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需要喜茶'

"
"
騰訊需要喜茶

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喜茶這樣的“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作者丨羅立璇

編輯丨邵樂樂

騰訊以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價格實現了與新一代茶飲品牌的資本綁定。市場消息顯示,喜茶已經獲得來自騰訊和紅杉的的C輪融資,估值為90億人民幣。

喜茶是在新零售時代生長起來的第一代“原住民”。流量和數據是它的血液,而標準化的供應鏈、生產系統與門店管理,則是喜茶的血肉,這已經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在和消費者直接接觸的表層,喜茶具備提供本土化產品的能力,並且與年輕消費者形成了緊密結合的關係。而進一步,在組織能力方面,喜茶獲得了在產品品質更高、原材料更難掌控的情況下,實行高度標準化的能力,從而得以進行大規模擴張,在3年時間內成為全國性品牌。

從更大的背景來看,一樣明確感知到了數據與互聯網能構建現代中國新商業形態的互聯網巨頭,也幾乎在同一時期開始積極尋求與自身基因吻合的重要盟友。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這些“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01|生逢其時的新零售茶飲

從時間節點的耦合性來看,喜茶是個生逢其時的新零售公司,這是市場認為喜茶領先於其它新式茶飲品牌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可能是騰訊高位下注的關鍵原因。即使從財務角度來講,騰訊也有收益空間。接近喜茶的相關人士向我們透露,喜茶去年銷售額大致在12-15億人民幣區間,按照餐飲行業P/S估值來算(海底撈的P/S估值為9,上市不久的瑞幸為15左右),90億尚在合理區間,未來的增值空間在於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

這家新式茶飲的起點和願景是一家標準的線下餐飲連鎖品牌。在2016年8月拿到IDG和今日投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創辦的消費基金)過億元的投資後,喜茶開始了穩步的異地擴張,產品、設計、品牌勢能是高度重視的競爭壁壘。兩個月後,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互聯網新名詞。次年1月,被張小龍定義為“即用即走,激活線下,連接場景”的微信小程序剛剛上線,它的真正價值直到一年多以後才開始體現。

無論是不是直接受到“線上線下融合”這種新零售趨勢的影響,向來只關心產品和品牌這兩件事情的聶雲宸,應該至少從2017年就開始思考,既然“所有線下的東西都會出現一個對應的線上的東西”成為一個趨勢,那麼“如果線下有個喜茶,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個互聯網化的喜茶”,喜茶哪些部分又是可以線上化的。

當然,這也與出生於1991年的聶雲宸本人對互聯網產品及公司的喜好密切相關,他在接受包括《界面》等媒體為數不多的幾次採訪時,都強調過自己非常喜歡Facebook 、Twitter、蘋果這些“偉大的公司”,甚至想過做一個互聯網創業項目。

喜茶 GO 小程序成為整個喜茶從線下走到線上的開始。

2017年,喜茶開始把小程序提上開發日程。喜茶前CTO、現維智科技創始人陳霈霖是這一項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他出身金山軟件,擔任過遊戲技術架構工作。根據《Tech星球》的採訪,當時喜茶一度想把小程序外包,但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下單小程序,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讓數據全鏈條流通,讓它可被歸類、方便企業經營進行實時反應,喜茶作為一個流量入口才能產生意義。

因此,“喜茶GO”的開發實際上被分成了數十個項目組,涉及到供應鏈、營運、市場、財務、會員多個環節,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開發進程。

這一項目需要完成兩個目標:提供線上下單工具、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對於喜茶而言主要是減少排隊時間)是表層,更重要的是要打通從消費終端到管理端的全部數據,把每一個職能部門都數字化,以提升運營效率為核心原則,來打通整體的企業管理鏈路。

當然能夠快速推進數字化運營,是以喜茶本身的標準化高度為前提的。截至今年7月,喜茶已經開出了超過250家直營門店,在營銷端、產品端的SOP(標準操作流程)和供應鏈端的標準化方面,喜茶仍舊保持了極強的控制能力,這給用戶行為、消費數據和原料、物料的數據化打下了好基礎。

2018年3月,“喜茶GO”開始在廣東40家門店進行測試;5月,“喜茶GO”小程序正式上線全國絕大部分門店。“喜茶GO”首先展示的就是電子菜單,用戶能夠完堂食點單、提前預約排隊,以及外賣下單功能。另外,喜茶的會員也可以綁定微信ID,在小程序上附加相應的優惠和互動。

"
騰訊需要喜茶

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喜茶這樣的“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作者丨羅立璇

編輯丨邵樂樂

騰訊以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價格實現了與新一代茶飲品牌的資本綁定。市場消息顯示,喜茶已經獲得來自騰訊和紅杉的的C輪融資,估值為90億人民幣。

喜茶是在新零售時代生長起來的第一代“原住民”。流量和數據是它的血液,而標準化的供應鏈、生產系統與門店管理,則是喜茶的血肉,這已經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在和消費者直接接觸的表層,喜茶具備提供本土化產品的能力,並且與年輕消費者形成了緊密結合的關係。而進一步,在組織能力方面,喜茶獲得了在產品品質更高、原材料更難掌控的情況下,實行高度標準化的能力,從而得以進行大規模擴張,在3年時間內成為全國性品牌。

從更大的背景來看,一樣明確感知到了數據與互聯網能構建現代中國新商業形態的互聯網巨頭,也幾乎在同一時期開始積極尋求與自身基因吻合的重要盟友。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這些“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01|生逢其時的新零售茶飲

從時間節點的耦合性來看,喜茶是個生逢其時的新零售公司,這是市場認為喜茶領先於其它新式茶飲品牌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可能是騰訊高位下注的關鍵原因。即使從財務角度來講,騰訊也有收益空間。接近喜茶的相關人士向我們透露,喜茶去年銷售額大致在12-15億人民幣區間,按照餐飲行業P/S估值來算(海底撈的P/S估值為9,上市不久的瑞幸為15左右),90億尚在合理區間,未來的增值空間在於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

這家新式茶飲的起點和願景是一家標準的線下餐飲連鎖品牌。在2016年8月拿到IDG和今日投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創辦的消費基金)過億元的投資後,喜茶開始了穩步的異地擴張,產品、設計、品牌勢能是高度重視的競爭壁壘。兩個月後,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互聯網新名詞。次年1月,被張小龍定義為“即用即走,激活線下,連接場景”的微信小程序剛剛上線,它的真正價值直到一年多以後才開始體現。

無論是不是直接受到“線上線下融合”這種新零售趨勢的影響,向來只關心產品和品牌這兩件事情的聶雲宸,應該至少從2017年就開始思考,既然“所有線下的東西都會出現一個對應的線上的東西”成為一個趨勢,那麼“如果線下有個喜茶,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個互聯網化的喜茶”,喜茶哪些部分又是可以線上化的。

當然,這也與出生於1991年的聶雲宸本人對互聯網產品及公司的喜好密切相關,他在接受包括《界面》等媒體為數不多的幾次採訪時,都強調過自己非常喜歡Facebook 、Twitter、蘋果這些“偉大的公司”,甚至想過做一個互聯網創業項目。

喜茶 GO 小程序成為整個喜茶從線下走到線上的開始。

2017年,喜茶開始把小程序提上開發日程。喜茶前CTO、現維智科技創始人陳霈霖是這一項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他出身金山軟件,擔任過遊戲技術架構工作。根據《Tech星球》的採訪,當時喜茶一度想把小程序外包,但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下單小程序,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讓數據全鏈條流通,讓它可被歸類、方便企業經營進行實時反應,喜茶作為一個流量入口才能產生意義。

因此,“喜茶GO”的開發實際上被分成了數十個項目組,涉及到供應鏈、營運、市場、財務、會員多個環節,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開發進程。

這一項目需要完成兩個目標:提供線上下單工具、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對於喜茶而言主要是減少排隊時間)是表層,更重要的是要打通從消費終端到管理端的全部數據,把每一個職能部門都數字化,以提升運營效率為核心原則,來打通整體的企業管理鏈路。

當然能夠快速推進數字化運營,是以喜茶本身的標準化高度為前提的。截至今年7月,喜茶已經開出了超過250家直營門店,在營銷端、產品端的SOP(標準操作流程)和供應鏈端的標準化方面,喜茶仍舊保持了極強的控制能力,這給用戶行為、消費數據和原料、物料的數據化打下了好基礎。

2018年3月,“喜茶GO”開始在廣東40家門店進行測試;5月,“喜茶GO”小程序正式上線全國絕大部分門店。“喜茶GO”首先展示的就是電子菜單,用戶能夠完堂食點單、提前預約排隊,以及外賣下單功能。另外,喜茶的會員也可以綁定微信ID,在小程序上附加相應的優惠和互動。

騰訊需要喜茶

喜茶GO滿足菜單、取茶排隊與會員功能

小程序加上通過公眾號和微信群積累的流量護城河,喜茶在微信內搭建了一個從營銷獲客到下單購買的線上閉環。喜茶的CMO肖淑琴在此前的採訪中告訴我們,喜茶每開一家新店,都會先提前邀請有興趣的粉絲過來提供建議。今年1月,喜茶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量已經達到了300萬,平均每一篇推送的閱讀量是40萬+。這是喜茶能夠高頻推新互動、跨界聯名、打造新式茶飲標杆品牌的一個核心壁壘。

今年5月,陳霈霖在接受《知曉程序》採訪時透露,在沒有進行大範圍營銷的基礎上,僅通過線下門店二維碼、微信公眾號,以及與微信支付和銀行合作這些方法,“喜茶GO”已經獲得了過千萬的註冊用戶,而且可以拿到更精確的用戶畫像。目前「喜茶 GO」用戶數超過 1000 萬,復購率提升了 3 倍,來自小程序的訂單量已佔訂單總量的 40%。

這是小程序給喜茶帶來的增量,也是典型的線下線下協同賦能的功效體現,與微信小程序一致在強調的“連接線下場景”的核心價值一致。

不過,陳霈霖把“喜茶GO”看做“數據化的引擎入口”,希望喜茶能夠成為產業互聯網一個國際化的頂級標杆案例,這中間需要用到的工具不止小程序,還包括企業微信、大數據平臺構成的數字化引擎,總之都基於微信生態。

這是騰訊樂意看到的,也與騰訊正在推進的產業互聯網戰略和垂直行業標杆案例的思路相當一致。消費端的數據收集只是第一步,喜茶在企業微信上綁定相關工作人員,匹配以相應的用戶權限、打通數據平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實時監測經營數據、會員數據和外賣數據。

陳霈霖總結,“喜茶GO”的核心意義在於數字資產沉澱,從而指導企業的日常經營。比如,當他們能夠獲得整體數據的時候,線上、線下成交量佔比,堂食與外賣佔比,整體營收、客單價走勢等,都成為了可以被實時感知的變化,進一步指導業務決策。

“喜茶GO”還有可能延伸出更多業務。陳霈霖曾代表喜茶對外表示,他們還有在“喜茶GO”中疊加社交功能的想法,自有APP也在計劃之列。

一個已經落地的明顯例子是,通過觀察哪裡才是線下門店的“重堵區”、得知哪家門店的復購率高,研發出了新一代線下門店“Heytea Go”。喜茶現在會根據喜茶會員的密集程度(也就是對茶飲產品本身需求度更高的用戶)進行精準分流,來開拓只能通過小程序點單、製作時間更快、沒有休憩空間的Heytea Go門店。

"
騰訊需要喜茶

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喜茶這樣的“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作者丨羅立璇

編輯丨邵樂樂

騰訊以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價格實現了與新一代茶飲品牌的資本綁定。市場消息顯示,喜茶已經獲得來自騰訊和紅杉的的C輪融資,估值為90億人民幣。

喜茶是在新零售時代生長起來的第一代“原住民”。流量和數據是它的血液,而標準化的供應鏈、生產系統與門店管理,則是喜茶的血肉,這已經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在和消費者直接接觸的表層,喜茶具備提供本土化產品的能力,並且與年輕消費者形成了緊密結合的關係。而進一步,在組織能力方面,喜茶獲得了在產品品質更高、原材料更難掌控的情況下,實行高度標準化的能力,從而得以進行大規模擴張,在3年時間內成為全國性品牌。

從更大的背景來看,一樣明確感知到了數據與互聯網能構建現代中國新商業形態的互聯網巨頭,也幾乎在同一時期開始積極尋求與自身基因吻合的重要盟友。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這些“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01|生逢其時的新零售茶飲

從時間節點的耦合性來看,喜茶是個生逢其時的新零售公司,這是市場認為喜茶領先於其它新式茶飲品牌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可能是騰訊高位下注的關鍵原因。即使從財務角度來講,騰訊也有收益空間。接近喜茶的相關人士向我們透露,喜茶去年銷售額大致在12-15億人民幣區間,按照餐飲行業P/S估值來算(海底撈的P/S估值為9,上市不久的瑞幸為15左右),90億尚在合理區間,未來的增值空間在於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

這家新式茶飲的起點和願景是一家標準的線下餐飲連鎖品牌。在2016年8月拿到IDG和今日投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創辦的消費基金)過億元的投資後,喜茶開始了穩步的異地擴張,產品、設計、品牌勢能是高度重視的競爭壁壘。兩個月後,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互聯網新名詞。次年1月,被張小龍定義為“即用即走,激活線下,連接場景”的微信小程序剛剛上線,它的真正價值直到一年多以後才開始體現。

無論是不是直接受到“線上線下融合”這種新零售趨勢的影響,向來只關心產品和品牌這兩件事情的聶雲宸,應該至少從2017年就開始思考,既然“所有線下的東西都會出現一個對應的線上的東西”成為一個趨勢,那麼“如果線下有個喜茶,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個互聯網化的喜茶”,喜茶哪些部分又是可以線上化的。

當然,這也與出生於1991年的聶雲宸本人對互聯網產品及公司的喜好密切相關,他在接受包括《界面》等媒體為數不多的幾次採訪時,都強調過自己非常喜歡Facebook 、Twitter、蘋果這些“偉大的公司”,甚至想過做一個互聯網創業項目。

喜茶 GO 小程序成為整個喜茶從線下走到線上的開始。

2017年,喜茶開始把小程序提上開發日程。喜茶前CTO、現維智科技創始人陳霈霖是這一項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他出身金山軟件,擔任過遊戲技術架構工作。根據《Tech星球》的採訪,當時喜茶一度想把小程序外包,但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下單小程序,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讓數據全鏈條流通,讓它可被歸類、方便企業經營進行實時反應,喜茶作為一個流量入口才能產生意義。

因此,“喜茶GO”的開發實際上被分成了數十個項目組,涉及到供應鏈、營運、市場、財務、會員多個環節,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開發進程。

這一項目需要完成兩個目標:提供線上下單工具、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對於喜茶而言主要是減少排隊時間)是表層,更重要的是要打通從消費終端到管理端的全部數據,把每一個職能部門都數字化,以提升運營效率為核心原則,來打通整體的企業管理鏈路。

當然能夠快速推進數字化運營,是以喜茶本身的標準化高度為前提的。截至今年7月,喜茶已經開出了超過250家直營門店,在營銷端、產品端的SOP(標準操作流程)和供應鏈端的標準化方面,喜茶仍舊保持了極強的控制能力,這給用戶行為、消費數據和原料、物料的數據化打下了好基礎。

2018年3月,“喜茶GO”開始在廣東40家門店進行測試;5月,“喜茶GO”小程序正式上線全國絕大部分門店。“喜茶GO”首先展示的就是電子菜單,用戶能夠完堂食點單、提前預約排隊,以及外賣下單功能。另外,喜茶的會員也可以綁定微信ID,在小程序上附加相應的優惠和互動。

騰訊需要喜茶

喜茶GO滿足菜單、取茶排隊與會員功能

小程序加上通過公眾號和微信群積累的流量護城河,喜茶在微信內搭建了一個從營銷獲客到下單購買的線上閉環。喜茶的CMO肖淑琴在此前的採訪中告訴我們,喜茶每開一家新店,都會先提前邀請有興趣的粉絲過來提供建議。今年1月,喜茶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量已經達到了300萬,平均每一篇推送的閱讀量是40萬+。這是喜茶能夠高頻推新互動、跨界聯名、打造新式茶飲標杆品牌的一個核心壁壘。

今年5月,陳霈霖在接受《知曉程序》採訪時透露,在沒有進行大範圍營銷的基礎上,僅通過線下門店二維碼、微信公眾號,以及與微信支付和銀行合作這些方法,“喜茶GO”已經獲得了過千萬的註冊用戶,而且可以拿到更精確的用戶畫像。目前「喜茶 GO」用戶數超過 1000 萬,復購率提升了 3 倍,來自小程序的訂單量已佔訂單總量的 40%。

這是小程序給喜茶帶來的增量,也是典型的線下線下協同賦能的功效體現,與微信小程序一致在強調的“連接線下場景”的核心價值一致。

不過,陳霈霖把“喜茶GO”看做“數據化的引擎入口”,希望喜茶能夠成為產業互聯網一個國際化的頂級標杆案例,這中間需要用到的工具不止小程序,還包括企業微信、大數據平臺構成的數字化引擎,總之都基於微信生態。

這是騰訊樂意看到的,也與騰訊正在推進的產業互聯網戰略和垂直行業標杆案例的思路相當一致。消費端的數據收集只是第一步,喜茶在企業微信上綁定相關工作人員,匹配以相應的用戶權限、打通數據平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實時監測經營數據、會員數據和外賣數據。

陳霈霖總結,“喜茶GO”的核心意義在於數字資產沉澱,從而指導企業的日常經營。比如,當他們能夠獲得整體數據的時候,線上、線下成交量佔比,堂食與外賣佔比,整體營收、客單價走勢等,都成為了可以被實時感知的變化,進一步指導業務決策。

“喜茶GO”還有可能延伸出更多業務。陳霈霖曾代表喜茶對外表示,他們還有在“喜茶GO”中疊加社交功能的想法,自有APP也在計劃之列。

一個已經落地的明顯例子是,通過觀察哪裡才是線下門店的“重堵區”、得知哪家門店的復購率高,研發出了新一代線下門店“Heytea Go”。喜茶現在會根據喜茶會員的密集程度(也就是對茶飲產品本身需求度更高的用戶)進行精準分流,來開拓只能通過小程序點單、製作時間更快、沒有休憩空間的Heytea Go門店。

騰訊需要喜茶

Heytea Go門店

這種“沒有現金、沒有排隊、沒有收銀”的快取門店,很容易讓人想到佔住了互聯網咖啡這個品類的新銳代表瑞幸,只不過喜茶走的是從線下到線上的路徑。

到這裡,我們可以說把小程序當做“數字化引擎”的“線上喜茶”是騰訊的山頭上長出來的一棵樹,甚至可能成為新一代標準化的餐飲行業的標杆。

02|騰訊需要喜茶

從以往的發展歷程來看,喜茶的學習能力與內化能力極強,幾乎每一次融資都得到了超出資本以外的養分,並直接指向里程碑式的增長。依然處在高速擴張期的喜茶,需要持續不斷的線上營銷資源和線下拓店資金的支持。它需要一個實力雄厚、認可零售行業更長的發展週期,且沒有變現壓力的合作伙伴。平心而論,這樣的投資方在市面上選擇並不多,尤其是在接受了美團的投資後。

擁有可觀線下場景的喜茶,也有可能在新一輪的支付戰爭和小程序戰爭中為騰訊提供更多線下入口。從這一點來看,似乎是騰訊更需要喜茶。

對於騰訊來說,最有誘惑力的一點應該是,喜茶是目前茶飲行業中,對於企業IT化與門店數字化執行得最為堅決的公司之一,而且這一套系統就是依託在微信小程序之上完成的。阿拉丁實時數據(參考維度包括訪問量、搜索量、使用率等)顯示,截止至7月26日,在過去的30天時間裡,喜茶平均指數為6905,這與接受了騰訊投資、消費目的更為“剛需”的永輝生活指數(6937)相距不遠。

截至今年5月,喜茶小程序訂單已經佔總訂單的40%,並且成功讓復購率翻了三倍,不論從用戶數量還是銷售體量上,都切實地為喜茶帶來了重要增量。再加上擴張速度的提升,排隊的現象也明顯緩和了下來。

投資和扶持更具智慧零售原生氣質的喜茶,比投資再花費力氣學習、改造一個線下傳統餐飲業態的難度小多了,畢竟大多數線下企業還停留在把小程序當做一個引流獲客或者交易工具的階段,比如騰訊此前與Coco奶茶等線下餐飲連鎖在小程序和AR遊戲《一起來捉妖》上的場景聯動。

把小程序作為數字化前端的喜茶,可以為騰訊想要爭取的大量中小企業起到立竿見影的標杆效應。騰訊一直向企業強調他們能夠提升從引流到成交的流量轉化能力,以及讓商家在獲得私域力量後能夠真正掌握運營能力、活用數據資產。如果從這個維度來判斷,快速推進門店數字化、企業IT化,並且推出小程序的喜茶,有成為騰訊盟友和產業互聯網標杆的潛質,就像騰訊與永輝、每日優鮮在零售領域的合作一樣。

喜茶還有另一位重要股東美團的幫助,不同於騰訊在C端的單一優勢,其盟友美團在經營B端商家方面也有自己的經驗優勢和技術。在接受《36氪》專訪時,聶雲宸特意提到,喜茶在使用互聯網技術、數據來升級門店業務方面,能夠向美團學習到很多。

騰訊與喜茶的結盟,更像是阿里與騰訊在一個個垂直行業爭奪B端商家的競爭縮影。喜茶是騰訊的山頭上長出來的一棵樹,能夠改善它樹蔭範圍內的生態空間——飲品行業,甚至是新一代標準化的餐飲行業。如果不用心灌溉這棵樹,那麼騰訊獲得森林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
騰訊需要喜茶

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喜茶這樣的“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作者丨羅立璇

編輯丨邵樂樂

騰訊以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價格實現了與新一代茶飲品牌的資本綁定。市場消息顯示,喜茶已經獲得來自騰訊和紅杉的的C輪融資,估值為90億人民幣。

喜茶是在新零售時代生長起來的第一代“原住民”。流量和數據是它的血液,而標準化的供應鏈、生產系統與門店管理,則是喜茶的血肉,這已經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在和消費者直接接觸的表層,喜茶具備提供本土化產品的能力,並且與年輕消費者形成了緊密結合的關係。而進一步,在組織能力方面,喜茶獲得了在產品品質更高、原材料更難掌控的情況下,實行高度標準化的能力,從而得以進行大規模擴張,在3年時間內成為全國性品牌。

從更大的背景來看,一樣明確感知到了數據與互聯網能構建現代中國新商業形態的互聯網巨頭,也幾乎在同一時期開始積極尋求與自身基因吻合的重要盟友。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這些“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在未來除了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01|生逢其時的新零售茶飲

從時間節點的耦合性來看,喜茶是個生逢其時的新零售公司,這是市場認為喜茶領先於其它新式茶飲品牌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可能是騰訊高位下注的關鍵原因。即使從財務角度來講,騰訊也有收益空間。接近喜茶的相關人士向我們透露,喜茶去年銷售額大致在12-15億人民幣區間,按照餐飲行業P/S估值來算(海底撈的P/S估值為9,上市不久的瑞幸為15左右),90億尚在合理區間,未來的增值空間在於門店數量的持續擴張。

這家新式茶飲的起點和願景是一家標準的線下餐飲連鎖品牌。在2016年8月拿到IDG和今日投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創辦的消費基金)過億元的投資後,喜茶開始了穩步的異地擴張,產品、設計、品牌勢能是高度重視的競爭壁壘。兩個月後,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這個互聯網新名詞。次年1月,被張小龍定義為“即用即走,激活線下,連接場景”的微信小程序剛剛上線,它的真正價值直到一年多以後才開始體現。

無論是不是直接受到“線上線下融合”這種新零售趨勢的影響,向來只關心產品和品牌這兩件事情的聶雲宸,應該至少從2017年就開始思考,既然“所有線下的東西都會出現一個對應的線上的東西”成為一個趨勢,那麼“如果線下有個喜茶,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個互聯網化的喜茶”,喜茶哪些部分又是可以線上化的。

當然,這也與出生於1991年的聶雲宸本人對互聯網產品及公司的喜好密切相關,他在接受包括《界面》等媒體為數不多的幾次採訪時,都強調過自己非常喜歡Facebook 、Twitter、蘋果這些“偉大的公司”,甚至想過做一個互聯網創業項目。

喜茶 GO 小程序成為整個喜茶從線下走到線上的開始。

2017年,喜茶開始把小程序提上開發日程。喜茶前CTO、現維智科技創始人陳霈霖是這一項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他出身金山軟件,擔任過遊戲技術架構工作。根據《Tech星球》的採訪,當時喜茶一度想把小程序外包,但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下單小程序,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讓數據全鏈條流通,讓它可被歸類、方便企業經營進行實時反應,喜茶作為一個流量入口才能產生意義。

因此,“喜茶GO”的開發實際上被分成了數十個項目組,涉及到供應鏈、營運、市場、財務、會員多個環節,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開發進程。

這一項目需要完成兩個目標:提供線上下單工具、提高用戶的消費體驗(對於喜茶而言主要是減少排隊時間)是表層,更重要的是要打通從消費終端到管理端的全部數據,把每一個職能部門都數字化,以提升運營效率為核心原則,來打通整體的企業管理鏈路。

當然能夠快速推進數字化運營,是以喜茶本身的標準化高度為前提的。截至今年7月,喜茶已經開出了超過250家直營門店,在營銷端、產品端的SOP(標準操作流程)和供應鏈端的標準化方面,喜茶仍舊保持了極強的控制能力,這給用戶行為、消費數據和原料、物料的數據化打下了好基礎。

2018年3月,“喜茶GO”開始在廣東40家門店進行測試;5月,“喜茶GO”小程序正式上線全國絕大部分門店。“喜茶GO”首先展示的就是電子菜單,用戶能夠完堂食點單、提前預約排隊,以及外賣下單功能。另外,喜茶的會員也可以綁定微信ID,在小程序上附加相應的優惠和互動。

騰訊需要喜茶

喜茶GO滿足菜單、取茶排隊與會員功能

小程序加上通過公眾號和微信群積累的流量護城河,喜茶在微信內搭建了一個從營銷獲客到下單購買的線上閉環。喜茶的CMO肖淑琴在此前的採訪中告訴我們,喜茶每開一家新店,都會先提前邀請有興趣的粉絲過來提供建議。今年1月,喜茶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量已經達到了300萬,平均每一篇推送的閱讀量是40萬+。這是喜茶能夠高頻推新互動、跨界聯名、打造新式茶飲標杆品牌的一個核心壁壘。

今年5月,陳霈霖在接受《知曉程序》採訪時透露,在沒有進行大範圍營銷的基礎上,僅通過線下門店二維碼、微信公眾號,以及與微信支付和銀行合作這些方法,“喜茶GO”已經獲得了過千萬的註冊用戶,而且可以拿到更精確的用戶畫像。目前「喜茶 GO」用戶數超過 1000 萬,復購率提升了 3 倍,來自小程序的訂單量已佔訂單總量的 40%。

這是小程序給喜茶帶來的增量,也是典型的線下線下協同賦能的功效體現,與微信小程序一致在強調的“連接線下場景”的核心價值一致。

不過,陳霈霖把“喜茶GO”看做“數據化的引擎入口”,希望喜茶能夠成為產業互聯網一個國際化的頂級標杆案例,這中間需要用到的工具不止小程序,還包括企業微信、大數據平臺構成的數字化引擎,總之都基於微信生態。

這是騰訊樂意看到的,也與騰訊正在推進的產業互聯網戰略和垂直行業標杆案例的思路相當一致。消費端的數據收集只是第一步,喜茶在企業微信上綁定相關工作人員,匹配以相應的用戶權限、打通數據平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實時監測經營數據、會員數據和外賣數據。

陳霈霖總結,“喜茶GO”的核心意義在於數字資產沉澱,從而指導企業的日常經營。比如,當他們能夠獲得整體數據的時候,線上、線下成交量佔比,堂食與外賣佔比,整體營收、客單價走勢等,都成為了可以被實時感知的變化,進一步指導業務決策。

“喜茶GO”還有可能延伸出更多業務。陳霈霖曾代表喜茶對外表示,他們還有在“喜茶GO”中疊加社交功能的想法,自有APP也在計劃之列。

一個已經落地的明顯例子是,通過觀察哪裡才是線下門店的“重堵區”、得知哪家門店的復購率高,研發出了新一代線下門店“Heytea Go”。喜茶現在會根據喜茶會員的密集程度(也就是對茶飲產品本身需求度更高的用戶)進行精準分流,來開拓只能通過小程序點單、製作時間更快、沒有休憩空間的Heytea Go門店。

騰訊需要喜茶

Heytea Go門店

這種“沒有現金、沒有排隊、沒有收銀”的快取門店,很容易讓人想到佔住了互聯網咖啡這個品類的新銳代表瑞幸,只不過喜茶走的是從線下到線上的路徑。

到這裡,我們可以說把小程序當做“數字化引擎”的“線上喜茶”是騰訊的山頭上長出來的一棵樹,甚至可能成為新一代標準化的餐飲行業的標杆。

02|騰訊需要喜茶

從以往的發展歷程來看,喜茶的學習能力與內化能力極強,幾乎每一次融資都得到了超出資本以外的養分,並直接指向里程碑式的增長。依然處在高速擴張期的喜茶,需要持續不斷的線上營銷資源和線下拓店資金的支持。它需要一個實力雄厚、認可零售行業更長的發展週期,且沒有變現壓力的合作伙伴。平心而論,這樣的投資方在市面上選擇並不多,尤其是在接受了美團的投資後。

擁有可觀線下場景的喜茶,也有可能在新一輪的支付戰爭和小程序戰爭中為騰訊提供更多線下入口。從這一點來看,似乎是騰訊更需要喜茶。

對於騰訊來說,最有誘惑力的一點應該是,喜茶是目前茶飲行業中,對於企業IT化與門店數字化執行得最為堅決的公司之一,而且這一套系統就是依託在微信小程序之上完成的。阿拉丁實時數據(參考維度包括訪問量、搜索量、使用率等)顯示,截止至7月26日,在過去的30天時間裡,喜茶平均指數為6905,這與接受了騰訊投資、消費目的更為“剛需”的永輝生活指數(6937)相距不遠。

截至今年5月,喜茶小程序訂單已經佔總訂單的40%,並且成功讓復購率翻了三倍,不論從用戶數量還是銷售體量上,都切實地為喜茶帶來了重要增量。再加上擴張速度的提升,排隊的現象也明顯緩和了下來。

投資和扶持更具智慧零售原生氣質的喜茶,比投資再花費力氣學習、改造一個線下傳統餐飲業態的難度小多了,畢竟大多數線下企業還停留在把小程序當做一個引流獲客或者交易工具的階段,比如騰訊此前與Coco奶茶等線下餐飲連鎖在小程序和AR遊戲《一起來捉妖》上的場景聯動。

把小程序作為數字化前端的喜茶,可以為騰訊想要爭取的大量中小企業起到立竿見影的標杆效應。騰訊一直向企業強調他們能夠提升從引流到成交的流量轉化能力,以及讓商家在獲得私域力量後能夠真正掌握運營能力、活用數據資產。如果從這個維度來判斷,快速推進門店數字化、企業IT化,並且推出小程序的喜茶,有成為騰訊盟友和產業互聯網標杆的潛質,就像騰訊與永輝、每日優鮮在零售領域的合作一樣。

喜茶還有另一位重要股東美團的幫助,不同於騰訊在C端的單一優勢,其盟友美團在經營B端商家方面也有自己的經驗優勢和技術。在接受《36氪》專訪時,聶雲宸特意提到,喜茶在使用互聯網技術、數據來升級門店業務方面,能夠向美團學習到很多。

騰訊與喜茶的結盟,更像是阿里與騰訊在一個個垂直行業爭奪B端商家的競爭縮影。喜茶是騰訊的山頭上長出來的一棵樹,能夠改善它樹蔭範圍內的生態空間——飲品行業,甚至是新一代標準化的餐飲行業。如果不用心灌溉這棵樹,那麼騰訊獲得森林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騰訊需要喜茶

阿里與星巴克的合作

餐飲行業的另一個巨頭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在去年達成了戰略合作。接近本次合作的人士向《三聲》表示,星巴克用了半年時間來衡量它在中國的合作對象,最後選擇牽手阿里。

從最終結果來看,阿里緊密的組織架構讓它能夠迅速地為星巴克提供一整套“大禮包”:第一個是物流履約,讓專星送與盒馬星廚為星巴克提供外賣服務;其次是讓交易數據在星巴克的會員體系內流通,支付寶也累積星巴克消費的“星星”;第三個則是線上提供淘寶、天貓等產品的流量扶持,線下則共同推出業內首個一站式新零售品牌體驗平臺“星巴克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

在與阿里建立合作關係後,星巴克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9年4-6月)在亞太地區的同店銷售額上漲5%,中國/亞太地區同比增長9%至13.37億美元。星巴克在中國擁有3900家門店的當下,即使是簡單的模式改造,也能獲得數量並不小的增長。

在瑞幸等的碰瓷型營銷策略的催促下,星巴克也加快了從中國的新零售模式中學習的速度,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新業態:今年5月,星巴克推出“啡快”服務,用戶能夠在星巴克的官方APP上選擇距離最近的門店提前下單,在約定時間內到店領取,這和瑞幸、喜茶小程序的免排隊功能是一樣的。

相比熟悉B端市場的阿里及其盟友星巴克,市場需要期待的是,騰訊接下來能夠真正給到喜茶什麼。

一直以來,騰訊推動智慧零售的重要目的是,讓自身的雲業務與支付業務能夠直面來自阿里的競爭,進而深入參與到中國新一代商業社會升級的進程。放到產業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在智慧零售/新零售的進程中,如何培育、團結與發展類似喜茶這樣的“原住民”,將會是巨頭們改造舊行業以外的另一個重要選題。

不過,騰訊與喜茶的結盟,比起阿里與星巴克的結盟,不管是從線下場景的爭奪還是垂直行業B端資源的競爭來看,喜茶和線下門店數量更龐大的星巴克相比,所具備的資源確實都差一個量級。

我們不妨做一個猜想,同樣生長在新零售時代、門店推進速度也遠遠快於喜茶的瑞幸,創立之初曾始終強調自建APP、掌握數據、打通產業鏈,現在也有了微信小程序。擱置其在資本市場、餐飲行業和消費者當中的更富爭議性的口碑形象,單從交易規模、頻次和線下據點的數量及其背後的場景價值來討論,會成為巨頭爭奪的下一個盟友,還是獨立發展的單極“數據零售”公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