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帝堯陶唐氏的都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轉載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帝堯陶唐氏的都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轉載

陶寺陶器上的文字

本文為轉載,意圖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目前已經發現的上古遺蹟,從而逐漸產生正確認識。有刪節。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陶寺遺址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位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經過研究,確立了中原地區龍山文化的陶寺類型;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

真知堂注:相當於黃帝到夏朝初年,夏建立之後廢棄了。

在陶寺類型居住址中發現很多小型房址,周圍有道路、水井、陶窯和較密集的灰坑。房址分地面、半地穴式和窯洞三種,以後兩種居多。室內地面塗草拌泥,經壓實或焙燒,多數再塗一層白灰面居住面中央有柱洞和灶坑。水井為圓形,深13米以上,近底部有用圓木搭壘起來的護壁木構。陶窯為“橫穴式”,窯室直徑在0.7~1米。

真知堂注:史料記載大舜下井,被父母填土,從陶寺水井底部的圓木來看可信。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帝堯陶唐氏的都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轉載

陶寺遺址出土玉器

陶寺居民的部落公共墓地,在居住地的東南,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發現墓葬1000餘座,都是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除很少的二次葬、屈肢葬和個別俯身葬外,一般是成人的仰身直肢單人葬,頭向東南,排列整齊。①大型墓:長3米上下、寬2米多。使用木棺。隨葬品可達一、二百件,有彩繪陶器、彩繪木器、玉或石制的禮器和裝飾品以及整豬骨架等。已發現9座,不及墓葬總數的1%。經鑑定,墓主都是男性。②中型墓:長、寬尺寸略小。使用木棺。一般隨葬成組陶器(包括少量彩繪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幾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見豬下頜骨數個至數十個。這類墓佔墓葬總數的近10%。死者多系男性,僅分佈在大型墓兩側的為女性。③小型墓:墓坑小而狹長,一般長2米,寬0.5米左右。大多沒有木質葬具和隨葬品。這類墓約佔墓葬總數的90%。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帝堯陶唐氏的都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轉載

遺址出土的生產工具和武器,有石制的斧、錛、鑿、鏟、刀、鏃,骨質的鏟、錐、鏃,陶紡輪和製陶用具陶拍、陶墊等。扁平長方形石鏟數量最多,晚期出現有肩石鏟。石鏟和木耒是當時兩種主要的起土工具,灰坑壁和墓壁上留有它們的痕跡。

隨葬的陶器有灶、罐、壺、瓶、盆、盤、豆,個別墓有鼎和觚。凡泥質盆、罐、壺、瓶、盤、豆,均施彩繪,都是燒成後著彩,以黑陶衣為地,上施紅、白、黃彩;或以紅色為地,上施黃、白彩。紋樣有圓點、條帶、幾何形紋、渦紋、雲紋、回紋、龍紋、變體動物紋等。斑斕絢麗的彩繪陶器,構成陶寺類型文化一大特色。彩繪蟠龍圖形的陶盤,是其中最富特徵的器物。這是迄今在中原地區所見蟠龍圖像的最早標本。從出土情況判斷,龍盤是一種禮器,龍紋則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標誌。一些彩繪紋樣與商、周青銅器花紋頗為接近,為探討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淵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真知堂注:此時還屬於新石器時代,銅器出現了,但還是稀罕物。傳說中蚩尤冶煉金屬為兵器,黃帝採首山之銅造鼎,也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龍的崇拜在此時應該已經出現很久了。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帝堯陶唐氏的都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轉載

遺址還出土了一件鈴形紅銅器,長6.3釐米,高2.7釐米,壁厚0.3釐米。含銅量為97.8%。遺址早期文化層中,曾發現過同樣形制度陶器。這件銅器的發現,為探討中國早期銅器的冶鑄,提供了又一證據。

龍山文化時代陶寺先民過著長期定居的農業生活,掌握了較高的建築和鑿井技術,有發達的農業和畜牧業。飼養的家畜有豬、狗、牛、羊等,以豬為最多。

由之推斷,氏族、部落內部已經出現階級。早期大型墓的排列方式,還提供了部落首領或許已經實行世襲制的材料。目前,一種意見認為,陶寺早期處於國家產生的前夜,即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主義階段;另一種意見傾向於認為,陶寺早期已產生國家或國家雛型。

根據古史傳說,晉西南素有“夏墟”之稱。從遺址的年代、地望、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以及龍盤所提供的族屬信息諸方面,有人認為,陶寺遺址以及主要分佈在晉西南汾、澮流域的陶寺類型龍山文化,很可能就是夏人的遺存。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帝堯陶唐氏的都城?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轉載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不限於瓷器,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相關推薦

推薦中...