新天龍八部》裡,可以去約會聖地夜西湖邊走一走,在滿月、荷花與螢火蟲的相伴下,互訴衷腸;也可以去束河古鎮,這裡除了是頂級裝備重樓的掉落地,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鎮,充滿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的亭臺樓閣令人流連忘返。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夜西湖實景截圖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那時的遊戲世界裡,有很多等著我們去做的事、去見的人。

拜師:幾乎每一個武俠類遊戲都設有師徒系統,而師徒關係也是所有好友關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比如在《新天龍八部》裡,當玩家達到10級並且加入門派後,即可在大理聶政處,拜高於自己10級的玩家為師。成功拜師後,即可開啟專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每日還可與師父組隊前往大理孔武處,完成10環的師徒任務。

那時,徒弟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師父的幫助。師徒之間的關係,是幫助、是傳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

副本團戰:端遊時代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副本,有的劇情曲折,有的難度奇高,需要玩家花費大量精力研究練習,但往往也是這些副本成為一款遊戲最令人難忘的標籤。就如同每個《魔獸世界》玩家,都會記得祖爾法拉克和安其拉神廟,記得團隊在高難度副本里一次次團滅的沮喪、與成功擊殺boss的榮耀;每個《新天龍八部》的玩家,都會記得新手玩家們最愛的珍瓏棋局,難度不高但經驗值回報豐厚;也會記得困難模式的血戰雁門關,面對耶律洪基時隊伍是如何一次次團滅,又如何一次次屢敗屢戰。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血戰雁門關副本截圖

逛地圖:應該沒有人會在手遊裡漫無目的的瞎逛,但端遊裡的玩家會。許多端遊的地圖場景打造得美輪美奐,其中不乏標誌性“景點”,端遊玩家們不做任務,只是在遊戲裡瞎逛看風景的,也很常見。

在《完美世界》裡,可以去破陣平原、蘇木爾營感受田野花香,還可以去無為村附近看看沙灘、海浪。

在《新天龍八部》裡,可以去約會聖地夜西湖邊走一走,在滿月、荷花與螢火蟲的相伴下,互訴衷腸;也可以去束河古鎮,這裡除了是頂級裝備重樓的掉落地,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鎮,充滿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的亭臺樓閣令人流連忘返。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夜西湖實景截圖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束河古鎮實景截圖

從網絡到現實 端遊建立起的深度情感鏈接

結拜、夫妻、師徒……無數玩家在端遊的世界裡,建立了深度的社交關係。

年輕的男女於漫漫江湖中相遇,從此一起結伴闖蕩、互相支持,在副本中出生入死、在古城的郊外花前月下……這樣的浪漫,是現實世界所不能給的;水平參差不齊的幾個人,陰差陽錯下組起了隊,向高難度副本發起進攻,即使團滅無數次,大家罵完、埋怨完,又約起了下次刷本……這樣的戰友情誼,在現實世界很難有條件發生。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那時的遊戲世界裡,有很多等著我們去做的事、去見的人。

拜師:幾乎每一個武俠類遊戲都設有師徒系統,而師徒關係也是所有好友關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比如在《新天龍八部》裡,當玩家達到10級並且加入門派後,即可在大理聶政處,拜高於自己10級的玩家為師。成功拜師後,即可開啟專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每日還可與師父組隊前往大理孔武處,完成10環的師徒任務。

那時,徒弟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師父的幫助。師徒之間的關係,是幫助、是傳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

副本團戰:端遊時代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副本,有的劇情曲折,有的難度奇高,需要玩家花費大量精力研究練習,但往往也是這些副本成為一款遊戲最令人難忘的標籤。就如同每個《魔獸世界》玩家,都會記得祖爾法拉克和安其拉神廟,記得團隊在高難度副本里一次次團滅的沮喪、與成功擊殺boss的榮耀;每個《新天龍八部》的玩家,都會記得新手玩家們最愛的珍瓏棋局,難度不高但經驗值回報豐厚;也會記得困難模式的血戰雁門關,面對耶律洪基時隊伍是如何一次次團滅,又如何一次次屢敗屢戰。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血戰雁門關副本截圖

逛地圖:應該沒有人會在手遊裡漫無目的的瞎逛,但端遊裡的玩家會。許多端遊的地圖場景打造得美輪美奐,其中不乏標誌性“景點”,端遊玩家們不做任務,只是在遊戲裡瞎逛看風景的,也很常見。

在《完美世界》裡,可以去破陣平原、蘇木爾營感受田野花香,還可以去無為村附近看看沙灘、海浪。

在《新天龍八部》裡,可以去約會聖地夜西湖邊走一走,在滿月、荷花與螢火蟲的相伴下,互訴衷腸;也可以去束河古鎮,這裡除了是頂級裝備重樓的掉落地,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鎮,充滿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的亭臺樓閣令人流連忘返。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夜西湖實景截圖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束河古鎮實景截圖

從網絡到現實 端遊建立起的深度情感鏈接

結拜、夫妻、師徒……無數玩家在端遊的世界裡,建立了深度的社交關係。

年輕的男女於漫漫江湖中相遇,從此一起結伴闖蕩、互相支持,在副本中出生入死、在古城的郊外花前月下……這樣的浪漫,是現實世界所不能給的;水平參差不齊的幾個人,陰差陽錯下組起了隊,向高難度副本發起進攻,即使團滅無數次,大家罵完、埋怨完,又約起了下次刷本……這樣的戰友情誼,在現實世界很難有條件發生。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紫霞祕籍】的“紫嫣夜妖”和“覆雨翻雲”喜結連理

端遊給玩家帶來的社交圈從不止於線上。有多少老玩家,即使無暇玩遊戲仍會定期登錄遊戲,只為跟遊戲裡的老朋友們打個招呼,聊聊近況。

有些玩家即使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好兄弟,彼此間還是習慣用著遊戲裡的身份和稱呼:“師父,下班一起吃個飯吧!”“這是我工會裡的好兄弟!”

有人在這裡找到了共度人生的另一半,有人在這裡結識了一生摯友,甚至還有人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拿到了投資。

許多人懷著一個江湖夢進入遊戲,卻由此收穫了一個真正的江湖。

"

進入暑假,又是每年新游上線的高峰期:次世代畫質、開放世界、高顏值角色……各種高大上的宣傳語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現在的遊戲門檻低、上手快、升級溜,幾分鐘便結束一場戰鬥,勝利的快樂來得如此容易。但與此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能記住的好友越來越少了,遊戲劇情的代入感越來越弱了,對一款遊戲的忠實度變得極低……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想起12年前,那時一個副本要失敗幾十次,做任務常常找不到路,組個隊要一兩個小時……那時玩個遊戲似乎挺難的,卻總讓人每天盼著上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似乎,我們玩遊戲的感受已經變了很多。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手遊時代:遊戲越來越多 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

在這手遊遍地的年代,想玩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簡單:app商店裡,隨時有大把新遊戲供你選擇,花幾分鐘下載,再花幾分鐘看看新手指南,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玩法。手機裡同時裝著三四款、甚至十幾款遊戲,都是很常見的事。然而,若要你從中選出能連續玩上一個月的,恐怕寥寥無幾。

為什麼新遊越來越多,能記住的卻越來越少了?黑人問號臉.jpg

同質化程度很高。如今市面上畫風雷同、玩法雷同的遊戲太多,往往一個玩法火了,瞬間湧現出幾十上百款同樣玩法的產品。MOBA玩法風靡全國之後,類似的五人對戰手遊數不勝數;“吃雞”玩法火了,從大廠到小廠都在強推自己的槍戰生存類遊戲;還有如今正當紅的自走棋,又帶起了一波自走棋手遊熱潮。想在這裡面選出一個最特別的?有點難。

遊戲越來越碎片化。大多數手遊追求短平快,幾分鐘、十幾分鍾就結束一局戰鬥,讓玩家在坐地鐵、等公交的間隙,就能迅速享受一把勝負的刺激感。但壞處是,玩家隨時可以玩,也隨時可以放下不玩。

難以在遊戲中建立深度關係。現在手遊裡的好友列表,幾乎成了“殭屍”列表,90%都是陌生人,即使掛在那裡100年也說不上一句話;昨天一起組隊加的好友,今天再見可能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即使加入工會,多數也只是定期完成任務,很少有深入討論。

“我能說什麼?我也很無奈啊。”

12年前 端遊時代那些盼著上線的日子

如果能回到端遊盛行的12年前,那時,我們還對遊戲充滿了熱情。每天的上線時間,彷彿一個帶有儀式感的重要時刻:我們會迅速吃完飯、看看錶、約上好友、備好零食,然後帶著興奮和滿足坐在電腦前,打開遊戲。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那時的遊戲世界裡,有很多等著我們去做的事、去見的人。

拜師:幾乎每一個武俠類遊戲都設有師徒系統,而師徒關係也是所有好友關係中較為特殊的一種。比如在《新天龍八部》裡,當玩家達到10級並且加入門派後,即可在大理聶政處,拜高於自己10級的玩家為師。成功拜師後,即可開啟專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每日還可與師父組隊前往大理孔武處,完成10環的師徒任務。

那時,徒弟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師父的幫助。師徒之間的關係,是幫助、是傳承、是亦師亦友的情誼。

副本團戰:端遊時代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副本,有的劇情曲折,有的難度奇高,需要玩家花費大量精力研究練習,但往往也是這些副本成為一款遊戲最令人難忘的標籤。就如同每個《魔獸世界》玩家,都會記得祖爾法拉克和安其拉神廟,記得團隊在高難度副本里一次次團滅的沮喪、與成功擊殺boss的榮耀;每個《新天龍八部》的玩家,都會記得新手玩家們最愛的珍瓏棋局,難度不高但經驗值回報豐厚;也會記得困難模式的血戰雁門關,面對耶律洪基時隊伍是如何一次次團滅,又如何一次次屢敗屢戰。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血戰雁門關副本截圖

逛地圖:應該沒有人會在手遊裡漫無目的的瞎逛,但端遊裡的玩家會。許多端遊的地圖場景打造得美輪美奐,其中不乏標誌性“景點”,端遊玩家們不做任務,只是在遊戲裡瞎逛看風景的,也很常見。

在《完美世界》裡,可以去破陣平原、蘇木爾營感受田野花香,還可以去無為村附近看看沙灘、海浪。

在《新天龍八部》裡,可以去約會聖地夜西湖邊走一走,在滿月、荷花與螢火蟲的相伴下,互訴衷腸;也可以去束河古鎮,這裡除了是頂級裝備重樓的掉落地,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鎮,充滿西南少數民族風情的亭臺樓閣令人流連忘返。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夜西湖實景截圖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束河古鎮實景截圖

從網絡到現實 端遊建立起的深度情感鏈接

結拜、夫妻、師徒……無數玩家在端遊的世界裡,建立了深度的社交關係。

年輕的男女於漫漫江湖中相遇,從此一起結伴闖蕩、互相支持,在副本中出生入死、在古城的郊外花前月下……這樣的浪漫,是現實世界所不能給的;水平參差不齊的幾個人,陰差陽錯下組起了隊,向高難度副本發起進攻,即使團滅無數次,大家罵完、埋怨完,又約起了下次刷本……這樣的戰友情誼,在現實世界很難有條件發生。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紫霞祕籍】的“紫嫣夜妖”和“覆雨翻雲”喜結連理

端遊給玩家帶來的社交圈從不止於線上。有多少老玩家,即使無暇玩遊戲仍會定期登錄遊戲,只為跟遊戲裡的老朋友們打個招呼,聊聊近況。

有些玩家即使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好兄弟,彼此間還是習慣用著遊戲裡的身份和稱呼:“師父,下班一起吃個飯吧!”“這是我工會裡的好兄弟!”

有人在這裡找到了共度人生的另一半,有人在這裡結識了一生摯友,甚至還有人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拿到了投資。

許多人懷著一個江湖夢進入遊戲,卻由此收穫了一個真正的江湖。

12年前的端遊 憑什麼比現在的新遊更能點燃熱情?

▲《新天龍八部》蜀南竹海區大型結婚現場

結語:

遊戲中真正牽絆住我們的,是人與人的關係。好的端遊,編織起了一張關係網,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了一道道溫暖的鏈接。因此,即使在手遊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有人熱愛著端遊。

很感謝還有廠商能把端遊繼續做下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